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政课程包含较多理论性知识,具有一定的概念性特点。思政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阻碍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高中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增加教学中的实践内容,锻炼学生应用思政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0-0018-02
引 言
与传统的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相比,思政教师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能使思政教学体现出创新特点[1]。实践操作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思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
一、在思政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不断地对世界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充分融合[2]。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事例,分析实践操作的重要意义。基于唯物辩证理论,在高中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实践操作将思政课程理论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政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将生活作为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蕴含丰富理论知识的思政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建立更加稳定的协调发展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學习思政知识,在生活中深入研究相关案例,从而运用所学思政知识分析事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思政教师在将思政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视角更好地学习思政知识[3]。在将生活与思政学科相融合时,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从而在思想上实现升华,提高实践能力。第二,运用多种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有效开展生生、师生交流,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应使用多种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增强灵活运用思政知识的能力。
以讲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为例,本文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时代发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发展,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社会和经济上取得的成绩,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不断发展创造的价值。学生在评述过程中,会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通过分析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方式。
二、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思政课堂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在探究中感受学习思政知识的乐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气氛保持活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上主动与教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在运用问题情境讲解思政知识过程中,思政教师应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了解事物在发展中产生的必然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思政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只有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思政知识,才能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以讲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政治层面上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在探究中了解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矛盾,从而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思政知识,能够形成科学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及发展价值。通过思考问题,学生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重要历史意义,从而更好地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不变及其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思政知识,一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我国的发展情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将其培养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高中生的思想逐渐成熟,教师应将思政教学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的有效途径,将理论教学与时事教学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学习时事政治的过程中,抓住焦點和热点,更精准地掌握时代发展脉搏,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以讲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为例,该课教学目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发展理念的内容及其着重解决的问题。二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收集、筛选有关案例及时政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要求学生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及开放的发展理念,使学生树立新发展理念的意识,增强国家认同、公民参与及理性思维等学科素养。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展示我国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下取得的成果,如嫦娥五号升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及医疗保险全覆盖等,让学生感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劲动力,使学生在学习时事政治时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全面掌握思政知识,能够在未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理论知识教学中不断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理论与实践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与时事政治融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开阔实践视野,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萍.探析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学习技巧[J].中国教师,2017(01):2.
王忆萍.多种方法,挖掘高中思政课的多重功效[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20):74-75.
秦兴龙.浅谈高中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5):86-8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高中政史融合教学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jjgzx19-04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碧凤(1978.6-),女,福建南平人,中学高级教师。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0-0018-02
引 言
与传统的高中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相比,思政教师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能使思政教学体现出创新特点[1]。实践操作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思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
一、在思政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不断地对世界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充分融合[2]。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事例,分析实践操作的重要意义。基于唯物辩证理论,在高中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实践操作将思政课程理论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政知识的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将生活作为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蕴含丰富理论知识的思政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建立更加稳定的协调发展关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學习思政知识,在生活中深入研究相关案例,从而运用所学思政知识分析事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思政教师在将思政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分析生活实例,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视角更好地学习思政知识[3]。在将生活与思政学科相融合时,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知识,从而在思想上实现升华,提高实践能力。第二,运用多种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有效开展生生、师生交流,在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第三,应使用多种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增强灵活运用思政知识的能力。
以讲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为例,本文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合时代发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发展,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社会和经济上取得的成绩,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不断发展创造的价值。学生在评述过程中,会对相关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通过分析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要方式。
二、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思政课堂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探究欲望,在探究中感受学习思政知识的乐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气氛保持活跃,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会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上主动与教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在运用问题情境讲解思政知识过程中,思政教师应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了解事物在发展中产生的必然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思政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只有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思政知识,才能增强学习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以讲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政治层面上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认同感。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及重大意义。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目标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针,在探究中了解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社会矛盾,从而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思政知识,能够形成科学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及发展价值。通过思考问题,学生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重要历史意义,从而更好地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不变及其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学习思政知识,一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我国的发展情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将其培养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高中生的思想逐渐成熟,教师应将思政教学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的有效途径,将理论教学与时事教学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学习时事政治的过程中,抓住焦點和热点,更精准地掌握时代发展脉搏,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以讲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课为例,该课教学目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解发展理念的内容及其着重解决的问题。二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收集、筛选有关案例及时政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要求学生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及开放的发展理念,使学生树立新发展理念的意识,增强国家认同、公民参与及理性思维等学科素养。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展示我国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下取得的成果,如嫦娥五号升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及医疗保险全覆盖等,让学生感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劲动力,使学生在学习时事政治时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全面掌握思政知识,能够在未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理论知识教学中不断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理论与实践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与时事政治融合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开阔实践视野,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萍.探析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学习技巧[J].中国教师,2017(01):2.
王忆萍.多种方法,挖掘高中思政课的多重功效[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20):74-75.
秦兴龙.浅谈高中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5):86-8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高中政史融合教学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jjgzx19-04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碧凤(1978.6-),女,福建南平人,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