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渠道.合理运用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环节,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出“五环四点”教学策略,即用五个教学环节来实现四个基本点,既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又能保障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五环四点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想学、学会、会学,学得主动、积极、高效,让众多教师从大量重复的、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要从优化课堂结构、创设高效课堂起步来优化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例,浅谈“五环四点”教学思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五环四点”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和整堂课教学应保证实现的四个基本点.具体来说,“五环”包括:复习铺垫,情境导入;出示指导,学生自学;检测自学,展示交流;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点”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基本点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必须贯穿于整堂课的五个环节中,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这四个基本点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每节课的新知识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迁移“生长”的.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复习内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导入,创设的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此环节时间以5 min为宜.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先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制作一个较大的可以折叠的圆形纸片,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圆吗?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形?”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又唤醒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圆的正确表象,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为后面圆的认识做好了铺垫.然后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圆的美丽图片边说,“这些圆是非常美丽的,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而神奇”,顺势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圆.”这样的导入既简洁利落,又贴近学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进一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出示指导,学生自学
科学、合理的“自学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学新知,既是对教师教法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学指导”对整堂课的学习都起着指导作用,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要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时,要注意“四个明确”:一要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二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法指导;三要明确学习的要求;四要明确规定的学习时间.“自学指导”的表述要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一般在出示“自学指导”后可以请一名声音比较洪亮的同学读出来,再让全体同学默读,让每位同学都知道在接下来的自学时间里要学什么,怎么学.出示“自学指导”时间一般为1 min.
可以为《圆的认识》一课制定如下“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3页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想一想,在套圈的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2画一画,你有哪些画圆的方法?哪种方法好?(前置性作业)
3折一折,认一认,你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拿出课前制作的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几次,找到圆心,画出半径、直径,并用字母标出.(前置性作业)
4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半径之间、直径之间、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5想一想,画一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6你能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吗?
这六条内容基本涵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具体的操作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有效自学,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在出示“自学指导”后,让学生带着“自学指导”自学,时间一般为5 min左右.自学期间,教师不要辅导后进生,更不能提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而应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平台,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的学习空间中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时间结束后,教师要求前后桌的同学议一议“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将自己未解决或解决不完整的问题相互教一下,比一比哪位“老师”教得最棒.由于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问题自己独立解决不了,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解决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又让他们在平等、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检测自学,展示交流
教师出示检测题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依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检测内容,检测题要紧扣“自学指导”,难度要适中,适合中等学生,检测题可以是“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课本上的“试一试、练一练”中的题.在学生展示与交流时,教师不但要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台上同学的讲解,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多种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比较对错,寻找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答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规律,最后教师再用简洁的语言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该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0 min以内. 以“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为检测题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先让“学困生”展示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再让中等生补充,他们解决不了或回答不完整的问题交给优等生.在整个过程中,师生要及时评价.根据交流情况,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利用课件适时精讲并完成板书.
教师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用问题串串起来,让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后,以展示交流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达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和共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得整个课堂教师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基本点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知识的驾驭者.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当堂训练”是形成技能的“桥梁”.学生虽然在“展示与交流”环节中掌握了方法,还要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才能真正形成技能.练习题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设计:1基础练习;2专项练习;3提升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也就是出示一定数量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不等的题目,分组分层训练,这样就会照顾到好、中、差生,保证让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练习时间不能少于15 min.
可以为《圆的认识》一课设计基础练习、专项练习和提升练习.基础练习是巩固学生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专项练习是巩固学生对圆的画法、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及圆的应用的掌握,做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提升练习难度较高,作为选做题,主要培养优等生的思维能力,不要求每位同学都会做,只是鼓励大家都尝试挑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挑战的勇气,挑战成功的同学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用1~2 min的时间交流总结本节课学习心得.组织学生谈收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对学习方法进行整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师要在学生谈收获的同时,提出“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等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求知欲望.
作业的布置应灵活多样,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操作、课后调查等作业,1至3年级当堂布置当堂做,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一次的作业时间不能超过10 min.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内容当堂消化,作业当堂完成,课后没有作业,没有压力,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总的来说,“五环四点”教学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它通过五个教学环节实现四个基本点,既实现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保障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更是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力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也养成了做事不依赖别人,凡事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勤快、爱探究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德高.全易通(小学数学) [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3]刘香芝. 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50de1e910100bg82.html.
(责任编辑:李佳)
关键词 五环四点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想学、学会、会学,学得主动、积极、高效,让众多教师从大量重复的、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要从优化课堂结构、创设高效课堂起步来优化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例,浅谈“五环四点”教学思路在数学课堂的应用.
“五环四点”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和整堂课教学应保证实现的四个基本点.具体来说,“五环”包括:复习铺垫,情境导入;出示指导,学生自学;检测自学,展示交流;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点”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基本点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必须贯穿于整堂课的五个环节中,是每节课都必须要做到的.这四个基本点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每节课的新知识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迁移“生长”的.教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复习内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导入,创设的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此环节时间以5 min为宜.
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先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制作一个较大的可以折叠的圆形纸片,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圆吗?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形?” 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又唤醒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圆的正确表象,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为后面圆的认识做好了铺垫.然后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圆的美丽图片边说,“这些圆是非常美丽的,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妙而神奇”,顺势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圆.”这样的导入既简洁利落,又贴近学生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进一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出示指导,学生自学
科学、合理的“自学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自学新知,既是对教师教法的充分体现,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自学指导”对整堂课的学习都起着指导作用,直接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要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时,要注意“四个明确”:一要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二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法指导;三要明确学习的要求;四要明确规定的学习时间.“自学指导”的表述要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一般在出示“自学指导”后可以请一名声音比较洪亮的同学读出来,再让全体同学默读,让每位同学都知道在接下来的自学时间里要学什么,怎么学.出示“自学指导”时间一般为1 min.
可以为《圆的认识》一课制定如下“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2、3页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想一想,在套圈的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
2画一画,你有哪些画圆的方法?哪种方法好?(前置性作业)
3折一折,认一认,你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拿出课前制作的圆形纸片,反复对折几次,找到圆心,画出半径、直径,并用字母标出.(前置性作业)
4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半径之间、直径之间、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5想一想,画一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6你能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吗?
这六条内容基本涵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具体的操作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有效自学,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在出示“自学指导”后,让学生带着“自学指导”自学,时间一般为5 min左右.自学期间,教师不要辅导后进生,更不能提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而应把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平台,把学生真正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和自由的学习空间中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学时间结束后,教师要求前后桌的同学议一议“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将自己未解决或解决不完整的问题相互教一下,比一比哪位“老师”教得最棒.由于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问题自己独立解决不了,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解决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又让他们在平等、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检测自学,展示交流
教师出示检测题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依据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检测内容,检测题要紧扣“自学指导”,难度要适中,适合中等学生,检测题可以是“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课本上的“试一试、练一练”中的题.在学生展示与交流时,教师不但要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台上同学的讲解,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多种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比较对错,寻找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答案,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规律,最后教师再用简洁的语言讲解教学重点和难点.该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0 min以内. 以“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为检测题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先让“学困生”展示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再让中等生补充,他们解决不了或回答不完整的问题交给优等生.在整个过程中,师生要及时评价.根据交流情况,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利用课件适时精讲并完成板书.
教师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用问题串串起来,让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后,以展示交流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达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和共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得整个课堂教师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基本点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知识的驾驭者.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当堂训练”是形成技能的“桥梁”.学生虽然在“展示与交流”环节中掌握了方法,还要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才能真正形成技能.练习题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设计:1基础练习;2专项练习;3提升练习(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也就是出示一定数量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不等的题目,分组分层训练,这样就会照顾到好、中、差生,保证让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练习时间不能少于15 min.
可以为《圆的认识》一课设计基础练习、专项练习和提升练习.基础练习是巩固学生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专项练习是巩固学生对圆的画法、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及圆的应用的掌握,做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提升练习难度较高,作为选做题,主要培养优等生的思维能力,不要求每位同学都会做,只是鼓励大家都尝试挑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挑战的勇气,挑战成功的同学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用1~2 min的时间交流总结本节课学习心得.组织学生谈收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对学习方法进行整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师要在学生谈收获的同时,提出“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等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求知欲望.
作业的布置应灵活多样,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操作、课后调查等作业,1至3年级当堂布置当堂做,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一次的作业时间不能超过10 min.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内容当堂消化,作业当堂完成,课后没有作业,没有压力,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总的来说,“五环四点”教学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它通过五个教学环节实现四个基本点,既实现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保障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更是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力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思想.在这种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也养成了做事不依赖别人,凡事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勤快、爱探究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德高.全易通(小学数学) [M].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5.
[3]刘香芝. 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_50de1e910100bg82.html.
(责任编辑: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