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书写泥泞中的春光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2017年在西班牙图书馆

  官场生态、候鸟保护、傻子与尼姑的爱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的小说《候鸟的勇敢》。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
  出生于中国极寒之地,在遮天的原始森林中长大,在写作路上已跋涉了三十多年的迟子建。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灵性而诚恳的写作。
  她作息规律。喜欢纸质阅读,喜欢世俗生活。在写作《候鸟的勇敢》时,她每天黄昏去居所附近的公园散步,看落日熔金,看各色鸟飞,在大自然中感受周围环境与小说气氛微妙的契合。
  文学评论界认为。迟子建的写作兼具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她笔下万物有灵,整体弥漫着感伤。但细节中又随处可见人性中闪耀的理想火光。
  “感伤之美和人性之光,不是矛与盾的关系,而是鱼与水的亲密关系。”迟子建说,她热爱书写这种“泥泞中的春光”。

感伤是天然的烙印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新作《候鸟的勇敢》中,讲述了鸟儿与人的沧桑故事。结局是白鹳没能逃出命运的暴风雪,翅膀贴着翅膀,相拥而死,而张黑脸和德秀师父两人埋葬了它们。为什么你笔下的很多故事,总弥漫着残缺的感伤?
  迟子建:我童年时,可能会因此而莫名伤感——秋天来了。夏天刚穿了没几次的粉红色塑料凉鞋被搁置起来。秋天未熟的瓜果,因为早来的霜而被迫终止生长,我吃不到瓜果的肉了,也会伤感。一个人在极北环境中长大,在感知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时,天然会打上感伤的烙印。
  当然,成年以后,经历了这样那样的人生创痛和生活变故,伤感逐渐变成了苍凉。人生最不能预言的,就是伤痕的愈合吧。因为除了个人伤痛。我们可能还会经历其他未知的伤痛。
  比起社会的伤痛,个人伤痛永远都是轻的,这也是我写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最真实的动因。一个伤痕累累的人如果走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能对泥泞中的春光,投以感激的目光,那就没有白活。
  《瞭望东方周刊》:你身上的感伤气质是否推动了你的写作?
  迟子建:因为感伤,最早有了诉诸笔端的天然表达。又因为经历了生活变故,命运把我推到孤独之境,所以文学成了我的挚爱亲人。爱上文学。就要拥抱生活——酸甜苦辣都要咀嚼。文学的魅力在于虚构。生命的力量在于能把眼淚化成甘泉。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有一座看不见的桥,我可以用文字渡己渡人。

故乡是动力之源


  《瞭望东方周刊》:海明威说,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就是苦难的童年,你自己的创作训练主要来源于何时何处?
  迟子建:苦难是相对的。因为它与人的世界观和心理承受力有关。
  我的童年算得上无忧无虑,但是极寒气候赋予我的天然的伤感气息。以及童年被母亲留给住在北极村的姥姥身边的仿佛被遗弃的痛感,同样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第一部中篇《北极村童话》,开篇写到一艘大轮船渐渐远去,我被母亲抛在岸边,就是真实的感受。你真的很难判断,创作的种子是哪一时哪一刻埋下的。真正的文学训练就是悄无声息发生的吧,它未必是书本和文字,未必是哪个名师的启迪,也许就是风雨雷电的昭示吧。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作家成名以后会离开故乡,去更热闹的大城市生活,为什么你依然选择留在家乡东北?
  迟子建: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喜欢这里,因为它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我的笔出发的动力之源。我喜欢它的饮食、风俗,甚至乡音和外地人恐惧的寒流。真正的春夏秋冬,才是生命应该经受的四季吧。而且在一个边疆省份,相对寂静。利于文学的呼吸。

“技术可以训练,而灵魂是修炼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作品中,有人性有神性有灵性。有宗教有信仰有民俗,这些神秘的事物和细腻入微的审美与快节奏的现代文明相差甚远,你如何平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迟子建:现代文明如果拒绝人类最该拥有的朴素的心,高贵的灵魂,对美的追求,以及自由和勇气,这样的文明就值得反思和怀疑。
  我的小说并未刻意彰显神性。比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满怀悲悯之心,她每救治一个人,就会失去一个自己的孩子。可她从未放弃救人。如果把这种个人承受苦难。给予他人和世间以大爱的善行理解为神性,我只能苦笑。
  创作不是在两种本不形成对立的文明之间搞平衡,创作是一条天然流淌的河流,它自然有它该流向的方向,哪怕经历险阻。
  《瞭望东方周刊》: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原始而纯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珍稀。这种变化会给你的文学创作主题带来大的影响吗?
  迟子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爱人和伴侣的关系,而不是主子和奴仆的关系,自然不是我们使唤的对象、奴役的对象。而是爱的对象、尊重的对象。在过去的岁月,自然给了人类很多教材——正面的负面的都有,现在它依然在给人类上课,我们不应漠视,要懂得聆听。
  《瞭望东方周刊》:在写作这条路上,你遇到过的最大的瓶颈是什么?
  迟子建:写作艰难的时刻有过,比如写作长篇《伪满洲国》和《群山之巅》,但艰难并不意味着遭遇瓶颈。
  在我看来,小说技术无比炫目,却缺乏原生的蓬勃的素材与灵魂碰撞激起创作欲望,是一个写作者面临的最大瓶颈。技术可以训练,而灵魂是修炼来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曾因作文跑题没能去成更好的大学,但一所默默无闻的山林大学反而更充分地给予了你自由创作的条件。这种情况下,你如何看待很多名校都纷纷开设了文学创作专业?
  迟子建:作家能不能培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作家不被培养,长成参天大树的不少。考上好的大学和遇见好的导师,只能说你成功几率高些,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修成正果,尤其是对作家来说。

真实和朴素最有力量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你是足球迷,喜欢看球赛。能谈谈足球竞技和文学在精神层面有何共通之处吗?
  迟子建:我平素看电视较少,如果打开电视,有四个频道是我常去的,首推就是體育频道,其次是纪录片频道和科教频道,再次是戏曲频道。
  真实和朴素是我奉为的艺术的最高原则和最佳境界。所以,足球是所有运动中,最能俘获我心的运动。我看足球有三十年历史了,原先德甲、意甲、美洲杯、欧洲杯,甚至国内的甲级联赛,我都会看。现在只对世界杯和欧洲杯,我还抱有这种热情。
  足球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充满了力量、悬念和美。所以这届世界杯上,我最喜欢的是克罗地亚队。它们完美地诠释了我对足球的理解,它们虽然惜败法国。但是我心目中的无冕之王。
  戏曲频道随便一个传统地方戏,都会吸引我的目光。纪录片频道和科教频道的人文类节目,很对我胃口。而体育频道的每项赛事,不管是不是我喜欢和懂得规则的,我都乐于了解。这几个频道之所以吸引我,共同点是最大限度地保有真实性。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的文学?
  迟子建:一条河流在急转弯处,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但一条河冲出它的瓶颈后,会气象万千。评价当下文学哪些是金子,是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事情。是泡沫而掠得短时彩虹的人,别欢呼过早;是金子而沉潜的人,也别因此时的无人喝彩而沮丧。真正的好马,不会每时每刻拥有驰骋的草原,但一定要记住,好马就是好马,哪怕它死于沼泽。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一直保持纯粹而深入的创作心境?
迟子建的家乡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拍摄的“幻日”

  迟子建:今年我出版的新作《候鸟的勇敢》中,有几句话流传较广,我觉得可以套用它们。回答你这个问题,当然,这段话是小说中的人物慧雪师太说的,她说“浮沉烟云,总归幻象。悲苦是蜜,全凭心酿”。不为烟云所俘,看穿幻想,别想着人生就是来吃蛋糕的,要看到众生的苦难,一个作家能够保有这样的情怀和处世之态,也就拥有了相对纯粹的创作心境。

懂得自省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的创作生涯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作家有哪些?
  迟子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苏俄文学(包括与之有渊源的作家)。作家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里、普希金、艾特玛托夫、阿斯塔菲耶夫、帕斯捷尔纳克、纳博科夫、索尔仁尼琴、莱蒙托夫、蒲宁、阿赫玛托娃、巴别尔,等等,太多太多,那片广袤的土地。就是一张文学地图。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作品中,最让自己满意的是哪一部?
  迟子建:“最”都是相对的。我只能说,我不会在自己不在状态时,进入小说。因为小说是我的爱,不敢怠慢。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创作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来说。灵感和勤奋哪个元素占的比重更大?
  迟子建:灵感和勤奋,虽然对作家来说有其重要性。但并不是一部好作品诞生的不二法宝。一颗沧桑的心。日渐深厚的洞察力,节制的情感,宽阔的视野。在多年写作后有所停顿,懂得自省——这些对一个作家也很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对时下有志于严肃文学创作的青年有什么话要说?
  迟子建:跋涉吧!
其他文献
此类行为一般由企业公共关系、品牌等部门共同策划完成,可以为企业塑造品牌、提升在所在地群众中的好感度等,同时更能吸引媒体关注,提高企业曝光度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西省文科高考状元金淼1天里获得33万元奖金,引发网络热议。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地都会出现“送钱”甚至“送房”重金奖励高分考生的现象,这些“重奖”资金都是来自于何方?背后各方又抱有哪些目的?  重奖考生引热议  就读于江西省丰城中学的金淼
人往往只能从自己的处境和立场出发,去想象和体会他人的命运  我最近听到一个论调,来自一个出身、地位、收入都较好的“人生赢家”,他说他认为遇到社会灾难的时候,首先应该救的并不是儿童,而是有突出专业技能的人才。他的理由是,国家为了培养这一类人才,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孩子的前途却是不一定的,他(她)可能是个人才,也可能是一个败类。  不要以为这名社会精英的言论很少见,他大概代表了不少精英崇拜者的心声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100名住院病人中,发达国家有7名、发展中国家有10名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可见,全球医院感染防控形势严峻。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从事多年感控工作的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张群。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最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哪些行为可能会带来医院感染?  张群:从患者角度来说,高龄、重症、长期住院以及机体抵抗力差的人群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从医
“看着车窗外的万亩梯田和云海,我觉得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皖南宣城最近出现了一条“网红”公路,网友称之为皖南“川藏线”。这条“网红”公路东起安徽宁国青龙乡,西至泾县琴溪镇,全长两百多公里。  本刊记者实地探寻发现,皖南“川藏线”的走红,源于“新时代”网民对旅游体验的新诉求、新探索,更得益于近年来全社会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展开了一幅天蓝水碧、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在这幅美丽
这次麦当劳更名,虽说主要是资本层面的需要,但从市场反应来看,“金拱门”似乎成为洋品牌本土化命名的“试金石”。麦当劳从诞生之日起就凭借标准化生产,迅速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在满足食客对“美国文化”想象的同时,又以“本土化”的柔软身段融入不同社会中去。此次更名,可以看作麦当劳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本土化的象征:让自己彻底变成而不仅仅是“像”一个本土企业,能冲进三四线城市,甚至能和满大街的“沙县小吃
城不在大,有名人就行,街不在老,有故事就好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荣光。  笔者喜欢看故居,在青岛看过康有为、老舍等人的故居,在北京看过李大钊、郭沫若、茅盾、齐白石、梅兰芳、纪晓岚等名人的故居。看了故居,对他们的生平更为了解、对他们的作为更为理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套用这句话,笔者要说,城不在大,有名人就行,街不在老,有故事就好。因为这些名人先贤身上,往往凝聚着人
十一岁的春天,父亲让我上了他的船,到太平洋去捕鲸。  刚开始,大人把我绑在桅杆上方,其实是在瞭望台下的木桶里。我躲进木桶,练习瞭望。我沒有输给上面瞭望的大人,很快就发现了鲸鱼喷出的气息,然后用唱歌的音调,拉长了声音,好像鲸的呼吸一般,用最大的力气叫道:  “布罗——嘶——吼——”  鲸鱼喷水的现象,英文叫作“布罗”(blow)。然后,我伸长了手臂,指向看到的方位。  于是,下面的人会从甲板仰头看着
游客在“水立方”嬉水乐园内消暑  2018年8月5日,周日,北京,最高气温达到35℃。这一天。地处北五环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下简称水立方)游泳馆里。最多时有841人同时在馆。这已经是水立方游泳俱乐部成立的第六年。最近,连日暑热高温。每逢周末,全天游泳人数超过2000人次。  10年前的8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在这里举行。游泳比赛第一天,就有三项世界纪录被打破,第二天又有5项世界纪录被
2018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官微发出一条招聘公告《我们在寻找机器人“饲养员”》。招聘启事显示,这位“饲养员”要为机器人“制定食谱科学喂养”,其实就是将常见的问题输入给机器人;教机器人说话,解决用户的问题;帮助机器人搭积木,也就是搭建机器人成长模型;最后是带机器人去交朋友。据说机器人“饲养员”工作无须打卡、薪资福利优渥、成就感直接超越大熊猫饲养员。  杭州有个90后小伙子海桐,已经“喂养”了机器人一
教学班级:浙江永嘉桥头中学初二年级某班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阿长。  生2:保姆阿长。  师:嗯,保姆阿长。题目写着“阿长与山海经”,其实文中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不只是《山海经》,对不对?  生:是。  师:好,我们来一一梳理。(生七嘴八舌)  一男孩: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