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就是把分开的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小学语文内容整合就是把课程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整合,不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了,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这样一个目标出发,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能力、表达、经验,回归学生的生活当中,按照学习的逻辑来组织来开展,这种组织和展开,强调自然性、强调有机联系,而不是硬要人为地把没有联系的内容拼凑在一起。
语文文本的整合,首先应清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然后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轻重”把握,最后再在“重”上细细整合,总体来说应遵循以下两种技巧:
一、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在语文教学当中,就是指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一步一步深入或提高,以此完成教学目的。例苏教版第十二册《最大的麦穗》一文主要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最终一无所获,明白了机遇的重要性。
要想明白“机遇”的重要性,弟子们挑挑拣拣就是文章的“重要”研读部分,于是在教学时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问: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依据要求完成: 我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是( 哪些句子 )从(哪些词语)看出。
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
生1:我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是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从 摇了摇头 和又摇了摇头 可以看出
生2:我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是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从 埋头 可以看出。
…………
通过同学们的说,老师知道了是从六句话中体会出弟子们的两手空空,那老师现在把这六句话展示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弟子们两手空空原因,就是三种情况:前两句 犹豫不决 中间两句 目光短浅 后两句 目标后拖。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谈感受——品字词——整合文本”,学生对“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的理解从分散到集中,这就是循序渐进,这就是对两手空空的整合。
二、瞻前顾后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文本,再看看后面文本,然后把相关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例苏教版第十二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主要讲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老人的工作平凡而又普通,但是“天游峰”的加入使老人的高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依据文本,我对天游峰的特点段进行了整合。
问: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高
生2:陡
生3:险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个特点的?
生1:我从“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中的“一根银丝”
“飘飘悠悠”“断掉似的”体会到天游峰的险。
生2:我从“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这句话中的“顶天立地”“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体会到天游峰的高。
…………
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三段话: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问:作者没有写天游峰的高险陡,你却知道了,看来写法很神奇,咱们来发现发现。
经生思考发现,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侧面的烘托、作者的感受、关联词的应用可以感受出天游峰的特点。
再如苏教版第八册《宋庆林故居的樟树》在理解借物喻人时,同时出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枝干……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樟树不招虫……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
通过这几段的整合,学生明白了樟树的特点,也明白了宋庆林的人品。
总的来说,无论是循序渐进还是瞻前顾后,都是课堂教学整合的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感知、理解、深入。
在我个人认为,“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语文文本的整合,首先应清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然后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轻重”把握,最后再在“重”上细细整合,总体来说应遵循以下两种技巧:
一、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在语文教学当中,就是指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一步一步深入或提高,以此完成教学目的。例苏教版第十二册《最大的麦穗》一文主要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最终一无所获,明白了机遇的重要性。
要想明白“机遇”的重要性,弟子们挑挑拣拣就是文章的“重要”研读部分,于是在教学时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问: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依据要求完成: 我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是( 哪些句子 )从(哪些词语)看出。
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
生1:我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是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从 摇了摇头 和又摇了摇头 可以看出
生2:我认为,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是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从 埋头 可以看出。
…………
通过同学们的说,老师知道了是从六句话中体会出弟子们的两手空空,那老师现在把这六句话展示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他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弟子们两手空空原因,就是三种情况:前两句 犹豫不决 中间两句 目光短浅 后两句 目标后拖。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谈感受——品字词——整合文本”,学生对“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的理解从分散到集中,这就是循序渐进,这就是对两手空空的整合。
二、瞻前顾后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文本,再看看后面文本,然后把相关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起来。例苏教版第十二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主要讲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老人的工作平凡而又普通,但是“天游峰”的加入使老人的高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依据文本,我对天游峰的特点段进行了整合。
问: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高
生2:陡
生3:险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的这个特点的?
生1:我从“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话中的“一根银丝”
“飘飘悠悠”“断掉似的”体会到天游峰的险。
生2:我从“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这句话中的“顶天立地”“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体会到天游峰的高。
…………
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三段话: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问:作者没有写天游峰的高险陡,你却知道了,看来写法很神奇,咱们来发现发现。
经生思考发现,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侧面的烘托、作者的感受、关联词的应用可以感受出天游峰的特点。
再如苏教版第八册《宋庆林故居的樟树》在理解借物喻人时,同时出示: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枝干……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荫凉特大。
樟树不招虫……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
通过这几段的整合,学生明白了樟树的特点,也明白了宋庆林的人品。
总的来说,无论是循序渐进还是瞻前顾后,都是课堂教学整合的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感知、理解、深入。
在我个人认为,“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