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通过三位人物的形象塑造,展现了战后虚无世界里“迷惘的一代”的生存困境,也蕴含着他对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本文将先分析“迷惘的一代”与存在主义的关系,再具体通过文中三个主要人物进行阐释。
关键词: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迷惘的一代” 存在主义
一、“迷惘的一代”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一战使美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催生了新的文化,如“迷惘的一代”文学。一批参加过一战的知识青年成为“迷惘的一代”代言人。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对前途和命运盲目乐观的情绪也被熄灭,“这迫使他们从各方面,尤其是文化和精神方面,对美国进行重新审视。”[1]
当代存在主义也产生于一战后。战争带来巨大灾难,激化社会矛盾,但社会却无法应对这些问题。人们面临社会道德的堕落,社会归属感的缺失。[2]存在主义便是为帮助人们渡过精神危机而出现的。
存在主义关怀人的本质,深入探讨人生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如焦虑、抉择以及道德责任。这些“迷惘的一代”所面对的问题成为他们作品中的议题。另外,“迷惘的一代”在战后社会上寻求新道路,但在寻找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夹于新旧交替的裂缝中。这样不稳定、迷茫的存在使他们更加迷惑无助。存在主义则为他们的探索之路提供指引。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海明威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不仅描绘了“迷惘的一代”形象,还通过他们表达了对存在主义的思考。
二、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
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年轻侍者、老人和年长侍者。
年轻侍者看重物质,追求享乐且漠视生命。他认为物质富足的老人不会感到孤独,更没理由自杀。因此他并不同情老人的自杀,只关心自己何时能早点回家睡觉。他无法忍受也无法理解老人一直喝酒直到深夜,觉得老人不体谅他人的工作,故意拖延时间。但缺乏同理心的是他自己。另外,当他看到正在服役的士兵带着妓女寻欢作乐时,他认为只要士兵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违反军纪也没关系。这说明年轻侍者注重享乐。这种违反军纪和礼仪的行为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空虚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年轻侍者只关心物质上的短暂拥有,却忽略精神上的富足。他没意识到妻子、工作、青春都是短暂且无法控制的。因此当年长侍者戏谑地问他不担心妻子会出轨吗,他坚定地反驳说妻子一定不会出轨,但这只是在自欺欺人。存在主义的实质是人能够真实地存在。年轻侍者将自己蒙蔽在假想的真实中。他表现出的自信只是自负,以至于他看不清真实生活,也就无法真实地存在。
老人拥有丰富的物质,但精神却是空虚的。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真正的存在,人们面对死亡时应视死如归。[2]文中自杀未遂的老人在经历死亡后,实际上已超越死亡,看清自我。老人希望重新过上拥有尊严、充满秩序的生活,而咖啡馆里的明亮象征着秩序和尊严。因此老人试图通过在咖啡馆里日复一日地喝酒找回秩序和尊严。但老人却“坐在树叶挡住灯光所形成的阴影里”。[3]这既暗示老人逃避现实、精神虚无,又暗示咖啡馆只能给他短暂慰藉,无法彻底消灭虚无。存在主义倡导人们创造自己的生活,不能仅停留在自我意识中,而要在现实中付诸实践。[2]老人虽意识到一切皆为虚无,但却没有改变现状,创造新生活以对抗虚无,只是借酒消愁。
年长侍者的行动为存在主义做出积极阐释。年长侍者在咖啡馆工作不只为谋生和消遣,更是为在乱世中寻找宁静。当年轻侍者说老人可以买瓶酒回家喝时,年长侍者坚定地说“这可不一样”。[3]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咖啡館能给自己这样空虚无助的人以喘息的机会。他明白物质富有不等于精神富足,除了工作他一无所有。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具有超越性,即人始终不满足于他现有的存在,还具有无限可能性。[2]年长侍者牺牲自己的时间为他人提供栖息灵魂的场所,他的存在已超越自己的存在。可悲的是他创造了新生活,既无法帮助他人消除精神虚无,也未让自己走出虚无。因为他对抗虚无的方式和老人一样,试图通过在咖啡馆里有秩序地生活来掩盖现实中的混乱,不是积极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另外,宗教本是人们无助时寻求慰藉和希望的东西,但也被他用“nada”推翻了。这表明年长侍者的内心对现实世界是绝望的、不信任的,传统的价值观已然破灭。
三、结语
海明威对“迷惘的一代”的描绘和对存在主义的思考,反映出他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迷茫、无助、空虚的情绪,也表现了年轻一代在新旧交替时期中的混乱意识和复杂情感,记录了“迷惘的一代”的探寻之路。
参考文献:
[1]虞建华.什么是“迷惘的一代”文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高宣扬.存在主义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美]欧内斯特?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M].陆汉臻,译.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154-160.
(作者简介:张雨铮,女,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迷惘的一代” 存在主义
一、“迷惘的一代”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一战使美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催生了新的文化,如“迷惘的一代”文学。一批参加过一战的知识青年成为“迷惘的一代”代言人。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对前途和命运盲目乐观的情绪也被熄灭,“这迫使他们从各方面,尤其是文化和精神方面,对美国进行重新审视。”[1]
当代存在主义也产生于一战后。战争带来巨大灾难,激化社会矛盾,但社会却无法应对这些问题。人们面临社会道德的堕落,社会归属感的缺失。[2]存在主义便是为帮助人们渡过精神危机而出现的。
存在主义关怀人的本质,深入探讨人生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如焦虑、抉择以及道德责任。这些“迷惘的一代”所面对的问题成为他们作品中的议题。另外,“迷惘的一代”在战后社会上寻求新道路,但在寻找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夹于新旧交替的裂缝中。这样不稳定、迷茫的存在使他们更加迷惑无助。存在主义则为他们的探索之路提供指引。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海明威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不仅描绘了“迷惘的一代”形象,还通过他们表达了对存在主义的思考。
二、三个主要人物的分析
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年轻侍者、老人和年长侍者。
年轻侍者看重物质,追求享乐且漠视生命。他认为物质富足的老人不会感到孤独,更没理由自杀。因此他并不同情老人的自杀,只关心自己何时能早点回家睡觉。他无法忍受也无法理解老人一直喝酒直到深夜,觉得老人不体谅他人的工作,故意拖延时间。但缺乏同理心的是他自己。另外,当他看到正在服役的士兵带着妓女寻欢作乐时,他认为只要士兵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违反军纪也没关系。这说明年轻侍者注重享乐。这种违反军纪和礼仪的行为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空虚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年轻侍者只关心物质上的短暂拥有,却忽略精神上的富足。他没意识到妻子、工作、青春都是短暂且无法控制的。因此当年长侍者戏谑地问他不担心妻子会出轨吗,他坚定地反驳说妻子一定不会出轨,但这只是在自欺欺人。存在主义的实质是人能够真实地存在。年轻侍者将自己蒙蔽在假想的真实中。他表现出的自信只是自负,以至于他看不清真实生活,也就无法真实地存在。
老人拥有丰富的物质,但精神却是空虚的。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真正的存在,人们面对死亡时应视死如归。[2]文中自杀未遂的老人在经历死亡后,实际上已超越死亡,看清自我。老人希望重新过上拥有尊严、充满秩序的生活,而咖啡馆里的明亮象征着秩序和尊严。因此老人试图通过在咖啡馆里日复一日地喝酒找回秩序和尊严。但老人却“坐在树叶挡住灯光所形成的阴影里”。[3]这既暗示老人逃避现实、精神虚无,又暗示咖啡馆只能给他短暂慰藉,无法彻底消灭虚无。存在主义倡导人们创造自己的生活,不能仅停留在自我意识中,而要在现实中付诸实践。[2]老人虽意识到一切皆为虚无,但却没有改变现状,创造新生活以对抗虚无,只是借酒消愁。
年长侍者的行动为存在主义做出积极阐释。年长侍者在咖啡馆工作不只为谋生和消遣,更是为在乱世中寻找宁静。当年轻侍者说老人可以买瓶酒回家喝时,年长侍者坚定地说“这可不一样”。[3]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咖啡館能给自己这样空虚无助的人以喘息的机会。他明白物质富有不等于精神富足,除了工作他一无所有。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具有超越性,即人始终不满足于他现有的存在,还具有无限可能性。[2]年长侍者牺牲自己的时间为他人提供栖息灵魂的场所,他的存在已超越自己的存在。可悲的是他创造了新生活,既无法帮助他人消除精神虚无,也未让自己走出虚无。因为他对抗虚无的方式和老人一样,试图通过在咖啡馆里有秩序地生活来掩盖现实中的混乱,不是积极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另外,宗教本是人们无助时寻求慰藉和希望的东西,但也被他用“nada”推翻了。这表明年长侍者的内心对现实世界是绝望的、不信任的,传统的价值观已然破灭。
三、结语
海明威对“迷惘的一代”的描绘和对存在主义的思考,反映出他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迷茫、无助、空虚的情绪,也表现了年轻一代在新旧交替时期中的混乱意识和复杂情感,记录了“迷惘的一代”的探寻之路。
参考文献:
[1]虞建华.什么是“迷惘的一代”文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高宣扬.存在主义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3][美]欧内斯特?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M].陆汉臻,译. 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154-160.
(作者简介:张雨铮,女,华东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