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强,广电事业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福音,广电工程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使其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发展效果。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广电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隐患,这对广电工程长期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进行合理资源配置与体制革新,为之后的广电工程给予理论参考。
【关键词】:广电工程;传播工程;体制革新;资源配置
一、广电传播工程的作用和意义
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为民族沟通,经济融合,民主全球化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奇异的思想、先锋的理念在这“新时期”交汇。合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原则,理性解放,呼吁创新是目的。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广电在融合浪潮中的地位攸关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与信息产业和其他一些优势行业企业相比,广电在开放的程度、市场化的程度、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都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缘于制度、政策、社会环境的制约,但关键的是观念的滞后。笔者认为滞后与先进本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精确的界限,滞后向先进的演化是历史选择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是文明的演进历史,新世纪以融合为原点而推进的时代变迁,也是再文明的过程。在此再文明的过程中,广电的社会功能、传播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广电传播工程与全球化趋势
1.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此外,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为由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互联网的兴旺普及。全球化的过程对于不同民族而言是兼容、吸纳、创新的过程。近一步而言,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而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趋同逐异的后果是社会变迁,是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甚至会引起民族国家间的冲突。举例而言,当新自由主义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主流。表面上看这种信仰提倡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无论贫富,都必须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
2.实际上这种信仰提倡的是强者对弱者的“自由竞争”,资本对劳动的“自由竞争”,强国对弱国的“自由竞争”。“选择”与取舍是化冲突为融合的有效途径。让新自由主义成为符合本民族特质的自由主义。互联网的普及是文化全球化的载体,正确把握经济需求和社会责任,促进虚拟与现实的共生在于取舍。广电传媒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低級趣味与雅致新颖的界定基于选择。对于不同文化内容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体系。反向来看,有利于社会价值体系发展创新的文化内容是正确的选择,笔者认为,这是广电传媒在融合浪潮中履行“守门人”职责的要义所在。
3.在日益视像化的人类生活中,广播电视充斥着喧嚣和肤浅,价值探求的淡化,深层思考的缺失。价值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更是广电传媒自身在多元价值取向环境下取舍标准的要求。民主与法制为历代有识之士追求,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公民意识的觉醒是民主思想传播的表现。自20世纪90年代起,民生类节目兴起,互动的形式,平民化的视角让此类节目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百姓享有话语权,民愿民生得以反映。在多角度反映人们生活的基础之上,培养公民主动参与社会建设,解决社会问题是民生节目发展的新方向。客体与主体地位的转换才真正是民生利益的所在。
三、广电传播工程的管理体制革新
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对外开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观念的改变,给传播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电传媒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以体制改革、数字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标志,以体制上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转型,技术上以模拟技术体系向数字技术体系转换,功能上以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为主要内容。广电体制改革在整体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电体制就是指广播电视的组织制度和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制度,是指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的,由广播电视所有权、广播电视基本性质、广播电视基本目标等方面所构成的体系。有学者认为,广电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广电生产力是信息生产力。与之相应,广播电视体制就以一种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广播电视体制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体制研究,寻找能够合理促进广电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广电体制凸显了广电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与中国的行政区划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问题。
四、广电传播工程资源配置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传媒市场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传媒领域内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还是十分僵化的,资金严重短缺和资产闲置共存。一方面难以利用闲置资产调剂收入、增加收入、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难以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广电为例,环节壁垒森严,条块分割、条条分割困局严重,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立、设备产业化、规模试验、运营体系建立等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民族工业为支撑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以产业化为方向,服务社会为任务,广泛融纳社会资金,反哺体制是移动多媒体占据优势的措施,值得广电借鉴。
五、发展光缆传输,确保农区广播电视
光缆传输是高技术、高投入的项目,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县靠财政投资是无法实现的。我们抓住人民政府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制定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经过详细调查论证,在国有资产主体地位不变、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绝对领导权不变、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权不变、全部资产权归国家所有的原则下,制定出比较优惠的招商引资方案,以广阔的前景,可靠的保证,吸引社会资金,解决了光缆干线联网的大部分投资。
六、发展个体卫星接收,实现边远牧区广电接受
我国牧区绝大多数在偏远地区,布面广,牧民居住分散,不适合发展有线电视,经过调查论证,只有从边远牧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用个体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才是完成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的最佳途径。为此边远牧区发展个体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可行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电工程建设的品质对于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也是支撑发展该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支撑因素,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柱。所以提高对广电传播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管理力度,并采取合理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才能确保广电工程建设实施的顺利及工程质量,还需各部门积极配合,保障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关键一环,这对于广电工程技术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璐.浅谈广电传播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2(10).
[2]于久富.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5(07).
【关键词】:广电工程;传播工程;体制革新;资源配置
一、广电传播工程的作用和意义
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为民族沟通,经济融合,民主全球化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奇异的思想、先锋的理念在这“新时期”交汇。合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原则,理性解放,呼吁创新是目的。作为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广电在融合浪潮中的地位攸关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与信息产业和其他一些优势行业企业相比,广电在开放的程度、市场化的程度、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都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缘于制度、政策、社会环境的制约,但关键的是观念的滞后。笔者认为滞后与先进本是相对而言,并没有精确的界限,滞后向先进的演化是历史选择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历史也是文明的演进历史,新世纪以融合为原点而推进的时代变迁,也是再文明的过程。在此再文明的过程中,广电的社会功能、传播功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广电传播工程与全球化趋势
1.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表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此外,今天的全球化还体现为由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互联网的兴旺普及。全球化的过程对于不同民族而言是兼容、吸纳、创新的过程。近一步而言,全球化导致的“趋同”是浅薄的,而导致的“逐异”却是深刻的。趋同逐异的后果是社会变迁,是形形色色意识形态的兴起,甚至会引起民族国家间的冲突。举例而言,当新自由主义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主流。表面上看这种信仰提倡每个人和每个国家,无论贫富,都必须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
2.实际上这种信仰提倡的是强者对弱者的“自由竞争”,资本对劳动的“自由竞争”,强国对弱国的“自由竞争”。“选择”与取舍是化冲突为融合的有效途径。让新自由主义成为符合本民族特质的自由主义。互联网的普及是文化全球化的载体,正确把握经济需求和社会责任,促进虚拟与现实的共生在于取舍。广电传媒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低級趣味与雅致新颖的界定基于选择。对于不同文化内容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体系。反向来看,有利于社会价值体系发展创新的文化内容是正确的选择,笔者认为,这是广电传媒在融合浪潮中履行“守门人”职责的要义所在。
3.在日益视像化的人类生活中,广播电视充斥着喧嚣和肤浅,价值探求的淡化,深层思考的缺失。价值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更是广电传媒自身在多元价值取向环境下取舍标准的要求。民主与法制为历代有识之士追求,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公民意识的觉醒是民主思想传播的表现。自20世纪90年代起,民生类节目兴起,互动的形式,平民化的视角让此类节目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百姓享有话语权,民愿民生得以反映。在多角度反映人们生活的基础之上,培养公民主动参与社会建设,解决社会问题是民生节目发展的新方向。客体与主体地位的转换才真正是民生利益的所在。
三、广电传播工程的管理体制革新
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对外开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传播观念的改变,给传播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电传媒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以体制改革、数字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标志,以体制上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转型,技术上以模拟技术体系向数字技术体系转换,功能上以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为主要内容。广电体制改革在整体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电体制就是指广播电视的组织制度和体系建设;广播电视制度,是指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的,由广播电视所有权、广播电视基本性质、广播电视基本目标等方面所构成的体系。有学者认为,广电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广电生产力是信息生产力。与之相应,广播电视体制就以一种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研究广播电视体制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体制研究,寻找能够合理促进广电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广电体制凸显了广电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属性,与中国的行政区划和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体制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问题。
四、广电传播工程资源配置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传媒市场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传媒领域内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还是十分僵化的,资金严重短缺和资产闲置共存。一方面难以利用闲置资产调剂收入、增加收入、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难以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广电为例,环节壁垒森严,条块分割、条条分割困局严重,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了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立、设备产业化、规模试验、运营体系建立等工作,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民族工业为支撑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以产业化为方向,服务社会为任务,广泛融纳社会资金,反哺体制是移动多媒体占据优势的措施,值得广电借鉴。
五、发展光缆传输,确保农区广播电视
光缆传输是高技术、高投入的项目,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县靠财政投资是无法实现的。我们抓住人民政府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制定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经过详细调查论证,在国有资产主体地位不变、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绝对领导权不变、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权不变、全部资产权归国家所有的原则下,制定出比较优惠的招商引资方案,以广阔的前景,可靠的保证,吸引社会资金,解决了光缆干线联网的大部分投资。
六、发展个体卫星接收,实现边远牧区广电接受
我国牧区绝大多数在偏远地区,布面广,牧民居住分散,不适合发展有线电视,经过调查论证,只有从边远牧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用个体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才是完成发展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的最佳途径。为此边远牧区发展个体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是可行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电工程建设的品质对于广电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也是支撑发展该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支撑因素,是推动其不断前行的重要支柱。所以提高对广电传播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管理力度,并采取合理的资源利用与配置,才能确保广电工程建设实施的顺利及工程质量,还需各部门积极配合,保障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关键一环,这对于广电工程技术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璐.浅谈广电传播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2(10).
[2]于久富.广电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