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常写作最常见的文体就是记叙文,大多数学生最擅长写的也是记叙文,近几年中、高考出现的较多的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也都是记叙的文体。那么,记叙文究竟该如何写,怎样才写得好呢?笔者看来,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要想真正打动读者、体现文章的个性与魅力,就得学会设计情节,使之围绕主旨波澜起伏方能增光添彩。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曲折
一、写作实践总结
学生写作最常见的文体就是记叙文,然而真正能写好的却不多。笔者经过整理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误区。
(一)选材视野局限,故事陈旧老套
学生习作时,所能想到的还是身边的几个人:亲人、朋友、邻居、师长等;所写故事总还是父母冒雨送伞,深夜带自己看病;老师挑灯批改作业,对自己关心无微不至;朋友和自己感情深挚,多少年都没有淡却等。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写,可是简单的取材和陈旧的故事情节完全不可能吸引读者的眼光,也根本谈不上能得高分。
(二)情节过于平淡,没有曲折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记叙文就是将一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从开头到结尾,平铺直叙,至多加个优美的开头和结尾,也显得生硬晦涩。文章没有设计,缺少曲折,很难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俗语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写人如果也能曲折回旋,就像曲径通幽的园林,必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即使材料不新,却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信的话,我们先来看看设计曲折的好处。
二、巧设曲折的好处
(一)设置曲折,体现情节的波澜
所谓“曲折”的设置,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兴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的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会不断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
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这样写道: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尸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小说,全文共148字,情节却包含着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尸,不料运回的是狮尸;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道巴布在狮腹中。小说虽短,却一波三折,具有艺术魅力。从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语言虽精短,却也能让人想象出整个精彩情节,引人入胜。
同样,写作记叙文,情节的设计很重要,巧妙的情节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主题的揭示。而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二)设置波澜,全面展现人物形象
记叙事件,塑造人物,如果文章开头就展现出了她全部特点,后文的叙述又按着这个方向发展,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没有波澜,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着读者对某人物有了自己的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的甚至是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最后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时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会更深刻,主旨也更容易把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倒叙的写作手法。我们通常会对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法,使情节陡转,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有篇名叫《有多少爱隐没在光阴之外》小小说,让我印象很深刻,讲述了这么个故事:一个女儿一直以为自己是多余的,自己从不受重视,父母的爱都在弟弟那里。多次的期盼遇到了父母的冷漠之后,女孩选择了出走。之后被好心的教授收养,读高中,上大学,毕业后慢慢有了自己的公司。多年后遇见父亲,当年的恨意仍然没有释怀。直到知道母亲发疯的消息,她回家了,这时才知道,弟弟不是母亲亲生的。弟弟的父亲在一次矿难中把父亲和叔叔送到外面后,自己永远留在了下面,他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而此时他才三个月大。母亲决定把他当亲身儿子养。误会顿时冰释,女孩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同时,女孩父母的形象也发生陡转,由原来的重男轻女,变得崇高伟大。此文采用的倒叙写法有很好地凸显人物的形象,也使主题更深刻。那么,如何设计曲折,制造波澜呢?
三、设置波澜的方法
(一)有意制造矛盾,体现情节的曲折
所谓“制造矛盾”,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莫泊桑的《项链》,大家都觉得印象很深刻:文中设计了一个误会,马蒂尔德为了一副假项链奋斗了一辈子,最后才知道这是假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主旨,虚荣是要付出大代价的。再有《我的叔叔于勒》,前文极力渲染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期望,把他的信看成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最后父亲在游船上,认出了那个卖牡蛎的船员就是于勒,态度发生了陡转。母亲更是由之前的期盼,变成了暴怒。矛盾越激烈,冲突越大,主题的揭示越深刻。作者在文中制造的这个曲折,让读者看到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关系的冷漠,效果非常好。当然“,误会”的设计要入情入理。只有让读者感觉到这在情理之中,才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情节的曲折要符合生活逻辑,反映生活真貌,否则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二)扬抑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记叙文写作,往往都需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试着在文章开头不要展示全部特征。而是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个就是笔者所说的“扬抑转换”。写作时对文中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再说《有多少爱隐没在光阴之外》这篇小小说,文章前段塑造的父母形象给人印象就是重男輕女的、不顾女儿感受的,逼的女儿无可奈何离家出走的,到文章最后才告诉我们这对父母的爱非常伟大、无私,更好地揭示了无声的爱,伟大的爱的主题。
最后,我想说,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好的作品无不在给人教益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如果能写得有曲折,行文起伏变化,有张有弛,有抑有扬,有详有略,有离有合,有断有续,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费洪根.生活真与艺术美.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该文作者庞健为西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2]语文考试报,2011年12期第三版.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曲折
一、写作实践总结
学生写作最常见的文体就是记叙文,然而真正能写好的却不多。笔者经过整理总结了几种常见的误区。
(一)选材视野局限,故事陈旧老套
学生习作时,所能想到的还是身边的几个人:亲人、朋友、邻居、师长等;所写故事总还是父母冒雨送伞,深夜带自己看病;老师挑灯批改作业,对自己关心无微不至;朋友和自己感情深挚,多少年都没有淡却等。当然,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写,可是简单的取材和陈旧的故事情节完全不可能吸引读者的眼光,也根本谈不上能得高分。
(二)情节过于平淡,没有曲折
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记叙文就是将一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从开头到结尾,平铺直叙,至多加个优美的开头和结尾,也显得生硬晦涩。文章没有设计,缺少曲折,很难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俗语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写人如果也能曲折回旋,就像曲径通幽的园林,必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即使材料不新,却也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信的话,我们先来看看设计曲折的好处。
二、巧设曲折的好处
(一)设置曲折,体现情节的波澜
所谓“曲折”的设置,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兴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的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会不断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
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这样写道: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尸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篇小小说,全文共148字,情节却包含着三次曲折:巴布远猎非洲,不幸身亡;伊丽要求运回丈夫尸,不料运回的是狮尸;她又去电,回电后才知道巴布在狮腹中。小说虽短,却一波三折,具有艺术魅力。从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语言虽精短,却也能让人想象出整个精彩情节,引人入胜。
同样,写作记叙文,情节的设计很重要,巧妙的情节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主题的揭示。而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二)设置波澜,全面展现人物形象
记叙事件,塑造人物,如果文章开头就展现出了她全部特点,后文的叙述又按着这个方向发展,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没有波澜,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着读者对某人物有了自己的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的甚至是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最后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时读者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会更深刻,主旨也更容易把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倒叙的写作手法。我们通常会对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采用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法,使情节陡转,让人物形象更丰满。
有篇名叫《有多少爱隐没在光阴之外》小小说,让我印象很深刻,讲述了这么个故事:一个女儿一直以为自己是多余的,自己从不受重视,父母的爱都在弟弟那里。多次的期盼遇到了父母的冷漠之后,女孩选择了出走。之后被好心的教授收养,读高中,上大学,毕业后慢慢有了自己的公司。多年后遇见父亲,当年的恨意仍然没有释怀。直到知道母亲发疯的消息,她回家了,这时才知道,弟弟不是母亲亲生的。弟弟的父亲在一次矿难中把父亲和叔叔送到外面后,自己永远留在了下面,他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而此时他才三个月大。母亲决定把他当亲身儿子养。误会顿时冰释,女孩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同时,女孩父母的形象也发生陡转,由原来的重男轻女,变得崇高伟大。此文采用的倒叙写法有很好地凸显人物的形象,也使主题更深刻。那么,如何设计曲折,制造波澜呢?
三、设置波澜的方法
(一)有意制造矛盾,体现情节的曲折
所谓“制造矛盾”,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莫泊桑的《项链》,大家都觉得印象很深刻:文中设计了一个误会,马蒂尔德为了一副假项链奋斗了一辈子,最后才知道这是假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主旨,虚荣是要付出大代价的。再有《我的叔叔于勒》,前文极力渲染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期望,把他的信看成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最后父亲在游船上,认出了那个卖牡蛎的船员就是于勒,态度发生了陡转。母亲更是由之前的期盼,变成了暴怒。矛盾越激烈,冲突越大,主题的揭示越深刻。作者在文中制造的这个曲折,让读者看到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关系的冷漠,效果非常好。当然“,误会”的设计要入情入理。只有让读者感觉到这在情理之中,才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情节的曲折要符合生活逻辑,反映生活真貌,否则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二)扬抑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记叙文写作,往往都需要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试着在文章开头不要展示全部特征。而是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个就是笔者所说的“扬抑转换”。写作时对文中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再说《有多少爱隐没在光阴之外》这篇小小说,文章前段塑造的父母形象给人印象就是重男輕女的、不顾女儿感受的,逼的女儿无可奈何离家出走的,到文章最后才告诉我们这对父母的爱非常伟大、无私,更好地揭示了无声的爱,伟大的爱的主题。
最后,我想说,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好的作品无不在给人教益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如果能写得有曲折,行文起伏变化,有张有弛,有抑有扬,有详有略,有离有合,有断有续,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费洪根.生活真与艺术美.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该文作者庞健为西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2]语文考试报,2011年12期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