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富有文化知识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应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特别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具有极强的应用意识、情境意识、创新意识、情感意识、目标意识。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数学课程改革 改革意识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根据课程的模块化体系和对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一、应用意识的认知和升华
在建构主义观点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应从教师开始,教师要能够创设出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建构的情境,做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自身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比较强,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才能担负这一责任。
作为职业学校重要基础课程的数学,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数学教学与生产实际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促使专业学科向数学的渗透,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空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关键环节,并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教师树立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情境意识的创设和引领
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问题情境意识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各种问题的存在,对数学教学内容保持关注和质疑。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关注和质疑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改革带来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加的具体内容都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同时,课程改革也带来了教师观念上的转变,数学教师不能唯课本教学,而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科内容。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往往能在备课时多思考,提出问题。做到在课前准备和自我学习中寻问、在教学过程中思问、在教学实践后反问。
职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有的学生对数学特别反感,认为数学太抽象,枯燥难学。面对“数学无聊”、“数学没有用处”等观点,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就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及策略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专业的技能适应社会。设计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也是学专业知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创新意识的开发和激励
要实现职校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能力提升的目标,就应该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让教学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生动性,充分尊重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这里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成了关键。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穷则变,变是通”,老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对职校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情感意识的渗透和表达
职校生尽管生理上接近成年人,心理上渴望独立,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实际上还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关注。教师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中,课堂就会变得更有活力,知识也会在愉悦中传递给学生,学生的热情也会激起。教学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关注每一个中职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强烈表现出学习动机和足够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学生的信心很多时候是来自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要观察到有些学生对数学表现出的怯懦、怀疑和忧虑,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真心诚意的赞赏和鼓励。学生会因为这一点点的赞赏和鼓励,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职校数学教学中,教师热情耐心的鼓励,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点拨,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
五、目标意识的生成和驱动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对学习普遍抱有厌倦心理,尤其是对数学这类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更是畏而远之。要想搞好数学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目标”为线索、以“分目标”为模块。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让学生根据“目标”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最后,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在进行目标的生成与驱动过程中,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总之,数学的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意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教师意识决定教学活动,缺乏教学意识的数学教师,即使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也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3]张思明,白永潇.数学课题.
[4]张楚廷.教学,学教,问教,教问——教学四重奏.课程教材教法,2008.6.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数学课程改革 改革意识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根据课程的模块化体系和对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要求,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必须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一、应用意识的认知和升华
在建构主义观点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应从教师开始,教师要能够创设出激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建构的情境,做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只有自身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比较强,有足够的知识基础,才能担负这一责任。
作为职业学校重要基础课程的数学,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数学教学与生产实际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得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与专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促使专业学科向数学的渗透,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空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关键环节,并且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教师树立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情境意识的创设和引领
职业学校数学教师的问题情境意识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各种问题的存在,对数学教学内容保持关注和质疑。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关注和质疑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改革带来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加的具体内容都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感觉。同时,课程改革也带来了教师观念上的转变,数学教师不能唯课本教学,而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科内容。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往往能在备课时多思考,提出问题。做到在课前准备和自我学习中寻问、在教学过程中思问、在教学实践后反问。
职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有的学生对数学特别反感,认为数学太抽象,枯燥难学。面对“数学无聊”、“数学没有用处”等观点,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就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及策略调整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专业的技能适应社会。设计生活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将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也是学专业知识,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创新意识的开发和激励
要实现职校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能力提升的目标,就应该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让教学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生动性,充分尊重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这里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成了关键。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穷则变,变是通”,老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对职校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情感意识的渗透和表达
职校生尽管生理上接近成年人,心理上渴望独立,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实际上还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关注。教师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教学中,课堂就会变得更有活力,知识也会在愉悦中传递给学生,学生的热情也会激起。教学活动的双方都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关注每一个中职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强烈表现出学习动机和足够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学生的信心很多时候是来自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要观察到有些学生对数学表现出的怯懦、怀疑和忧虑,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真心诚意的赞赏和鼓励。学生会因为这一点点的赞赏和鼓励,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职校数学教学中,教师热情耐心的鼓励,循循善诱、恰到好处的点拨,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
五、目标意识的生成和驱动
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对学习普遍抱有厌倦心理,尤其是对数学这类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更是畏而远之。要想搞好数学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目标”为线索、以“分目标”为模块。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让学生根据“目标”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最后,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点评,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在进行目标的生成与驱动过程中,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任务,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总之,数学的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意识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教师意识决定教学活动,缺乏教学意识的数学教师,即使掌握了很多数学知识,也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钱晓菩,马玉娟.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3]张思明,白永潇.数学课题.
[4]张楚廷.教学,学教,问教,教问——教学四重奏.课程教材教法,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