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微创治疗部分急性大量硬脑膜外血肿(50~70ml)的可行性。方法:总结6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采用颅骨钻孔双管引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均顺利恢复。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双管引流治疗尿激酶冲洗选择性治疗急性大量硬膜外血肿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便、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双管引流术 硬膜外血肿 血肿量
急性硬膜外血肿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发生脑疝,危及生命,传统治疗方法多数采用全麻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虽能做到将血肿彻底清除,但其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导致并发症[1],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2005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颅骨钻孔双管引流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急性大量硬膜外血肿患者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17~70岁,平均35岁,急性硬膜外血肿50例,迟发血肿12例,处穴位于一侧颞顶部36例,额部14例,枕部12例。
临床表现及体征:入院时间为伤后0.5~1天。均表现为嗜睡状态,伴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其中偏瘫43例。GCS评分10~13分。
辅助检查:本组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用多田公式计算硬膜外出血量50~70ml。
手术时机:本组病例手术时机的选择:伤后8~12小时13例,伤后12~24小时26例,伤后24小时~3天23例。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剃头,消毒,铺单。根据CT于头皮表面标出血肿范围,避开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及骨折线,局麻下在血肿范围内缘处为中心切开头皮,长3~4cm,颅骨钻孔1枚,骨缘以骨蜡止血,直视下吸除视野范围可见之血肿液体部分及凝血块,硬膜出血点予以电凝烧灼,血肿腔内置入带侧孔12号硅胶引流管1根,指向血肿中心,置入长度与血肿半径相同,远端于切口引出,缝合皮下及头皮,固定引流管。另一头皮切口选择第一切口对侧,跨血肿最长径,方法同前。术后每天引流管内分别注入尿激酶2万U,溶于3ml无菌水中,夹闭4小时开放,接无菌引流袋,可见酱油样液体引出。留管引流3~6天复查CT。血肿引流干净后予以拔管,拔管后切口均予以加缝1针。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天。同时给予止血、脱水、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
结 果
本组62例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偏瘫均迅速好转,无中转手术,无感染及继发出血,无后遗神经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2~3周,住院费用5000~10000元。
讨 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患者,以额颞部和颞顶部最多,这与颞部有脑膜中动脉、静脉走行,又易为骨折撕破有关,其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发展急速的硬膜外血肿可在伤后短期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大部分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穿刺血肿清除术,各种手术有其适应证,应严格掌握。通过临床工作中逐步摸索总结,应用颅骨钻孔双管引流尿激酶冲洗引流选择性治疗急性大量(50~70ml)硬膜外血肿可以减小手术创伤、利于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免除后期颅骨修补负担。与单管引流相比此法更具优点:①血肿量的范围更具上限(50~70ml);②颅骨钻孔两枚,視野范围内可清除最少1/3量的血肿,术中减压较单孔更有效;③术后双管注入尿激酶,可缩短带管时间,减少继发性颅内感染;④引流更充分,减少血肿残余。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推行开展。
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选择病例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认为:患者意识障碍应轻于昏迷,病情相对稳定,无加重趋势,出血量50~70ml,经CT检查明确定位,中线移位不超过1.5cm,无继续出血者可以考虑该方法。该手术方法不宜过早施行,最好选择在伤后12小时以后,此时脑水肿尚未达高峰期,活动性出血已停止,避免因过早引流颅压降低增加再出血的机会。术后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有病情加重者应立即复查CT,如证实血肿明显较术前增多,应急诊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此点一定要在第1次术前向患者及家属重点交代。
参考文献
1 刘宏伟,刘中洪,赵跃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5:447-449.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双管引流术 硬膜外血肿 血肿量
急性硬膜外血肿病情发展迅速,可在短期内发生脑疝,危及生命,传统治疗方法多数采用全麻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虽能做到将血肿彻底清除,但其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导致并发症[1],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2005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颅骨钻孔双管引流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急性大量硬膜外血肿患者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2例,男50例,女12例,年龄17~70岁,平均35岁,急性硬膜外血肿50例,迟发血肿12例,处穴位于一侧颞顶部36例,额部14例,枕部12例。
临床表现及体征:入院时间为伤后0.5~1天。均表现为嗜睡状态,伴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其中偏瘫43例。GCS评分10~13分。
辅助检查:本组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用多田公式计算硬膜外出血量50~70ml。
手术时机:本组病例手术时机的选择:伤后8~12小时13例,伤后12~24小时26例,伤后24小时~3天23例。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剃头,消毒,铺单。根据CT于头皮表面标出血肿范围,避开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及骨折线,局麻下在血肿范围内缘处为中心切开头皮,长3~4cm,颅骨钻孔1枚,骨缘以骨蜡止血,直视下吸除视野范围可见之血肿液体部分及凝血块,硬膜出血点予以电凝烧灼,血肿腔内置入带侧孔12号硅胶引流管1根,指向血肿中心,置入长度与血肿半径相同,远端于切口引出,缝合皮下及头皮,固定引流管。另一头皮切口选择第一切口对侧,跨血肿最长径,方法同前。术后每天引流管内分别注入尿激酶2万U,溶于3ml无菌水中,夹闭4小时开放,接无菌引流袋,可见酱油样液体引出。留管引流3~6天复查CT。血肿引流干净后予以拔管,拔管后切口均予以加缝1针。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天。同时给予止血、脱水、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治疗。
结 果
本组62例患者术后意识障碍,头痛、呕吐、偏瘫均迅速好转,无中转手术,无感染及继发出血,无后遗神经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2~3周,住院费用5000~10000元。
讨 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患者,以额颞部和颞顶部最多,这与颞部有脑膜中动脉、静脉走行,又易为骨折撕破有关,其临床表现可因出血速度、血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发展急速的硬膜外血肿可在伤后短期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大部分患者需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穿刺血肿清除术,各种手术有其适应证,应严格掌握。通过临床工作中逐步摸索总结,应用颅骨钻孔双管引流尿激酶冲洗引流选择性治疗急性大量(50~70ml)硬膜外血肿可以减小手术创伤、利于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免除后期颅骨修补负担。与单管引流相比此法更具优点:①血肿量的范围更具上限(50~70ml);②颅骨钻孔两枚,視野范围内可清除最少1/3量的血肿,术中减压较单孔更有效;③术后双管注入尿激酶,可缩短带管时间,减少继发性颅内感染;④引流更充分,减少血肿残余。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的推行开展。
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选择病例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认为:患者意识障碍应轻于昏迷,病情相对稳定,无加重趋势,出血量50~70ml,经CT检查明确定位,中线移位不超过1.5cm,无继续出血者可以考虑该方法。该手术方法不宜过早施行,最好选择在伤后12小时以后,此时脑水肿尚未达高峰期,活动性出血已停止,避免因过早引流颅压降低增加再出血的机会。术后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有病情加重者应立即复查CT,如证实血肿明显较术前增多,应急诊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此点一定要在第1次术前向患者及家属重点交代。
参考文献
1 刘宏伟,刘中洪,赵跃萍.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5:44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