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增加人民福祉”作为2019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提出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细细品读今年的《报告》,处处展露出的民生情怀和责任担当是众多亮点之一。
处处倾情一个“民”字。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从全省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每年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今年的《报告》提出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任务,件件关系民生,事事连接民心,与百姓的解困、扶贫、救济、兜底等问题息息相关,群众期望最高、呼声也最强烈,可以说是顺应了民心、汇聚了民意、温暖了民心。
处处感到一个“暖”字。今年的《报告》,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起,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在“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暖”意十足。比如,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幼儿园1000所,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实施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对仝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0岁以上居民,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等政策;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有利于解决千万家庭面临的现实困难;继续免费开展妇女“两癌筛查”、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给广大妇女儿童带来了实惠。
处处透着一个“实”字。政策越实在,目标越具体,可操作性就越强,百姓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今年的《报告》提出,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办好民生实事,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是“实”字当头。比如,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开展“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所有具備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进一步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完成3000个电网薄弱行政村电网改造,解决用电“卡脖子”问题;完善住房体系和保障体系,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5万套左右,更好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治理,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9.5%以上;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300万户,完成剩余45个县(市、区)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任务。一件件民生事项、一个个具体数字的背后,是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老百姓的福祉。
处处体现一个“惠”字。今年的《报告》普惠性、均等化特点非常突出。比如,提出新增就业110万人;确保全省14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重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2019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继续调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保障标准,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等,这一项项政策大礼包,将使全省1400多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参保群众、370多万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460多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170多万残疾人实实在在地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