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整合研究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教育改革强调课程整合,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整合势在必行,但是在整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提出,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可以在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与途径整合及课程考核整合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教法课 整合
  课 题:本文系黑龙江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实践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ZD1317011)成果。
  一、研究的由来
  1.教育改革强调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是一种课程组织的方式,强调横向的联系,希望让特定的课程内容能够和其他的课程内容建立融合一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课程贯穿起来,了解不同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联性。教师教育改革要改变各学科结构单一、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整体性、规范性建设,整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2.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整合势在必行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以下简称教法课)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活动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在许多高专院校课程设置上,教法课一直是分科课程,依据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及子领域将课程分解为健康教法、语言教法、社会教法、科学教法、数学教法、音乐教法、美术教法。分科教法课时多,内容零碎且多重复,缺少对整个教法课程体系的统筹规划。其实不同领域虽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有相通之处,如设计教案、说课、活动的组织指导及评价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园教师要注重领域间、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所以分科教学也不符合幼儿学习、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这项专业能力的要求,一些院校开始探索教法课程的整合。同时,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保教知识与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考试模块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此,教法课程目标、内容和考核方式都需要重新调整,注重课程的整合性,使之更合理。
  3.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整合存在问题
  教法课整合中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往教法课教师只教自己擅长或熟悉的某一领域教法,现在要教几个领域教法,备课量大且课堂教学力不从心。在实行原来的分领域教法时,教师本身就缺乏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难以科学合理地设计整个课程,也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而且教法课整合后,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挤占了学生大量的实践教学时间,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成果导向教育为教学改革指引了方向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不断应用并逐步走向成熟,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教育改革重视学习成果,并要求学校、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负全责;促使课程设计回归学生毕业后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课程要求;强调围绕学生的学习任务、专业设置、职业范围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等。
  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做法,笔者学校教法课教学改革明确指向学生的毕业核心能力,指向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指向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做了以下一些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二、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整合建设中的探索
  1.教法课程目标的整合
  笔者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幼儿园教师道德规范、通识素养、学前教育专业知能、幼教领域应用创新和幼儿园教师合作发展这五方面,教法课对应校级核心能力也都有体现。课程教学目标也不再局限原来的知识、能力角度,还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如社会教法课的素养目标是:在模拟教学、下园试讲等活动中初步建立专业自信。各领域教法课程在确定教育目标时,除了突出各领域的学科特点外,还注重各领域教法课程目标的递进性。
  2.教法课程内容的整合
  首先,横向检查原有分领域教法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寻找课程的卓越之处、重叠之处、可改进部分及可发展部分。整合后,继续突出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部分,重叠之处如教案设计、活动评价、说课等内容单独分离出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并结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增加主题活动设计部分。这样教法课程的整体安排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基本理论——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部分——主题活动设计部分,其中在讲各领域教育活动时避免内容重复,突出各领域教育活动特点。并注重各领域教法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各领域活动内容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例如通过剖析在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中渗透社会教育的案例,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社会教育意识,自然地将社会教育的培养目标融合到所有的活动中去。
  3.教法课程资源的整合
  教法课教师团队建立案例集,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活动视频及案例教学,供各位教师在课程中灵活使用,给学生提供的活动案例均为整合的活动内容。另外,教法课师资比较缺乏,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模式加强师资力量,拓展课程资源。一方面,邀请一线教师参与教法课教学,聘请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加入教法课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高专教法课教师多深入幼儿园,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观摩课听评课活动,充实教学案例,了解幼儿园课程发展动态。在学生下园试讲中,建立专业实践共同体,在学生试讲之后,教法课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学生共同评价试讲活动。“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学习情境与幼儿园教育情境相结合的平台,将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融为一体。
  4.教法课教学方法、途径的整合
  首先,尝试将教法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充分通过案例教學、观摩教学、实践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教师的教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学。其中实践教学包括课堂中和实训室中的模拟教学以及下园试讲,同时案例教学也融合了实践教学、观摩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用提问、示范、总结的方法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在现场示范中选取适合模拟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尝试练习。其次,利用云班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新课前,教师需要整理相关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上课课件发布在云班课资源中,作为学生的预习内容。最后,将教法课的模拟教学与云班课整合。针对教法课实践课时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不充分的问题,让所有学生课下进行无生试讲,并录制视频上传到班课中。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增加了教法课的实训课时。
  5.教法课程考核的整合
  首先,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践性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不再为了实现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其次,模拟教学中整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例如学生在课下进行无生试讲,并录制视频上传到班课中,并按照《模拟教学评量表》评分,评量表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补救记录等。评价方式不再是结果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参与模拟教学转为自主式的、合作式的、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最后,改变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核。如模拟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的形式,现场抽签活动素材,学生首先要撰写教案,然后现场进行无生试讲。
  三、讨论和建议
  以上这些尝试和探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整合建设需要教法课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需要整个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同时,应做好教法课与其他专业课的整合,如教法课怎样与儿童文学、教师口语、自然科学、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有效衔接并整合,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敏.基于课程整合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改革[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2]王晓典.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胡碧霞.“高校—幼儿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4(29).
  (作者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中心体相关蛋白Nlp是一个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中重要的调控蛋白,其在中心体成熟、微管生发成核、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前中期/后期转换、后期/末期转换和胞质分裂等过程
研究背景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内分泌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它主要起源于甲状腺内不同来源的细胞,并被分为四种病理类型,分别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
构建优质的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培养体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是保障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部分高
应用型人才自古至今都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够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创造效益,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及智慧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所以,
通过个体化理论的三维度“解放的维度”“脱魅的维度”“整合的维度”分析得出,青年“个体化”发展一方面意味着活动自由、选择多样的多元体验,一方面也表露出青年与周围群体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
采用不同单体浓度的聚苯胺包覆碳微球与PET共混后制得PANFCMSs/PET阻燃复合材料,研究了单体浓度对阻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及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