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策略
当前思政教育融合于学校和社会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同时,相关的社会实践、校内实践以及思政教育理论等,也成为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如高校的各类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以及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然而,部分高校在展开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因而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丢失。为了更好的弥补这一不足,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高校应当加强相关教师以及高校对资源的重视程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现象明显
简单的经过思政老师灌输式、“填鸭式”方式,对于思政教育理论的讲授,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是大多数高校的弊端和缺陷,也是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完全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激发学生正常的学习乐趣,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被动的接收知识,严重影响了我國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仍然会有部分学生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学生无法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联系,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依然无法全面的应用思政教育知识,由此也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对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无法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当代大学生看重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大多数高校也会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的课程,以供学生参考。学生也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课程,进行职业规划。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节,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使得学生产生了轻微的抵触情绪,无法吸收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就算吸收和理解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完全没有发挥思政教育该有的教育功能,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也是无益的。
(三)教育理念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党和政府的路线以及方针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但是,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长远和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育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走上社会之后的发展才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应该真正予以重视的部分。过于管制和约束学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这种思想严重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阻碍。
二、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持续改进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机,学生只有主动地、创造的去接纳知识,我国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功能,思政教育同样也不能例外。然而,忽视实践、重视理论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与损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想要建构和完善一个科学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当前的教育模式,改革原有模式中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部分,大力引进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思政教育模式中,老师可以多增加一些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更能融入到课堂和书本,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领会理论知识,从而巩固知识更能熟练运用这些实际技能,提升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在这样的社会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用活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加色彩,同时也能懂得团结互助、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这样在走出大学校门的同时也不至于茫然失措,无从着手。
(二)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行重视,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坚持以生为本的先进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与育人模式的辩证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育人模式,推进模式改革进程,对于高校切实实施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精神、情感需求等,在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都给予学生应有的帮助和支持,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高度人性化的育人模式。
(三)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
思政教育体系内容的缺乏是完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中的重要一步,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在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规划。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在精神情感方面培养出积极乐观的生活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推进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进程。
结合以上观点,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整合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同时还要沟通好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重理论的同时也重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共同促进学生以及高校的发展。改进当前的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力的发挥,做到以学生为本,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的进步。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2]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7
关键词: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策略
当前思政教育融合于学校和社会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同时,相关的社会实践、校内实践以及思政教育理论等,也成为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如高校的各类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以及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然而,部分高校在展开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因而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丢失。为了更好的弥补这一不足,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高校应当加强相关教师以及高校对资源的重视程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现象明显
简单的经过思政老师灌输式、“填鸭式”方式,对于思政教育理论的讲授,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是大多数高校的弊端和缺陷,也是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完全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激发学生正常的学习乐趣,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被动的接收知识,严重影响了我國思政教育的教学成果。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仍然会有部分学生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学生无法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联系,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依然无法全面的应用思政教育知识,由此也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对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无法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当代大学生看重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大多数高校也会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职业规划的课程,以供学生参考。学生也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课程,进行职业规划。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与学生自身发展相脱节,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使得学生产生了轻微的抵触情绪,无法吸收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就算吸收和理解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完全没有发挥思政教育该有的教育功能,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同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也是无益的。
(三)教育理念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党和政府的路线以及方针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但是,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长远和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育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走上社会之后的发展才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应该真正予以重视的部分。过于管制和约束学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这种思想严重违背了我国的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阻碍。
二、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持续改进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机,学生只有主动地、创造的去接纳知识,我国的教育才会发挥应有的功能,思政教育同样也不能例外。然而,忽视实践、重视理论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与损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想要建构和完善一个科学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当前的教育模式,改革原有模式中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部分,大力引进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思政教育模式中,老师可以多增加一些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更能融入到课堂和书本,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领会理论知识,从而巩固知识更能熟练运用这些实际技能,提升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在这样的社会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用活动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加色彩,同时也能懂得团结互助、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这样在走出大学校门的同时也不至于茫然失措,无从着手。
(二)对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进行重视,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坚持以生为本的先进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及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体地位与育人模式的辩证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育人模式,推进模式改革进程,对于高校切实实施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精神、情感需求等,在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都给予学生应有的帮助和支持,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高度人性化的育人模式。
(三)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
思政教育体系内容的缺乏是完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中的重要一步,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在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规划。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在精神情感方面培养出积极乐观的生活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推进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进程。
结合以上观点,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整合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同时还要沟通好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重理论的同时也重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共同促进学生以及高校的发展。改进当前的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力的发挥,做到以学生为本,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的进步。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卢范一妮.大思政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教育育人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2]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