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协商视阈中的公共治理运作机制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自1989年世界银行第一次提出非洲的“治理危机”以来,治理理论的传播已有20年。在这20年之中,学者们对该理论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西方发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危机,推动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以“治理”为代表的新理论范式提出了多元的、自组织的、合作的和祛意识形态式的公共治理模式,打出了“良好治理”的旗帜。一种新型的行政概念应运而生,即抛弃传统公共管理的垄断和强制性质,强调政府、企业、团体和个人的共同作用。这种新型的行政就是“治理”式的行政。治理理论就是这种新型行政在理论上的新发展。
  关键词 公共协商 公共治理 运作机制
  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治理倡导积极的公民精神和公民参与意识,是各利益相关者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在社会政治层面各自以平行主体身份,就某项共同关切的公共事物或公共利益彼此对话协商,以期达成共识的平等对话与合作,即形成一种在网络式组织结构中,各主体广泛参与和管理公共的事物的对话与合作机制。
  一、公共治理是一种交往行为
  公共治理从一产生开始,治理组织的形成、组织内部的议事规则、成员意见的充分表达、运行程序的设定、成员利益的维护、决定事项的过程都只能是各方共同参与、平等协商的结果,它改变了传统公共权力资源配置的单极化和公共权力运用的单向性,是一个多主体之间相互积极进行互动的过程。
  各治理主体间由于经过了彻底的协商,主体间能够相互理解,从而采取合作的行动以达到公共治理的目标,使对立的或各异的利益彼此适应,更好地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特点。公共治理不是依赖技术手段、策略方法等功能理性方式实现的理性化行为,而是依赖于“意向表达的真诚性”和“主体之间行之有效的并以一定的形式巩固下来的”正确的社会规范而实现的理性化行为,它不仅是人对自然界的改变,还包括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二、公共协商是公共治理运作得以成立的核心
  交往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言语行为,哈贝马斯指出:“我把以符号为媒介的相互作用理解为交往活动。相互作用是按照必须遵守的规范进行的,而必须遵守的规范规定着相互的行为期待,并且必须得到至少两个行为的主体人的理解和承认。”公共协商是指各治理主体就公共问题所进行的话语商谈,它的关键是话语伦理,各公共治理主体本着无支配的自由,向着公共问题解决的公共性目标,公共利用理性,真实、正当、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公共协商,建立与达成公共治理共识公共协商是一种交往形式。2.通过公共协商,公共治理可以弥补其他管理方式合法性不足的问题。3.通过公共协商,公共治理主体的合作最终得以实现。4.通过公共协商,各公共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达到和谐。
  公共治理是各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共同事务管理的过程,并且公共治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核心是平等的协商和对话,并通过协商对话形成一致性的“契约”,约束各方参与者的行为,使各个领域、各式各样的公共治理主体安排的不同目标、空间和时间尺度、行动以及后果等相对协调。
  三、建立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
  公共治理是各公共治理主体通过公共协商达成交互理解而实现合作目的的交往行为,为了达到公共治理的目标,公共治理中的主体与主体之间就自然要进行交谈,商讨、争论和协商,这样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主体,就必定要承认和遵循一些规范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理想的话语环境”2.动态平衡中的政府角色3.交往理性
  四、建立和完善治理机制
  作为合作网络的治理理论,一个重要基础是有关各方达成共识,而要达成共识,各参与主体间必须依赖于良好的运作机制。公共领域的协商形成共识后,经过机制或国家“公众信息流”传递给国家,传递的机制主要是选举与媒体。因此,公共协商是一种公共治理形式,更是一种公共治理的制度框架。它又包括以下几种机制:1.动态分权机制2.公共责任机制3.主体参与机制4.共识达成机制5.信息公开机制6.评估监督机制。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为公域之治模式的转换。世界范围内的公域之治模式的变革,应当对我国公共治理模式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370.
  [2][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8.
  [3][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49.
  [4][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84.
  [5]俞可平.从统治到治理.中国社会报.2004.04.13.
  [6]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33.
  [7]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9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2    摘 要 本文在梳理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大中型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和基层水利单位三个层面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 体制 改革 问题 对策    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3    摘 要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有些已经成为濒危语言,亟待保护。在这一方面,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通过治理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外,市场和社会也应该起到相应的作用。在治理理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通过对公共服务机构内涵的梳理,确定公共服务机构营销管理的主体归属问题,解决困扰机构管理责权不清的状况。进而通过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方,对公共服务机构进行了分类,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品牌建设等管理问题提出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机构 内涵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实施了40多年,随着70、80后出生的第一代独身子女逐渐进入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随之退出工作岗位并迈入老龄期,关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家庭养老保障面对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现状和问题,以及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行高速公路的分析,提出目前在运营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运营 高速公路 管理   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突破以后,高速公路建设的进入了快车道,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很快的突显出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3    摘 要 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理论对象,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兴起,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与危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治理一词开始兴起,学者们力图运用治理的理论探索帮助国家如何走出困境。本文旨在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理论探讨国家与治理二者之间的学理性联系,从而梳理出国家进行治理活动的基本脉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2     摘 要 当前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逐渐得到了改善,场馆的经营逐步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融资途径、经营项目和经营范围也出现多元化。然而,体育场馆存在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存的矛盾。体育场馆的巨额投资使得其维修费用巨大,而且体育场馆存在的功能单一、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阻碍了体育场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先进的思想理念,在深刻总结传统的水利技术的同时,要创新水利技术,才能促进我国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水利技术;技术创新;水利管理  一、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内陆,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本文拟从我国地方政府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概念和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其内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合理的路径以有效保障群众权益的充分表达,为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供指导原则,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群众权益 维护机制  一、地方政府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定义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2-000-01    摘 要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  一、环境现状概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