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15-59岁年龄段劳动人口预计会增长到2011年,15-64岁年龄段劳动人口增长会持续到2014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规模会逐渐缩小。与劳动供给变化不同的是,劳动需求增长强劲。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的增强,经济结构已经向着更加有利于利用劳动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逐渐增强,就业需求增长迅速,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已经受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扰。上述变化意味着我国的劳动供求形势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的供求矛盾正在减弱,但结构性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建议
在当前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下,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该对各项问题进行关注。政府来讲需要制定一定的政策保证就业环境的公平合理,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要对各项政策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各项政策的实施,切实的进行落实。从学校方面来讲要进行对各项政策进行切实的落实,同时更加的关注学生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應对风险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及时的了解社会,尽早的认识社会。从学生自身来讲,要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提高自身抗击挫折的能力,尽量独立的处理各项问题,避免依赖父母的情况。
1. 政府正确的引导
政府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更加的注重对市场准确度的把握。在进行实际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的了解市场的真正需要,将社会的热门行业和一些用人单位较多的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相关的高校的生源情况和一些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不能仅仅只是通过相关的政策对用人单位施压,要真正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安排合適的岗位对毕业生进行安排,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同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不能仅仅重视重点高校的学生,对普通院校的学生也要进行关注,毕竟他们也是毕业生的组成部分,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要综合的对问题进行考虑。同时要对用人岗位进行相应的分析,对适合的岗位推荐相对水平的学生,尽量的避免教育的浪费。
对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要规范。在进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要严格的按照现实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整,不能使政策的制定脱离实际,在遵循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同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后要进行实际的监督和监察,确保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制定相关的规定就将问题进行完成,要对政策的后续问题进行追踪和调查。发现政策中一些缺陷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保证政策的制定起到应有的效果,尽量的合理规范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保证就业公平。
政府部门要从市场的方面进行着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逐步的将各项就业的工作归纳整合,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对就业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逐步的对一些就业歧视的现象进行规范,对人事的改革和户籍的管理制度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以便和法律法规相适应,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对户籍的管理和人事的管理特别是大学生的方面要更加的宽松。同时,对人才的合理流动要重视和鼓励,对一些人才的流动进行调控,鼓励大学生将自身的就业目标放在中等城市或者是西部地区,而且要积极的培养大学生进行基层的就业,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出发,脚踏实地的进行工作,锻炼自己,鼓励大学生自主的进行就业。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事业和再就业的教育,大学生是我国较为宝贵的资源,国家培养大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的闲置本身就是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方面应该积极的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或者是事业的大学生提供自身的一些就业指导,并进行相应的接济,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将大学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和国家的人才强国方针相适应,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间竞争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竞争能力。
2. 学校合理的干预
学校制定合理的教程。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忽视对这一方面的课程的教学,要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制定相关的课程对心理问题和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在进行课程传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授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考察,不能仅仅通过辅导员的教授就将这些课程教授完毕,尽量的聘请专业的教师对这些课程进行讲授,专业的教师更加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理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的教学中要更加的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要进行一定的培养,让学生尽早的认识社会的现实,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心理问题。同时,在进行课程的学习中尽量的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实习的活动,使学生更加能够适应毕业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设定一定的学科,对学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的体系进行一定的优化,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教程进行相关的课程安排,对课程的安排进行的和市场的需求相一致,对一些专业知识不强,就业的方向不明确的专业尽量的不招或者是少招,尽量的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尽量的将实践的课程进行扩大,对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在大学中积极的和相关的企业建立实习关系,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身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状况和社会的现实,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的务实。同时,注意多学科的平衡,不仅仅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对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一些重点的学科也要进行关注,重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通过实践中学生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结合心理的辅导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加强,增加学生自身抗击压力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3. 学生自身的心理调整
做好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
积极的举办各项模拟招聘。大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或者是学生会举办模拟的招聘活动,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调整,同时在进行模拟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也是一项挑战,可以很好的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模拟应聘中,通過角色的互换,可以从招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以后的择业更加有利。
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积极的参加一些实践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自己寻找的机会,在实践中加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的认识,使自身的职业规划更加合理。大学的学习课程不是特别的紧张,完全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进行一定的实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应对问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自身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可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建立在自身具有充分的实践的经验和充分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因此要想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应该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一定的提升,增强自身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和面临困难的应对能力,在招聘者面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正确的面对失败。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难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自我评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自身的强项,还要对自身的弱势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应聘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平.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2):86-87.
[2]郭鹏,沈超. 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演变及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0)
[3]孟勇.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58-359.
[4]鄭松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0-52.
[5]杨晓梅,孟宪显.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106-108.
[6]王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2
[7]王立新.大学生素质教育[M]. 科学出版社,2005:2
[8]吕建国主编.大学心理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9]林崇德主编.择业的艺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
作者简介:杨建洲(1983.05)男,汉族,江苏省盐城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753。
关键词: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建议
在当前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下,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该对各项问题进行关注。政府来讲需要制定一定的政策保证就业环境的公平合理,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要对各项政策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各项政策的实施,切实的进行落实。从学校方面来讲要进行对各项政策进行切实的落实,同时更加的关注学生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應对风险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及时的了解社会,尽早的认识社会。从学生自身来讲,要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提高自身抗击挫折的能力,尽量独立的处理各项问题,避免依赖父母的情况。
1. 政府正确的引导
政府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更加的注重对市场准确度的把握。在进行实际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的了解市场的真正需要,将社会的热门行业和一些用人单位较多的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相关的高校的生源情况和一些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不能仅仅只是通过相关的政策对用人单位施压,要真正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安排合適的岗位对毕业生进行安排,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同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不能仅仅重视重点高校的学生,对普通院校的学生也要进行关注,毕竟他们也是毕业生的组成部分,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要综合的对问题进行考虑。同时要对用人岗位进行相应的分析,对适合的岗位推荐相对水平的学生,尽量的避免教育的浪费。
对政策的制定和监督要规范。在进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要严格的按照现实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政策调整,不能使政策的制定脱离实际,在遵循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同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后要进行实际的监督和监察,确保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制定相关的规定就将问题进行完成,要对政策的后续问题进行追踪和调查。发现政策中一些缺陷要及时的进行纠正,保证政策的制定起到应有的效果,尽量的合理规范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保证就业公平。
政府部门要从市场的方面进行着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逐步的将各项就业的工作归纳整合,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对就业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逐步的对一些就业歧视的现象进行规范,对人事的改革和户籍的管理制度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以便和法律法规相适应,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对户籍的管理和人事的管理特别是大学生的方面要更加的宽松。同时,对人才的合理流动要重视和鼓励,对一些人才的流动进行调控,鼓励大学生将自身的就业目标放在中等城市或者是西部地区,而且要积极的培养大学生进行基层的就业,鼓励大学生从基层出发,脚踏实地的进行工作,锻炼自己,鼓励大学生自主的进行就业。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事业和再就业的教育,大学生是我国较为宝贵的资源,国家培养大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的闲置本身就是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方面应该积极的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或者是事业的大学生提供自身的一些就业指导,并进行相应的接济,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将大学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和国家的人才强国方针相适应,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间竞争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竞争能力。
2. 学校合理的干预
学校制定合理的教程。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忽视对这一方面的课程的教学,要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制定相关的课程对心理问题和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在进行课程传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授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考察,不能仅仅通过辅导员的教授就将这些课程教授完毕,尽量的聘请专业的教师对这些课程进行讲授,专业的教师更加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理对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的教学中要更加的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要进行一定的培养,让学生尽早的认识社会的现实,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导致心理问题。同时,在进行课程的学习中尽量的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实习的活动,使学生更加能够适应毕业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
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设定一定的学科,对学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的体系进行一定的优化,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教程进行相关的课程安排,对课程的安排进行的和市场的需求相一致,对一些专业知识不强,就业的方向不明确的专业尽量的不招或者是少招,尽量的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尽量的将实践的课程进行扩大,对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在大学中积极的和相关的企业建立实习关系,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身更加深入的认识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状况和社会的现实,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的务实。同时,注意多学科的平衡,不仅仅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对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一些重点的学科也要进行关注,重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通过实践中学生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结合心理的辅导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加强,增加学生自身抗击压力的能力和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3. 学生自身的心理调整
做好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兴趣、个性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刚入学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活进行规划,确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目标。
积极的举办各项模拟招聘。大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或者是学生会举办模拟的招聘活动,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行调整,同时在进行模拟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心理也是一项挑战,可以很好的对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锻炼。模拟应聘中,通過角色的互换,可以从招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以后的择业更加有利。
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在大学期间学生可以积极的参加一些实践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自己寻找的机会,在实践中加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的认识,使自身的职业规划更加合理。大学的学习课程不是特别的紧张,完全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进行一定的实践,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应对问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自身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可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对自信心的培养是建立在自身具有充分的实践的经验和充分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因此要想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应该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一定的提升,增强自身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和面临困难的应对能力,在招聘者面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正确的面对失败。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难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自我评定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自身的强项,还要对自身的弱势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应聘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平.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2):86-87.
[2]郭鹏,沈超. 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演变及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10)
[3]孟勇.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58-359.
[4]鄭松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0-52.
[5]杨晓梅,孟宪显.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4):106-108.
[6]王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2
[7]王立新.大学生素质教育[M]. 科学出版社,2005:2
[8]吕建国主编.大学心理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9]林崇德主编.择业的艺术[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
作者简介:杨建洲(1983.05)男,汉族,江苏省盐城市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