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七年的冬天,第一场雪悄悄降临。这时,村里来了一个贩卖假银元的,神秘兮兮地出没。自然是天网恢恢,最终被工商部门逮着。被没收的假银元却不知怎么搞的,仿佛密封性不太好的瓶子里的水,悄悄渗透出来。仅仅过了两三天,或许就一个短暂的晚上,那些银元竟然重又出现在阳光下面。有几个人拿着它们四处炫耀——炫耀这几可乱真的假银元和自己的神通广大,引来了围观和啧啧称赞。
当时,正是银元升值的时候。据说,一块银元可以换五十甚至六十元人民币。这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刚从师范毕业,在一所乡中学教书,拿的是转正前的实习工资,六十九元。不可否认,我和许多人一样,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而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银元一直默默无闻。它被强制着不能流通,仿佛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被骤然套上枷锁,变成了一潭死水。它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因为它已不能给生活干涸的大地带来什么。于是命运逆转,许许多多的银元改头换面,通过乡间银匠那双粗糙的手,变成了孩子颈上的项圈、胸前的长命锁,抑或出嫁女子腕上的手镯。
但是,事物总是不能一概而论。当有人将银元改头换面的时候,也有人将它们悄悄掩埋起来。一如秋天的时候,他们将红薯密封在土窖里一样,期待着翌年春天的到来。这样的人似乎有先见之明,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睿智,不能不使人羡慕和刮目相看。事实上,这些人往往是村子里最吝惜的人,吝惜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这种吝惜,其实就是节俭。他们十分苛刻地对待自己,当年新产的谷子肯定不吃,新做的衣服肯定不穿,最终的结果是,新谷子变糜了,新衣服变旧了。也许唯一例外的,就是这些银元了,不但没有糜烂和陈旧,反而,像终于等来了春天的韬光养晦的种子,徐徐吐露出新鲜的嫩叶,展现出更加茂盛的生机。
在人们差不多将银元忘记的时候,银元却突然升值了。这种时来运转,很有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味道。邻近村子里有一个人,他将埋在地里的十几块银元挖掘出来,换成了差不多一千元人民币,做了一栋连四间的气派房子。他一生节俭,既舍不得吃又舍不得穿,拼命地积攒,就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栋像样的房子。突然升值的银元终于让他梦想成真。
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他,也有人为自己懊悔不已。母亲曾经就为此叹息过。在冬天的火坑边,劈开的松树滋滋地燃烧着,流着粘稠的油脂,吐出的火焰将半边房子都照亮了。人坐在火坑边暖洋洋的。常常是母亲突然停下手中拨火的铁夹,长长地叹息一声。在母亲的叹息声里,似乎有一种难以抵御的寒意。
母亲声称自己过去也有十几块银元。就当时而言,这并不是富裕的象征,而是寒酸的拥有。到一九八七年则不同了,啊,那该是多少人民币呢?我们帮母亲估算着。然而,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并没有戴过颈圈或者长命锁之类的。这些银元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母亲换成了大豆或玉米。我怨怼地责怪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忍一忍呢?如果在饥饿面前稍作让步,或许现在家里就会是另一种境况。
我这种不假思索的责备,似乎很有道理,自然就让母亲更加难过。现在反过来一想,倘若不是母亲将那些银元换成了大豆和玉米,真不敢想象几条嗷嗷待哺的生命,是如何度过那片广袤的饥饿的沼泽地的。而当时之所以有这种肤浅的想法,大概是想银元想疯了吧。
记得那年冬天,通过一个隐秘的渠道,我也得到了一块假银元。这块假银元让我高兴了一阵子。这种情形就像画饼充饥,在虚妄中得到一种满足。我将它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仔细端详,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捏着,嘴对着银元的边缘吹了一口气,然后迅速放到耳边仔细聆听——那神情就像聆听什么秘密似的。假的毕竟是假的。许久,母亲也没有听见那种嗡嗡嗡的声音。
母亲告诉我,真正的银元会发出一种嗡嗡的声音。啊,那是怎样悦耳和摄人心魄的一种声音呢?
渐渐地,和春天的草木蓬勃疯长一样,各种物品像潮水一样涨起价来。到一九九四年,一担谷子可以卖到八十多元。相比之下,银元却没有继续升值,于是,它从人们仰望的位置,又重新回到生活的低处,变得普普通通了,和那些普通的或者貌似普通的事物混淆在一起,不再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
大概是一九九八年,母亲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她觉得自己大半个人生过去了,她甚至认为自己留在这个世上的时光并不太多了,于是,她像她的上辈人一样,要给自己的下辈留一份贵重的东西做纪念。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给了我一块银元。这是母亲一直留在身边的最后一块银元。这么多年来,谁也没有想到母亲竟然还有银元。接过母亲手中的银元,我想象当年银元升值时的情景——母亲肯定后悔自己将大多数银元随便变换了,同时她在心中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将最后的银元保留下来。也许从那时起,母亲就想到了要把它作为一份纪念,留给自己的儿子。
其实,在母亲的心中,银元自始至终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种价值很大程度上,源自它们自身的秘密。和村子里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母亲认为,凡是银子铸造出来的物品,都具备了与生俱来的神性与灵性。母亲经常根据自己手上的那副银镯子,来判断是否有厄运降临。
当银镯子的颜色变得浑浊或暗淡,这便是厄运的前兆,母亲便一再提醒我们为人做事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在母亲看来,一块银元除了是流通中的货币,更是生活中掌握了巫术的卜者。所以,母亲反复叮嘱我好好保管,千万别弄丢了。
从母亲手中接过银元,我迫不及待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证实那种嗡嗡嗡的声音。我轻轻吹了一口气,果不其然,有一种声音从银元身体的内部由远而近传入耳中。刹那间,我仿佛觉得眼前这圆而扁的银元,俨然一条幽深的没有尽头的峡谷——有风从峡谷穿过,于是那些蛰伏而静止的草木与砾石,以及水流,欢呼雀跃起来。最后,所有的声音汇集成一种声音,变成了意味深长的谶语。
银元所发出的那种嗡嗡嗡的声音,让我恍惚觉得世界变得很小。
可是,我到底没有过多在意母亲的叮嘱,并没有对在自己看来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的银元妥善珍藏。当突然想起它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此刻,也许它正躺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我不知道它的颜色是浑浊还是清澈,是鲜艳还是暗淡,就像我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平坦还是崎岖一样。心中,于是一片茫然。
发稿/赵菱 [email protected]
当时,正是银元升值的时候。据说,一块银元可以换五十甚至六十元人民币。这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刚从师范毕业,在一所乡中学教书,拿的是转正前的实习工资,六十九元。不可否认,我和许多人一样,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而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银元一直默默无闻。它被强制着不能流通,仿佛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被骤然套上枷锁,变成了一潭死水。它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因为它已不能给生活干涸的大地带来什么。于是命运逆转,许许多多的银元改头换面,通过乡间银匠那双粗糙的手,变成了孩子颈上的项圈、胸前的长命锁,抑或出嫁女子腕上的手镯。
但是,事物总是不能一概而论。当有人将银元改头换面的时候,也有人将它们悄悄掩埋起来。一如秋天的时候,他们将红薯密封在土窖里一样,期待着翌年春天的到来。这样的人似乎有先见之明,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睿智,不能不使人羡慕和刮目相看。事实上,这些人往往是村子里最吝惜的人,吝惜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这种吝惜,其实就是节俭。他们十分苛刻地对待自己,当年新产的谷子肯定不吃,新做的衣服肯定不穿,最终的结果是,新谷子变糜了,新衣服变旧了。也许唯一例外的,就是这些银元了,不但没有糜烂和陈旧,反而,像终于等来了春天的韬光养晦的种子,徐徐吐露出新鲜的嫩叶,展现出更加茂盛的生机。
在人们差不多将银元忘记的时候,银元却突然升值了。这种时来运转,很有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味道。邻近村子里有一个人,他将埋在地里的十几块银元挖掘出来,换成了差不多一千元人民币,做了一栋连四间的气派房子。他一生节俭,既舍不得吃又舍不得穿,拼命地积攒,就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栋像样的房子。突然升值的银元终于让他梦想成真。
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他,也有人为自己懊悔不已。母亲曾经就为此叹息过。在冬天的火坑边,劈开的松树滋滋地燃烧着,流着粘稠的油脂,吐出的火焰将半边房子都照亮了。人坐在火坑边暖洋洋的。常常是母亲突然停下手中拨火的铁夹,长长地叹息一声。在母亲的叹息声里,似乎有一种难以抵御的寒意。
母亲声称自己过去也有十几块银元。就当时而言,这并不是富裕的象征,而是寒酸的拥有。到一九八七年则不同了,啊,那该是多少人民币呢?我们帮母亲估算着。然而,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并没有戴过颈圈或者长命锁之类的。这些银元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母亲换成了大豆或玉米。我怨怼地责怪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忍一忍呢?如果在饥饿面前稍作让步,或许现在家里就会是另一种境况。
我这种不假思索的责备,似乎很有道理,自然就让母亲更加难过。现在反过来一想,倘若不是母亲将那些银元换成了大豆和玉米,真不敢想象几条嗷嗷待哺的生命,是如何度过那片广袤的饥饿的沼泽地的。而当时之所以有这种肤浅的想法,大概是想银元想疯了吧。
记得那年冬天,通过一个隐秘的渠道,我也得到了一块假银元。这块假银元让我高兴了一阵子。这种情形就像画饼充饥,在虚妄中得到一种满足。我将它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仔细端详,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捏着,嘴对着银元的边缘吹了一口气,然后迅速放到耳边仔细聆听——那神情就像聆听什么秘密似的。假的毕竟是假的。许久,母亲也没有听见那种嗡嗡嗡的声音。
母亲告诉我,真正的银元会发出一种嗡嗡的声音。啊,那是怎样悦耳和摄人心魄的一种声音呢?
渐渐地,和春天的草木蓬勃疯长一样,各种物品像潮水一样涨起价来。到一九九四年,一担谷子可以卖到八十多元。相比之下,银元却没有继续升值,于是,它从人们仰望的位置,又重新回到生活的低处,变得普普通通了,和那些普通的或者貌似普通的事物混淆在一起,不再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
大概是一九九八年,母亲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她觉得自己大半个人生过去了,她甚至认为自己留在这个世上的时光并不太多了,于是,她像她的上辈人一样,要给自己的下辈留一份贵重的东西做纪念。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给了我一块银元。这是母亲一直留在身边的最后一块银元。这么多年来,谁也没有想到母亲竟然还有银元。接过母亲手中的银元,我想象当年银元升值时的情景——母亲肯定后悔自己将大多数银元随便变换了,同时她在心中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将最后的银元保留下来。也许从那时起,母亲就想到了要把它作为一份纪念,留给自己的儿子。
其实,在母亲的心中,银元自始至终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而这种价值很大程度上,源自它们自身的秘密。和村子里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一样,母亲认为,凡是银子铸造出来的物品,都具备了与生俱来的神性与灵性。母亲经常根据自己手上的那副银镯子,来判断是否有厄运降临。
当银镯子的颜色变得浑浊或暗淡,这便是厄运的前兆,母亲便一再提醒我们为人做事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在母亲看来,一块银元除了是流通中的货币,更是生活中掌握了巫术的卜者。所以,母亲反复叮嘱我好好保管,千万别弄丢了。
从母亲手中接过银元,我迫不及待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证实那种嗡嗡嗡的声音。我轻轻吹了一口气,果不其然,有一种声音从银元身体的内部由远而近传入耳中。刹那间,我仿佛觉得眼前这圆而扁的银元,俨然一条幽深的没有尽头的峡谷——有风从峡谷穿过,于是那些蛰伏而静止的草木与砾石,以及水流,欢呼雀跃起来。最后,所有的声音汇集成一种声音,变成了意味深长的谶语。
银元所发出的那种嗡嗡嗡的声音,让我恍惚觉得世界变得很小。
可是,我到底没有过多在意母亲的叮嘱,并没有对在自己看来已经没有多少价值的银元妥善珍藏。当突然想起它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此刻,也许它正躺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我不知道它的颜色是浑浊还是清澈,是鲜艳还是暗淡,就像我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平坦还是崎岖一样。心中,于是一片茫然。
发稿/赵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