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务微信是电子政务新型工具,拓宽了政民交流的渠道,政务微信的应用树立了政府部门改革开放、高效精干和人民公仆的形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政府形象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大对政务微信的监管,努力塑造亲民、高效、服务、专业、责任型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 政务微信 政府形象 影响 塑造
所谓政府形象,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主观印象。微信在信息传播方而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公众能以“公民记者”的身份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对政府形象产生着重要影响。
随着移动网络的革新,政府形象的塑造也要积极运用政务微信速度快、范围广、门槛低、互动强、私密性好的正向特点,掌握政务微信的媒体特性,更好发挥政务微信对自身形象塑造作用。
一、政务微信对政府微形象塑造的影响
政务微信的出现和发展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公共空间。但是政务微信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其使用和发展规律还缺乏充分认识,因此政务微信在塑造政府形象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挑战。
(一)有利于政府树立改革开放的形象
政务微信,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改革的形象,把政府的各种信息告知公众,同时也传播到世界各地。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意图、政府的愿望等信息,不再只有当事者和相关人士才能获知,这本身就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开放的思维的现代化办公形式。同时政务微信也带来机关与社会交流方式的重大变革,其结果将促使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政务微信必然是有利于塑造政府改革开放的形象。
(二)有利于政府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国政府的根本宗旨。但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和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像政府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依然存在、主仆关系颠倒、主人对公仆的“敬畏”极容易使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距离。而政务微信的出现,公众即可足不出户,接收到政府最新的消息,并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必要的时候还有可以私信,从而获得更完善更针对性的信息。
(三)挑战政府权威
政务微信打破了以往任何权威,官方话语式,政府威信面临挑战。政务微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后现代文化的全面展开”。使得以往的“权威”早己不再权威,政府及官员己经走下昔日高台,归于平凡,甚至成了大众文化恶搞、歪曲和调侃的对象。政务微信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它有利于国家政权扩张,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却不利于国家威信的建立。
二、政务微信对塑造地方政府形象的建议
(一)塑造亲民的政府形象
首先要明确的政府政务微信定位,用该定位来统一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思想,进而实现行为上的统一。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就是要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因此,服务性、真实性是政务微信的出发点。政务微信的首要目的就是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方便公民获取相关和服务。其次在内容建设方面。政务微信还具有信息公开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公开政府信息时,必须真实准确和规范。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信息的准确和规范性就更加凸显官方权威性,平息大众不安情绪,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吸引民众,在服务中塑造和提升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塑造专业的政府形象
政务微信不同于私人微信,它代表着政府形象和政府行为。在日常维护中,面对突发舆情事件时,快速应对,发出权威声音,适当时还应充当意见领袖,及时的疏导网民的情绪,引导舆论的走向,最终达到安抚民心、控制舆情的目的,是政务微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次还要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确保行为上的一致性。对政务微信语言、信息发布频率及数量、在线互动方式、政务微信与个人微信的区分等方面做出统一的规范,确保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在平台上的行为可以准确表达出政府的施政理念。
(三)塑造高效的政府形象
政务微信行为代表着政府的行为,在政务微信的日常维护工作上,可以依靠专业的政务微信管理团队来完成。但是,由于网络的无序性和复杂性,如果仅仅依靠管几个管理人员来承担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不合理的,在应对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或犹豫不决而错失最好的发布时机,造成政务微信的失语。因此,政务微信相关的管理人员仍主要是有政府公务人员承担,并且给予他们对政府信息充分的知情权,能够迅速调动政府部门的相关资源及时解决公众的问题和困惑。
政务微信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以它先天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为塑造政府形象,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构建服务型政府创造新的手段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因为政务微信自身传播特点,使政府在政务微信中的一言一行都时刻被社会大众所关注,为塑造政府形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1-6.
[2]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J].中国行政管理,2001(3):6-8.
[3]方兴东.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122-127.
[4]熊志华.我国政务微博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秦微琼.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丁艺,王益民,刘素宏.政务微博应用与政府形象塑造[J].云南社会科学,2013(7):4-5.
[7]徐鸣.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4):32(4).
[8]王平.问责权法治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7-9.
关键词 政务微信 政府形象 影响 塑造
所谓政府形象,是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活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主观印象。微信在信息传播方而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公众能以“公民记者”的身份直接参与信息的传播,对政府形象产生着重要影响。
随着移动网络的革新,政府形象的塑造也要积极运用政务微信速度快、范围广、门槛低、互动强、私密性好的正向特点,掌握政务微信的媒体特性,更好发挥政务微信对自身形象塑造作用。
一、政务微信对政府微形象塑造的影响
政务微信的出现和发展扩大了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公共空间。但是政务微信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其使用和发展规律还缺乏充分认识,因此政务微信在塑造政府形象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政府形象传播带来挑战。
(一)有利于政府树立改革开放的形象
政务微信,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改革的形象,把政府的各种信息告知公众,同时也传播到世界各地。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意图、政府的愿望等信息,不再只有当事者和相关人士才能获知,这本身就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开放的思维的现代化办公形式。同时政务微信也带来机关与社会交流方式的重大变革,其结果将促使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政务微信必然是有利于塑造政府改革开放的形象。
(二)有利于政府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国政府的根本宗旨。但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和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像政府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依然存在、主仆关系颠倒、主人对公仆的“敬畏”极容易使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距离。而政务微信的出现,公众即可足不出户,接收到政府最新的消息,并可以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必要的时候还有可以私信,从而获得更完善更针对性的信息。
(三)挑战政府权威
政务微信打破了以往任何权威,官方话语式,政府威信面临挑战。政务微信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后现代文化的全面展开”。使得以往的“权威”早己不再权威,政府及官员己经走下昔日高台,归于平凡,甚至成了大众文化恶搞、歪曲和调侃的对象。政务微信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它有利于国家政权扩张,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却不利于国家威信的建立。
二、政务微信对塑造地方政府形象的建议
(一)塑造亲民的政府形象
首先要明确的政府政务微信定位,用该定位来统一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思想,进而实现行为上的统一。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就是要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因此,服务性、真实性是政务微信的出发点。政务微信的首要目的就是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方便公民获取相关和服务。其次在内容建设方面。政务微信还具有信息公开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公开政府信息时,必须真实准确和规范。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信息的准确和规范性就更加凸显官方权威性,平息大众不安情绪,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吸引民众,在服务中塑造和提升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塑造专业的政府形象
政务微信不同于私人微信,它代表着政府形象和政府行为。在日常维护中,面对突发舆情事件时,快速应对,发出权威声音,适当时还应充当意见领袖,及时的疏导网民的情绪,引导舆论的走向,最终达到安抚民心、控制舆情的目的,是政务微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次还要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确保行为上的一致性。对政务微信语言、信息发布频率及数量、在线互动方式、政务微信与个人微信的区分等方面做出统一的规范,确保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在平台上的行为可以准确表达出政府的施政理念。
(三)塑造高效的政府形象
政务微信行为代表着政府的行为,在政务微信的日常维护工作上,可以依靠专业的政务微信管理团队来完成。但是,由于网络的无序性和复杂性,如果仅仅依靠管几个管理人员来承担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不合理的,在应对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或犹豫不决而错失最好的发布时机,造成政务微信的失语。因此,政务微信相关的管理人员仍主要是有政府公务人员承担,并且给予他们对政府信息充分的知情权,能够迅速调动政府部门的相关资源及时解决公众的问题和困惑。
政务微信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以它先天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为塑造政府形象,转变政府执政理念、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构建服务型政府创造新的手段和机遇。另一方面,也因为政务微信自身传播特点,使政府在政务微信中的一言一行都时刻被社会大众所关注,为塑造政府形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1-6.
[2]廖为建.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J].中国行政管理,2001(3):6-8.
[3]方兴东.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122-127.
[4]熊志华.我国政务微博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2.
[5]秦微琼.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丁艺,王益民,刘素宏.政务微博应用与政府形象塑造[J].云南社会科学,2013(7):4-5.
[7]徐鸣.基于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4):32(4).
[8]王平.问责权法治化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