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景色描写的考查是展示语文试卷文学魅力的重要亮点,集中体现在古诗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景色描写考查试题有三种类型,即:①描写了什么景色;②如何描写景色的;③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关键词】景色描写描写什么如何描写作用
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到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的这一转变,深刻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在命题上也越来越凸现试题的文学性和人文性。其中,在文学类文本中对景色描写的考查成为展示语文试卷文学魅力的重要亮点之一。
景色描写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上,比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古诗鉴赏题设置的两个小题都和景物有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独有偶,2008年海南/宁夏卷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第12题也考查了景色的描写:(文本略)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综合各地高考试题,可以归纳出考查景色描写的三类题型:①描写了什么景色;②如何描写景色的;③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什么景色?此种类型的试题实质就是考查意象(或形象)及其构成的意境。就古诗鉴赏而言,常见的问题形式有:全诗(或某一句或某几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和情,或描写了什么画面,或渲染了什么氛围,或直接问刻画了怎样的意境等。也有考得比较巧妙的,如《征人怨》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实际就是要找出具有边塞特点的意象;再如《早行》问全诗是如何凸显“早”字的,只要把诗中能体现“早”的意象找出来即可。在解答此类题型时,一般先列举文本描写的意象或形象,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色彩基调,如清幽凄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悠闲轻快等。值得注意的是,意境是情和景的统一,介绍完所描写的景色之后,不要忘了简要交代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有的题目会这样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例如《江汉》问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何描写景色的?这属于考查表达技巧的题型。分析景色描写的角度很多,笔者简要概括如下:①修辞方法角度(比喻、拟人、借代等);②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衬托、联想、想象、象征等);③描写角度(视角、嗅觉、听觉、触觉等);④描写顺序(时空顺序、点面结合、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定景换点等);⑤语言特色角度(分析词语的表现力、语言风格、句式、句子的音韵美等)。如2004年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木兰花》第16题,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通过分析答案,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考查描写顺序的。再如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第二题,问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在古典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的题目比比皆是,兹不一一举例。在此重点解析一下现代文文学类文本中如何对描写景色的表达技巧进行考查的。传统题型,如2006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一题问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2006年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四题,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近几年流行的题目是,就文中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不再具体设定角度,要考生自己去发现,如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节选)第16题,要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句子;2008年浙江卷《乌米》第19题,要求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笔者经过简单梳理,大致列出以下八种:①提供背景;②渲染气氛;③奠定感情基调;④衬托人物形象;⑤烘托人物心情;⑥暗示人物命运;⑦象征社会环境;⑧推动情节发展。其中,诗歌鉴赏中的作用比较容易分析,不作赘言。提供背景、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發展等作用主要在小说文本中体现出来。目前考小说还不是很普遍,如果我们要分析,可以很好地借助教材。如推动情节发展可以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正因为风雪天寒,才有林冲出门沽酒买肉,草屋倒塌,借宿山庙,使林冲得以远离火海,逃得一命,使恶人精心策划的阴谋未能得逞,风雪一步一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构思可谓精巧缜密。衬托人物心情如《药》中的老栓去买人血馒头以及回来的路上,愈走天愈亮,愈走面前愈是充满金光大道,充分衬托了老栓儿子有药可救的激动与兴奋;《祝福》中开头和结尾处的景色描写更是渲染了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悲惨死去的凄凉。目前,考得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散文阅读中,如以上所举的2008年浙江卷《乌米》第19题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006年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7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等。在做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比照,找准作用点,然后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八个方面的作用往往不是纯粹单一的,很可能同时具有两重或多重作用,需要读者根据文本具体确定,切不可简单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
【关键词】景色描写描写什么如何描写作用
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到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的这一转变,深刻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在命题上也越来越凸现试题的文学性和人文性。其中,在文学类文本中对景色描写的考查成为展示语文试卷文学魅力的重要亮点之一。
景色描写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上,比如2008年海南/宁夏卷古诗鉴赏题设置的两个小题都和景物有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独有偶,2008年海南/宁夏卷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第12题也考查了景色的描写:(文本略)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综合各地高考试题,可以归纳出考查景色描写的三类题型:①描写了什么景色;②如何描写景色的;③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什么景色?此种类型的试题实质就是考查意象(或形象)及其构成的意境。就古诗鉴赏而言,常见的问题形式有:全诗(或某一句或某几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和情,或描写了什么画面,或渲染了什么氛围,或直接问刻画了怎样的意境等。也有考得比较巧妙的,如《征人怨》问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实际就是要找出具有边塞特点的意象;再如《早行》问全诗是如何凸显“早”字的,只要把诗中能体现“早”的意象找出来即可。在解答此类题型时,一般先列举文本描写的意象或形象,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色彩基调,如清幽凄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悠闲轻快等。值得注意的是,意境是情和景的统一,介绍完所描写的景色之后,不要忘了简要交代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有的题目会这样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例如《江汉》问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何描写景色的?这属于考查表达技巧的题型。分析景色描写的角度很多,笔者简要概括如下:①修辞方法角度(比喻、拟人、借代等);②表现手法角度(对比、衬托、联想、想象、象征等);③描写角度(视角、嗅觉、听觉、触觉等);④描写顺序(时空顺序、点面结合、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定景换点等);⑤语言特色角度(分析词语的表现力、语言风格、句式、句子的音韵美等)。如2004年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卷《木兰花》第16题,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通过分析答案,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考查描写顺序的。再如2008年辽宁卷《〔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第二题,问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在古典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的题目比比皆是,兹不一一举例。在此重点解析一下现代文文学类文本中如何对描写景色的表达技巧进行考查的。传统题型,如2006年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第一题问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2006年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四题,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近几年流行的题目是,就文中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不再具体设定角度,要考生自己去发现,如2008年安徽卷《我与地坛》(节选)第16题,要求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句子;2008年浙江卷《乌米》第19题,要求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笔者经过简单梳理,大致列出以下八种:①提供背景;②渲染气氛;③奠定感情基调;④衬托人物形象;⑤烘托人物心情;⑥暗示人物命运;⑦象征社会环境;⑧推动情节发展。其中,诗歌鉴赏中的作用比较容易分析,不作赘言。提供背景、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發展等作用主要在小说文本中体现出来。目前考小说还不是很普遍,如果我们要分析,可以很好地借助教材。如推动情节发展可以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正因为风雪天寒,才有林冲出门沽酒买肉,草屋倒塌,借宿山庙,使林冲得以远离火海,逃得一命,使恶人精心策划的阴谋未能得逞,风雪一步一步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构思可谓精巧缜密。衬托人物心情如《药》中的老栓去买人血馒头以及回来的路上,愈走天愈亮,愈走面前愈是充满金光大道,充分衬托了老栓儿子有药可救的激动与兴奋;《祝福》中开头和结尾处的景色描写更是渲染了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悲惨死去的凄凉。目前,考得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散文阅读中,如以上所举的2008年浙江卷《乌米》第19题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006年安徽卷《行吟阁遐想》第17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等。在做这类题目时,需要仔细比照,找准作用点,然后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八个方面的作用往往不是纯粹单一的,很可能同时具有两重或多重作用,需要读者根据文本具体确定,切不可简单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