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融 诗情画意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里的月亮》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4句。诗中描写了清清静静的小河里映着一轮明月,当小鱼游过时,明月的倒影在水中发生变化的过程。前一句静态的月,后一句动态的月,景中含情。诗歌按照河里月亮由滚圆——碎了——滚圆的顺序,描绘了河里月亮的美丽,表现了儿童对月影和月亮的喜爱。诗歌语言优美,富有童趣,规整中有变化,整首诗有回环整齐的美感,极富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洋溢着童真童趣,充满了诗情画意。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水平,我的设计理念如下:
  1.相关介绍:介绍与诗文相关的景物,比如:小河、月亮、倒影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激发学生读诗、诵诗的欲望。
  2.以诵代讲: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诵,反复体会现代儿童诗歌的内容,感受现代诗的意境美。
  3.多层交流:这首儿童诗文字浅显,生动形象,比较好懂,可以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解疑”的形式了解小诗内容,从而悟出诗歌所揭示的道理与情趣。
  4.融入生活:理解“滚圆,滚圆,晶亮,晶亮”在诗句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天使,万事万物在儿童的眼里都有生命,在诵读小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游公园的经历来唤起学生生活的印象,利用生活资源来引导学生说话,进一步析事明理。
  一、課前谈话,你我赛诗
  教师提问1:听说,咱们小朋友积累了很多小诗,我们来个赛诗会,好吗?谁愿意来带大家朗诵你喜欢的小诗。
  学生朗诵古诗,老师点播朗诵的诀窍。
  教师提问2:今天这个赛诗会非常成功,一个个小诗人非常有才华,积累了很多诗,能有感情朗诵,今天老师将要和大家学一首有趣的儿童诗,让我们快快进入上课吧!
  分析:通过课前赛诗,活跃学生身心,调动学生诗歌储备,同时渗透诗歌朗诵要点。学生在赛诗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在赛诗活动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二、情境识字,了解背景
  教师提问1: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样东西,它是什么?(指着插图天上的月亮)它又是什么?老师想采访一下小朋友们,谁看到过夜晚的月亮呢?能说说月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月亮的特点:又圆又亮)
  教师提问2:那是不是月亮一直是圆的呢?(月亮有时是又圆又亮的)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练读二类词:晶亮。
  (晶亮的意思指:形容月亮的色泽很光亮。两个“晶亮”连用,就强调月亮的确很光亮。)哪些东西是晶亮的呢?(镜子、钻石、玻璃、水晶吊灯等)
  教师提问3:如果我们在河边会看到几个月亮呢?
  教师带学生练读:“两”个月亮,出示生字“两”(生字卡)。
  教师提问4: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字?你从哪儿认识的?
  教师提问5:谁能来组词?(两个、两斤、两辆……)
  教师提问6:那这个字怎么记、怎么写呢?(范写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7:水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呢?(天上的月亮又圆又亮时,它也又圆又亮的,但是如果水波动了,月亮就会“碎”了。)
  教师带领学生练读:“碎”。
  分析:通过生字“两”来带出夜晚月亮的美,感觉比较顺当。先从是否认识这个字,从哪儿认识的,鼓励学生学习是何时何地都可以的,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向身边的人,身边书学,这是一种好方法。然后,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说说身边晶亮的事物,让他们感觉新知识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学习是非常有趣的。最后让学生通过熟字来记忆书写,水到渠成,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三、介绍方法,自诵理解
  1. 初读儿童诗,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农历十五的夜晚,孩子们来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108页,读读这首小诗。这首古诗中有7个生字,请小朋友先读读拼音,认识生字表中的生字。
  2. 检查生字。
  (1)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诗,且闪烁生字“两、东、西、让、会、再、么” 。教师提问:看,诗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你认识谁就和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
  (2)指名做小老师领读。
  3. 检查读诗。
  教师: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散文诗就不成问题了,谁来读?
  分析:这首诗好多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但只是浮于表面。这首诗的生字比较多,好多字的意思还较难理写,为此老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了他们的读书欲望。
  看似简单的一句诗,实则比较难理解。老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利用插图,了解“滚圆”是很圆很圆 ,“滚圆”与“晶亮”是农历十五左右夜晚月亮的特点,图文并茂、情景相融,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形象生动。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能让学生记忆犹新。
  儿童诗教学课,注重引领学生走进画面,置身其中,或看、或想、或议、或诵、或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了重点词,通过 “解释诗文”、“还原诗文”、“创造诗文”的过程,在不断生成的语境中参与语言实践,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的描述,调动平时的观察、阅读和积累,展开了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同时,学生的语言丰富而且精确。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班主任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以及应试教育理念影响等因素,班会课未能发挥应有的实效。班会课要实现四个改变:变随意盲目为主题教育,有目标、有针对性;变简单灌输为唤醒激励,重活动体验,重情感熏陶;变道德宣讲为行为指导,关注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变课堂演绎为相伴成长,做到心中有“人”、有“我”、有“远方”。  【关键词】班会课 转变观念 优化策略  
期刊
我曾在一本杂志的卷首语上看到我省原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的一篇短文,题目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短文语言明白、流畅,寓意深刻,这是先生独特语言风格的体现。他从诗人的一首诗歌中的话展开,娓娓道来,给人以深刻意义上的启迪。看完先生的短文,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就是如此简洁明白的话,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这里我结合自身语文教学的实际,谈几点认识和感悟。  一、孩子的名字叫“今天”
期刊
好几年前我就看过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年的黑白影片。当时看完电影,留下的主要印象是关于美国种族歧视,以及黑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时至今日,翻开原著——  二十五万两千字,四天,一口气看完。  小说着力刻画的阿迪克斯是一个正义的法律人,可这里,我想谈的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会担心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是,看完这部小说,你会发现,斯库特是个多么幸福的
期刊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从2013年伊始,开展了“美丽学生素质积分评价”活动,从“美在品行,美在勤学,美在个性”三个方面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个性。在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 “美丽学生素质积分本”,它形似存折,内存七彩积分卡,是特殊的成长档案。小小的积分本,魅力无限,涵养着学生的品行和素养。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学校不断拓宽思路,细化、实化各项评比,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
期刊
【摘要】打造“学本课堂”既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也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笔者追本溯源,厘清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直面教学中的“伪目标” 、“伪形式”、“伪自主”等“伪合作”现象,提出了还生于本,优化“学本课堂”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指向目标,关注差异;优化策略,多元学习;合理疏导,科学“自主”。  【关键词】还生于本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伪目标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
期刊
【摘 要】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它们用词固定、语句短小、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如能领会熟语的丰富内涵、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并加以运用,对提高语文能力大有裨益。日常教学活动中,熟语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学生的学习脱离语境,不能真正地对其形成“语用”。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实现熟语教学的“真实语用”。  熟语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熟语教学往往缺席
期刊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插图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诠释和补充,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拐杖”,本文以课文插图的有效利用为切口,探索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与策略,追求生机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插图 资源 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小学英语的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现行译林版小学《
期刊
【摘要】对学习个体而言,语文之“语”是言语,是个人独特的言语活动。语文之“文”是文意,是个人独特的生命情意。因此,语文教育就是“言和意的关系”实践。回到“言意关系”,回归“言意教育”的生命家园才是语文之道,才是语文的“形而上”。回归语文教育的“生命家园”,首先理解语文,回到“是什么”的言意本质;其次发现语文,探寻“教什么”的言意本体;还要建设语文,重构“怎么教”的言意策略。语文教育是一种言意生命教
期刊
笔者曾在班级里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全班有12%的学生喜欢写读后感, 36%的学生感觉无所谓,但也有50%左右的学生直截了当表示不怎么喜欢写读后感,他们更乐于描写小动物,记录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写一处美丽的景观。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深思:如何让读后感写作成为“万人迷”?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我以为当推以下“四个一”。  一、“一个好名字”,夺人眼球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这听起来
期刊
中国是诗词的王国。五千年的文化熔铸了璨若星辰、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叹息;那“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悲怆……诗词是永恒的主题,纵使穿越千年的雨雪风霜,仍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留在我们的心中。如何把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学生对于古诗词的习得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