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磊男26岁甘肃兰州人 2000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在校期间,担任全国十佳学生社团——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山诺会)会长,期间组织协会暑期科考队远赴青海可可西里、长江三峡等地进行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2002年,代表山诺会获得共青团颁发的全国环境保护大奖——“母亲河奖”。2003年,独立DV作品《寄望草海》,在凤凰卫视的《DV新世代》栏目播出。
2004年大学毕业,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编辑记者至今。在履行编辑记者的工作责任之余,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拍摄企业形象宣传片、会员活动纪录片。2006年12月,成为2006年度Discovery中国“新锐导演计划”优胜者,目前在着手拍摄纪录片《昆虫摄影师》。
2006年初冬,北京什刹海旁的一个小院。
从广州纪录片大会回来已经一周,李磊在为自己即将拍摄的纪录片《昆虫摄影师》忙活着。作为2006年Discovery探索频道 “新锐导演计划”入选的6名导演之一,李磊仍沉浸在兴奋中,但紧张的筹备已经开始。
直觉告诉我,李磊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一路走过来,我还是想选择纪录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句话,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第一个片子——当时,我觉得自己像是拿了奥斯卡!
李磊的第一部DV作品叫《寄望草海》,曾在凤凰卫视“DV新时代”播出,是他在大三时完成的。“寄望草海”是林业大学环保公益社团山诺会的一次助学公益活动,作为组织者之一,一直对影像感兴趣的李磊,产生了把这次活动几录下来的想法。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去“DV新时代”栏目组申请了一部DV。
“一个巨老的机型,两块电池,一块是无论充电多长时间,只能用半小时,另外那块更离谱——就算你充上一天也就拍5分钟。”
举着这部机器,李磊拍摄下了活动的全过程。“那是我第一次拍DV,也是我比较用心做的一件事,投入了很多感情。”
《寄望草海》在学校里放映结束后,同学们都起立鼓掌。“我记得那时正好赶上奥斯卡颁奖典礼时期,当时,我觉得就像自己也得了奥斯卡奖一样!特别激动!”李磊哈哈大笑起来。
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入选新锐导演计划,李磊不经意间说了这样一句,“突然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现在的状态,有点儿像三年前拍第一部片子时的感觉。”
朋友——我们这拨儿人
和李磊一起做这部纪录片的都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提起他们,李磊最爱用的句式是“我们这拨儿人”如何如何。
参加新锐导演选拔前,对于题材的选择,李磊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环保、自然这一块儿。我觉得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忙活的事,也是我以后的一个方向。”《昆虫摄影师》的方案成功入选以后,“这拨儿人”经过商量,决定让“野性中国工作室”也参与进来,提供摄像机和粗剪所需的苹果非线系统。
“其实我们这个小组一直就有一个共识——要做中国的自然影像类纪录片。自然影像类在国外是一个重要的纪录片题材类型,在中国还应该算是一个起步阶段吧,虽然有奚志农,老大!呵呵。这次“野性中国”也参与进来了,很有可能将来我们这拨儿人都慢慢加入这个群体。”
李磊说自己做导演经验略嫌不足,所以正在考虑申请和影像经验更丰富的朋友赵航联合导演。“现在我们群策群力,都把这件事当成大家共同的事。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对团队中每个人都将是非常有益的。”
题材——在讲述他,也是在讲述我们自己
《昆虫摄影师》能够在诸多方案中被选中,一定有其特殊性。
“题材。”李磊说。“老唐和他的朋友们拍虫子、养虫子,还想拍摄BBC、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昆虫类纪录片,这样的人和事不多见。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部片子也许会让他们吃惊——我们身边居然有这样的人。当然,我更想让国际观众看到,中国有一群人在做这样的事。”
这次新锐导演计划的主题是“素描中国”,“平凡但不乏魅力”的主人公, 前进中国“活力之源”的故事,李磊的选题显然非常切合本次计划的主题阐释。平行地对入选的6个选题进行比较,无论是华岩寺僧人足球队,还是面临时代变化的传统美食汤包,都体现了一种挑战与发展中向上的活力。
“和人们的生活一样,虫子的世界每天也在发生很多事。我想把虫子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去作类比,来反映主人公老唐的世界。这中间肯定还牵扯到老唐的梦想与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这是很多人要面对的一个共性的问题。”
是啊,纪录片之所以能吸引人们去关注,是因为每个故事里多多少少有我们的影子,有我们身边生活的影子。
李磊对这部作品的想象是“画面要很艺术,访谈要很生活”。
制作——中国的纪录片缺少这种规范的方式
提到投资和预算,李磊拿出个黑色大夹子——《Discovery新锐导演制作守则》,给我看对方要求提供的开支样表。除了场地、器材、交通、通讯等费用,表格里甚至包括了礼品费、邮寄费等等诸多非常细节化的项目。
“这种纯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国内简直就没有这么做的。”李磊又翻到后面的分类文件,指着其中一项《各类同意书》,说他打算把这些复印上一大沓。
“比如这个,形象同意书,除了主要人物要签,在你片子里出现的所有人物,哪怕只说了一个字,也要得到他签署的这种协议。”
我翻了翻,还有各种各样的同意书和版权协议十几份,内容关于场地的使用、影片中出现的商业性LOGO,涉及到的音乐……这些事无巨细的文件和表格无疑大大增加了拍摄小组的前期工作量,但也使拍摄更具计划性和条理性,减少了可以避免的物质成本、时间成本的损耗。
“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为什么不去把这种方式学到呢?在制片经验方面,中国的纪录片导演缺的就是这种国际化的规范的运作方式。”李磊举着那一大厚本的《制作守则》,“像这一大堆的表格和协议,如果要真的想和国际接轨的话,这个是特别重要的。现在早接触一点儿,能帮我养成一个好习惯。”
商业——我还在找一个平衡点
在广州,方案阐述前,李磊与其他入选导演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新锐导演计划执行总监制魏克然主要举例讲解“Discovery风格”,比如同一个题材的片子,中方拍摄和剪辑的版本是怎样的,Discovery买过来后,重剪的风格和重新搜集组织资料的过程。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二者讲故事的方法。
“本土的纪录片在叙事时特别喜欢娓娓道来,Discovery则会打破时间和逻辑,把最精彩的在最前面展示给你,设置悬念,把你抓住。”李磊说,“比如《昆虫摄影师》成片是22分钟,中间会插三次广告,硬性地把故事分成了四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在广告前留个包袱,整个片子也许就要设置几次悬念。”
我很关心这种商业化的特征与李磊自己的叙事偏好有没有矛盾。
“我当时想象这个片子会出现哪些场景的时候,跟Discovery的风格还真是有点不同。比如进入故事还是比较慢,不是那种一开始‘劈头盖脸’就过来的。可能关键还是思维方式不同。”
“你会想办法迎合Discovery的叙事方式吗?”
“互相交流吧,目前为止我还是在找一个平衡点。但是考虑到国际化的观众,我肯定会用一些国际化的语言。”
李磊的观点是,只要不违背纪录片的原则,不影响事实,把纪录片做得更精彩一些,更娱乐化一些,无可指摘。
“既然你要展现给观众看,为什么不让大家看得更高兴点儿呢?”
压力——别的不想,只想怎么把片子拍好
2005年度Discovery “新锐导演”施秋荣最近在2006年“亚洲电视大奖”评选之凭借纪录片《老北京学英语》荣获“最佳导演”奖。我问李磊有没有想过《昆虫摄影师》将来也可能去参赛获奖。
他毫不犹豫地摇头。“我不去想这些。我目前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没再想获奖什么的。拍好,能播出,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Discovery提供的是一个很大的平台,你的片子将在全亚洲的频道播出,会不会觉得有压力?”
“当然会有压力,我现在觉都睡不太好。”他笑了笑,很快又严肃地说,“但是这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非常难得。对我个人来说,这个机会能帮我实现长久以来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拍自然题材类的片子。还是那句话,我现在不太想以后,只想怎么去做这件事。”
李磊说,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摄像机已经到位了,在等接微距的转接环,现阶段在完善故事大纲。计划从春天开始拍摄,今年5月底做好粗剪,然后在新加坡完成最后的制作。
2002年,代表山诺会获得共青团颁发的全国环境保护大奖——“母亲河奖”。2003年,独立DV作品《寄望草海》,在凤凰卫视的《DV新世代》栏目播出。
2004年大学毕业,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编辑记者至今。在履行编辑记者的工作责任之余,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拍摄企业形象宣传片、会员活动纪录片。2006年12月,成为2006年度Discovery中国“新锐导演计划”优胜者,目前在着手拍摄纪录片《昆虫摄影师》。
2006年初冬,北京什刹海旁的一个小院。
从广州纪录片大会回来已经一周,李磊在为自己即将拍摄的纪录片《昆虫摄影师》忙活着。作为2006年Discovery探索频道 “新锐导演计划”入选的6名导演之一,李磊仍沉浸在兴奋中,但紧张的筹备已经开始。
直觉告诉我,李磊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一路走过来,我还是想选择纪录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一句话,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第一个片子——当时,我觉得自己像是拿了奥斯卡!
李磊的第一部DV作品叫《寄望草海》,曾在凤凰卫视“DV新时代”播出,是他在大三时完成的。“寄望草海”是林业大学环保公益社团山诺会的一次助学公益活动,作为组织者之一,一直对影像感兴趣的李磊,产生了把这次活动几录下来的想法。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去“DV新时代”栏目组申请了一部DV。
“一个巨老的机型,两块电池,一块是无论充电多长时间,只能用半小时,另外那块更离谱——就算你充上一天也就拍5分钟。”
举着这部机器,李磊拍摄下了活动的全过程。“那是我第一次拍DV,也是我比较用心做的一件事,投入了很多感情。”
《寄望草海》在学校里放映结束后,同学们都起立鼓掌。“我记得那时正好赶上奥斯卡颁奖典礼时期,当时,我觉得就像自己也得了奥斯卡奖一样!特别激动!”李磊哈哈大笑起来。
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入选新锐导演计划,李磊不经意间说了这样一句,“突然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现在的状态,有点儿像三年前拍第一部片子时的感觉。”
朋友——我们这拨儿人
和李磊一起做这部纪录片的都是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提起他们,李磊最爱用的句式是“我们这拨儿人”如何如何。
参加新锐导演选拔前,对于题材的选择,李磊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环保、自然这一块儿。我觉得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忙活的事,也是我以后的一个方向。”《昆虫摄影师》的方案成功入选以后,“这拨儿人”经过商量,决定让“野性中国工作室”也参与进来,提供摄像机和粗剪所需的苹果非线系统。
“其实我们这个小组一直就有一个共识——要做中国的自然影像类纪录片。自然影像类在国外是一个重要的纪录片题材类型,在中国还应该算是一个起步阶段吧,虽然有奚志农,老大!呵呵。这次“野性中国”也参与进来了,很有可能将来我们这拨儿人都慢慢加入这个群体。”
李磊说自己做导演经验略嫌不足,所以正在考虑申请和影像经验更丰富的朋友赵航联合导演。“现在我们群策群力,都把这件事当成大家共同的事。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对团队中每个人都将是非常有益的。”
题材——在讲述他,也是在讲述我们自己
《昆虫摄影师》能够在诸多方案中被选中,一定有其特殊性。
“题材。”李磊说。“老唐和他的朋友们拍虫子、养虫子,还想拍摄BBC、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昆虫类纪录片,这样的人和事不多见。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部片子也许会让他们吃惊——我们身边居然有这样的人。当然,我更想让国际观众看到,中国有一群人在做这样的事。”
这次新锐导演计划的主题是“素描中国”,“平凡但不乏魅力”的主人公, 前进中国“活力之源”的故事,李磊的选题显然非常切合本次计划的主题阐释。平行地对入选的6个选题进行比较,无论是华岩寺僧人足球队,还是面临时代变化的传统美食汤包,都体现了一种挑战与发展中向上的活力。
“和人们的生活一样,虫子的世界每天也在发生很多事。我想把虫子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去作类比,来反映主人公老唐的世界。这中间肯定还牵扯到老唐的梦想与现实生活的种种矛盾,这是很多人要面对的一个共性的问题。”
是啊,纪录片之所以能吸引人们去关注,是因为每个故事里多多少少有我们的影子,有我们身边生活的影子。
李磊对这部作品的想象是“画面要很艺术,访谈要很生活”。
制作——中国的纪录片缺少这种规范的方式
提到投资和预算,李磊拿出个黑色大夹子——《Discovery新锐导演制作守则》,给我看对方要求提供的开支样表。除了场地、器材、交通、通讯等费用,表格里甚至包括了礼品费、邮寄费等等诸多非常细节化的项目。
“这种纯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国内简直就没有这么做的。”李磊又翻到后面的分类文件,指着其中一项《各类同意书》,说他打算把这些复印上一大沓。
“比如这个,形象同意书,除了主要人物要签,在你片子里出现的所有人物,哪怕只说了一个字,也要得到他签署的这种协议。”
我翻了翻,还有各种各样的同意书和版权协议十几份,内容关于场地的使用、影片中出现的商业性LOGO,涉及到的音乐……这些事无巨细的文件和表格无疑大大增加了拍摄小组的前期工作量,但也使拍摄更具计划性和条理性,减少了可以避免的物质成本、时间成本的损耗。
“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为什么不去把这种方式学到呢?在制片经验方面,中国的纪录片导演缺的就是这种国际化的规范的运作方式。”李磊举着那一大厚本的《制作守则》,“像这一大堆的表格和协议,如果要真的想和国际接轨的话,这个是特别重要的。现在早接触一点儿,能帮我养成一个好习惯。”
商业——我还在找一个平衡点
在广州,方案阐述前,李磊与其他入选导演参加了一天的培训,新锐导演计划执行总监制魏克然主要举例讲解“Discovery风格”,比如同一个题材的片子,中方拍摄和剪辑的版本是怎样的,Discovery买过来后,重剪的风格和重新搜集组织资料的过程。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二者讲故事的方法。
“本土的纪录片在叙事时特别喜欢娓娓道来,Discovery则会打破时间和逻辑,把最精彩的在最前面展示给你,设置悬念,把你抓住。”李磊说,“比如《昆虫摄影师》成片是22分钟,中间会插三次广告,硬性地把故事分成了四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在广告前留个包袱,整个片子也许就要设置几次悬念。”
我很关心这种商业化的特征与李磊自己的叙事偏好有没有矛盾。
“我当时想象这个片子会出现哪些场景的时候,跟Discovery的风格还真是有点不同。比如进入故事还是比较慢,不是那种一开始‘劈头盖脸’就过来的。可能关键还是思维方式不同。”
“你会想办法迎合Discovery的叙事方式吗?”
“互相交流吧,目前为止我还是在找一个平衡点。但是考虑到国际化的观众,我肯定会用一些国际化的语言。”
李磊的观点是,只要不违背纪录片的原则,不影响事实,把纪录片做得更精彩一些,更娱乐化一些,无可指摘。
“既然你要展现给观众看,为什么不让大家看得更高兴点儿呢?”
压力——别的不想,只想怎么把片子拍好
2005年度Discovery “新锐导演”施秋荣最近在2006年“亚洲电视大奖”评选之凭借纪录片《老北京学英语》荣获“最佳导演”奖。我问李磊有没有想过《昆虫摄影师》将来也可能去参赛获奖。
他毫不犹豫地摇头。“我不去想这些。我目前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没再想获奖什么的。拍好,能播出,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Discovery提供的是一个很大的平台,你的片子将在全亚洲的频道播出,会不会觉得有压力?”
“当然会有压力,我现在觉都睡不太好。”他笑了笑,很快又严肃地说,“但是这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非常难得。对我个人来说,这个机会能帮我实现长久以来最大的一个想法,就是拍自然题材类的片子。还是那句话,我现在不太想以后,只想怎么去做这件事。”
李磊说,目前一切进展顺利。摄像机已经到位了,在等接微距的转接环,现阶段在完善故事大纲。计划从春天开始拍摄,今年5月底做好粗剪,然后在新加坡完成最后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