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情出发优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gar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和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也有了明显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必须转变教学思维,探究新的教学策略,争取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新课改下,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常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开始回归学生。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由原来的被动者转变化主动者,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关键词:学生;学情;高中化学;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倡导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发挥,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以生为本,从生出发。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作业批改量较大,所以很少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与交往,造成师生交流的脱节,教师不熟悉学生,学生不了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默契,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高中生由于受到初中教育思维的限制,在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必须从这个学情出发,采取一定的教学路径,实现知识的转化。把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实现生活化教学;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实现分层剖析。为了了解学生,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角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尊重学生、关系学生和呵护学生,构建平等、民主、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用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去征服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青睐。高中化学课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而中学生对这些恰恰拥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化学课的特质,利用化学实验去吸引学生,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
  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化学探究实验关键是要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要循序渐诱,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所以在新授课的开始,采用问题设疑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化学课来说,很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氮气》这一章节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的照片,这里风景特别的漂亮,令人向往,这里有马儿,有羊群,但是看似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的日子,突然就有可能狂风将至,暴雨欲来,所以这个地方当地人又称“魔鬼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有极大的关系。然后有学生自行设计氮气的制取实验,并探究氮气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参与度较高,探究意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三、实现课堂回归,让学生参与其中
  高中化学课堂是有教与学共同组成的,所以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需要这两个方面的配合,其中学生的学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的了解学情,并且能够利用学情,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的学习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使用何种教学策略都需要考虑到学情,然后从学情出发,巧妙的整合教材内容和学情,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优质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需要师生的配合。更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提升课堂的参与性,实现师生的互动和沟通。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深度的了解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情来辅助课堂教学。当下,学生的学习途径非常的丰富,那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已经不再完全的依赖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了,并且目前的家庭教育也与以往相比有了更大的进步,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些化学知识有的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借助学生的口吻来讲授教学内容要比教师授课效果好得多。在高中化学课堂对学情的利用更多的体现在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问题等,这些都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效。如:在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章节时,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概念没有全方位的了解,感觉学习内容较为死板,所以他们兴趣索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然后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那么突然之间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也会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了。
  四、考虑学情,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无论是在生活环境、智力水平还是生理机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的化学教学是与有效的学习分不开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分层教学,做到梯度教学。比如,面对灭火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设定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假如在图书馆灭火的话,你会选择哪种灭火形式?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样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习的有效性是指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一定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要只顾及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为此,教师要一视同仁,尊重与爱护每一位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是主题,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研究学情和利用学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资源的优势,让课堂教学呈现互动教学,教学相长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华阳.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优化刍议[J].高中数理化,2014(14)
  [2]方俊磊.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新课程,2012(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也逐渐被老师和学生认识到。本文尝试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指导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一、引导学校、家长和教师更新阅读观念  当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虽然逐渐被家长和教师接受,但是学生的升学压力依旧很大。于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就应该是看看语文、算算数学、读读英语,这才叫有用的,使学生陷入圈定的“读课外书不叫学习”的误区。
摘 要: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前提,是进行沟通和情感表达的工具。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课程,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如何为学生提供更适宜其成长的土壤,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果,势在必行,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瞬息万变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初中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导入、学生自学、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科学评估等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初中数学教师打造高效、高质课堂提供良好的借鉴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促进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在诸多方面适应教学的转变,无论是教育方式还是教育理念。文章就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起,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格局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学生正由被动的接受逐步转变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的策略,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认识,发展学生情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教学;探讨  新课改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学习,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而应运而生的。新课改的内容较之于以前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创新点,在教育目的和教学方式上都有较大地改革。小学生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