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只有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做好德育工作,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德育 实事求是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课题,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作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师必须遵循很多原则,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根本。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做到求真、求实、求正。
  
  一、求真
  
  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史实要真。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视塑造、想象为大忌,必须完完全全尊重史实。这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尤其如此。我曾遇到过一件尴尬的事:在一次历史课上,我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蓄意地夸张了一件史事,当时自己并不在意,还为学生的惊叹而洋洋得意,没想到第二天,一个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上节课你讲错了,应该是……”原来,这位学生出于兴趣而查了资料,发现了我的错误。我尴尬极了,忙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扬了他。从此以后,当我再想“临场发挥”一下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件事,从而明白了尊重史事的重要性。
  其次,感情要真。即教师讲述真实的历史的同时,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的。
  教师的怒哀乐爱憎应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地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柔做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而与教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喜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绘声绘色评述历史中,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真挚的感情流露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表里如一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言行,这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中的一条由感情接受到思想认同的必由之路。
  有一件记忆犹新的事:那是一节初二历史课,我正在讲述抗日及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联系到现实中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我越说越激动,尤其当我说到日本右翼分子关于把中国分裂成“七块”的言论时,一位学生突然大声气愤地说:“我把他分成七块!”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我也不由地笑了,虽然他上课插嘴,但我看见的是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对祖国的一片赤诚,感受到的是师生间感情的互动。
  
  二、求实
  
  即渗透德育要落到实处。要落到实处,有两个前提必须考虑。首先是目标要定得准,不可盲目拔高。假不好,大而空也不好。空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口号,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这样的教育难以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什么印记。渗透德育,与其大而空,不如小而实;与其重表面文章、挂在嘴上,不如把如何做人的品质、信念从小处、实处入手。从德育角度而言,千千万万的“小德”正是构成整个德育大厦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求实先要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入手,莫以“德”小而不为。
  从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特征来看,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这固然是必需的、重要的。但是,大量的、具体的、细微的则是爱父母、爱同学老师、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是文明礼貌的教育,是追求真理的教育,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等等。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会爱党爱社会主义。我们不能说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做到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却是必须的,而且是可以达到的。也只有基础教育做实了、做好了,坚信马列主义的先进分子才会越来越多,政治思想教育才会更有效。但是这一点却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
  其次是实际要联系得准。历史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关键是怎样联系。把历史与现实牵强附会地拉在一起,这不叫“联系”,而叫“硬拉”。比如一讲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身,就号召学生大公无私,不讲个人的要求,实际上这是欠妥的,缺少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大公无私固然是美德,但是大多数人却做不到。因此,我在这个问题上往往采取低调处理或联系自己的办法,如“无数的革命先烈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当然现在是不需要各位去抛头颅、洒热血了,那么我们可以做什么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谈谈自己的理想和责任。求实,关键是依靠所掌握的历史信息,从史实出发,联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联系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三、求正
  
  即历史教学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公正地评述历史,摒弃“所谓坏,就是绝对坏;所谓好,就是绝对好”的片面观点,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以时代的眼光公正、客观、全面地评述历史。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仅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同时还是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把历史人物、事件简单地归结为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对中学生并不适用,效果不大。教师主观上想进行德育渗透,但由于不够全面不够公正,学生不服,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客观上就无法达到渗透效果。历史教学具有多样性,只有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这是对历史的实事求是。同时,这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公正地、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例如近代史上的李鸿章,他一面镇压太平天国,勾结洋人,丧权辱国,具有地主阶级的残忍性;但是另一面他又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办洋务,是洋务派中办洋务最多的人,是中国近代工业之父。
  又如文天祥,他一方面不畏强暴、不为利诱效忠南宋,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但另一方面他又抗拒元朝,实际是抗拒统一的潮流。效忠南宋实际是死抱政治僵尸,不也反映出文天祥目光短浅、不识时务?前者确实可钦,后者却是可憾。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领悟前者,如果教师不有意识地引导,能这样思考的学生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如果刻意追求某一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显然是不利于德育渗透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历史观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历史教师不懈的探索和发掘。我相信,只要牢记历史教学的德育使命,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信念,坚决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求真、求实、求正,就一定能发挥中学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使历史课不仅成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的阵地,而且成为培养情操、启迪思想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间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各个国家的政府改革有很大的影响。“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学内容,在各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的开发潜力。因此,系统总结“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与我国行政改革相结合而分析,对我国的政府再造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
2019年12月19日,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暨公共艺术研讨会在深圳市龙岗区红立方公共艺术馆举行。大赛旨在通过吸引国内外艺术家精英的积极参与,促进公共艺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激励艺术创作,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现代城市的公共精神。  从“艺术介入”切入城市活化  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通过公共雕塑、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和交互艺术等四个部分对全社会进行作品征
语文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更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代的科学实际。电脑和网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因此,语文教师更要学会把先进的技术引进课堂,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适用于教学的课件,挖掘课堂教学的潜力,在教学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1.有利于创设情境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特有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逐渐被认识肯定。语文新教材选取了能体现人类文化精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如实写照,这必然会让处于不同文化的英汉词汇对同一客观的事物的认识有共性的东西;但同时由于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等的差别,英汉语言词汇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它也必将由于文化等不同而出现差别。本文就非亲属语系汉
摘要: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词。大量的英语新词是通过类比产生的。类比构词具有强大的构词力,还有表意简洁凝练和生动形象的特点。类比构词主要是词义类比。类比构词极大地扩充了英语的词汇量。本文就英语新词类比构词作一探讨。  关键词: 英语新词类比构词    语言反映社会的变化,是人类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社会因素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社会对语言的影响表现之一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考纲,蠡测09高考命题,以期对高考复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解读考纲 文言文 蠡测 09考题    一、解读五年考纲的要求变化(2004—2008)①    (一)2004—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
摘要: 本文从美学的真、善、美角度对旅游与自然山水、人的爱美天性等方面对旅游文化审美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旅游美学人美旅游文化审美    一、引言    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自古就有。人类的旅游活动很早就开始了。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先辈们巡游各地的传说。无论是周穆王的漫游天下,古代文人学士的“行万里路”,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还是南北朝时代大山水画家宗炳提出的“
在九年级的复习备考中,课堂教学仍是复习备考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复习备考效果的好坏。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高效的课堂不仅要有明确的教学预设内容和步骤,更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要针对学生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实现教师的精彩讲解和学生的愉快学习相结合,提高复习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策略一:有效的行为来自精密的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复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对《NET平台下C#编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的探索,提出了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布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改变考核方式这四种方式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 《NET平台下C#编程》探索    1.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不断涌
阳光体育运动进入体育课程,即课程化。课程化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长效开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阳光体育进入课程有其必要性。    1.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生理成长的需要。体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要贯彻十多年,这些年也是学生身体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要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保持激情,教师除了使学生增强体质外,还要让学生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感受到身心愉快,体会到参与其中的乐趣。也就是说,教师要注意健体和娱心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