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在我校的公开课、展示课中,每位教师都会自觉地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且在多次对外交流、听课学习中发现,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似乎成了课改的代名词,成为教师追求时尚的“调味佳品”。但透过热闹的表面可以看到小组合作普遍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浅表性、无序性、仓促性等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错,是教师没有把它运用好而已。课前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通常2~6人为一组,其中4人小组最为灵活。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前提下,又如何优化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翩翩起舞”呢?
一、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1、学习内容要有挑战性。挑战性、探索性的综合复杂性学习任务,学生单个人的力量是不容易解决的,有必要大家互动讨论交流、互助学习。
2、重难点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3、学习内容易分歧方面的。为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对互助学习小组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加评论,使学生在小组间或小组内充分表达争议,突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4、选择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内容。让互助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合作学习的好处显而易见,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为学习者突破思维局限,提供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为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教师注入式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就会学得更好。
三、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够明显,地位也越来越被淡化,教师变成“看客”,合作学习变成聊天,讨论亦成“放羊”,教师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被边缘化,这种现象要引起重视。其实,教师应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者和调控者职责,当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时的观察与介入,实时提供指导;当个别学生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者不认真参与交流时,教师需要实时加以引导;当合作小组讨论偏题或者讨论受阻时,教师应该实时发现、制止、点拨,使讨论顺利开展;当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和讨论出现浅层次、表象化的现象时,教师要实时引导启发,点拨学生,使其思维开启,使讨论不断深入;当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碰撞闪现火花时,教师需在倾听中努力去寻找和感受,并给予实时的肯定。总之,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需要强调,他应既是“参与者”“咨询者”,也是“促进者”,更是“管理者”。
四、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地讨论。在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想一想、做一做,或者把想法写一写。还应保证学生交流的时间。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一宣布开始讨论,前排学生便会倒转头,自觉的形成4~6人小组开始讨论,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可是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
五、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途径。从评价的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的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结合德育处的量化考核制度,小组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其他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赞许是他们进步的动力。以评价形式来看,有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评个人或小组的合作态度、合作热情、合作能力、合作效果、创新能力。评个人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多引导、多赏识,给自信、给力量。评小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促竞争、促合作,添动力、添活力。学生自评是为了进行自我检测,不断自我完善,找不足、找进步,为反省、为调整,求提升、求发展。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什么需要改进,什么富有价值,鞭策和激励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错,是教师没有把它运用好而已。课前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通常2~6人为一组,其中4人小组最为灵活。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此前提下,又如何优化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翩翩起舞”呢?
一、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1、学习内容要有挑战性。挑战性、探索性的综合复杂性学习任务,学生单个人的力量是不容易解决的,有必要大家互动讨论交流、互助学习。
2、重难点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3、学习内容易分歧方面的。为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对互助学习小组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加评论,使学生在小组间或小组内充分表达争议,突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4、选择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内容。让互助学习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合作学习的好处显而易见,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为学习者突破思维局限,提供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为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教师注入式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时,他们就会学得更好。
三、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够明显,地位也越来越被淡化,教师变成“看客”,合作学习变成聊天,讨论亦成“放羊”,教师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被边缘化,这种现象要引起重视。其实,教师应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者和调控者职责,当学生进入状态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时的观察与介入,实时提供指导;当个别学生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者不认真参与交流时,教师需要实时加以引导;当合作小组讨论偏题或者讨论受阻时,教师应该实时发现、制止、点拨,使讨论顺利开展;当合作学习小组交流和讨论出现浅层次、表象化的现象时,教师要实时引导启发,点拨学生,使其思维开启,使讨论不断深入;当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碰撞闪现火花时,教师需在倾听中努力去寻找和感受,并给予实时的肯定。总之,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需要强调,他应既是“参与者”“咨询者”,也是“促进者”,更是“管理者”。
四、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地讨论。在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想一想、做一做,或者把想法写一写。还应保证学生交流的时间。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一宣布开始讨论,前排学生便会倒转头,自觉的形成4~6人小组开始讨论,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可是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
五、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途径。从评价的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的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结合德育处的量化考核制度,小组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其他表现突出的加1分/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不用“一把尺”,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赞许是他们进步的动力。以评价形式来看,有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评个人或小组的合作态度、合作热情、合作能力、合作效果、创新能力。评个人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多引导、多赏识,给自信、给力量。评小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促竞争、促合作,添动力、添活力。学生自评是为了进行自我检测,不断自我完善,找不足、找进步,为反省、为调整,求提升、求发展。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什么需要改进,什么富有价值,鞭策和激励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