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概述教师编排和导演课程,设计形式多样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获取知识,寻求自身发展,激发求知欲,拓展思维,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研究的习惯,培养全方位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体验”学习 新课堂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合作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过分注重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成长的关注,忽视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性,忽视兴趣培养。使学生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新课堂教学理念提出了地理新课程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编排和导演,通过设计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程的互动和学习当中,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设计地理“体验”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新课堂提倡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从旁辅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能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掌握新知,从“学会”变为“会学”。
例如:为掌握“地球的形状”这一知识点,可从“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实现了不改变方向就能环绕地球一周的伟大创举”例子入手,设置问题情景,课堂体验设计提问:假设地球形状是以下几种情况:当人类生活的星球“是平面、是三角、是方形、是多边形、是圆形、是圆球体”等几种情况时,如果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不改变方向能否绕行一周呢?
让学生反向推断地球的形状,通过班级各学习小组的体验和讨论,总结出地球的形状特点。
各小组分别观察“地是平面、地是三角、地是方形、地是多边形、地是圆形到地是圆球形”,环绕航行时有什么区别?比较后学生会发现:“地是平面”无法环绕航行,边数越多环绕航行改变方向的次数就越多,只有“地是圆球体”可实现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能环绕航行一周回到起点。
在学生探究交流时,老师可以加入到各组当中去,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并在必要时给予鼓励。各组在讨论后,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总结汇报。最后,针对“当年麦哲伦环绕一周航行”的研究任务,大家一致推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圆球体”。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变化多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亲身投入其中,达到激活情趣更有助准确掌握知识。体现了“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推断总结—巩固掌握”的教学理念。
二、加强地理“体验”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某些地理概念原理时常常是似懂非懂, 此时恰当地创设情景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和自身感受,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形成“设疑—提问—思考—分析—解决”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
例如:在学习完《地球的运动》一节后,我请同学说出中国传统的节日所在的日子,然后描述中国传统的节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
再如:学生对我国各省份位置、分布、特点情况较难掌握,设置一些有规律、综合各地理知识点的问题情景,分配给6个学习小组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或回家查阅资料,课堂上讨论交流学习体验活动:
1. 中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有哪些省份,生活在这些省份的人衣着方面有哪些不同?
2. 探险家沿我国长江、黄河漂流,会漂过哪些省份,沿途会到达哪些地形区呢?
3. 同学们要重走长征路会经过哪些省份呢,横渡了哪些河流、翻越了哪些山地丘陵和高原平原?请体味当年红军征战的艰辛。
4. 我国沿海自北向南分布有哪些省份,沿途能品尝到哪些种类的海鲜?
5. 我国以辽宁省为起始点,沿逆时针方向观察我国与哪些国家有领土接壤,如何搞好与相邻许多国家的边贸关系呢?
6. 沿着我国一些主要铁路线路,说明沿途经过的主要省份有哪些?
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辩证、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体验训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去探索问题。
三、深化地理“体验”学习模式,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育家约翰逊兄弟指出:“如果学生不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之中,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无用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教师、技工,如果没有合作技能,不能把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关系的话,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地理“体验”学习模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
如学习“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这一节,教学上采取了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
学生一:绘画较好的学生在小黑板上,用黑笔绘制中国空白鸡形轮廓,其他同学纠正其绘制过程中的失误;
学生二:对照书中中国地形图,用红色笔在小黑板上划分出第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其他同学帮助完成;
学生三:在小黑板上填注第一、二、三级阶梯轮廓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其他同学协助指正其填错的位置;
学生四:在小黑板上填充第一、二、三级阶梯所代表地形区的主要颜色(平原是绿色、高原是黄色、山地黄褐色),其他同学帮忙补充缺漏;
学生五:在小黑板上对于不同阶梯相应地形区的位置,标注出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地形区的名称,其他同学完善其不足;
学生六:根据小组自己绘制好的中国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点,做为本小组发言人代表发言。
最后,在班级展示本小组用小黑板绘制的地形图,教师对各小组作图进行肯定、鼓励性的评价,避免了学生缺乏空间方位感、学习过程简单乏味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生课堂体验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能变消极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关爱同学,热爱学校,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四、拓展地理“体验”学习模式,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既要引导好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技巧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外,更应重视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些学习后进生,往往在电玩游戏、体育运动、文艺特长等方面有超于常人的水平,只是在学习上会变得颓废。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注意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改进教学方法,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注意减少教学过程的坡度,分散学习的难点,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新的知识。其次,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善用理解、肯定、鼓励的评价方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失败的原因,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敢于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
例如:初一地理学习经纬度这一章时,学生感觉缺乏空间想象力、难度较大无法理解,教学时可设计梯级难度的教学环节:
第一步:基础常规知识内容:开展由学生“看地球仪说地球知识环节”,由各组发言人代表充当小老师说出地球仪中,自己理解最深的如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概念、判断及特点的基本知识点,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善缺漏,分解枯燥难理解的基础、难度较低的经纬知识点;
第二步:基础技能应用:设计与经纬线、度相关配套训练巩固小练习,解决中等难度知识练习,梯度分化学习难度;
第三步:延伸拓展探究:对于较难知识点,可以小组集体合作讨论得出相对合理答案。
总之,课堂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研究的习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付颖.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A].2007.
[2]陈鹏飞.聚焦中学地理课程改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37.
【关键词】“体验”学习 新课堂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合作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过分注重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成长的关注,忽视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性,忽视兴趣培养。使学生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新课堂教学理念提出了地理新课程教学必须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编排和导演,通过设计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程的互动和学习当中,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
一、设计地理“体验”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新课堂提倡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从旁辅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能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掌握新知,从“学会”变为“会学”。
例如:为掌握“地球的形状”这一知识点,可从“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实现了不改变方向就能环绕地球一周的伟大创举”例子入手,设置问题情景,课堂体验设计提问:假设地球形状是以下几种情况:当人类生活的星球“是平面、是三角、是方形、是多边形、是圆形、是圆球体”等几种情况时,如果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不改变方向能否绕行一周呢?
让学生反向推断地球的形状,通过班级各学习小组的体验和讨论,总结出地球的形状特点。
各小组分别观察“地是平面、地是三角、地是方形、地是多边形、地是圆形到地是圆球形”,环绕航行时有什么区别?比较后学生会发现:“地是平面”无法环绕航行,边数越多环绕航行改变方向的次数就越多,只有“地是圆球体”可实现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能环绕航行一周回到起点。
在学生探究交流时,老师可以加入到各组当中去,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并在必要时给予鼓励。各组在讨论后,选出代表在班上进行总结汇报。最后,针对“当年麦哲伦环绕一周航行”的研究任务,大家一致推断出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圆球体”。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变化多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亲身投入其中,达到激活情趣更有助准确掌握知识。体现了“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推断总结—巩固掌握”的教学理念。
二、加强地理“体验”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意识
学生在学习某些地理概念原理时常常是似懂非懂, 此时恰当地创设情景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和自身感受,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形成“设疑—提问—思考—分析—解决”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
例如:在学习完《地球的运动》一节后,我请同学说出中国传统的节日所在的日子,然后描述中国传统的节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
再如:学生对我国各省份位置、分布、特点情况较难掌握,设置一些有规律、综合各地理知识点的问题情景,分配给6个学习小组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或回家查阅资料,课堂上讨论交流学习体验活动:
1. 中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有哪些省份,生活在这些省份的人衣着方面有哪些不同?
2. 探险家沿我国长江、黄河漂流,会漂过哪些省份,沿途会到达哪些地形区呢?
3. 同学们要重走长征路会经过哪些省份呢,横渡了哪些河流、翻越了哪些山地丘陵和高原平原?请体味当年红军征战的艰辛。
4. 我国沿海自北向南分布有哪些省份,沿途能品尝到哪些种类的海鲜?
5. 我国以辽宁省为起始点,沿逆时针方向观察我国与哪些国家有领土接壤,如何搞好与相邻许多国家的边贸关系呢?
6. 沿着我国一些主要铁路线路,说明沿途经过的主要省份有哪些?
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辩证、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体验训练,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去探索问题。
三、深化地理“体验”学习模式,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育家约翰逊兄弟指出:“如果学生不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之中,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无用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工程师、教师、技工,如果没有合作技能,不能把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关系的话,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地理“体验”学习模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活动。
如学习“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这一节,教学上采取了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每一个小组成员均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
学生一:绘画较好的学生在小黑板上,用黑笔绘制中国空白鸡形轮廓,其他同学纠正其绘制过程中的失误;
学生二:对照书中中国地形图,用红色笔在小黑板上划分出第一、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其他同学帮助完成;
学生三:在小黑板上填注第一、二、三级阶梯轮廓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其他同学协助指正其填错的位置;
学生四:在小黑板上填充第一、二、三级阶梯所代表地形区的主要颜色(平原是绿色、高原是黄色、山地黄褐色),其他同学帮忙补充缺漏;
学生五:在小黑板上对于不同阶梯相应地形区的位置,标注出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地形区的名称,其他同学完善其不足;
学生六:根据小组自己绘制好的中国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点,做为本小组发言人代表发言。
最后,在班级展示本小组用小黑板绘制的地形图,教师对各小组作图进行肯定、鼓励性的评价,避免了学生缺乏空间方位感、学习过程简单乏味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学生课堂体验活动通过合作学习,能变消极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关爱同学,热爱学校,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四、拓展地理“体验”学习模式,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意志力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既要引导好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技巧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外,更应重视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些学习后进生,往往在电玩游戏、体育运动、文艺特长等方面有超于常人的水平,只是在学习上会变得颓废。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注意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改进教学方法,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注意减少教学过程的坡度,分散学习的难点,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新的知识。其次,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善用理解、肯定、鼓励的评价方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失败的原因,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励敢于直面困难并战胜困难。
例如:初一地理学习经纬度这一章时,学生感觉缺乏空间想象力、难度较大无法理解,教学时可设计梯级难度的教学环节:
第一步:基础常规知识内容:开展由学生“看地球仪说地球知识环节”,由各组发言人代表充当小老师说出地球仪中,自己理解最深的如经线经度和纬线纬度概念、判断及特点的基本知识点,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完善缺漏,分解枯燥难理解的基础、难度较低的经纬知识点;
第二步:基础技能应用:设计与经纬线、度相关配套训练巩固小练习,解决中等难度知识练习,梯度分化学习难度;
第三步:延伸拓展探究:对于较难知识点,可以小组集体合作讨论得出相对合理答案。
总之,课堂中实施“体验式”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研究的习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付颖.新课改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问题研究[A].2007.
[2]陈鹏飞.聚焦中学地理课程改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