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说:“在北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今山西和河北),唐朝的长期衰弱容忍了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外族对广大领土的占领。来自北方的外来民族有沙陀、突厥、回鹘、鲜卑、党项、吐谷浑等等,其中有一些长期居住在长城以内,另有一些则是新近侵入的,他们先后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只留下黄河以北的小部分地区仍由纯粹的汉人统治。由沙陀伟大领袖李克用的儿子在公元923年建立的后唐王朝,是这些非汉族的强大力量最值得注意的结果。丢失给异族的大部分疆土最后由宋朝收回,但长城内的极北地区,即所谓十六州,则注定将继续处于外族统治下达4个世纪之久。”
开国之初 军力不弱
早在宋朝成立之前辽国已经建国半个世纪之久,已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之一。在宋朝建国之前,吴越(浙江一带)向辽国朝贡,北汉(山西一带)臣服于辽国。宋朝在南北夹击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唐军用一百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消灭割据势力一统中国,可以说成效非凡。“五代之际,天下剖裂,太祖启运,虽则下西川,平岭表,收江南,而吴越、荆、闽纳籍归觐,然犹有河东未殄。其后太宗再驾乃始克之,海内自此一统……”
宋军初期军力并不弱,高丽、女真、党项皆贡于宋。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出身高级将领。他本身并不注重抽象的理论而是非常注重实际技术、重视科技。他称帝后,很少与文臣探讨儒家典籍,而是经常亲自出题科考或亲临造船务、监督水战、整饬军政等。赵匡胤本身很重视军事武力建设的,《梦溪笔谈》里专门比较过历代弓的强度,宋初的士兵膂力要比汉唐高得多。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真宗亲征契丹,幸澶渊,以成却敌之功。士气高涨的宋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辽军统帅萧挞览中箭身亡,辽国“萧太后临其车,哭之恸,辍朝五日。”“萧挞览通天文,屡著战功,首倡南侵之谋,至是死,军中夺气,滋欲议和矣。”“真宗用寇莱公计,亲御六军渡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契丹有求和意。”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辽军士气低落。最后辽军抵挡不住,请盟议和。于是“契丹使姚东之来献御衣、食物”。
“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
大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使两国成为兄弟之邦。“澶渊之盟”使宋朝依然占有辽国“关南”之地瀛、莫二州。同时宋朝同意每年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相当于30万贯)。
北宋时期宋政府的平均年财政收入在10000万贯左右。30万贯对宋朝每年巨大的财政收入来说微不足道。
“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进入100多年和平交往的友好时期,使中国的北方恢复安定,促进了汉、契丹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契丹人的汉化。《龙川别志》感叹“自景德至今将百年,自古汉蕃和好所未常有”。
当宋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为宋仁宗的离世悲伤不已,握着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见《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从此以后宋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设为国策。
北宋拿小利换来了长期的和平发展,使宋的商业、经济、科技、技术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国事强盛、海内升平、全国上下弥漫着一股瑞气,也使人们长期处在一种富足闲暇状态。
有征无战,不杀非辜
公元1040年,范仲淹挂帅到陕北,多次打退西夏军,从此西夏不敢冒犯。范仲淹本着安定边疆的百年大计,“每念‘有征无战,不杀非辜’之训”,主动引见亲近羌族首领加强睦邻友好,致使“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羌汉之民,相踵归业。”人民歌颂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据史书记载,当他死去的噩耗传至边地时,“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北宋政府向西开疆三千余里,归附的藏族有二十万众。并实行屯田,分给归附藏族田地耕种。王安石曾云:“今青唐、洮河,幅员三千余里,举戎羌之众二十万,献其地,因为熟户。”被招募安置的藏族称为熟户。
宋没有倾尽全国之兵、全民之财发动对辽、对西夏的进攻是因为吸取了汉武帝、隋扬帝的教训。战争侵略得到的远远比不过自己创造的。开明的政策使宋朝的人民长期没有战争、兵役、苛税这三大“灾害”之苦,使宋朝人民长期生活富强安逸。如果说秦亡于苛政,汉亡于战乱,隋亡于兵役,唐亡于割据,那么宋就亡于安逸。
唯一坚持募兵制的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以前、以后,中国一直到现在还实行的是强制性征兵政策。募兵制就是国家不强制你当兵,你当不当兵靠自愿。当然你当兵国家是给你钱的。宋朝的士兵都是招募的雇佣兵,而这些雇佣兵都有非常丰厚的薪金,国家为此所付的军费是惊人的。此举被现代一些学者讽刺地称为“冗兵”、“积贫”。“冗兵”、“积贫”是宋朝内定的民主开明国策的结果,不是外敌的压力造成的。过于民主的政策和长期的和平富足的生活也是宋军战斗力弱的原因。
宋代在军制上有进步之处,把军政机关与指挥系统分离,将动员系统与指挥系统分离,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的特征。宋朝在缺乏长城防御设施为依靠的情况下坚持国富民强三百余年,不能说宋朝太弱。宋的总兵力远远超过辽、金、蒙等国。但宋的机动兵力、在一线的兵力却比不过他国。由于有更多的土地和财富需要保护,宋的战争成本比落后的国家要高很多。
版图收缩 文化扩张
宋朝后期虽然武力相对较弱,但用他强大的经济与文化熏染着辽国、金国等周边各国,促进了他们的汉化,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龙川略志》记载:“燕人有梁济世为雄州谍者,尝以诗书教契丹公卿子弟。”辽国逐渐废除奴隶制及歧视汉人的政策,甚至辽道宗耶律洪基写下这样的句子:“开泰寺铸银佛,愿后世生中国!”苏东坡今天刚在宋出版的新书,明天就有可能在辽国的大街上叫卖流行。“张芸叟奉使大辽,宿幽州馆中,有题子瞻《老人行》于壁者。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谓《大苏小集》。”还有苏东坡的亲弟弟苏辙出使辽国所作的诗为证:“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虏廷一意向中原,言语绸缪礼亦虔。顾我何功惭陆贾,橐装聊复助归田。”
金国更是不折不扣宋文明的仰慕者。金国在北京的皇宫是完全仿照宋朝汴梁的皇宫建造的。金国的皇帝穿着宋式的皇服,文官的品级和宋一样。金朝实行科举取士,孔子的四十九世孙也被金主封为公爵,金主亲自行礼祭祀孔子。自天文占测至编制历日和宫廷音乐,金人全都模仿应用宋制。金国还学宋国印制纸币。从金朝遗留下的铜钱就能看出金钱就是只有汉字的典型中国式铜币。从留存至今的卢沟桥的建筑风格及技术来看,金人已完全成为“中国”人了。金国用短短的几十年期间,掠夺吸取与学习了大量的宋的财富与文化,就从落后的原始文明进化到封建文明。到金国灭亡前期,实际上金国与南宋差别已经不大了。
金国成为宋朝之后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富强的国家。但金国也在富强的生活中失去了曾经野蛮无比的战斗力。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到:“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而这些领土又从未纳入过中华帝国的版图。因而,中华帝国的收缩由于中国文明的扩张而得到了补偿——不仅在中华帝国周边兴起的国家如此,在朝鲜和日本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