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课堂预设性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充分而精彩的预设后产生的语文课堂中的生成资源,会拉近文本距离,走向文本深处,内化文本价值,挖掘文本内涵,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层次性地提高。
  【关键词】生成资源  预设  语文  利用
  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现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第9课《yw》一课的三个教学片断,探讨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导入新课的学习。
  一、太流于形式,提升就不多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语文书34页的语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秋天到了,秋风吹起来,天气变凉了。瞧!屋子里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呢?屋外的树上有什么呀?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生:屋子有妈妈和小孩子。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妈妈在给小男孩子穿衣服。
  师:说得真好。
  师:还有小朋友来说吗?
  生:天气变凉了,妈妈给小朋友织了件毛衣,给小朋友穿上。
  师:(手指老乌鸦给小乌鸦喂虫的图)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生:小乌鸦躺在乌鸦妈妈的怀里。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大乌鸦在给小乌鸦喂虫子。
  师:有个小朋友就给这幅图编了首儿歌,你们想听听吗?
  带着大家读语境歌。
  教师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妈妈在给小朋友穿毛衣,屋外的树上乌鸦妈妈捉虫子给小乌鸦吃。天气变凉,其实并不是小朋友自己观察所得,而是老师在出示图的时候告诉学生。然后老师引出了语境歌,引着学生读一读,从而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的处理上,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了图,学生读了语境歌,导入了新课。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如在学生说了“小乌鸦躺在乌鸦妈妈的怀里。”这句很优美的句子时没有肯定学生的表达,因而也没有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没有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观察虽有序,痕迹太露了
  教学片断二: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出示挂图)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屋子里有什么人呀?
  生:妈妈和小朋友。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妈妈在帮小朋友穿毛衣。
  生:妈妈给小朋友加了一件毛衣。
  师:小朋友看看屋外,你看到了什么?手指着窗外的树,引导学生观察。
  生:屋外有树。
  师:用手指着从树上飘落的黄叶,说一阵风吹过,你看……
  生: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
  师:说明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你们再看看树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树上有大乌鸦和乌鸦。
  师:大乌鸦在干什么?
  生:大乌鸦捉虫子给小鸦吃。
  师:是啊,无论小朋友的妈妈是还是乌鸦妈妈,都很喜爱、关心自己的孩子。小朋友也要关心自己的妈妈。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做到。
  师:有个小朋友把图画上的内容写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想不想听呀? 范读语境歌。
  生:跟读。
  这一片断中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屋子里,再观察屋子外面。在观察屋子里和屋子外,也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后,教师从两幅图所反映出的特点,告诉孩子妈妈平时关心、爱护小朋友,小朋友也要关心妈妈。老师备课时就悟到了其中的育人价值,但教育太露痕迹了,有点说教的性质,对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强加给他的,是教育悟到以后的告知,学生没有心理上情感的游历。
  三、抓住了生成,教育才无痕
  教学片断三: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大家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先看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手指着窗外的树和飘飞的黄叶。
  生:我看到叶子从树上掉下来了。
  师:叶子为什么会落下来?
  生:因为有风吹过,树叶就落下来了。
  师: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一阵风吹过,黄色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
  小朋看看屋外的树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乌鸦在给乌鸦喂食物。
  师:再仔细看看,老乌鸦给小乌鸦喂什么?
  生:老乌鸦在给乌鸦喂虫子。
  师:乌鸦妈妈生了小乌鸦后,小乌鸦还小,自己不能出去找食物吃,所以乌鸦妈妈天天都飞出去捉虫子给小乌鸦吃。小乌鸦自己会飞以后就不要妈妈喂了。当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小乌鸦就会去捉虫子给乌鸦妈妈吃,这就是“乌鸦反哺”的故事。
  生:(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师:您再看看屋子里有谁和谁?
  生:屋子里有妈妈和小朋友。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妈妈在给孩子穿衣服。
  生:妈妈在给孩子穿一件红色的衣服。
  师:说得真好,小朋友跟他说。
  生:齐说这句话。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来说。
  生:天气变凉了,妈妈给小朋友做了一件新衣服,帮他穿上。
  师:你说得真好,小朋友表扬他。
  生:嘿!嘿!你真棒!
  师:乌鸦妈妈和小朋友的妈妈都关心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儿歌夸夸他们吧!
  此片断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是从整体入手,从大环境入手,从图上一阵风吹过,黄色的树叶纷纷落下,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在学生看到了树上的乌鸦妈妈喂小乌鸦虫子吃后,老师能及时补充“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在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的心灵在受到教育,我也要像小乌鸦学习,爸爸、妈妈年纪大了,我要照顾他们。老师没有说一句教育的话,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无痕的教育,但学生受到教育却是最深刻的。
其他文献
团中央近日印发《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在团费收缴方面,根据团员收入变化情况,对有收入群体团员的团费收缴由原来的两个档次两个比例调整为两个档次一个比例,最高交纳20元;对农民团员每月交纳团费标准提出0.2~1元的弹性要求;学生团员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低收入团员每月交纳团费0.2元;交纳团费确有困难的团员,经批准可以少交或免交团费。在团费使用方面,强调要向农村、街道社区
【正】农村财务管理一直是农民反应最强烈的热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1、村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一些村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体育首先是一门人文课,因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培养人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且还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人们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成功抑或失败。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面对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甚至“一筹莫展”。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要求,那么,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拿破仑说过:“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