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讨论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将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均接受尿常规检验及尿细菌培养;评判标准:尿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尿常规检验阳性情况。结果: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后发现,有2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为32.5%。其中有20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为76.92%,有6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检出率为23.08%,P<0.05。细菌计数以及亚硝酸盐的敏感度指标明显高于 尿细菌培养阳性率,P<0.05;细菌计数、白细胞以及亚硝酸盐的特异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结论:在尿路感染病症诊断中实施尿常规检验可为患者病症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尿路感染;诊断;尿常规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38-01
尿路感染病症主要是由机体泌尿系统受到病原菌以及真菌侵袭所致,若未能及时对该病症进行干预治疗,极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败血症[1]。当前,临床上诊断该病症的金标准为尿细菌培养,但是此种诊断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旧,以致于很容易造成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并无法保障医生尽早指导患者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研究显示[2],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病症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为证实这一论点,本文对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将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基本资料:男女比例为50:30,平均年龄为(40.6±15.8)岁。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就诊时所表现临床体征及症状均符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性脏器功能损伤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不完整或不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尿常规检验及尿细菌培养。
尿常规检验:给予患者一次性容器杯,告知其取晨尿中段尿,而后在2h以内及常温条件下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验,检验期间重点记录患者的亚硝酸盐、细菌计数以及白细胞,并严格遵守各检验流程。诊断标准:亚硝酸盐呈阳性、细菌计数超过3000/μL以及白细胞超过20个/μL。
尿细菌培养:给予患者一次性容器杯,告知其取晨尿中段尿,使用定量接种环将尿液标本接种于患者血琼脂平板上,而后将其放置于培养箱中在特定温度(35℃-37℃)下进行培育,培育时间大约在16-24h之间,在此期间对尿液标本的菌落数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严格遵守各检验流程。诊断标准: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超过1*104CFU/mL或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超过1*105CFU/mL,若在实施该检验方式期间出现2种及以上杂菌生长现象时,则视为尿液样本污染,需重新进行尿细菌培养。
1.3观察指标
对尿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尿常规检验阳性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軟件计算,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x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尿细菌培养阳性情况比较
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后发现,有2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为32.5%。其中有20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为76.92%,有6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检出率为23.08%,P<0.05,见表1。
2.2尿常规检验阳性情况比较
26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细菌计数阳性有20例、白细胞阳性有9例、亚硝酸盐阳性有17例;54例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细菌计数阳性有10例、白细胞阳性有2例、亚硝酸盐阳性有8例,从该研究中可知,细菌计数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76.92%,特异性为81.48%;白细胞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34.62%,特异性为96.3%;亚硝酸盐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65.38%,特异性为85.19%,细菌计数以及亚硝酸盐的敏感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P<0.05;细菌计数、白细胞以及亚硝酸盐的特异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见表2。
3 讨论
机体尿液当中具有丰富的硝酸盐,当患者受到硝酸盐还原酶细菌感染后,体内的硝酸盐则转变为亚硝酸盐,对机体尿液进行亚硝酸盐检测时发生阳性率的情况主要与以下方面相关:尿液致病菌当中是否发现硝酸盐还原酶的存在,亚硝酸盐的检测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若患者饮食不规律,则其检验时可能会出现硝酸含量偏低的现象;若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时,则可致使检验结果为阴性。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菌种均为尿路感染的致病菌,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检验所得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可能与患者在住院及治疗期间摄取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有关,或者服用有大量的维C也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检出率,应将患者晨尿作为检验标本,其原因在于晨尿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存储,细菌作用时间充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假阴性的发生。尿常规检测是当前临床当中比较普遍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方式,将其应用于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众多优势,如经济实用、操作便捷、耗时短等,且可以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使用,有效为其后续治疗奠定基础[3]。本研究结果显示,尿常规检验下细菌计数以及亚硝酸盐的敏感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尿常规检验下细菌计数、白细胞以及亚硝酸盐的特异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率,说明在诊断尿路感染病症过程中实施尿常规检验值得可信。
总结:在尿路感染病症诊断中实施尿常规检验可为患者病症的诊疗提供科学
依据。
参考文献
[1] 范永兴.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35):28-29.
[2] 阎平.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38-39.
[3] 温小云,方先松,席徐翔.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与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4):117-119.
【关键词】尿路感染;诊断;尿常规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38-01
尿路感染病症主要是由机体泌尿系统受到病原菌以及真菌侵袭所致,若未能及时对该病症进行干预治疗,极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败血症[1]。当前,临床上诊断该病症的金标准为尿细菌培养,但是此种诊断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旧,以致于很容易造成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并无法保障医生尽早指导患者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研究显示[2],尿常规检验在尿路感染病症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为证实这一论点,本文对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时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将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基本资料:男女比例为50:30,平均年龄为(40.6±15.8)岁。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就诊时所表现临床体征及症状均符合尿路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性脏器功能损伤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病历资料不完整或不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尿常规检验及尿细菌培养。
尿常规检验:给予患者一次性容器杯,告知其取晨尿中段尿,而后在2h以内及常温条件下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验,检验期间重点记录患者的亚硝酸盐、细菌计数以及白细胞,并严格遵守各检验流程。诊断标准:亚硝酸盐呈阳性、细菌计数超过3000/μL以及白细胞超过20个/μL。
尿细菌培养:给予患者一次性容器杯,告知其取晨尿中段尿,使用定量接种环将尿液标本接种于患者血琼脂平板上,而后将其放置于培养箱中在特定温度(35℃-37℃)下进行培育,培育时间大约在16-24h之间,在此期间对尿液标本的菌落数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严格遵守各检验流程。诊断标准: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超过1*104CFU/mL或革兰氏阴性球菌菌数超过1*105CFU/mL,若在实施该检验方式期间出现2种及以上杂菌生长现象时,则视为尿液样本污染,需重新进行尿细菌培养。
1.3观察指标
对尿细菌培养阳性情况、尿常规检验阳性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軟件计算,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x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尿细菌培养阳性情况比较
8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后发现,有26例患者呈阳性,阳性率为32.5%。其中有20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为76.92%,有6例患者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检出率为23.08%,P<0.05,见表1。
2.2尿常规检验阳性情况比较
26例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细菌计数阳性有20例、白细胞阳性有9例、亚硝酸盐阳性有17例;54例尿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中,细菌计数阳性有10例、白细胞阳性有2例、亚硝酸盐阳性有8例,从该研究中可知,细菌计数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76.92%,特异性为81.48%;白细胞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34.62%,特异性为96.3%;亚硝酸盐检验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度为65.38%,特异性为85.19%,细菌计数以及亚硝酸盐的敏感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P<0.05;细菌计数、白细胞以及亚硝酸盐的特异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率P<0.05,见表2。
3 讨论
机体尿液当中具有丰富的硝酸盐,当患者受到硝酸盐还原酶细菌感染后,体内的硝酸盐则转变为亚硝酸盐,对机体尿液进行亚硝酸盐检测时发生阳性率的情况主要与以下方面相关:尿液致病菌当中是否发现硝酸盐还原酶的存在,亚硝酸盐的检测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若患者饮食不规律,则其检验时可能会出现硝酸含量偏低的现象;若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时,则可致使检验结果为阴性。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菌种均为尿路感染的致病菌,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检验所得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可能与患者在住院及治疗期间摄取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有关,或者服用有大量的维C也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检出率,应将患者晨尿作为检验标本,其原因在于晨尿在患者体内长时间存储,细菌作用时间充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假阴性的发生。尿常规检测是当前临床当中比较普遍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方式,将其应用于尿路感染诊断中具有众多优势,如经济实用、操作便捷、耗时短等,且可以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使用,有效为其后续治疗奠定基础[3]。本研究结果显示,尿常规检验下细菌计数以及亚硝酸盐的敏感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阳性率;尿常规检验下细菌计数、白细胞以及亚硝酸盐的特异度指标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率,说明在诊断尿路感染病症过程中实施尿常规检验值得可信。
总结:在尿路感染病症诊断中实施尿常规检验可为患者病症的诊疗提供科学
依据。
参考文献
[1] 范永兴.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35):28-29.
[2] 阎平.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2):38-39.
[3] 温小云,方先松,席徐翔.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与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2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