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授被称为‘叫兽’,这是教育的悲哀。”“我们的大学生,既要有贵族的自信和精神气质,也要有平民的开拓和进取。”“我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校长,我是中国受批评最多的校长。”2012年4月25日,“根叔”来到重庆南开中学演讲,再次语出惊人。“根叔”一进场,南开中学现场已沸腾,掌声、欢呼声不断。在演讲中,李培根畅谈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理性分析了中国大学取得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在当今的形势下,教育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自由发展的人——让学生成为自己。
不忘丑陋,铭记历史
放眼中国教育的未来,就要先回顾历史。李培根回顾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教育为阶级服务,为政治服务,很多青年因为家庭成分、出身不好,没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曾有学生问他:“李校长,你觉得‘文革’的艰苦生活,是否对你有帮助?”李培根非常惊诧,感觉现在学生对“文革”的认识很肤浅——“‘文革’何止是艰苦,简直是恐怖。”李培根所在的初中班班长,成绩最好,学校却不给他念书的机会,只能到农村务农。1978后,很多人才摘掉帽子,进入大学受教育。“我们对过去痛苦和丑陋有记忆,才能着眼于更美好的未来。”李培根如是说。
李培根认为,现在社会对高等教育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高等教育问题很大,但是总体来说,中国高点教育发展巨大,教研成果进展迅猛,很多世界顶尖科学期刊都刊登有中国大学的成果。大学扩招也是好事,让更多的人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既帮助国家提高人口素质,也解决了民生问题。
我们缺乏对教育的敬畏感
现在高等教育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跟高校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首先,学而优则仕、儒释道的文化传统导致大学思想多样性不足。其次,教育管理部门管得太多,就连中国顶尖大学都在强调“听话”,大学管理有被行政化的倾向。另外,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不利,经常把个别问题普遍化,比如在就业问题上,并非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对口,而是是国家宏观经济出了问题,却赋予大学太多责任。
李培根说,中国从政府、社会、师生都对教育缺乏敬畏感,让他非常担忧。前不久,哈尔滨一位医生被杀害,网上绝大部分人却说杀得好,网络上也称教授为“叫兽”,如果一个国家对教师和医生缺乏信任,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教育的悲哀!
“你们知道吗?中国排名前30位大学的校长全部都是副部级!我也是!”此语一出,引来同学们一阵笑声。李培根却一脸严肃,娓娓道来:原来,美国的名校校长在国外的社会地位很高,比州长还受尊敬,中国的大学校长却没有同等待遇,校长经常到政府部门去办事,政府官员都不放在眼里,导致很多事难办。为此,国家提升了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大学校长才能被另眼相看,享受一些方便。“难道没有级别,就办不好事吗?”李培根非常愤慨。
最高的教育理想:让学生自由发展
——成为自己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李培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所谓自由不是原始野性的自由放任,只要是自由必然有约束。“真正的自由是学生在教化后获得最高层的觉悟,让学生自由发展就是最高层的教育。”
李培根把对学生的期望,列出一个金字塔表,并做了注解:
忠于人民、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再进一步,是有文化,更进一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进一步是创造力,最高层的境界是自由发展。“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鲜明个性、更具创新精神、求是精神,更有活力。”李培根认为,在现在开放的世界中,大学教育不仅仅是面向社会、面向业界,培养有用的人,而应该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大学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当下,更要牢记历史,引领未来。
李培根还引用了一段哈佛校长福斯特对大学的定义进一步说明:“大学的本质是对过去和未来独一无二的表白——而不是完全或哪怕主要对当下负责。”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主要是什么?李培根也做了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推动,缺乏批判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依然如此。”要想让学生自由发展,就要让学生有质疑的声音和力量。他说,“现在很多大学并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真正的开放是对学生心灵的开放,根据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很多大学都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零件,没有关心学生的个性需求。而避免以上这些问题,是华中科技大学内涵和品位的表现。”
做一棵得到更多阳光的树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李培根也对华中科大自夸了一番。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建国后建成的大学,虽然缺少北大、清华的传统资源,但发展迅速。最近两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和十大科技奖,都有华中科大的身影,说明华中科大不仅在工科和医科强大,连理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李培根欣赏的华中科大学子是“贵族和平民的精神相结合——既有贵族的自信和精神气质,也有平民的开拓和进取。”他说,很多学生以很高的分数进入北大清华,却可能遇到更多更强的竞争者,他的才能可能被遮蔽,成为一棵得不到阳光的树。事实证明,同样的高考分数,选择了华中科大的学生,比一些选择了北大、清华排在后阶段的学生发展得更好——“同学们不要一味追求名校,这不利于后期发展,要做一颗能得到更多阳光的树。”“根叔”是这样认为的。
不忘丑陋,铭记历史
放眼中国教育的未来,就要先回顾历史。李培根回顾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上世纪60年代,教育为阶级服务,为政治服务,很多青年因为家庭成分、出身不好,没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曾有学生问他:“李校长,你觉得‘文革’的艰苦生活,是否对你有帮助?”李培根非常惊诧,感觉现在学生对“文革”的认识很肤浅——“‘文革’何止是艰苦,简直是恐怖。”李培根所在的初中班班长,成绩最好,学校却不给他念书的机会,只能到农村务农。1978后,很多人才摘掉帽子,进入大学受教育。“我们对过去痛苦和丑陋有记忆,才能着眼于更美好的未来。”李培根如是说。
李培根认为,现在社会对高等教育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高等教育问题很大,但是总体来说,中国高点教育发展巨大,教研成果进展迅猛,很多世界顶尖科学期刊都刊登有中国大学的成果。大学扩招也是好事,让更多的人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既帮助国家提高人口素质,也解决了民生问题。
我们缺乏对教育的敬畏感
现在高等教育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跟高校生存环境息息相关。首先,学而优则仕、儒释道的文化传统导致大学思想多样性不足。其次,教育管理部门管得太多,就连中国顶尖大学都在强调“听话”,大学管理有被行政化的倾向。另外,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不利,经常把个别问题普遍化,比如在就业问题上,并非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不对口,而是是国家宏观经济出了问题,却赋予大学太多责任。
李培根说,中国从政府、社会、师生都对教育缺乏敬畏感,让他非常担忧。前不久,哈尔滨一位医生被杀害,网上绝大部分人却说杀得好,网络上也称教授为“叫兽”,如果一个国家对教师和医生缺乏信任,是非常可怕的,这是教育的悲哀!
“你们知道吗?中国排名前30位大学的校长全部都是副部级!我也是!”此语一出,引来同学们一阵笑声。李培根却一脸严肃,娓娓道来:原来,美国的名校校长在国外的社会地位很高,比州长还受尊敬,中国的大学校长却没有同等待遇,校长经常到政府部门去办事,政府官员都不放在眼里,导致很多事难办。为此,国家提升了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大学校长才能被另眼相看,享受一些方便。“难道没有级别,就办不好事吗?”李培根非常愤慨。
最高的教育理想:让学生自由发展
——成为自己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李培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人的自由发展。所谓自由不是原始野性的自由放任,只要是自由必然有约束。“真正的自由是学生在教化后获得最高层的觉悟,让学生自由发展就是最高层的教育。”
李培根把对学生的期望,列出一个金字塔表,并做了注解:
忠于人民、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再进一步,是有文化,更进一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进一步是创造力,最高层的境界是自由发展。“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鲜明个性、更具创新精神、求是精神,更有活力。”李培根认为,在现在开放的世界中,大学教育不仅仅是面向社会、面向业界,培养有用的人,而应该了解世界,融入世界;大学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当下,更要牢记历史,引领未来。
李培根还引用了一段哈佛校长福斯特对大学的定义进一步说明:“大学的本质是对过去和未来独一无二的表白——而不是完全或哪怕主要对当下负责。”
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主要是什么?李培根也做了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缺乏教育的内在理想,缺乏求是的动力,全靠指标推动,缺乏批判的文化和文化的批判。“从幼儿园开始,我们被要求听话;到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依然如此。”要想让学生自由发展,就要让学生有质疑的声音和力量。他说,“现在很多大学并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真正的开放是对学生心灵的开放,根据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很多大学都把学生当成流水线上的零件,没有关心学生的个性需求。而避免以上这些问题,是华中科技大学内涵和品位的表现。”
做一棵得到更多阳光的树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李培根也对华中科大自夸了一番。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建国后建成的大学,虽然缺少北大、清华的传统资源,但发展迅速。最近两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和十大科技奖,都有华中科大的身影,说明华中科大不仅在工科和医科强大,连理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李培根欣赏的华中科大学子是“贵族和平民的精神相结合——既有贵族的自信和精神气质,也有平民的开拓和进取。”他说,很多学生以很高的分数进入北大清华,却可能遇到更多更强的竞争者,他的才能可能被遮蔽,成为一棵得不到阳光的树。事实证明,同样的高考分数,选择了华中科大的学生,比一些选择了北大、清华排在后阶段的学生发展得更好——“同学们不要一味追求名校,这不利于后期发展,要做一颗能得到更多阳光的树。”“根叔”是这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