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析辽河流域潜散量变化及主控气象因素,为促进该流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基于辽河流域内23个气象站点1968—2018年生长季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辽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辽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控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辽河流域1968—2018年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303 mm/a,5月、6月、7月ET 0呈下降趋势,8月、9月
【机 构】
: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质演变对城市化的时空响应”(42061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析辽河流域潜散量变化及主控气象因素,为促进该流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基于辽河流域内23个气象站点1968—2018年生长季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辽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辽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控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辽河流域1968—2018年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303 mm/a,5月、6月、7月ET 0呈下降趋势,8月、9月
其他文献
为提升草原露天矿区干旱胁迫下生态修复效果,将内蒙古国家能源集团北电胜利露天煤矿矿区的表土、煤矸石、岩土剥离物及粉煤灰等原材料,按照不同配比构造4种不同的重构土壤组和表土对照组,以不同热解温度及不同用量的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开展了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及苜蓿抗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不同处理方式的生物炭对表土对照组和重构土壤组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不同。D_1方案中
为了解富营养湖泊流域源头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无机磷组成及分布特征,在滇池流域南部的柴河流域内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云南松林地、荒草坡、富磷农田、大棚农田、大棚沟渠及露天农田)土壤,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无机磷含量为0.96~3.23 g/kg,占总磷含量的45.31%~76.41%;其中山地区内的云南松林、荒草坡和富磷农田土壤以磷酸铁盐磷(Fe-P)和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树干液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技术(TDP)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长沙地区连续观测了樟树树干液流,且同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和气象因子,分析了樟树树干液流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量级降水条件下的特征以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樟树树干液流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高于雨天。晴天液流日变化呈倒“U”型单峰曲线,雨天液流随降水的分布呈单峰、多峰曲线或一直处于较低值。晴天气象因子对液流的解释程度比雨天高。(2
为了提高荒漠植被的提取精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东岸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见光波段荒漠灌木的光谱特性,从指数、阈值方法、影像分辨率角度,对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红绿比值指数(RGRI)、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6种植被指数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荒漠灌丛研究区内,EXG和EXG-EXR指数直方图为双峰特征,其余均为非双峰特征。针对峰值特征,分别采用直方图阈值法和阈值迭代法计算阈
为揭示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崩岗系统的生态恢复效应以及植物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的3种不同活动状况崩岗样地,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其崩壁部位土壤养分和芒萁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活动状况崩岗崩壁不同部位土壤养分普遍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肥力有所提升,均在崩岗Ⅲ(稳定型)达最大值,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仅有3.88,0.44,0.06 g/kg,远远低于全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崩壁芒萁三大营养器官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