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推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近年来,鹿寨县对县域教育发展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一般认为,社会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理念,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不能片面、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只有‘口袋’、‘脑袋’一起富,才能在社会主义小康之路上步步登高。”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从娃娃抓起的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县域经济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才智力作为支撑。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最近,区党委、政府提出把我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这就必然需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企业管理人才。鹿寨在“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大背景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狠下工夫,近年来,已经引进了30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50多亿元,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鹿寨县获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光荣称号。据调查,鹿寨县未来几年县内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就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工人3~5万人。
(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县的重要措施。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或公益性的特点,它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国民的底线教育。把实现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统筹县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从对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负责的高度,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国民素质,进而达到建设教育强县的目的。
二、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学校点多,生源分散,办学成本高。
近几年来,农村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呈急剧减少趋势。一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产生实质效果,学龄儿童高峰期已过,上中小学的学生相对减少;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把孩子带出去上学;三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纷纷外出创业,卓有成就,举家进城,在城里建房上户;四是外出务工的女孩子在外结婚,带出了一批人。如鹿寨县2004~2005学年度春季学期,全县155所村校和村完小中在校生不足138人(即按标准每年级配不到一名教师)的学校有88所(其中不足80人的学校37所,80人至137人的51所),占56.8%;其他的47个教学点中,不足40人的42个(其中3~19人的35个,20至30人的4个,31至39人的3个),占89.4%。这种现象致使县域学校师生比偏低,严重制约经费的投入方向和教师的配置,办学成本相对较高。
(二)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因县乡财政难以承担农村教育的全部经费,出现了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学校基础建设,致使县域教育基础相当薄弱,办学条件很差。据统计2005年我县中小学70~80年代购买的普教设备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已不能适用于新课程的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严重不足,导致学校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无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全县学校只有3间语音室、14间多媒体电教室)。按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要开设信息技术课,但全县还有7所初中没有开设,小学只有3所学校开设。就算是一些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由于电脑陈旧、配置低,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此外,相当多的学校各种功能室达不到要求或者被严重挤占。
(三)师资老化,教师培训无法有效进行,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上个世纪90年代,全部的民办教师和部分的代课教师转为了公办教师。后来由于学生的逐年减少,许多县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不再录用师范毕业生任教师。因而造成师资老化和脱节现象相当严重。我县从2002年至今择优录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范毕业生仅有44名。按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应开设英语课、信息技术课,很多学校因没有专业课教师而无法开设。另外,教师的教育培训和自我提高也无法有效进行,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原因其一是学校经费缺乏,教师的教育培训得不到正常开展。由于一些学校学生少,学校经费不足,教师缺乏外出学习经费。农村教师由于无法更新教学观念,无法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平时上课只凭老一套办法。其二是农村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学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由于农村学校教师 紧缺,教师都是包班上课,有的上的还是复式班,全天都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工作,劳动强度大,身心疲惫,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自学,更新知识。
(四)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学生”问题突出。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者多,“留守学生”随之增多,“留守学生”中出现了的许多问题令人十分担忧。据2007年3月统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0%。小学各类“留守学生”占小学“留守学生”总数的比例:隔代抚养77.6%,亲属寄养20.9%,学校寄养0.4%,其他1.1%;初中“留守学生”占初中“留守学生”总数的比例:隔代抚养76.6%,亲属寄养20.6%,学校寄养0.7%,其他2.1%。由此产生了事实上的“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现象。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家庭的子女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44岁~70岁之间,加上这些老人中文盲半文盲超过60%,他们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无法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留守学生”短期或长期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时常感到失落和孤独,甚至变得压抑和封闭,产生无奈和自卑等心理。更为严重的是,“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有些经常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有的喜欢抽烟喝酒,有的由于喜欢打架、小偷小摸而沦落为罪犯。
(五)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少,教师不好配置,因此农村学校,特别是村校及教学点中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教师不仅课程课时多,而且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负担相当重。同时,由于山区偏远,教师的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福利差,调到好学校任教的机会又十分渺茫。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受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安心教学。因此,不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难以发挥。
三、实现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途经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用非常巨大,同时面临的困难也很多。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呢?鹿寨县经过多年实践,初步探索出具有鹿寨特色的“以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拉动、拓展义务教育,抓好学前教育,奠基义务教育”的县域教育发展模式。按这个模式发展,到“十一五”期末,鹿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得到全面优化而实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将得到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会有大发展,鹿寨县打造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将得以初步实现。
(一)紧抓“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中心不放,加大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工作力度。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县域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是,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工程,办学的人、财、物,乃至学生的就业安置等方面,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办教育不像抓经济那样见效快,一些领导也不那么热心。因此,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寸步难行。鹿寨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优先发展教育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和柳州市委提出的“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等要求,是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明智选择。多年来,鹿寨县历届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扩大会对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多方认真的考察、科学前瞻的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鹿寨县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为鹿寨教育的均衡、统筹发展,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全面深入实施“以县为主”管理新体制,为县域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扫除体制障碍
在旧体制下,乡镇政府和农民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出现了很多问题。县级政府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领导层次。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中,无论是资金统筹、师资调配,还是学校布局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等,都需要县级政府来负责才能有效实施。因此,只有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县域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鹿寨县于2003年全面深入实施“以县为主”的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县域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扫除了体制障碍,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鹿寨县在教育人、财、物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04年8月召开的“柳州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鹿寨县全面深入实施“以县为主”教育管理新体制,主要是真正做到了“四个统一”、做好了“三个理顺”。“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由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三个理顺”即理顺政府关系,县、乡职责明确,共同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机制已经形成;理顺人事关系,实现教育人事管理权上收,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育系统人事的日常管理工作;理顺财务关系,教职工工资统一发放,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统一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管理。
3、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在“硬”环境上体现教育均衡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是基础。根据鹿寨县《关于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按照交通相对便利、区域位置相对集中、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原则,以人口出生率为依据,规划到2008年秋学期,全县239所学校只保留为47所。除极少数确需保留的村校外,其他所有村校和教学点全部撤并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中小学。鹿寨县紧接着在两个乡开展了试点工作,现已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从试点的情况看,如按原规划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没能充分达到让全县初中学生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其二是一些学校因学 校场地的限制,很难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其三是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没有场地,建设投入大。为此,2007年11月,县委办、县府办又印发了《鹿寨进一步加大优化教育资源步伐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优化力度。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将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小学集中到乡镇所在地或人口相对集中的有集市的地方办。利用乡镇被撤并初中校园办乡镇中心小学,利用原乡镇中心小学校园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村校及教学点由社会力量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按该方案,全县初中学校由原规划保留17所调整为只保留6所,其中县城所在地有5所初中,雒容镇(靠近柳州市)有1所初中,其他乡镇的初中全部撤销;全县小学由原规划保留27所调整为只保留24所。进一步优化后,鹿寨县保留的学校将由47所调整为只保留34所(义教学校30所,普高2所,职教中心1所,特教学校1所)。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后,学校数量减少了,可以集中财力加强保留学校的基础建设。此外,鹿寨县还结合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来重点加大对保留学校的建设力度,从而使保留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大致均等,体现了学校在“硬”环境上的均衡。如拉沟乡作为试点乡,调整后全乡只保留拉沟乡中心校一所小学。集中财力进行校园建设后,校园校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寄宿制小学建设过程中,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学生饭厅、学生公共澡堂、公厕,硬化了操场和道路。目前,拉沟乡中心校校舍总面积为4115平方米(含新建3035平方米砖混、钢混结构楼房),其中教学用房1600平方米,学生宿舍1200平方米,教师宿舍425平方米,学生生活辅助用房890平方米。另外,集中后,学校配备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学校微机室、电教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等一应俱全,每个班均配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全校有34寸彩电18台,50寸背投一台,电脑46台,多媒体教学设备14套,录音机15台),图书、仪器设备均达到国家二类配备标准。
4、任课教师竞聘上岗,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均衡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达到教学力量的均衡进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又是最大的难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通过竞聘上岗,让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均衡。如整合后,拉沟乡中心校共有教职工53人,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得到大大的加强。能按国家规定开齐每门课程(如英语、信息技术等)。而通过竞聘,只有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31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仅占教师总数的58%),上课教师从繁重的低效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和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成绩统计看,拉沟乡中心校大部分学生在整合后的学习成绩都比整合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5、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如拉沟乡中心校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率先垂范;以尊重教师为前提,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健康乐观、齐心协力的团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入手,改变以往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方式,从“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学生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卫生绿化区责任制,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和一日行为规范;成立了学校执勤队和班级文明监督队,组织值勤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发挥班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二是坚持以德育人,建设文明“三风”。如拉沟乡中心校坚持“以德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诚实、守纪、文明、进取”的优良校风;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形成“忠诚、勤奋、爱生、奉献”的师表新形象,确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作为学风要求每一位学生,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虚心接受教师与同学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有错就改,形成“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是关注学生成长,建设温馨家园。实施寄宿制后,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寄宿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里,他们远离家庭,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因此,把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是实现均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拉沟乡中心校除建设标准学生公寓,学生休闲小广场,标准学生食堂、餐厅,学生澡堂等来改善学生条件外,还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悬挂张贴温馨的生活提示语言和图片,规范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寄宿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学校还为住校的小学生配备了8名生活指导老师,专门负责住校学生的衣食住行和课余时间的管理。这些措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温馨的生活环境和浓厚的家园氛围,使学生感觉学校就像家一样温馨。实施寄宿制以来,学生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一到六年级的同学都学会了自己整理衣被,自己洗衣服,自己洗澡等,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转变,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全面发展。如拉沟乡中心校开通了简易校园网,成立红领巾广播站,通过广播、录像、板报向每一位学生传递校园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活跃校园生活;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如举行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庆元旦文艺汇演、六一游园活动及文艺汇演,故事擂台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开设了球类、棋类、歌舞、书画、手工等兴趣小组,选派或聘请有特长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各楼层走廊张挂着名人名言、名言警名,设置作品栏、精品屋等,时刻提醒每一位师生以学校为荣,为学校争光。
6、努力争取各界支持,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坚决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鹿寨县除了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各项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教育外,还把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作为均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确保寄宿制学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如拉沟乡中心校在2006年秋季学期,县建设局送来了100床棉 被;县建筑公司给全校学生统一配送了价值8000元提桶和口盅;县第二建筑公司为全校老师送来了价值10000元的30张电脑办公桌;中国人寿鹿寨支公司为学生食堂配备了一台价值2000多元的海尔冰箱用于保鲜菜样;乡政府领导率领全体乡直单位为学校捐款10000元,用于购买学生餐具;乡亲戴小明是广州宏程音响公司董事长,在闻知学校尚差50床棉被和240张席子后,马上给学校汇来了10000元人民币,此前他还分别给中学和拉沟中心校的贫困学生资助了5000元。发起建立“戴小明助学基金会”,决定每年将自己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充进基金会,用来扶助贫困学生和奖励教师教学成绩。目前,全乡贫困学生101人次得到社会各界资助30000多元。2007年4月,浙江温州商会将价值20000多元物品捐赠给江口乡中心校办学。
7、开展生态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有效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积极推动“校园生态化、生态资源化”,营造一个“以生态为主风格”的校园,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当中,培养对生态的同理心以及人文的关怀,在均衡教育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鹿寨县把建设生态校园作为集中建设乡镇所在地寄宿制优质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校园环境生态化。如拉沟乡中心校校园经过重新规划设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四大块,分区设计合理。生活区建有小广场一个,在生活区、教学区和运动区的连接带建有绿化休闲区一块。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校园内水泥通道平坦宽畅,道路两边绿树环绕,楼前绿草茵茵、花团锦簇。二是通过生态实践,培养生态意识和劳动习惯。如拉沟小学在学校旁边租地5亩,让教师和学生利用劳动和课余时间种菜,在菜地旁边建养猪场、沼气池,利用学生的剩饭菜养猪,用沼液淋菜,这种“猪-沼-菜”的生态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自己种菜、养猪来改善伙食,用沼气作为生活燃料,在切实降低他们经济负担的同时,还从小就培养了他们的生态意识,逐步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8、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切实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05年鹿寨县在县城的城南新区建设教师公寓208套,公寓小区建设总面积22880平方米,全部以成本价优惠供应给全县教职工,在全区各县开创了集中在县城为教师解决住房的先河。2006年又出台政策在各乡镇实施教师安居工程。鹿寨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教师公寓,并将鹿寨县乡镇教师经济适用住宅小区建设作为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配套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2007年又决定在拉沟乡中心校进行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建设单户型(40平方米)6套,双户型(60平方米)24套。教师安居工程的实施,使广大教职员工真切体会到了政府的关怀,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对优化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以办好高中阶段教育为抓手,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办好高中阶段教育,一方面可以为愿意继续深造的、学习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一个跨入大学学府和将来成为钻研、管理型人才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立志学习技能的其他初中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培训基地,使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因此,鹿寨县在紧抓“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中心不放的同时,又通过“办好高中阶段教育”这个抓手,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2007年,全县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的升学率由几年前的不到30%达到现在的70%。到“十一五”期末,鹿寨县将可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1、开展优质示范高中创建活动,拉动义务教育发展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解决的是初中毕业生出路中“升学有望”的问题。高中教育体现县域基础教育的最高水平,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没有优质的高中教育,也就谈不上优质的基础教育,县域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就高不到哪里去。发展优质高中既可以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减少初中毕业生就业需求,减缓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同时又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鹿寨县1999年“两基”通过自治区验收后,随即着手将鹿寨中学创办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各项创建准备工作。2002年鹿寨中学被批准为自治区立项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以来,鹿寨中学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1600多万元,学校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档次。同时,鹿寨中学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软件建设大为改善,2004-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增长幅度居柳州市六县第一名。2006年底,鹿寨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市级评估验收。2007年4月初,又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的复核。2007年7月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创建优质高中的同时,鹿寨县还注重整体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县城两所普通高中的初中部剥离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县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逐年得到扩大。
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拓展义务教育成果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巨大。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解决的是初中毕业生出路中“就业有门”、“致富有路”的问题,是拓展义务教育成果的一项极其重要措施。鹿寨县这方面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鹿寨县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下发之前一年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整合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农机校等6个单位成立鹿寨职业教育中心。鹿寨县发展县级职业教育,建设县职业教育中心走在了全区的前列。选址新建的鹿寨职业教育中心校园占地面积300亩,一、二期工程已投入4000多万元,现中心可容纳学生6000人。仅用两年时间,职业教育中心在校生规模就由原来的不到200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鹿寨县集中财力、高标准投入建设的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作过专题报道,区、市人民政府都把鹿寨职教中心作为职业教育现场会的参观点之一,鹿寨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还多次在区、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05年,鹿寨职教中心被评为“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今后,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努力,完善硬件建设,加强内涵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尽早成为全区、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中心,成为我县职业技术人才的优质孵化器和鹿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三)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育部、妇儿工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指导意见,到2007年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但当前多数县都以“两基”攻坚为教育的重点,对学前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县域学前教育特别是公办学前教育发展相当薄弱。根据鹿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乡镇初中集中到县城办以后,将利用乡镇被撤并初中校园来办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利用原乡镇中心小学校园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富余的小学教师可通过培训成为幼教师资。这样,全县每个乡镇就可以建设一所有规模、上档次的中心幼儿园,再利用原村级和教学点的基础上由社会力量来举办学前教育,鹿寨县的学前教育前景一片光明,必将会有得到大发展。学前教育在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办好人民满意的县域基础教育,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必然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教育还能够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一般认为,社会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理念,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农业、农村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不能片面、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不仅要‘口袋’富,还要‘脑袋’富,只有‘口袋’、‘脑袋’一起富,才能在社会主义小康之路上步步登高。”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从娃娃抓起的整体提高农民素质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县域经济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才智力作为支撑。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最近,区党委、政府提出把我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这就必然需要大量合格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企业管理人才。鹿寨在“再造一个工业柳州”大背景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努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狠下工夫,近年来,已经引进了300多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50多亿元,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鹿寨县获2005年度“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光荣称号。据调查,鹿寨县未来几年县内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就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工人3~5万人。
(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县的重要措施。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或公益性的特点,它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国民的底线教育。把实现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全面统筹县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从对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负责的高度,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国民素质,进而达到建设教育强县的目的。
二、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学校点多,生源分散,办学成本高。
近几年来,农村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呈急剧减少趋势。一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产生实质效果,学龄儿童高峰期已过,上中小学的学生相对减少;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把孩子带出去上学;三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纷纷外出创业,卓有成就,举家进城,在城里建房上户;四是外出务工的女孩子在外结婚,带出了一批人。如鹿寨县2004~2005学年度春季学期,全县155所村校和村完小中在校生不足138人(即按标准每年级配不到一名教师)的学校有88所(其中不足80人的学校37所,80人至137人的51所),占56.8%;其他的47个教学点中,不足40人的42个(其中3~19人的35个,20至30人的4个,31至39人的3个),占89.4%。这种现象致使县域学校师生比偏低,严重制约经费的投入方向和教师的配置,办学成本相对较高。
(二)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因县乡财政难以承担农村教育的全部经费,出现了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学校基础建设,致使县域教育基础相当薄弱,办学条件很差。据统计2005年我县中小学70~80年代购买的普教设备陈旧,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已不能适用于新课程的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严重不足,导致学校无法开设信息技术课,无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教学(全县学校只有3间语音室、14间多媒体电教室)。按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要开设信息技术课,但全县还有7所初中没有开设,小学只有3所学校开设。就算是一些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由于电脑陈旧、配置低,根本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此外,相当多的学校各种功能室达不到要求或者被严重挤占。
(三)师资老化,教师培训无法有效进行,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上个世纪90年代,全部的民办教师和部分的代课教师转为了公办教师。后来由于学生的逐年减少,许多县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不再录用师范毕业生任教师。因而造成师资老化和脱节现象相当严重。我县从2002年至今择优录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范毕业生仅有44名。按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应开设英语课、信息技术课,很多学校因没有专业课教师而无法开设。另外,教师的教育培训和自我提高也无法有效进行,不能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原因其一是学校经费缺乏,教师的教育培训得不到正常开展。由于一些学校学生少,学校经费不足,教师缺乏外出学习经费。农村教师由于无法更新教学观念,无法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平时上课只凭老一套办法。其二是农村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自学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由于农村学校教师 紧缺,教师都是包班上课,有的上的还是复式班,全天都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工作,劳动强度大,身心疲惫,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自学,更新知识。
(四)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学生”问题突出。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者多,“留守学生”随之增多,“留守学生”中出现了的许多问题令人十分担忧。据2007年3月统计,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0%。小学各类“留守学生”占小学“留守学生”总数的比例:隔代抚养77.6%,亲属寄养20.9%,学校寄养0.4%,其他1.1%;初中“留守学生”占初中“留守学生”总数的比例:隔代抚养76.6%,亲属寄养20.6%,学校寄养0.7%,其他2.1%。由此产生了事实上的“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现象。父母同时外出打工家庭的子女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44岁~70岁之间,加上这些老人中文盲半文盲超过60%,他们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无法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留守学生”短期或长期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时常感到失落和孤独,甚至变得压抑和封闭,产生无奈和自卑等心理。更为严重的是,“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有些经常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有的喜欢抽烟喝酒,有的由于喜欢打架、小偷小摸而沦落为罪犯。
(五)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生少,教师不好配置,因此农村学校,特别是村校及教学点中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教师不仅课程课时多,而且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负担相当重。同时,由于山区偏远,教师的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福利差,调到好学校任教的机会又十分渺茫。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受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不安心教学。因此,不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难以发挥。
三、实现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途经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用非常巨大,同时面临的困难也很多。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呢?鹿寨县经过多年实践,初步探索出具有鹿寨特色的“以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中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拉动、拓展义务教育,抓好学前教育,奠基义务教育”的县域教育发展模式。按这个模式发展,到“十一五”期末,鹿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得到全面优化而实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将得到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会有大发展,鹿寨县打造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将得以初步实现。
(一)紧抓“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中心不放,加大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工作力度。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县域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但是,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工程,办学的人、财、物,乃至学生的就业安置等方面,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办教育不像抓经济那样见效快,一些领导也不那么热心。因此,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寸步难行。鹿寨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优先发展教育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和柳州市委提出的“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等要求,是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明智选择。多年来,鹿寨县历届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扩大会对教育发展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深入细致的调研、多方认真的考察、科学前瞻的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鹿寨县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为鹿寨教育的均衡、统筹发展,建设教育强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全面深入实施“以县为主”管理新体制,为县域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扫除体制障碍
在旧体制下,乡镇政府和农民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出现了很多问题。县级政府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领导层次。在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中,无论是资金统筹、师资调配,还是学校布局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等,都需要县级政府来负责才能有效实施。因此,只有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县域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鹿寨县于2003年全面深入实施“以县为主”的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为县域教育均衡、统筹发展扫除了体制障碍,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鹿寨县在教育人、财、物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2004年8月召开的“柳州市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鹿寨县全面深入实施“以县为主”教育管理新体制,主要是真正做到了“四个统一”、做好了“三个理顺”。“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由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三个理顺”即理顺政府关系,县、乡职责明确,共同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的机制已经形成;理顺人事关系,实现教育人事管理权上收,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教育系统人事的日常管理工作;理顺财务关系,教职工工资统一发放,乡镇中小学教育经费统一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管理。
3、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在“硬”环境上体现教育均衡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是基础。根据鹿寨县《关于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按照交通相对便利、区域位置相对集中、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原则,以人口出生率为依据,规划到2008年秋学期,全县239所学校只保留为47所。除极少数确需保留的村校外,其他所有村校和教学点全部撤并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中小学。鹿寨县紧接着在两个乡开展了试点工作,现已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从试点的情况看,如按原规划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没能充分达到让全县初中学生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目标;其二是一些学校因学 校场地的限制,很难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其三是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没有场地,建设投入大。为此,2007年11月,县委办、县府办又印发了《鹿寨进一步加大优化教育资源步伐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优化力度。该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将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小学集中到乡镇所在地或人口相对集中的有集市的地方办。利用乡镇被撤并初中校园办乡镇中心小学,利用原乡镇中心小学校园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村校及教学点由社会力量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按该方案,全县初中学校由原规划保留17所调整为只保留6所,其中县城所在地有5所初中,雒容镇(靠近柳州市)有1所初中,其他乡镇的初中全部撤销;全县小学由原规划保留27所调整为只保留24所。进一步优化后,鹿寨县保留的学校将由47所调整为只保留34所(义教学校30所,普高2所,职教中心1所,特教学校1所)。
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后,学校数量减少了,可以集中财力加强保留学校的基础建设。此外,鹿寨县还结合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来重点加大对保留学校的建设力度,从而使保留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大致均等,体现了学校在“硬”环境上的均衡。如拉沟乡作为试点乡,调整后全乡只保留拉沟乡中心校一所小学。集中财力进行校园建设后,校园校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寄宿制小学建设过程中,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食堂、学生饭厅、学生公共澡堂、公厕,硬化了操场和道路。目前,拉沟乡中心校校舍总面积为4115平方米(含新建3035平方米砖混、钢混结构楼房),其中教学用房1600平方米,学生宿舍1200平方米,教师宿舍425平方米,学生生活辅助用房890平方米。另外,集中后,学校配备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学校微机室、电教室、自然实验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等一应俱全,每个班均配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全校有34寸彩电18台,50寸背投一台,电脑46台,多媒体教学设备14套,录音机15台),图书、仪器设备均达到国家二类配备标准。
4、任课教师竞聘上岗,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均衡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达到教学力量的均衡进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又是最大的难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通过竞聘上岗,让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均衡。如整合后,拉沟乡中心校共有教职工53人,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得到大大的加强。能按国家规定开齐每门课程(如英语、信息技术等)。而通过竞聘,只有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31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仅占教师总数的58%),上课教师从繁重的低效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和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全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从成绩统计看,拉沟乡中心校大部分学生在整合后的学习成绩都比整合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5、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如拉沟乡中心校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率先垂范;以尊重教师为前提,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健康乐观、齐心协力的团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入手,改变以往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工作的方式,从“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学生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卫生绿化区责任制,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和一日行为规范;成立了学校执勤队和班级文明监督队,组织值勤学生进行检查督促,发挥班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二是坚持以德育人,建设文明“三风”。如拉沟乡中心校坚持“以德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诚实、守纪、文明、进取”的优良校风;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形成“忠诚、勤奋、爱生、奉献”的师表新形象,确立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作为学风要求每一位学生,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虚心接受教师与同学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有错就改,形成“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是关注学生成长,建设温馨家园。实施寄宿制后,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寄宿学生长期生活在学校里,他们远离家庭,远离父母,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因此,把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是实现均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拉沟乡中心校除建设标准学生公寓,学生休闲小广场,标准学生食堂、餐厅,学生澡堂等来改善学生条件外,还结合学生特点,通过悬挂张贴温馨的生活提示语言和图片,规范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寄宿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学校还为住校的小学生配备了8名生活指导老师,专门负责住校学生的衣食住行和课余时间的管理。这些措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温馨的生活环境和浓厚的家园氛围,使学生感觉学校就像家一样温馨。实施寄宿制以来,学生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一到六年级的同学都学会了自己整理衣被,自己洗衣服,自己洗澡等,学生的思想纪律、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转变,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全面发展。如拉沟乡中心校开通了简易校园网,成立红领巾广播站,通过广播、录像、板报向每一位学生传递校园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活跃校园生活;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如举行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庆元旦文艺汇演、六一游园活动及文艺汇演,故事擂台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开设了球类、棋类、歌舞、书画、手工等兴趣小组,选派或聘请有特长的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各楼层走廊张挂着名人名言、名言警名,设置作品栏、精品屋等,时刻提醒每一位师生以学校为荣,为学校争光。
6、努力争取各界支持,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坚决不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鹿寨县除了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各项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教育外,还把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作为均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确保寄宿制学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如拉沟乡中心校在2006年秋季学期,县建设局送来了100床棉 被;县建筑公司给全校学生统一配送了价值8000元提桶和口盅;县第二建筑公司为全校老师送来了价值10000元的30张电脑办公桌;中国人寿鹿寨支公司为学生食堂配备了一台价值2000多元的海尔冰箱用于保鲜菜样;乡政府领导率领全体乡直单位为学校捐款10000元,用于购买学生餐具;乡亲戴小明是广州宏程音响公司董事长,在闻知学校尚差50床棉被和240张席子后,马上给学校汇来了10000元人民币,此前他还分别给中学和拉沟中心校的贫困学生资助了5000元。发起建立“戴小明助学基金会”,决定每年将自己公司利润的一部分充进基金会,用来扶助贫困学生和奖励教师教学成绩。目前,全乡贫困学生101人次得到社会各界资助30000多元。2007年4月,浙江温州商会将价值20000多元物品捐赠给江口乡中心校办学。
7、开展生态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劳动习惯,有效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心灵的故乡。积极推动“校园生态化、生态资源化”,营造一个“以生态为主风格”的校园,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当中,培养对生态的同理心以及人文的关怀,在均衡教育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鹿寨县把建设生态校园作为集中建设乡镇所在地寄宿制优质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校园环境生态化。如拉沟乡中心校校园经过重新规划设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休闲区四大块,分区设计合理。生活区建有小广场一个,在生活区、教学区和运动区的连接带建有绿化休闲区一块。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简洁美观。校园内水泥通道平坦宽畅,道路两边绿树环绕,楼前绿草茵茵、花团锦簇。二是通过生态实践,培养生态意识和劳动习惯。如拉沟小学在学校旁边租地5亩,让教师和学生利用劳动和课余时间种菜,在菜地旁边建养猪场、沼气池,利用学生的剩饭菜养猪,用沼液淋菜,这种“猪-沼-菜”的生态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生自己种菜、养猪来改善伙食,用沼气作为生活燃料,在切实降低他们经济负担的同时,还从小就培养了他们的生态意识,逐步形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8、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切实改善教师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05年鹿寨县在县城的城南新区建设教师公寓208套,公寓小区建设总面积22880平方米,全部以成本价优惠供应给全县教职工,在全区各县开创了集中在县城为教师解决住房的先河。2006年又出台政策在各乡镇实施教师安居工程。鹿寨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教师公寓,并将鹿寨县乡镇教师经济适用住宅小区建设作为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配套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2007年又决定在拉沟乡中心校进行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建设单户型(40平方米)6套,双户型(60平方米)24套。教师安居工程的实施,使广大教职员工真切体会到了政府的关怀,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对优化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以办好高中阶段教育为抓手,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办好高中阶段教育,一方面可以为愿意继续深造的、学习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提供一个跨入大学学府和将来成为钻研、管理型人才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立志学习技能的其他初中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培训基地,使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因此,鹿寨县在紧抓“县域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中心不放的同时,又通过“办好高中阶段教育”这个抓手,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2007年,全县初中毕业生高中阶段的升学率由几年前的不到30%达到现在的70%。到“十一五”期末,鹿寨县将可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1、开展优质示范高中创建活动,拉动义务教育发展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层次,解决的是初中毕业生出路中“升学有望”的问题。高中教育体现县域基础教育的最高水平,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没有优质的高中教育,也就谈不上优质的基础教育,县域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就高不到哪里去。发展优质高中既可以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减少初中毕业生就业需求,减缓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同时又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鹿寨县1999年“两基”通过自治区验收后,随即着手将鹿寨中学创办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各项创建准备工作。2002年鹿寨中学被批准为自治区立项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以来,鹿寨中学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1600多万元,学校硬件建设上了一个档次。同时,鹿寨中学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软件建设大为改善,2004-2006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增长幅度居柳州市六县第一名。2006年底,鹿寨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通过市级评估验收。2007年4月初,又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的复核。2007年7月被确定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在创建优质高中的同时,鹿寨县还注重整体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目前县城两所普通高中的初中部剥离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县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逐年得到扩大。
2、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拓展义务教育成果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巨大。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解决的是初中毕业生出路中“就业有门”、“致富有路”的问题,是拓展义务教育成果的一项极其重要措施。鹿寨县这方面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鹿寨县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下发之前一年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整合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农机校等6个单位成立鹿寨职业教育中心。鹿寨县发展县级职业教育,建设县职业教育中心走在了全区的前列。选址新建的鹿寨职业教育中心校园占地面积300亩,一、二期工程已投入4000多万元,现中心可容纳学生6000人。仅用两年时间,职业教育中心在校生规模就由原来的不到200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鹿寨县集中财力、高标准投入建设的职教中心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作过专题报道,区、市人民政府都把鹿寨职教中心作为职业教育现场会的参观点之一,鹿寨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还多次在区、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05年,鹿寨职教中心被评为“全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今后,鹿寨职业教育中心将继续努力,完善硬件建设,加强内涵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尽早成为全区、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中心,成为我县职业技术人才的优质孵化器和鹿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三)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育部、妇儿工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指导意见,到2007年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但当前多数县都以“两基”攻坚为教育的重点,对学前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县域学前教育特别是公办学前教育发展相当薄弱。根据鹿寨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乡镇初中集中到县城办以后,将利用乡镇被撤并初中校园来办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利用原乡镇中心小学校园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富余的小学教师可通过培训成为幼教师资。这样,全县每个乡镇就可以建设一所有规模、上档次的中心幼儿园,再利用原村级和教学点的基础上由社会力量来举办学前教育,鹿寨县的学前教育前景一片光明,必将会有得到大发展。学前教育在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办好人民满意的县域基础教育,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必然是一个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