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16世纪前半期的科举考试竞争空前激烈,许多与文徵明经历相似的文士在仕途上遭遇挫折,自然从情感上更容易接受那种于含蓄之中带有感伤风格的艺术品。文徵明的山水展现出儒家救世济民理想而又怀才不遇的郁闷,引起了失意文士的共鸣。通过画家之间交往和这批主流文化人士的推动,文徵明的山水风格在16世纪中叶攀上了它声望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