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何少英先生将民歌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灵感,化为钢琴作品。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音乐创作的严谨态度,他总是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来不断选择结构,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既流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曲式结构
《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是何少英先生通过对民歌主题在调性、和声、织体、音区等进行发展创作而成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
分析这部作品的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演奏中更好的诠释作品,揭示作品的音乐内涵。
第一首 《脚夫调》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式1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充满悲愤的陕西民歌《脚夫调》为变奏主题。
第一乐段(1—9)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在旋律长音处用五声性和弦衬托。第二乐段(10—18)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左手低声部单音陈述,上方声部是流动的音型,加密了节奏型,推动了悲愤情绪的进一步高涨。尾声(19—24)小节,a羽调式,两个声部上四度双手交替进行,第22小节是是上四度紧缩模仿。全曲在A羽音五声性和线上结束。
第二首 《凤阳花鼓》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引子、间奏和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式2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旋律作为这首作品的变奏主题。
引子(1—3)小节,D宫调式,上方声部是欢快的旋律,下方声部是用纯五度音程内加增四度组成的和弦来模仿民间的锣鼓点。第一乐段(4—15小节),D宫调式,主题旋律在上方声部单音陈述,旋律长音处辅以跳跃的含小二度或增四度的音程,低声部用音程或和弦来模仿民间锣鼓点,整个低声部的线条以级进进行为主(16—18)小节是间奏,和引子的材料、调性完全一样,继续延续了欢快、活跃的音乐情绪。第二乐段(19—30)小节,D宫调式,主题旋律在高低音区相互交替陈述。第一乐句旋律在高声部加花变奏,低声部是它的变化模仿复调,第二乐句旋律转到了左手低声部陈述,高声部的音型是模仿民间锣鼓点,第三乐句和第一句基本一致。尾声(31—34)小节,把引子的材料进行了扩充。力度加强,头尾呼应,全曲在D宫主和弦上结束。
第三首 《落水天》
这首乐曲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示3是它的曲式结构图。该曲采用了广东民歌《落水天》的旋律作为该乐曲的变奏主题,它的旋律只有A音、C音、D音、E音四个音。
第一乐段(1—9)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是线性和声的和弦衬托。第二乐段(6—25)小节,a羽调式,主题旋律轮换出现在高、低声部或中声部。a1乐句的旋律在左手低声部陈述,高声部是分解和弦,音符时值短小,节奏紧凑,并在旋律长音处增加了与之相呼应的低音,仿佛在描写雨滴声。尾声(26—34)小节,a羽调式,主题旋律在低声部放慢陈述,旋律长音处高声部使用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叠置的旋律反复,类似于回声。
第四首 《三十里铺》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连接和尾声的三个乐段构成,图示4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陕西民歌《三十里铺》的旋律作为该曲的变奏主题,抒发了依依离别之情。
第一乐段(1—16小节),F宫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是衬托性的五声纵和性和弦与三度叠置和弦。第二乐段(17—32)小节,F宫调式,主题旋律早高、中和低三个声部轮换出现,该乐段最后停留在徵音五声性和弦上。(33—38)小节是连接句,旋律在低声部深沉地陈述,仿佛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与悲哀。第三乐段(39—55)小节,bB宫调式,由三行谱表写作,节拍由四二拍转到了四三拍。主题旋律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并用四度叠置的音程平行八度演奏。(39—47)小节最底层是八度强奏的F音,明确了四三拍子的节奏。到了第48小节,由两行谱表写作,节拍回到了四二拍,情绪逐步缓和,加入了欢饮演奏切分音的强拍时值。第三乐句(48—51)小节的低声部是弱拍上的音程衬托。52小节开始,主要是色彩性的和弦衬托,该乐段最后停留在C徵音和弦上。尾声(56—69)小节,C徵调式,将主题中的第一个乐句(1—4)小节进行了变奏,乐曲最后在C徵音五声性和弦上结束。
第五首 《康定情歌》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是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图式5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旋律作为变奏主题。
第一乐段(1—13)小节,g商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是色彩性的七和弦进行烘托,第10小节的下方声部是上方声部的低八度倒影,以bB音为轴,第11小节,低声部在旋律长音处变化逆行,(12—13)小节的上方旋律加入了音程衬托主旋律,该乐段在F音五声性和弦上结束。第二乐段(14—26)小节中,主题在左手下方声部c商调式上单音陈述,上方色彩性的七和弦进行烘托。25小节上方旋律回到了g商调式,第二乐段也在F音五声性和弦上结束。尾声(27—32)小节将(9—13)小节进行变化反复,(27—29)小节旋律在左手下方声部陈述。第30小节,旋律转到了右手上方声部,全曲在商音七和弦上结束。
第六首 《小白菜》
这首作品是再现三段曲式,可分为三个乐段,图式6是它的曲式结构图。该曲的原型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思念逝去母亲的河北民歌,有两个并列的主题构成。
第一乐段(1—13)小节由两个主题构成,(1—6)小节是A乐段,D徵调式,主题旋律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下方声部在长音处衬托,包含了增四度音程的进行,最低层的低音声部旋律是半音级进。(7—13)小节是B乐段,主题旋律在右手上方声部由音程衬托陈述,在第10小节后,转化为支声复调衬托,第11小节停留在D徵调式,但第12、13小节转到了a商调式,下方声部是线性和声的衬托,以半音级进为主。第二乐段(14—20)是主题A的分节变奏,采用了复调化织体,最上方声部与低声部使用了四度卡农,使音乐织体出现了双重调性——主题在G徵调式,卡农声部在C徵调式,且内声部还有一个自由对位声部,音乐层层递进,仿佛诉说着小白菜内心的凄凉与无奈。第三乐段(21—27)小节也是主题A的变化反复,D徵调式,主题在旋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在旋律长音处添加了旋律的加花变奏,全曲最后在D徵音和和弦上结束。 第七首 《送大哥》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可分为三个乐段,图式7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青海民歌《送大哥》的旋律作为这首作品的变奏主题,该主题结构短小,描绘了一幅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
第一乐段(1—9)小节,g商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下方声部是后半拍起的柱式和弦衬托,采用了自由对位的手法。第二句的旋律仍然是在上方声部,但加入了支声复调衬托旋律,在主题旋律结束时,低声部加入了模仿补充,第一乐段在商音第一转位和弦上结束。第二乐段(10—18)小节,g商调式,主题在右手低声部单音陈述,上方声部是后半拍的柱式和弦衬托,但是和声有所变化,在主题旋律结束时,也进行了加花补充。第二乐句的力度达到了f,上方声部从15小节开始,是下方旋律的高五度变化模仿,该乐段最后停留在商音和弦上结束。第三乐段(19—28)小节,g商调式,速度稍稍加快,旋律在上方高声部陈述,第一乐句分为三个声部,中声部是自由对位的衬托声部,低声部(19—22)小节是主题旋律的横向对位模仿。第二乐句回到了原速,上方声部与下方声部是对比复调,全曲最后是以正格进行的商音和弦结束。
第八首 《对花》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是包含了引子、间奏和尾声的两个乐段,图式8是它的曲式结构图。该曲采用陕西民歌《对花》的曲调为变奏主题,该主题轻快活泼,描绘了青年男女对唱时的喜悦心情。
引子(1—8)小节,以A音为中心,在其上下叠置的二度形成的音块为音乐素材,低声部是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第一乐段(9—46)小节,a商调式,低声部是以A音为中心音的音块保持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律动,主题从右手上方声部进入并移高了音区,形成呼应。(43—46)小节是该乐段的结束句,旋律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停留在商音上,低声部回到了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间奏(47—54)小节是引子(1—8)小节的完全再现,保持着欢腾的氛围。第二乐段(55—94)小节是主题的变奏,伴奏声部仍然是以A音为中心音的音块做连续的八分音符律动进行,并随着主题旋律的发展而变化。尾声(94—103)小节与引子的材料基本相同,(96—99)小节是连续的下行音组,音区由中音区转到了低音区,并由音程衬托转化为单音陈述。最后的四小节是引子的完全反复,前呼后应,音乐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何少英先生将民歌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灵感,化为钢琴作品,返回人民。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音乐创作的严谨态度,他总是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来不断选择结构,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作品既流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卞萌.钢琴基础教学需要这样的民族钢琴曲——由何少英的(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引发的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
[2]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关键词】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曲式结构
《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是何少英先生通过对民歌主题在调性、和声、织体、音区等进行发展创作而成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
分析这部作品的结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演奏中更好的诠释作品,揭示作品的音乐内涵。
第一首 《脚夫调》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式1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充满悲愤的陕西民歌《脚夫调》为变奏主题。
第一乐段(1—9)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在旋律长音处用五声性和弦衬托。第二乐段(10—18)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左手低声部单音陈述,上方声部是流动的音型,加密了节奏型,推动了悲愤情绪的进一步高涨。尾声(19—24)小节,a羽调式,两个声部上四度双手交替进行,第22小节是是上四度紧缩模仿。全曲在A羽音五声性和线上结束。
第二首 《凤阳花鼓》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引子、间奏和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式2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旋律作为这首作品的变奏主题。
引子(1—3)小节,D宫调式,上方声部是欢快的旋律,下方声部是用纯五度音程内加增四度组成的和弦来模仿民间的锣鼓点。第一乐段(4—15小节),D宫调式,主题旋律在上方声部单音陈述,旋律长音处辅以跳跃的含小二度或增四度的音程,低声部用音程或和弦来模仿民间锣鼓点,整个低声部的线条以级进进行为主(16—18)小节是间奏,和引子的材料、调性完全一样,继续延续了欢快、活跃的音乐情绪。第二乐段(19—30)小节,D宫调式,主题旋律在高低音区相互交替陈述。第一乐句旋律在高声部加花变奏,低声部是它的变化模仿复调,第二乐句旋律转到了左手低声部陈述,高声部的音型是模仿民间锣鼓点,第三乐句和第一句基本一致。尾声(31—34)小节,把引子的材料进行了扩充。力度加强,头尾呼应,全曲在D宫主和弦上结束。
第三首 《落水天》
这首乐曲是变奏曲式,由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构成,图示3是它的曲式结构图。该曲采用了广东民歌《落水天》的旋律作为该乐曲的变奏主题,它的旋律只有A音、C音、D音、E音四个音。
第一乐段(1—9)小节,a羽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是线性和声的和弦衬托。第二乐段(6—25)小节,a羽调式,主题旋律轮换出现在高、低声部或中声部。a1乐句的旋律在左手低声部陈述,高声部是分解和弦,音符时值短小,节奏紧凑,并在旋律长音处增加了与之相呼应的低音,仿佛在描写雨滴声。尾声(26—34)小节,a羽调式,主题旋律在低声部放慢陈述,旋律长音处高声部使用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叠置的旋律反复,类似于回声。
第四首 《三十里铺》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由包含连接和尾声的三个乐段构成,图示4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陕西民歌《三十里铺》的旋律作为该曲的变奏主题,抒发了依依离别之情。
第一乐段(1—16小节),F宫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是衬托性的五声纵和性和弦与三度叠置和弦。第二乐段(17—32)小节,F宫调式,主题旋律早高、中和低三个声部轮换出现,该乐段最后停留在徵音五声性和弦上。(33—38)小节是连接句,旋律在低声部深沉地陈述,仿佛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无奈与悲哀。第三乐段(39—55)小节,bB宫调式,由三行谱表写作,节拍由四二拍转到了四三拍。主题旋律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并用四度叠置的音程平行八度演奏。(39—47)小节最底层是八度强奏的F音,明确了四三拍子的节奏。到了第48小节,由两行谱表写作,节拍回到了四二拍,情绪逐步缓和,加入了欢饮演奏切分音的强拍时值。第三乐句(48—51)小节的低声部是弱拍上的音程衬托。52小节开始,主要是色彩性的和弦衬托,该乐段最后停留在C徵音和弦上。尾声(56—69)小节,C徵调式,将主题中的第一个乐句(1—4)小节进行了变奏,乐曲最后在C徵音五声性和弦上结束。
第五首 《康定情歌》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是包含了尾声的两个乐段,图式5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旋律作为变奏主题。
第一乐段(1—13)小节,g商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低声部是色彩性的七和弦进行烘托,第10小节的下方声部是上方声部的低八度倒影,以bB音为轴,第11小节,低声部在旋律长音处变化逆行,(12—13)小节的上方旋律加入了音程衬托主旋律,该乐段在F音五声性和弦上结束。第二乐段(14—26)小节中,主题在左手下方声部c商调式上单音陈述,上方色彩性的七和弦进行烘托。25小节上方旋律回到了g商调式,第二乐段也在F音五声性和弦上结束。尾声(27—32)小节将(9—13)小节进行变化反复,(27—29)小节旋律在左手下方声部陈述。第30小节,旋律转到了右手上方声部,全曲在商音七和弦上结束。
第六首 《小白菜》
这首作品是再现三段曲式,可分为三个乐段,图式6是它的曲式结构图。该曲的原型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思念逝去母亲的河北民歌,有两个并列的主题构成。
第一乐段(1—13)小节由两个主题构成,(1—6)小节是A乐段,D徵调式,主题旋律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下方声部在长音处衬托,包含了增四度音程的进行,最低层的低音声部旋律是半音级进。(7—13)小节是B乐段,主题旋律在右手上方声部由音程衬托陈述,在第10小节后,转化为支声复调衬托,第11小节停留在D徵调式,但第12、13小节转到了a商调式,下方声部是线性和声的衬托,以半音级进为主。第二乐段(14—20)是主题A的分节变奏,采用了复调化织体,最上方声部与低声部使用了四度卡农,使音乐织体出现了双重调性——主题在G徵调式,卡农声部在C徵调式,且内声部还有一个自由对位声部,音乐层层递进,仿佛诉说着小白菜内心的凄凉与无奈。第三乐段(21—27)小节也是主题A的变化反复,D徵调式,主题在旋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在旋律长音处添加了旋律的加花变奏,全曲最后在D徵音和和弦上结束。 第七首 《送大哥》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可分为三个乐段,图式7是它的曲式结构图。全曲以青海民歌《送大哥》的旋律作为这首作品的变奏主题,该主题结构短小,描绘了一幅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
第一乐段(1—9)小节,g商调式,主题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下方声部是后半拍起的柱式和弦衬托,采用了自由对位的手法。第二句的旋律仍然是在上方声部,但加入了支声复调衬托旋律,在主题旋律结束时,低声部加入了模仿补充,第一乐段在商音第一转位和弦上结束。第二乐段(10—18)小节,g商调式,主题在右手低声部单音陈述,上方声部是后半拍的柱式和弦衬托,但是和声有所变化,在主题旋律结束时,也进行了加花补充。第二乐句的力度达到了f,上方声部从15小节开始,是下方旋律的高五度变化模仿,该乐段最后停留在商音和弦上结束。第三乐段(19—28)小节,g商调式,速度稍稍加快,旋律在上方高声部陈述,第一乐句分为三个声部,中声部是自由对位的衬托声部,低声部(19—22)小节是主题旋律的横向对位模仿。第二乐句回到了原速,上方声部与下方声部是对比复调,全曲最后是以正格进行的商音和弦结束。
第八首 《对花》
这首作品是变奏曲式,是包含了引子、间奏和尾声的两个乐段,图式8是它的曲式结构图。该曲采用陕西民歌《对花》的曲调为变奏主题,该主题轻快活泼,描绘了青年男女对唱时的喜悦心情。
引子(1—8)小节,以A音为中心,在其上下叠置的二度形成的音块为音乐素材,低声部是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第一乐段(9—46)小节,a商调式,低声部是以A音为中心音的音块保持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律动,主题从右手上方声部进入并移高了音区,形成呼应。(43—46)小节是该乐段的结束句,旋律在右手上方声部单音陈述,停留在商音上,低声部回到了八分音符的连续进行。间奏(47—54)小节是引子(1—8)小节的完全再现,保持着欢腾的氛围。第二乐段(55—94)小节是主题的变奏,伴奏声部仍然是以A音为中心音的音块做连续的八分音符律动进行,并随着主题旋律的发展而变化。尾声(94—103)小节与引子的材料基本相同,(96—99)小节是连续的下行音组,音区由中音区转到了低音区,并由音程衬托转化为单音陈述。最后的四小节是引子的完全反复,前呼后应,音乐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何少英先生将民歌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灵感,化为钢琴作品,返回人民。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对音乐创作的严谨态度,他总是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来不断选择结构,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作品既流露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卞萌.钢琴基础教学需要这样的民族钢琴曲——由何少英的(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引发的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4).
[2]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