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服装下的解构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构主义下的服装具有非常规性,创意性十足,带给人视觉效果震撼,使人印象深刻。制作出的服装在美观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兼具实用性,不失服装原本的魅力。
  【关键词】解构主义;非常规;服装设计;结构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一、解构服装的发展意义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上方方面面都在快速的发展中,服装也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下不断的变换和创新。人们追求美的同时,也求新求变,追求创造,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服装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他们喜欢后现代主义服装的个性化与独一无二,甚至有些服装带有怪诞意味,然而大众认为这是一种释放、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后现代服装的出现,有如烟火,虽然美丽,但转瞬即逝,不能够长久。其实后现代主义服装的出现给服装史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使服装变得不一样,走入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把人们对服装停留在衣服不能穿即不是好衣服这一概念给彻底击碎。在后现代主义服装下的解构服装最为出彩,打破原有常规、对称、等分等设计方式,材料与色彩上的运用新奇、夸张、大胆、前卫,不走寻常的设计模式是它的代名词。
  二、解构设计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一)解构主义设计
  解构主义设计(deconstruction)是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最终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人们思维活动的手段。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设计界。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解构主义下的服装是对服装无论是款式还是结构亦或是颜色、材料都进行了充分的理性思考;服装设计师在打破传统服装的同时,广泛的吸取各种元素,对款式、造型、结构、面料、色彩进行解构,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常规服装。以梅森·马丁·马吉拉为例,在80年代,川久保玲以怪异非常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颠覆了传统服装界时,梅森·马丁·马吉拉深受其影响。马丁·马吉拉开始设计重组、解构服装,其能精准把握服装结构,解构面料特性,如破坏剪碎袜子制作成独特的毛衣,把宽大的长褂结构成短外套。每季必推出艾滋T恤,引领潮流。解构设计风格在间距潮流、古怪、令人意想不到之外,极具环保理念,令人感叹其无穷的想象力。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内部结构与外部造型
  服装由内部结构与外部造型两方面组成。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结构线、袖子、领子的设计。外部造型给人的印象直观并且深刻,往往对服装的整体造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服装约定俗成的排列组成方式和在制作过程中与人体三围比例关系,都将被解构所打破。
  2.组成规律
  解构的组成规律有重复运用、拼贴、错位与打散、夸张、融合。重复运用是指选取某一个元素,反复组合排列,造成一系列的视觉冲击力。拼贴在服装上的应用则要考虑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个元素与整体,从而使服装变得富有魅力。错位是打破常规的服装部件,变换位置,设计运用并重新排列组合。能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打散与错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分割、重组。最后给服装形成特别的结构与亮点。夸张在服装上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夸张整体,也可以夸张局部细节,让服装对人有巨大的吸引力。融合是吸取想要设计的元素,并在服装上体现。
  三、解构非常规服装——以创意三角造型为例
  以女文化式原型为基础制版的常规服装上衣为例,做有腋下省的合体袖女上衣外套,首先以女文化原型为基本型,在腋下4厘米的地方绘制省道,合体袖需要在肘部线下厘米处绘制省道;这是常规的结构设计,这里通过解构的方式,制作合体袖女上衣,打破传统的服装常规造型,不再用原型制版,制版时外观造型直接制成等边三角形,边长为90厘米,从顶点处向下12厘米处做一个点,再从这个点继续延边线向下35厘米处结束为第三个点,此时第二个点到第三个点为套头处。把等边三角形底边中间点45厘米处做一条垂直的竖线,三角形内的竖线平均分的点为袖隆的中间点,分别袖隆纵线共15厘米,横向垂直线为7厘米,做出一个椭圆形,袖隆线与等分线重合的点向下18厘米做一条垂直的横线为肘位线,平衡左右,绘制出袖子的长度和弯度,合体袖绘制完成;以袖子两条边缘线入手随意设计上衣的结构线,此上衣结构线与袖子两条边缘线相连接,即把原有的胸省转变为身体的结构线之一。最后所制作出来的服装最上面的一个角可以充当帽子装饰,与常规服装不同,制作出的三角形能够以一种更加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可以看成是行走中的三角。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制作方法,把等边三角形变为等腰三角形,制版与制作方法基本累似,其套头的位置不变,袖子位置的绘制方法也不变,根据袖子腋下为基础绘制的结构线可以各个角度变化。最后所制作出来的三角造型的衣服是前后角的造型不那么明显,上面的尖角部分在首先做为帽子造型,然后可以随意弯折作为衣服的一部分设计点,与衣服合二为一。
  制作不规则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一,根据每条边的不同可创造出不同款式。做前角短后角长样式,第一条边110厘米,第二条边为80厘米,两条边角度为40度,第三条边为100厘米,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的角度为50,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为60度,制作出的前后角长短不一。做一个前后角都较小的款式,可以变换三角型三条边的长度,也可以变换三条边之间的角度。(如图1)
  通过研究非常规结构,制版时无论是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还是不规则三角形,在制版时制发各有不同,制作出的款式也不近相同,但都可以通过衣服上的角或多余出来的褶皱量随意穿着,角的内翻或外翻,扭曲与变形,或是通过细小装饰品系在衣服的角上随意改变产生不同的效果,增加趣味性。也可把制作好的三角形上衣打碎重组,如把衣服的角剪掉,缝合在其它位置上,破洞的地方就可以自然的形成破损的边缘,也可以在加工创造成新的设计。溶解常规结构设计,通过非常规的结构制版方法设计女装款式,以服装外观的款式来决定应该怎样制作。这正是解构非常规女装的魅力所在。
  四、解构对非常规服装的意义
  解构主义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功能上的变换给予服装注入了新的活力。解构打破常规,打破“结构主义”所谓的公式化真理。结构主义注重对称、有规律、整体、完整的设计,而解构主义强调对细节、部分的把握,对结构颠覆、对整体打碎重组。
  解构主义服装在面料、造型、结构、工艺、色彩上都有着一定的特性,它不追逐某一特定的流行元素、但自己本身又能引领时代流行方向,有强烈的独特风格和创意理念。即能创造出夸张、新潮、前卫的服装,也能够很好的平衡实用性与审美性。解构下的服装创意、个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同时又不失为一件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
  作者简介:徐慧颖(1991-),女,山东省海阳市,硕士在读,设计学;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巨德辉,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其他文献
【摘要】“博巴森根”是我国唯一的藏族大型叙事性祭祀锅庄舞蹈,是一种集舞蹈表演与叙事性演唱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锅庄将舞蹈肢体语汇与叙事性的演唱相结合,再现了鸦片战争期间当地藏族屯兵赴东南沿海抗击英军的英勇事迹,体现了文化历史的深远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同时,该锅庄中独特的“钻、扭、解”舞蹈肢体语汇,生动地描写了抗击英军的藏族屯兵“行军、过河、战
【摘要】目前,虽然很多高等院校做出了很多举措及改革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然而,现有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及矛盾。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该意识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限与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构建教学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 指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摘要】时光似水,岁月斑驳,教育者在德育的实践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学生传递着以道德、法律、政治、思想教育为内容的德育;捻一指流韵,听一曲风铃,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以一个守望者的身份满怀希冀与爱意,在流年岸边静待花开。就目前的情势和相关的规定能够看出,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渐显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树人先树德。目前比较一致的对于德育的的定义,是包含道德品质、政治、思想、法律
【摘要】 信息化状态已经渗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的使用几乎在占领我们所有的零散时间,视觉造型艺术设计师不得不面临崭新的课题,如何留住观众。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传统艺术瑰宝与信息时代化时代审美特色相结合。继承与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践步伐,需要了解视觉造型艺术传统精神面临哪些新挑战。文章将尝试对此进行剖析,将这一广泛的主题切入微信软件的朋友圈功能例证中,
【关键词】温度读取技术;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  “疫后复课,班级里一些学生情绪很不好,焦虑,烦躁。疫情期间学生在家懒散惯了,忽然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感觉很难受,有些学生厌学,不来学校。我既担心学生的学习,又担心领导对我的班主任工作不满。”  “疫情期间上网课,许多平时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也掉下去了。复课后,补课、上新课,我每天忙得像个陀螺。看到朋友圈有学生自杀的消息,我很紧张,生怕班级学生出事。既要防
【摘要】《第一弦乐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室内乐创作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优美如歌的旋律,材料技法的统一,无不体现了其古典与浪漫融为一身的音乐创作才能。通过四个乐章的结构排列,将其对俄罗斯民族优美自然风光的描写与浓厚的爱国之情完美地融合在音乐的创作中。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为切入点,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进行音乐的结构和功能、音乐的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柴可
李英儒  从《战斗在滹沱河上》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从《还我河山》到《燕赵群雄》,一部部作品轰动文坛,风靡华夏,作者的名字也逐渐家喻户晓。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李英儒。少年勤苦多才志 仗剑挥毫写诗篇  李英儒,1913年出生于保定市清苑县李胡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家里主要依靠两个哥哥扛长活、打短工来维持生计。李英儒自小聪明伶俐,记忆过人。七八岁时,邻家的孩子都去私塾念书,
【关键词】焦点解决;家庭与工作平衡;团体辅导  【中圖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8-0023-02  【作者简介】1.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2.顾惠琴,江苏省昆山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高级教师。  “我整天忙得像个陀螺,基本上所有的时
【摘要】田野调查贯穿了民俗学学科始终,而“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则是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史上重要的一次调查。本文通过概述“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及其实施,从田野调查的角度总结“计划”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田野调查;评价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引论  田野调查在民俗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早在古代时就已经有采风了。
【关键词】初中生;生命教育;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編号】1005-6009(2018)88-0076-03  【作者简介】朱勤,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江苏南通,226011)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于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意识水平,帮助他们形成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