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要想在新课改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能力,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创新思维方式。拓展思维、求异思维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学生这两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
关键词: 语言教学 拓展思维 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素材,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表明,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则是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自觉负担起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责任,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拓展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石
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从纵向来说,就是要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从横向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联系语文知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自己文科的综合能力。应打破与其他科目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在各学科之间搭起协作的桥梁,寻找每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切入点,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第三册中的《三峡》一课,通过阅读:“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要求学生回答:唐朝哪位大诗人曾经写过与这段内容有关的诗?把他的诗默写出来。答案是:李白。他的诗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实这首诗,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但仍然有不少学生答不出来,为什么?主要就是他们没有进行纵向的联系,没有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融会贯通,没有发散思维。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重新记忆,印象就会更深刻。
(二)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如在教学流沙河的《理想》一诗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找了许多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把自己查找出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体会,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对学生进行扩展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对书本中的古诗文熟读乃至背诵,对以前学过的也要反复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的好的古诗文,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课堂上,涉及的古诗文,都尽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读,去体会。
(三)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强化文科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进行扩展思维的培养,能学生对历史、地理、生物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产生兴趣。我在教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课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居里夫人的生平、科研成就:居里夫人是一位惟一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淡薄名利,把价值一百万英镑的镭献出来,造福人类。她对科学研究有坚强的信念,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对物理、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自学《化石吟》这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电脑课上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及标本,并指导他们分析化石的种类及各种类的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查找的化石资料想象此化石的形成的情景并生动地描述出来。这样便使他们充分认识了化石的重要性。
二、欣赏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力图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一个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创造性,因而求异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把他们造就成思路开阔、妙思泉涌、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一)欣赏“独立”意识,赞赏个性解放。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年龄段(12—15)的学生尤其渴望“独立”,渴望创造,因此,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这种能力,让他们不唯书,勇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每当接触一批新学生的时候,都给他们生动地讲述“鹦鹉学舌”的故事。告诉他们学舌的鹦鹉永远只会照搬,不会思维,更不会创新,永远被人嘲笑,并教育他们:“我不喜欢鹦鹉,更不会喜欢像鹦鹉的学生。”让他们在我的课上大胆发言,积极创新。
(二)选择求异思维发散点,加工再造。
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扩散,更关键的还在于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发散,那么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都可以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以孔乙己的身材魁梧、善良性格等优点为思维发散点,让学生再造一个“孔乙己”,于是一篇篇《孔乙己新传》就诞生了,这些文章虽然有不少地方不合事理,文笔也很稚嫩,但我仍赞赏道:“新传是《孔乙己》的姐妹篇,是你们的生花妙笔改变了孔乙己将近一个世纪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诸如此类的改写、续写时常贯穿于教学之中,就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更独特。这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三)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原动力。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以“落叶”为题,要学生写一篇抒情性散文。一部分学生认为落叶是衰落、悲凉的象征,正所谓一叶而知秋,但更多的学生却赞美落叶的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指出“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的作文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总之,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方式不止以上两种,还有诸如定向思维、发散思维、换位思维等,只要我们能够敢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就会让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定性,避免思维僵化呆滞,使他们能够奇特地想、大胆地说、勇敢地做,在分析理解课文时,在习作过程中,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独占鳌头。那么不久的将来,思考者的思维就会跨上创新思维的骏马,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应一起努力,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2005.10,第一版.
关键词: 语言教学 拓展思维 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好的素材,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表明,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则是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自觉负担起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责任,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拓展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石
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从纵向来说,就是要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从横向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联系语文知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强自己文科的综合能力。应打破与其他科目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在各学科之间搭起协作的桥梁,寻找每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能力迁移的切入点,从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记忆力。
第三册中的《三峡》一课,通过阅读:“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要求学生回答:唐朝哪位大诗人曾经写过与这段内容有关的诗?把他的诗默写出来。答案是:李白。他的诗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实这首诗,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但仍然有不少学生答不出来,为什么?主要就是他们没有进行纵向的联系,没有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现在的知识联系起来,没有融会贯通,没有发散思维。教师通过点拨,让学生重新记忆,印象就会更深刻。
(二)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鉴赏能力。
如在教学流沙河的《理想》一诗时,我就让学生在课下找了许多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并结合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把自己查找出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体会,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对学生进行扩展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对书本中的古诗文熟读乃至背诵,对以前学过的也要反复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的好的古诗文,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课堂上,涉及的古诗文,都尽量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读,去体会。
(三)学生扩展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强化文科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进行扩展思维的培养,能学生对历史、地理、生物甚至物理、化学等学科都产生兴趣。我在教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课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居里夫人的生平、科研成就:居里夫人是一位惟一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淡薄名利,把价值一百万英镑的镭献出来,造福人类。她对科学研究有坚强的信念,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学习,学生初步对物理、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指导学生自学《化石吟》这一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在电脑课上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及标本,并指导他们分析化石的种类及各种类的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查找的化石资料想象此化石的形成的情景并生动地描述出来。这样便使他们充分认识了化石的重要性。
二、欣赏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力图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反映了一个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创造性,因而求异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把他们造就成思路开阔、妙思泉涌、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一)欣赏“独立”意识,赞赏个性解放。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年龄段(12—15)的学生尤其渴望“独立”,渴望创造,因此,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这种能力,让他们不唯书,勇于质疑,善于独立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每当接触一批新学生的时候,都给他们生动地讲述“鹦鹉学舌”的故事。告诉他们学舌的鹦鹉永远只会照搬,不会思维,更不会创新,永远被人嘲笑,并教育他们:“我不喜欢鹦鹉,更不会喜欢像鹦鹉的学生。”让他们在我的课上大胆发言,积极创新。
(二)选择求异思维发散点,加工再造。
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扩散,更关键的还在于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使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发散,那么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都可以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以孔乙己的身材魁梧、善良性格等优点为思维发散点,让学生再造一个“孔乙己”,于是一篇篇《孔乙己新传》就诞生了,这些文章虽然有不少地方不合事理,文笔也很稚嫩,但我仍赞赏道:“新传是《孔乙己》的姐妹篇,是你们的生花妙笔改变了孔乙己将近一个世纪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诸如此类的改写、续写时常贯穿于教学之中,就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更灵活,更独特。这种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三)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原动力。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以“落叶”为题,要学生写一篇抒情性散文。一部分学生认为落叶是衰落、悲凉的象征,正所谓一叶而知秋,但更多的学生却赞美落叶的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指出“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样的作文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独树一帜,不同凡响。
总之,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核心应当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方式不止以上两种,还有诸如定向思维、发散思维、换位思维等,只要我们能够敢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就会让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定性,避免思维僵化呆滞,使他们能够奇特地想、大胆地说、勇敢地做,在分析理解课文时,在习作过程中,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独占鳌头。那么不久的将来,思考者的思维就会跨上创新思维的骏马,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应一起努力,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2005.10,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