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阅读名著,也是接受经典文学熏陶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多途径、多手段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应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在实践中采取小组合作与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或者更有效果。
一、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前提
对学生来说,阅读并非难事,而如何阅读、如何抓住关键阅读,则需要指导。指导的任务无疑多半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对学生所阅读书目、内容有明确的了解,同时结合考试大纲,对其中的难点重点作一定的探讨,才能对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对名著及考试大纲有相应的了解基础上,阅读名著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因此,教师首先应准备的是加深自身对名著的理解和研究,同时找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以备讲解。
二、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小组合作
名著阅读并不限定于某一课堂或某一时期,从大的方面讲,它很有可能贯穿人的一生,无论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工作,都会对名著有所涉及,因此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方式应是不拘一格不拘一时的。在这里探讨的,仅仅是就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而言。由于高中生时间有限,因此,最有效的简单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当推合作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而由语文教师牵头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则为思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由此也能够让学生摆脱个人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对名著获得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同时,小组合作方式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对家庭条件不太宽裕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资源互用。
(一)挑选什么样的书本是很首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将高中三年进行统筹安排。高一上学期为《红楼梦》和《巴黎圣母院》;高一下学期为《三国演义》和《欧也妮·葛朗台》;高二上学期为《子夜》和《复活》;高二下学期为《家》和前面任何一部;高三则为复习。
(二)可行性的实施时间
尽管我也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确实存在很多难以实现的障碍,没有统一的场合和氛围,课余抽不出时间阅读,再好的计划都只能流产。因此,我利用每个星期有一天是两节语文连堂课的机会,第一节就用来上阅读课,这样的阅读课,没有老师的头头是道的分析,学生把平常那些要塞在课桌下的书全都搬上来看,敞开来看。没有一点顾虑和压力,能静下来投入到作品中的文字中去。那么教师的作用在哪发挥呢?这节课根本不用,完全彻底地信任学生,甚至可以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手捧一卷書,与学生共同沉醉于阅读的境界,岂不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那么教师也成了其中的一名阅读者。
(三)带着阅读任务学习
作为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当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时,必须分有明确的任务,确保其中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活动中学有所得,绝不能浑水摸鱼。首先是走近名著阶段,要求每位学生对所探讨的名著有相应的了解,必须阅读名著;其次是写出阅读心得,通过阅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话也好,点评也好,是建立在真正的阅读基础上,那些都不是老师赋予的。是在不断的阅读中点滴积累的。然后,在每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中整理出要点、难点;再者,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阅读情况、阅读心得、阅读难点,最后通过所有同学的合作解答疑难,从而获得对名著的全面理解。而这些就可以在第二节课完成。第二节课的任务就可以在第一节阅读的基础上,由小组的同学轮流发言,谈谈各自所看的故事。这样,集全组同学的力量,不仅用最短的时间看了最多的内容,而且有发言的压力,就会在第一节课上认真看,认真慨括,培养了阅读的习惯,锻炼了组织、发言的能力。
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对所阅读的名著有一定的了解,都必须有自己的观点、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学习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小组合作的名著阅读活动展开的前提之一。对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对每位学生、每个小组提出明确的要求。当然,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不必受限于权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或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或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读出自己是欣赏,是共鸣,是联想,是审美。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是批判。”(——摘自《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三、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
一个学期,进行两次阅读后的交流课,时间可定在期中考后一次,期末考前一次。相信给大家的准备时间是很充分的。交流阅读后的心得,可以是欣赏某一故事情节;也可以是评价某人物形象;还可以自己编题,调换人物,篡改故事情节。每个人都应该准备最少一篇的交流文章,尽显自己阅读后的心得,很是体面的一件事。
大量的阅读完成后,就得将其映射成文集,收录大家自己动手写的作品。有读后感,点评作品,自己写的文章,甚至是做的工整摘抄本。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部分优秀的还可以以各种形式张贴在宣传栏,以达到推广的作用。
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近代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个“自学”并不仅仅是独立思考,更应该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个既“自主”又“交流”的学习模式,给了教师一个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引入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传授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对名著阅读的兴趣、理解、体验,也许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活动更有所成效。
一、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前提
对学生来说,阅读并非难事,而如何阅读、如何抓住关键阅读,则需要指导。指导的任务无疑多半落在了语文教师身上。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对学生所阅读书目、内容有明确的了解,同时结合考试大纲,对其中的难点重点作一定的探讨,才能对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对名著及考试大纲有相应的了解基础上,阅读名著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因此,教师首先应准备的是加深自身对名著的理解和研究,同时找出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以备讲解。
二、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小组合作
名著阅读并不限定于某一课堂或某一时期,从大的方面讲,它很有可能贯穿人的一生,无论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工作,都会对名著有所涉及,因此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方式应是不拘一格不拘一时的。在这里探讨的,仅仅是就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而言。由于高中生时间有限,因此,最有效的简单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首先当推合作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而由语文教师牵头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则为思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由此也能够让学生摆脱个人思维的局限性,从而对名著获得更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同时,小组合作方式更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对家庭条件不太宽裕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资源互用。
(一)挑选什么样的书本是很首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将高中三年进行统筹安排。高一上学期为《红楼梦》和《巴黎圣母院》;高一下学期为《三国演义》和《欧也妮·葛朗台》;高二上学期为《子夜》和《复活》;高二下学期为《家》和前面任何一部;高三则为复习。
(二)可行性的实施时间
尽管我也赞同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确实存在很多难以实现的障碍,没有统一的场合和氛围,课余抽不出时间阅读,再好的计划都只能流产。因此,我利用每个星期有一天是两节语文连堂课的机会,第一节就用来上阅读课,这样的阅读课,没有老师的头头是道的分析,学生把平常那些要塞在课桌下的书全都搬上来看,敞开来看。没有一点顾虑和压力,能静下来投入到作品中的文字中去。那么教师的作用在哪发挥呢?这节课根本不用,完全彻底地信任学生,甚至可以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手捧一卷書,与学生共同沉醉于阅读的境界,岂不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那么教师也成了其中的一名阅读者。
(三)带着阅读任务学习
作为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当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时,必须分有明确的任务,确保其中每一位学生都在这个活动中学有所得,绝不能浑水摸鱼。首先是走近名著阶段,要求每位学生对所探讨的名著有相应的了解,必须阅读名著;其次是写出阅读心得,通过阅读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对话也好,点评也好,是建立在真正的阅读基础上,那些都不是老师赋予的。是在不断的阅读中点滴积累的。然后,在每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中整理出要点、难点;再者,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阅读情况、阅读心得、阅读难点,最后通过所有同学的合作解答疑难,从而获得对名著的全面理解。而这些就可以在第二节课完成。第二节课的任务就可以在第一节阅读的基础上,由小组的同学轮流发言,谈谈各自所看的故事。这样,集全组同学的力量,不仅用最短的时间看了最多的内容,而且有发言的压力,就会在第一节课上认真看,认真慨括,培养了阅读的习惯,锻炼了组织、发言的能力。
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每位成员都必须对所阅读的名著有一定的了解,都必须有自己的观点、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学习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小组合作的名著阅读活动展开的前提之一。对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对每位学生、每个小组提出明确的要求。当然,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不必受限于权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或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或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读出自己是欣赏,是共鸣,是联想,是审美。读出问题,是质疑,是追问,是研究,是批判。”(——摘自《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三、阅读名著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
一个学期,进行两次阅读后的交流课,时间可定在期中考后一次,期末考前一次。相信给大家的准备时间是很充分的。交流阅读后的心得,可以是欣赏某一故事情节;也可以是评价某人物形象;还可以自己编题,调换人物,篡改故事情节。每个人都应该准备最少一篇的交流文章,尽显自己阅读后的心得,很是体面的一件事。
大量的阅读完成后,就得将其映射成文集,收录大家自己动手写的作品。有读后感,点评作品,自己写的文章,甚至是做的工整摘抄本。让学生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部分优秀的还可以以各种形式张贴在宣传栏,以达到推广的作用。
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近代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这个“自学”并不仅仅是独立思考,更应该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个既“自主”又“交流”的学习模式,给了教师一个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引入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传授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中获得对名著阅读的兴趣、理解、体验,也许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活动更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