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多年来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面临的管理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解决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证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法人制使得工程产权明确,确定了项目法人的经济法律职责范围和责任义务,规范和指导了业主的建设行为;招投标制的推行,实现了工程承包企业由政府指令方式向市场选择方式转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承包企业的水平;工程监理制,极大拓宽了业主项目管理的能力,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合同管理制,使得工程参与各方相互制约,各方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
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工程规模小,属小(2)型及其以下工程级别,主次要建筑物属5级及5级以下。
工程投资小,总投资大都在数十万元,而且投资是以国家补助为主,受益地方及受益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等构成工程建设投资来源,较难实行招投标制。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较低,工艺简单,多为土石方工程,设备安装也较为简单。
大部分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均包含有群众性建设,且在大多数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建设单位也是项目建设的施工者。
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因工作量、工程量小,不能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单元工程划分,难以进行质量监控。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农村仍在普遍运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基本未进行全面配套与改造,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崩塌堵塞、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渠首浪费水,渠末无水灌溉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灌溉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农田抗大旱能力普遍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二)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三)工程施工方法不统一,工程建设质量没有保障。因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少,没有统一的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工程采用受益群众集体承建的施工办法;有些项目因受益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较少,这部分项目主要采用由施工队伍总承包、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的办法;项目点剩余劳动力极少,施工条件较困难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承包建设;项目点群众积极性一般,施工条件一般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施工队伍负责技术施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负责土石方工程开挖与材料运输;项目点受益群众积极性高,有能力承建项目施工的由项目村屯牵头承建。由于施工方法不统一,项目建设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部分工程质量较差。
(四)工程验收与移交不规范。由于工程投资少、分布散,有些工程验收不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且没有做好移交手续就投入运行,导致工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五)管理模式落后。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对策
(一)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人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二)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各地区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 (三)改变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四)完善管理制度。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总之,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文件选编[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李绪成.监理在建筑施工质量过程中工作形式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172-172.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解决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证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法人制使得工程产权明确,确定了项目法人的经济法律职责范围和责任义务,规范和指导了业主的建设行为;招投标制的推行,实现了工程承包企业由政府指令方式向市场选择方式转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承包企业的水平;工程监理制,极大拓宽了业主项目管理的能力,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合同管理制,使得工程参与各方相互制约,各方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
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工程规模小,属小(2)型及其以下工程级别,主次要建筑物属5级及5级以下。
工程投资小,总投资大都在数十万元,而且投资是以国家补助为主,受益地方及受益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等构成工程建设投资来源,较难实行招投标制。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较低,工艺简单,多为土石方工程,设备安装也较为简单。
大部分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均包含有群众性建设,且在大多数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建设单位也是项目建设的施工者。
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因工作量、工程量小,不能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单元工程划分,难以进行质量监控。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农村仍在普遍运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基本未进行全面配套与改造,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崩塌堵塞、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渠首浪费水,渠末无水灌溉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灌溉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农田抗大旱能力普遍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二)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三)工程施工方法不统一,工程建设质量没有保障。因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少,没有统一的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工程采用受益群众集体承建的施工办法;有些项目因受益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较少,这部分项目主要采用由施工队伍总承包、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的办法;项目点剩余劳动力极少,施工条件较困难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承包建设;项目点群众积极性一般,施工条件一般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施工队伍负责技术施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负责土石方工程开挖与材料运输;项目点受益群众积极性高,有能力承建项目施工的由项目村屯牵头承建。由于施工方法不统一,项目建设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部分工程质量较差。
(四)工程验收与移交不规范。由于工程投资少、分布散,有些工程验收不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且没有做好移交手续就投入运行,导致工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五)管理模式落后。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三、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对策
(一)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人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二)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各地区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 (三)改变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四)完善管理制度。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总之,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文件选编[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李绪成.监理在建筑施工质量过程中工作形式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