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人格统一的重要部分。转变教师的观念,正确地评价引导、激励培养等都是培养自信心的好方法。
关键词:自信心;尊重;评价;集体;鼓励;平等;暗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实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初中生正值朝气蓬勃向上的黄金时代,他们最富有幻想,勇于创造,大胆进取,虽然他们的言行有所偏激,但却要拼命维护自己的尊严,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不足,这就要求老师爱护自己的学生,保护他们脆弱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反思、改正、充实、提高的余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每个学生戴上一顶“桂冠”,为他们的理想插上成长的翅膀。
一、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人们常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知并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直接对自信心进行修正。而自我意识尚未完全确立的人,往往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如果从他人的态度中获得肯定的信息,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他人,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作为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信心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
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分数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就是说,高分加顺从才是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因此,这些教师对学习成绩比较差,不唯命是从的学生就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这样的评价标准很难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
1. 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2. 重视与保护学生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老师,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3. 满怀期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评价
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天赋各不相同,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某些成绩。我们老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不仅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要把每个学生看做是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在课堂双边活动中,坚持做到“三不、三多、一少”的模式:不批评、不指责、不包办,多肯定、多诱导、多鼓励,少修正。
4. 多元评价学生,不打不及格分数
自信往往与评价直接相关,要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些都潜藏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多一个评价方式,就多一批好学生,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单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这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5. 亲身示范,感情移入
人际交往中,人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某事时,首先自己要有自信心,这种信心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平等待生、民主管理
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先进民主的管理,没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氛围,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难形成的。
1.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取得进步,从而形成自信。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在个人爱好和特长中看到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地方,从而产生自信。
2. 利用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信
青少年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当他受到集体的尊重而体会到精神上的满足时,自信就萌发了。因此,教师应坚决制止同学间的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鼓励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方法、途径
1. 体验成功法
魏书生说:“培养学生自信心要从扬长开始。”一个人的自信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
2. 激励培养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3. 经验交流法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有过不够自信的经历,包括老师和学生,所以在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一下经验,可利用班会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疑虑,帮助解决他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的想法和做法。
4. 配合家长法
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中,家长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老师和家长配合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信心培养得好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和家长的交流平台,及时向家长了解和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双方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5. 暗示法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实验。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在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中得到鼓励。
6. 迁移法
把做某一类事情获得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去,这样可以增加做其他事情的自信心。教师应该让学生显示其某方面的才能,并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引导学生把这种体验迁移到做其他事情上去,使其增加做某事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看到欣赏未来,注意有效地调节、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有效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鼓励就是从根本上扶持学生的自信,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沃土。给学生以自信,就等于为他们戴上了成功的桂冠。
参考文献:
[1]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王耘,叶忠根.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4]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临沂实验中学)
关键词:自信心;尊重;评价;集体;鼓励;平等;暗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美国有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他的学生分成了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给予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实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初中生正值朝气蓬勃向上的黄金时代,他们最富有幻想,勇于创造,大胆进取,虽然他们的言行有所偏激,但却要拼命维护自己的尊严,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不足,这就要求老师爱护自己的学生,保护他们脆弱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反思、改正、充实、提高的余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每个学生戴上一顶“桂冠”,为他们的理想插上成长的翅膀。
一、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人们常常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来认知并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直接对自信心进行修正。而自我意识尚未完全确立的人,往往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如果从他人的态度中获得肯定的信息,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如果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他人,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作为个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一旦形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信心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
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只有分数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也就是说,高分加顺从才是一些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因此,这些教师对学习成绩比较差,不唯命是从的学生就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这样的评价标准很难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
1. 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
2. 重视与保护学生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老师,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3. 满怀期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评价
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天赋各不相同,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某些成绩。我们老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不仅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要把每个学生看做是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在课堂双边活动中,坚持做到“三不、三多、一少”的模式:不批评、不指责、不包办,多肯定、多诱导、多鼓励,少修正。
4. 多元评价学生,不打不及格分数
自信往往与评价直接相关,要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功能。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些都潜藏着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契机。多一个评价方式,就多一批好学生,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单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这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5. 亲身示范,感情移入
人际交往中,人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某事时,首先自己要有自信心,这种信心会使学生受到感染。
(二)平等待生、民主管理
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先进民主的管理,没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氛围,学生的自信心是很难形成的。
1.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取得进步,从而形成自信。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使学生在个人爱好和特长中看到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地方,从而产生自信。
2. 利用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信
青少年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当他受到集体的尊重而体会到精神上的满足时,自信就萌发了。因此,教师应坚决制止同学间的嘲笑、挖苦、讽刺等不良行为,鼓励相互尊重、相互欣赏。
(三)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方法、途径
1. 体验成功法
魏书生说:“培养学生自信心要从扬长开始。”一个人的自信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
2. 激励培养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3. 经验交流法
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有过不够自信的经历,包括老师和学生,所以在平时要多和学生交流一下经验,可利用班会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经历,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疑虑,帮助解决他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的自信的想法和做法。
4. 配合家长法
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中,家长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老师和家长配合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信心培养得好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和家长的交流平台,及时向家长了解和反映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双方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5. 暗示法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好的暗示实验。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在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中得到鼓励。
6. 迁移法
把做某一类事情获得的成功体验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去,这样可以增加做其他事情的自信心。教师应该让学生显示其某方面的才能,并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再引导学生把这种体验迁移到做其他事情上去,使其增加做某事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看到欣赏未来,注意有效地调节、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有效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鼓励就是从根本上扶持学生的自信,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沃土。给学生以自信,就等于为他们戴上了成功的桂冠。
参考文献:
[1]高长梅,白昆荣.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王耘,叶忠根.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4]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临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