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雕塑和庭院设计这两个同属于空间艺术的艺术领域存在着某种共通和联系。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其相似点在于二者都是空间艺术的同时更与时间密不可分。空间的变化,时间的变化对二者的艺术创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对时空特异性的认真考量我们才能创作出符合某个特定时空下人类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庭院设计;雕塑;区位特异性;时空变化;精神诉求
イサム ノグチ作为一个在不同艺术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的日本艺术家。早期的ノグチ是以雕塑家的身份进行艺术创作,其代表作品是「プレイマウンテンン」和「遊具」。「遊具」的设计就很好的展现了ノグチ对区位特异性的理解和认知。而这些也正源于其对“艺术源于生活”的独特理解。ノグチ在创作雕塑造型的过程中很渴的感受到了艺术应该作为日常生活的侧面写照。因此,他的雕塑设计大多都取材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实现回归生活。他从说过这样一句话“彫刻を大地に関連づける私のあらゆるアイデアを生成せしめる作品となった”意思就是说把雕刻与大地关联他的灵感由此而生。这也就是ノグチ对区位特异性独特的理解。
那么,同属于空间艺术的庭院设计是否也遵循类似的观念。其两个艺术领域是否存在深层次的互相影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Space”这个词作为实体空间的意思,如果说艺术与生活存在共通性那么我想其映射与人类生活中的词应该是“leisure”。但从字典来看leisure是空闲,闲暇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其所包含的tranquility(静心),reflection(反省),recreation(再创造)。不论是哪一个,我想生活留给我们空闲并不是让我们去浪费的。就像艺术中不论是庭院设计还是雕塑所展现的任何一寸空间也觉不是让我们来浪费的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才更能意识到我们所做的设计在某一区位是不是起到了该有的作用,是不是符合于这个场景,我们有没有浪费了这里的空间,我们是否展现了这个地方该有的特色。我想只有设计者真正考虑到了这些才算是意识到了区域特异性的重要性。
当我们着眼于ノグチ与大地结合的雕塑创作时,我们可能会想,我们在庭院设计当中要如何着手才能给人以视觉享受,我们要如何设计才能牵引住人们的视线。不论是设计,还是雕塑如何能与当时的环境结合好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以日本的禅庭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与其说禅庭是日常生活的场所,我觉得不如说是一个精神栖息地。因为,当俗世的任何东西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都是一种破坏。就拿银阁寺的月光台来说,在装满大粒白沙的台子上面,绝不是你的身体登上台子就能看到月光的地方,而是你的精神登上那个台子才能看见月光。也就是说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天文观测台来看,这不符合这里的意境。所以并没有步道,只有一条小道。可供一个人一遍冥想一边走。如果设计成一条步行道,那么,当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过时你就会很难感受到原有的意境。
深受日本禅庭文化影响的ノグチ之后再與建筑家谷口吉郎设计庆应私塾的新万来舍的时候,很好的将冥想的概念带入到了设计当中。当时作为战后的日本很多大学生们都需要精神安抚,并且战后的日本经历着新时代的改革。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能将一个符合一个时代的要求,改善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或者说是对一个时代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ノグチ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接到这个设计项目之后他有自己的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和对那个时代在校学生的精神诉求,不只只是在生活方面更是在精神领域为学生们提供帮助。于是他将缠庭中“冥想”的意境融入到设计中,他努力的想要营造这样的环境给学生希望能够让他们在这里可以精神镇定的思考一些东西。
河合正朝在评价ノグチ的作品时,称其是与大地一体的环境艺术并且认为其设计有鲜明的区位特异性。因为,他不单单是把空间的思考融入设计,其对时间的思考也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在ノグチ眼中,区位特异的概念更加广泛它包括了空间上的也包括时间上的。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ノグチ会把“space” 与“leisure”这两个次联系在一起了,从侧面来看至少ノグチ是承认时间和空间的联系的,而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将时间与空间联系在一起做设计的方法。
从日本的传统庭院发展来看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很相似,首先是自然尊重,然后就是石水木的结合。日本的庭院在飞鸟时代就已经有专门人员来设计建造,当时的设计师们也是遵循自然来造园。在平安后期贵族宅邸内的庭院成熟起来。根据十世纪的庆兹保胤在《池亭记》中的记载,夏天的京都气温很高,当时的设计师都会在池水和小泉水的设计方面花费心思,来为院子的的主人夏天纳凉。这是当时设计师对于空间特异性的考虑。并且,在当时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很多设计师为了响应时代背景和主人的精神需求会在庭院设计中加入禅的元素,这是时间上的特异性考虑。但是,尽管如此,起初的设计师们对佛文化的应用还很青涩他们只是会将一些佛教有的元素融入庭院,全还没有达到精神世界的融合。可以说这种庭院成为了日本日后禅庭的萌芽。在平安末期橘俊綱编写的《作庭记》是日本一部很老的关于造园的著其中所记载的造园理论和我国的《园冶》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自然观造园的手法在之后与禅宗文化融合,其理念也有遵从自然变成了塑造自然。以西芳寺的庭来看就是当时人们在禅文化的时代背景的结晶。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区域特异性其实某些方面和我国造园理念中中所说的“因地制宜”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在《园冶》中的相地篇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造园家对区域特异性的理解。其中将氛围了六种。其分类法并不是按照地势高低什么的物理要素来分的,而是按照周围环境来分的。但在我看来,这种分法也只是粗劣的划分种类而已,如果说是从区位特异性来说我想考虑的因素更多起分类也就更为复杂。毕竟是要从时间,空间这两个大的区域来分,再划分到时间和空间之中后其分类恐怕会更多。
其实从古人的造园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其实也是有对区位特异性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他们那个时代可能是从空间上考虑的更多,至于时间角度来说的话可能因为处于那样的时代下所以对时间的差异性的认知并不敏感。这种问题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很多设计想要加入某些历史元素而显得生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不处于那个时空条件下是,很难感受那个时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精神诉求。所以,当我们想要模仿古人造园之时,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模仿设计,而无法将古人的思想,生活观念与我们现代生活所结合。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的仿古建筑放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在。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禅庭设计并不是一直都是将以往的设计手法的的延续。很多现代的禅庭不论是在设计手法,材料选择以及新型技术的选择上都在不断地变化。可是我们看到的日本庭院设计或者是服装设计亦或者是工业设计,都一直保留着属于日本的味道有着鲜明的区位特异性。第一,从日本的本土情况来看,气候条件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其特点是年气温变化量和日气温变化量都很小。由此可见其气候很单一而且很稳定。物产资源不充足,而且用地面积很很少。第二,正因为空间上的稳定性所以时间上也很稳定,不论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日本人都是秉承着节约,负责,精细,认真的生活态度。而我认为负责,精细,认真正是源于节约。正如天妇罗大师早乙女哲哉在记录采访里所说的,他对天妇罗的态度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盘天妇罗,因为这不只是对食客的负责,也是对那些一大早出海的渔民,经过长途把食材运送到店里的司机,以及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海里成长起来的食材。他一定要对这些负责,于是他在每一次料理之时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日本人是如何将这些延续下来的人生观与这个时代的日本所结合的呢 战后对日本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众现在比日本民众更渴望和平。战后的日本是经历了反思,经历了稳定的发展之后。他们才是更渴望和平的那一个,因为谁会放着幸福生活不过,去破坏自己的幸福。所以禅文化中的平和和反思与战后的日本人思想产生了共鸣。为了体现这样的观念,很多的设计师都愿意去把这些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他们希望自己的设计是可以安抚民众心灵,让民众静下来反思然后再去更好的生活。这种精神可以说是把古有的思想与当代的需求互通的与日本本身的特异性相符的。
区位特异的重要性不只是对空间上特殊性的认识更是对时间特殊性上的认识。因为时空观是无法分割开来看的。我们的设计在一方面继承传统的文化另一方面更要思考的我们继承的是否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诉求。为什么我们觉得日本的设计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日本的设计风格。有人会说它有日本鲜明的特色,但我觉得并非如此,有鲜明设计风格的设计太多了但并不是每一中设计都能与你产生共鸣。然而,之所以你觉得日本的设计好,你喜欢,那是因为他在满足了你的某种精神诉求,让你得到了某种精神慰藉。那么当我们找到了它满足了我们什么精神需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就找到了我们所缺的,那也时不时就可以说我们找到了我们设计所要满足我们的精神诉求。以下,是我从日本设计中感受其对中性色的的运用很多。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其设计很简洁并花哨,装饰性工艺很少,给人带来放松的感觉。还有就是它意境的营造都是从精神的栖息地而不只是身体的的栖息地来设计。那么,可以看出我们的精神诉求是什么第一当然是温和,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越来越少,人际关系的日渐疏远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凉薄。以前的“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关系没有了人们活得越发孤独所以才更可求温暖。简洁反映的是现在和会人心的复杂,人们都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不像以前那么单纯。精神栖息地反映的就是人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人们现在都在为生活忙忙碌碌根本没有停下脚步思考的时间,正因如此外面的世界如此匆匆,只有庭院之中这一席天地来供人们思考,给你一个喘息,放缓脚步的时间。这些人心缺少或者深埋心里的情感诉求,需要我们用设计来填补。这也是我们在这个时空背景下所应该做的事情。设计师跨于艺术与工学两个领域,就是要让我们将人类的精神和身体并重。两者之中,哪一个放在首要,我觉得是精神,一个设计的舒适,宜居不都是在为人的精神满足而服务吗?区位特异的重要性重要在哪里,我觉得其重要在于只有认清了区位特异的重要性,设计师才能重视区位特意的存在才能解决特定时空下人类的精神与身体的需求,才能进行为人类身体和精神共同满足的设计。
参考文献:
[1]イサム ノグチ(小倉忠夫訳) 「ある彫刻家の世界」 (美術出版社、1969年)25。
[2]イサム 野口「世界に庭をつくる」(蕓術新潮 、第11巻7号 、1960年7月)72。
[3]由良滋 「記念性へのコラボレーション」(『萬来舎谷口吉郎とイサム.ノグチの協奏詩』、鹿島出版、2006)6
[4]イサム ノグチ(小倉忠夫訳)『ある彫刻家の世界』(美術出版社、1969年)37。
[5]イサム ノグチ(長谷川三郎訳)「私の見た日本」(芸術新潮第2巻10号1951年10月)102。
[6]计成「园冶」(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26
作者简介:王柏伦(1992.2),性别:男,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称:硕士,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庭院设计;雕塑;区位特异性;时空变化;精神诉求
イサム ノグチ作为一个在不同艺术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的日本艺术家。早期的ノグチ是以雕塑家的身份进行艺术创作,其代表作品是「プレイマウンテンン」和「遊具」。「遊具」的设计就很好的展现了ノグチ对区位特异性的理解和认知。而这些也正源于其对“艺术源于生活”的独特理解。ノグチ在创作雕塑造型的过程中很渴的感受到了艺术应该作为日常生活的侧面写照。因此,他的雕塑设计大多都取材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实现回归生活。他从说过这样一句话“彫刻を大地に関連づける私のあらゆるアイデアを生成せしめる作品となった”意思就是说把雕刻与大地关联他的灵感由此而生。这也就是ノグチ对区位特异性独特的理解。
那么,同属于空间艺术的庭院设计是否也遵循类似的观念。其两个艺术领域是否存在深层次的互相影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Space”这个词作为实体空间的意思,如果说艺术与生活存在共通性那么我想其映射与人类生活中的词应该是“leisure”。但从字典来看leisure是空闲,闲暇的意思。但是我认为其所包含的tranquility(静心),reflection(反省),recreation(再创造)。不论是哪一个,我想生活留给我们空闲并不是让我们去浪费的。就像艺术中不论是庭院设计还是雕塑所展现的任何一寸空间也觉不是让我们来浪费的一样。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才更能意识到我们所做的设计在某一区位是不是起到了该有的作用,是不是符合于这个场景,我们有没有浪费了这里的空间,我们是否展现了这个地方该有的特色。我想只有设计者真正考虑到了这些才算是意识到了区域特异性的重要性。
当我们着眼于ノグチ与大地结合的雕塑创作时,我们可能会想,我们在庭院设计当中要如何着手才能给人以视觉享受,我们要如何设计才能牵引住人们的视线。不论是设计,还是雕塑如何能与当时的环境结合好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以日本的禅庭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与其说禅庭是日常生活的场所,我觉得不如说是一个精神栖息地。因为,当俗世的任何东西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都是一种破坏。就拿银阁寺的月光台来说,在装满大粒白沙的台子上面,绝不是你的身体登上台子就能看到月光的地方,而是你的精神登上那个台子才能看见月光。也就是说不要把它当作一个天文观测台来看,这不符合这里的意境。所以并没有步道,只有一条小道。可供一个人一遍冥想一边走。如果设计成一条步行道,那么,当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过时你就会很难感受到原有的意境。
深受日本禅庭文化影响的ノグチ之后再與建筑家谷口吉郎设计庆应私塾的新万来舍的时候,很好的将冥想的概念带入到了设计当中。当时作为战后的日本很多大学生们都需要精神安抚,并且战后的日本经历着新时代的改革。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能将一个符合一个时代的要求,改善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或者说是对一个时代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ノグチ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接到这个设计项目之后他有自己的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和对那个时代在校学生的精神诉求,不只只是在生活方面更是在精神领域为学生们提供帮助。于是他将缠庭中“冥想”的意境融入到设计中,他努力的想要营造这样的环境给学生希望能够让他们在这里可以精神镇定的思考一些东西。
河合正朝在评价ノグチ的作品时,称其是与大地一体的环境艺术并且认为其设计有鲜明的区位特异性。因为,他不单单是把空间的思考融入设计,其对时间的思考也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在ノグチ眼中,区位特异的概念更加广泛它包括了空间上的也包括时间上的。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ノグチ会把“space” 与“leisure”这两个次联系在一起了,从侧面来看至少ノグチ是承认时间和空间的联系的,而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将时间与空间联系在一起做设计的方法。
从日本的传统庭院发展来看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很相似,首先是自然尊重,然后就是石水木的结合。日本的庭院在飞鸟时代就已经有专门人员来设计建造,当时的设计师们也是遵循自然来造园。在平安后期贵族宅邸内的庭院成熟起来。根据十世纪的庆兹保胤在《池亭记》中的记载,夏天的京都气温很高,当时的设计师都会在池水和小泉水的设计方面花费心思,来为院子的的主人夏天纳凉。这是当时设计师对于空间特异性的考虑。并且,在当时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很多设计师为了响应时代背景和主人的精神需求会在庭院设计中加入禅的元素,这是时间上的特异性考虑。但是,尽管如此,起初的设计师们对佛文化的应用还很青涩他们只是会将一些佛教有的元素融入庭院,全还没有达到精神世界的融合。可以说这种庭院成为了日本日后禅庭的萌芽。在平安末期橘俊綱编写的《作庭记》是日本一部很老的关于造园的著其中所记载的造园理论和我国的《园冶》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自然观造园的手法在之后与禅宗文化融合,其理念也有遵从自然变成了塑造自然。以西芳寺的庭来看就是当时人们在禅文化的时代背景的结晶。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区域特异性其实某些方面和我国造园理念中中所说的“因地制宜”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在《园冶》中的相地篇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造园家对区域特异性的理解。其中将氛围了六种。其分类法并不是按照地势高低什么的物理要素来分的,而是按照周围环境来分的。但在我看来,这种分法也只是粗劣的划分种类而已,如果说是从区位特异性来说我想考虑的因素更多起分类也就更为复杂。毕竟是要从时间,空间这两个大的区域来分,再划分到时间和空间之中后其分类恐怕会更多。
其实从古人的造园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其实也是有对区位特异性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他们那个时代可能是从空间上考虑的更多,至于时间角度来说的话可能因为处于那样的时代下所以对时间的差异性的认知并不敏感。这种问题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很多设计想要加入某些历史元素而显得生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在不处于那个时空条件下是,很难感受那个时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那个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的精神诉求。所以,当我们想要模仿古人造园之时,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模仿设计,而无法将古人的思想,生活观念与我们现代生活所结合。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的仿古建筑放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在。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禅庭设计并不是一直都是将以往的设计手法的的延续。很多现代的禅庭不论是在设计手法,材料选择以及新型技术的选择上都在不断地变化。可是我们看到的日本庭院设计或者是服装设计亦或者是工业设计,都一直保留着属于日本的味道有着鲜明的区位特异性。第一,从日本的本土情况来看,气候条件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其特点是年气温变化量和日气温变化量都很小。由此可见其气候很单一而且很稳定。物产资源不充足,而且用地面积很很少。第二,正因为空间上的稳定性所以时间上也很稳定,不论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日本人都是秉承着节约,负责,精细,认真的生活态度。而我认为负责,精细,认真正是源于节约。正如天妇罗大师早乙女哲哉在记录采访里所说的,他对天妇罗的态度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盘天妇罗,因为这不只是对食客的负责,也是对那些一大早出海的渔民,经过长途把食材运送到店里的司机,以及那些经历了千辛万苦在海里成长起来的食材。他一定要对这些负责,于是他在每一次料理之时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日本人是如何将这些延续下来的人生观与这个时代的日本所结合的呢 战后对日本人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众现在比日本民众更渴望和平。战后的日本是经历了反思,经历了稳定的发展之后。他们才是更渴望和平的那一个,因为谁会放着幸福生活不过,去破坏自己的幸福。所以禅文化中的平和和反思与战后的日本人思想产生了共鸣。为了体现这样的观念,很多的设计师都愿意去把这些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他们希望自己的设计是可以安抚民众心灵,让民众静下来反思然后再去更好的生活。这种精神可以说是把古有的思想与当代的需求互通的与日本本身的特异性相符的。
区位特异的重要性不只是对空间上特殊性的认识更是对时间特殊性上的认识。因为时空观是无法分割开来看的。我们的设计在一方面继承传统的文化另一方面更要思考的我们继承的是否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诉求。为什么我们觉得日本的设计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日本的设计风格。有人会说它有日本鲜明的特色,但我觉得并非如此,有鲜明设计风格的设计太多了但并不是每一中设计都能与你产生共鸣。然而,之所以你觉得日本的设计好,你喜欢,那是因为他在满足了你的某种精神诉求,让你得到了某种精神慰藉。那么当我们找到了它满足了我们什么精神需求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就找到了我们所缺的,那也时不时就可以说我们找到了我们设计所要满足我们的精神诉求。以下,是我从日本设计中感受其对中性色的的运用很多。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其设计很简洁并花哨,装饰性工艺很少,给人带来放松的感觉。还有就是它意境的营造都是从精神的栖息地而不只是身体的的栖息地来设计。那么,可以看出我们的精神诉求是什么第一当然是温和,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越来越少,人际关系的日渐疏远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凉薄。以前的“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关系没有了人们活得越发孤独所以才更可求温暖。简洁反映的是现在和会人心的复杂,人们都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不像以前那么单纯。精神栖息地反映的就是人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人们现在都在为生活忙忙碌碌根本没有停下脚步思考的时间,正因如此外面的世界如此匆匆,只有庭院之中这一席天地来供人们思考,给你一个喘息,放缓脚步的时间。这些人心缺少或者深埋心里的情感诉求,需要我们用设计来填补。这也是我们在这个时空背景下所应该做的事情。设计师跨于艺术与工学两个领域,就是要让我们将人类的精神和身体并重。两者之中,哪一个放在首要,我觉得是精神,一个设计的舒适,宜居不都是在为人的精神满足而服务吗?区位特异的重要性重要在哪里,我觉得其重要在于只有认清了区位特异的重要性,设计师才能重视区位特意的存在才能解决特定时空下人类的精神与身体的需求,才能进行为人类身体和精神共同满足的设计。
参考文献:
[1]イサム ノグチ(小倉忠夫訳) 「ある彫刻家の世界」 (美術出版社、1969年)25。
[2]イサム 野口「世界に庭をつくる」(蕓術新潮 、第11巻7号 、1960年7月)72。
[3]由良滋 「記念性へのコラボレーション」(『萬来舎谷口吉郎とイサム.ノグチの協奏詩』、鹿島出版、2006)6
[4]イサム ノグチ(小倉忠夫訳)『ある彫刻家の世界』(美術出版社、1969年)37。
[5]イサム ノグチ(長谷川三郎訳)「私の見た日本」(芸術新潮第2巻10号1951年10月)102。
[6]计成「园冶」(江苏凤凰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26
作者简介:王柏伦(1992.2),性别:男,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职称:硕士,学历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