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蔬菜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保护地青椒生产发展迅猛,由于青椒便于运输和储藏,一年四季均可供应市场,所以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蔬菜品种之一。江苏沿海地区越冬栽培青椒前期温度低,后期高温,如果管理不善,常造成产量低、病虫害重、品质和商品性差,严重影响了棚室青椒的周年生产效益。现将江苏沿海地区越冬塑料大棚青椒规范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期指导大面积优质高效青椒生产。
1.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越冬青椒栽培前期低温、后期高温的特点,选择耐低温弱光、果实发育速度快、单株结果数多、抗病性强、品质佳、长势强、商品性好的优良早熟大果型品种,或蔬菜经销商指定的专用品种,如:神农F1、国农901、苏椒958、川岛青龙、大果168、洛椒特大301、洛椒326、镇研13号、巨无霸8号等。
2. 穴盘育壮苗
①播种时间、方法。东台沿海地区椒农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青椒根系浅、不发达,应采用穴盘无土护根育苗,每亩需72孔塑料穴盘60~70张、播种床8~10米2、育苗基质6~7袋(每袋容量50升)、种子30~50克。播前先晒种1~2天,去除破籽、秕籽和杂质,并用40%磷酸三钠或0.1%硫酸铜或高锰酸钾处理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风干后播到穴盘中,每孔1~2粒。播后随即盖上之前配制好的含水基质,用刮板从穴盘一侧刮向另一侧,将多余的基质去掉,小孔穴整平即可。苗床要平整,畦面铺1层地膜,将已播种的盘苗整齐排放,并用小孔眼喷壶喷洒30%多·福(苗菌敌)1000倍液湿透基质。
②苗期管理。由于播种育苗期正处于高温季节,播种覆土后要用遮阳网盖住苗盘保湿。当苗盘有70%左右种子顶出即可撤去覆盖物。播种至出苗,床温保持白天28~30℃、夜间20~23℃;第一片真叶展开至2叶1心,保持白天25~30℃、夜间20℃。基质缺水时要及时补水,苗床中午前后光照强时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雨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注意每隔7天喷洒移栽灵1500~2000倍液 10%吡虫啉1500倍液1次,以控制苗期病虫害。移栽前1周适度炼苗。壮苗标准为:苗龄30~40天,苗高15~18厘米,茎粗0.5毫米以上,子叶完整,真叶5~6片,叶片厚、深绿色,无病斑、虫害,根系发育良好。
3. 适时定植
①大棚搭建。栽植青椒的地块,要避免与茄果类蔬菜、马铃薯重茬,宜选择3年以上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且无污染源的砂壤土栽培。大棚搭建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采用4层覆盖栽培,建造棚架时,外层大棚与内层拱棚的间距保持15~20厘米。双层大棚选内径跨度6.0~6.5米、高1.6~1.8米的钢架大棚,中拱棚和小拱棚用青竹搭建。3层膜不可同时使用旧薄膜,要新旧搭配使用,外层棚膜应选用聚乙烯防尘无滴复合膜。
②施肥整地。前作收获后应尽早清洁田园,机械深翻晒垡,每亩施腐熟鸡粪2~4吨,50%三元复合肥50千克加硫酸钾肥30~35千克,注意使肥土混合均匀。整地施肥后做高畦,畦高25~30厘米,畦面宽2.4~2.8米,用96%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土表,然后覆盖安全高效的除草型黑色地膜控制杂草生长,并密闭大棚,预热土壤;同时挖建好大棚四周水系,确保排水通畅,使棚内畦面不积水,苗不受渍。
③定植。东台以及周边地区定植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于定植前3~5天灌水,定植前先打孔,株距30~35厘米,行距35~40厘米,每亩定植3500~4000株,在无风的下午选择无病虫苗定植,然后浇足定植水,封好定植孔,密闭大棚。
4. 加强田间管理
①温光管理。定植后7~10天闭棚保温促缓苗,温度控制在25~35℃,如超过35℃,则必须通风降温。缓苗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5~30℃,夜间18~20℃。若遇潮湿低温天气,采用多层覆盖防寒。通风时要先揭开小拱棚、内层大棚,后揭外层天膜。通风原则:有风时背风揭,无风时两边揭,由小到大逐步揭,经常变换通风口,促进植株平衡生长。越冬期间,特别是天气预报预测外界夜温将出现-8℃以下的极端低温时,夜间必须在小拱棚上增加1层覆盖物保温,次日上午及时掀开增光增温。在遇到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时,要及时通风散湿,尽量利用散射光增温。清明前后撤去小拱棚,4月底至5月初当外界气温日平均稳定在18℃以上时,撤去内层棚膜。进入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当气温达35℃以上时,及时把大棚两端通风口(裙膜)打开,昼夜通风。高温天气棚膜上面需覆盖遮阳网,既能降低温度,又能防虫害发生,还可以使青椒采收期延迟到10月中旬前后。
②肥水管理。青椒喜水,但过涝易死秧;喜肥,但肥多易烧根。定植后前期管理主要是抓好促根、促秧,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对清水300千克按棵浇洒。青椒生育期较长,开花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尿素25~30千克追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青椒专用复合肥或三元复合肥30~40千克,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喷施专用叶面肥、爱多收、磷酸二氢钾等,促进果实生长,还有利于防止功能叶早衰。
青椒虽属耐旱、耐湿作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必须防旱、除渍,特别是在采收盛期和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有条件的地区应在青椒行间采用地膜下软管滴灌,此法省工省力。
③整枝。青椒生长过程中植株下部会长出不少侧芽。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将其抹去;若植株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分枝,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田间通风透光。
④疏果。青椒越冬期地温、气温低,生长势减弱,大部分椒农为提早上市,担心植株旺长,将门椒、对椒一起保留,加上四门斗椒成簇抱团,营养物质过度供应下部果实,导致中上部坐不住果,果形不周正,严重影响了中后期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应将门椒坚决摘除,对椒摘去或保留1~2个,四门斗椒保留4~6个,疏果时先疏扁平果、畸形果、虫果、伤病果,以达到协调植株上下部结果,使营养物质合理分配,提高产量和品质。
5. 科学防治病虫害
青椒主要病害有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虫害有蚜虫、小菜蛾、烟粉虱、白粉虱、潜叶蝇、蓟马、红蜘蛛、烟青虫、夜蛾类害虫等,其中以青枯病、蚜虫为害性较大。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摸清病虫发生情况,在消灭来源、压低病虫发生基数、优化棚椒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大量发生之前。以生物防治为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与采收安全间隔期要超过10天,并注意农药混用与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常用的主要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多杀霉素、顺式氯氰菊酯、炔螨特、哒螨灵等,杀菌剂有百菌清、腐霉利、霜霉威、醚菌酯、菌毒清、氟硅唑、腈菌唑、嘧菌酯、咪鲜胺等。
6. 适时采收
青椒是连续开花多次结果的蔬菜,花谢后15~20天果实长大、果皮较硬且有光泽时进行采收。不要一次性将某一植株的果实采完,而是严格按照成熟标准采收,一般从门椒开始留果。当植株结果量较大时,及时将门椒、对椒摘除,促使植株中部的果实拉开成熟时间,促进连续坐果,确保全田青椒全年亩产量在7000千克以上。采收期通常为3~10月,鉴于枝条较脆,采收时要轻采轻放,防止折断枝条。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强西村作物栽培指导站 邮编:224235)
1. 选择适宜品种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越冬青椒栽培前期低温、后期高温的特点,选择耐低温弱光、果实发育速度快、单株结果数多、抗病性强、品质佳、长势强、商品性好的优良早熟大果型品种,或蔬菜经销商指定的专用品种,如:神农F1、国农901、苏椒958、川岛青龙、大果168、洛椒特大301、洛椒326、镇研13号、巨无霸8号等。
2. 穴盘育壮苗
①播种时间、方法。东台沿海地区椒农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青椒根系浅、不发达,应采用穴盘无土护根育苗,每亩需72孔塑料穴盘60~70张、播种床8~10米2、育苗基质6~7袋(每袋容量50升)、种子30~50克。播前先晒种1~2天,去除破籽、秕籽和杂质,并用40%磷酸三钠或0.1%硫酸铜或高锰酸钾处理15~20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种子,风干后播到穴盘中,每孔1~2粒。播后随即盖上之前配制好的含水基质,用刮板从穴盘一侧刮向另一侧,将多余的基质去掉,小孔穴整平即可。苗床要平整,畦面铺1层地膜,将已播种的盘苗整齐排放,并用小孔眼喷壶喷洒30%多·福(苗菌敌)1000倍液湿透基质。
②苗期管理。由于播种育苗期正处于高温季节,播种覆土后要用遮阳网盖住苗盘保湿。当苗盘有70%左右种子顶出即可撤去覆盖物。播种至出苗,床温保持白天28~30℃、夜间20~23℃;第一片真叶展开至2叶1心,保持白天25~30℃、夜间20℃。基质缺水时要及时补水,苗床中午前后光照强时用遮阳网覆盖降温,雨前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防雨。注意每隔7天喷洒移栽灵1500~2000倍液 10%吡虫啉1500倍液1次,以控制苗期病虫害。移栽前1周适度炼苗。壮苗标准为:苗龄30~40天,苗高15~18厘米,茎粗0.5毫米以上,子叶完整,真叶5~6片,叶片厚、深绿色,无病斑、虫害,根系发育良好。
3. 适时定植
①大棚搭建。栽植青椒的地块,要避免与茄果类蔬菜、马铃薯重茬,宜选择3年以上未种植过茄果类蔬菜且无污染源的砂壤土栽培。大棚搭建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采用4层覆盖栽培,建造棚架时,外层大棚与内层拱棚的间距保持15~20厘米。双层大棚选内径跨度6.0~6.5米、高1.6~1.8米的钢架大棚,中拱棚和小拱棚用青竹搭建。3层膜不可同时使用旧薄膜,要新旧搭配使用,外层棚膜应选用聚乙烯防尘无滴复合膜。
②施肥整地。前作收获后应尽早清洁田园,机械深翻晒垡,每亩施腐熟鸡粪2~4吨,50%三元复合肥50千克加硫酸钾肥30~35千克,注意使肥土混合均匀。整地施肥后做高畦,畦高25~30厘米,畦面宽2.4~2.8米,用96%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4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土表,然后覆盖安全高效的除草型黑色地膜控制杂草生长,并密闭大棚,预热土壤;同时挖建好大棚四周水系,确保排水通畅,使棚内畦面不积水,苗不受渍。
③定植。东台以及周边地区定植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于定植前3~5天灌水,定植前先打孔,株距30~35厘米,行距35~40厘米,每亩定植3500~4000株,在无风的下午选择无病虫苗定植,然后浇足定植水,封好定植孔,密闭大棚。
4. 加强田间管理
①温光管理。定植后7~10天闭棚保温促缓苗,温度控制在25~35℃,如超过35℃,则必须通风降温。缓苗后,白天棚内温度保持25~30℃,夜间18~20℃。若遇潮湿低温天气,采用多层覆盖防寒。通风时要先揭开小拱棚、内层大棚,后揭外层天膜。通风原则:有风时背风揭,无风时两边揭,由小到大逐步揭,经常变换通风口,促进植株平衡生长。越冬期间,特别是天气预报预测外界夜温将出现-8℃以下的极端低温时,夜间必须在小拱棚上增加1层覆盖物保温,次日上午及时掀开增光增温。在遇到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时,要及时通风散湿,尽量利用散射光增温。清明前后撤去小拱棚,4月底至5月初当外界气温日平均稳定在18℃以上时,撤去内层棚膜。进入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当气温达35℃以上时,及时把大棚两端通风口(裙膜)打开,昼夜通风。高温天气棚膜上面需覆盖遮阳网,既能降低温度,又能防虫害发生,还可以使青椒采收期延迟到10月中旬前后。
②肥水管理。青椒喜水,但过涝易死秧;喜肥,但肥多易烧根。定植后前期管理主要是抓好促根、促秧,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对清水300千克按棵浇洒。青椒生育期较长,开花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尿素25~30千克追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青椒专用复合肥或三元复合肥30~40千克,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喷施专用叶面肥、爱多收、磷酸二氢钾等,促进果实生长,还有利于防止功能叶早衰。
青椒虽属耐旱、耐湿作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必须防旱、除渍,特别是在采收盛期和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有条件的地区应在青椒行间采用地膜下软管滴灌,此法省工省力。
③整枝。青椒生长过程中植株下部会长出不少侧芽。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将其抹去;若植株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分枝,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田间通风透光。
④疏果。青椒越冬期地温、气温低,生长势减弱,大部分椒农为提早上市,担心植株旺长,将门椒、对椒一起保留,加上四门斗椒成簇抱团,营养物质过度供应下部果实,导致中上部坐不住果,果形不周正,严重影响了中后期的果实产量和品质。为了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应将门椒坚决摘除,对椒摘去或保留1~2个,四门斗椒保留4~6个,疏果时先疏扁平果、畸形果、虫果、伤病果,以达到协调植株上下部结果,使营养物质合理分配,提高产量和品质。
5. 科学防治病虫害
青椒主要病害有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软腐病、细菌性叶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虫害有蚜虫、小菜蛾、烟粉虱、白粉虱、潜叶蝇、蓟马、红蜘蛛、烟青虫、夜蛾类害虫等,其中以青枯病、蚜虫为害性较大。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摸清病虫发生情况,在消灭来源、压低病虫发生基数、优化棚椒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大量发生之前。以生物防治为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施药与采收安全间隔期要超过10天,并注意农药混用与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常用的主要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多杀霉素、顺式氯氰菊酯、炔螨特、哒螨灵等,杀菌剂有百菌清、腐霉利、霜霉威、醚菌酯、菌毒清、氟硅唑、腈菌唑、嘧菌酯、咪鲜胺等。
6. 适时采收
青椒是连续开花多次结果的蔬菜,花谢后15~20天果实长大、果皮较硬且有光泽时进行采收。不要一次性将某一植株的果实采完,而是严格按照成熟标准采收,一般从门椒开始留果。当植株结果量较大时,及时将门椒、对椒摘除,促使植株中部的果实拉开成熟时间,促进连续坐果,确保全田青椒全年亩产量在7000千克以上。采收期通常为3~10月,鉴于枝条较脆,采收时要轻采轻放,防止折断枝条。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强西村作物栽培指导站 邮编:22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