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说书匠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90后”说书匠,入驻喜马拉雅FM不到5年,就更新了64个有声读物专辑,累计播放量21亿次、圈粉380万人,成为有声书领域的第一“大V”。
  乡下娃心仪“说书”
  1991年,陶勇祥天生一副好嗓子,但从事建筑工作的父母并没有发现他的天赋,带着他到外地打工、上学,直到高中时才回到老家备战高考。
  为了缓解压力,陶勇祥放学后总要听上一段音频。一天,他无意间听到一段故事,那令人心脏怦怦跳的故事情节牢牢抓住了他的心,听了一夜他仍意犹未尽。从此,他听上了瘾。
  2010年,陶勇祥考入一所大学计算机系。但他并没有准备成为一名程序员,不仅听书上了瘾,他还有了说书的念头。于是,为了练好普通話,大一刚入学他就毛遂自荐做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
  有了广播站的历练,陶勇祥有模有样地开始模仿别人讲起鬼故事,室友们听后纷纷点赞,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录音室的声音效果,显得不够专业。录音室有很多硬件要求,置办起来要花不少钱,但他硬是节衣缩食,一年后终于买了一套入门级的录音设备,还到校外租了一间小屋搭起录音室,着魔般地操练起来。
  陶勇祥把演播悬疑恐怖故事作为主打方向,一遍又一遍地聆听、琢磨前辈们的作品,下了课就跑到出租屋如法炮制,然后将录制的音频传到网上免费给人听。尽管说书技巧稚嫩,录音效果也不够理想,但还是圈了一些粉。听友的鼓励让他更加上瘾,慢慢地,他从课后说书变成逃课说书,结果毕业时只拿到一张肄业证。
  看着不着调的儿子,父母责怪他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说书上。而陶勇祥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听书是一种新的读书形式,只要能把一本书说活,一定会有听众。他打定主意,要做一个“90后”职业说书匠。
  “小虾米”苦修成“大V”
  入行之后,随着对行业了解的深入,陶勇祥感到自己不过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小虾米”,不仅演播水平不专业,制作成本他更是承受不起。为了生存下去,他只好一边提高专业技能,一边打擦边球说一些版权过期的书,尽管每月的礼物收入有5000多元,但他总感觉像做贼似的。思考之后,他决定说拥有版权授权的书。
  2014年,陶勇祥正式签约喜马拉雅FM,开始首发独家授权的有声作品。很快,陶勇祥接到了一个录制预约。这本书需要5万元左右的制作成本,而他只有不到1万元,想方设法筹措仍未解决,他一度想要放弃。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求助听友募集资金,最终是在几个铁杆粉丝的支持下才凑够了钱,完成了作品。
  节目推出后,反响不错,听友们纷纷付费购买,陶勇祥不仅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万元。此后陶勇祥渐入佳境,随着一系列作品的面世,付费听友越来越多,他的收入也由每月几万涨到了十几万、几十万。
  有人羡慕陶勇祥是在躺着赚钱,但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为套牢听众的耳朵进而击中他们的内心,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了讲好故事,他在家里打造了专业的录音棚,每天录制3个小时近4.5万字的作品。而要讲好这3个小时的故事,他经常要花费6个小时准备;为确保最佳的录音效果,他几乎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工作。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他端坐在麦克风前,沉浸在故事里,装男扮女,能老能少,一个人哭,一个人笑,营造出故事的全部意境。而当一切寂静下来,近乎虚脱的陶勇祥再也不想多说一句话。
  自入驻喜马拉雅FM平台以来,陶勇祥一直全年无休,从未因为个人原因停更、断更,就是大年三十也要说一段。他像患了强迫症,一天不讲幾个小时故事,就浑身不自在。
  专业、敬业和自律让陶勇祥收获了大量的听众,几年下来,他在喜马拉雅FM上线了64个有声读物专辑,节目累计播放量达21亿次,仅一部《摸金天师》的点击量就突破10亿次,创造了喜马拉雅FM建站以来的最高纪录,且至今无人打破。终于,他从一只“小虾米”成长为有声书领域的第一“大V”。
  做了“第一”一直很惶恐
  陶勇祥火了,但第一“大V”的名头让他倍感惶恐,他深知是听友们的理解、善意和支持给了他舞台,唯有心怀感恩、倾情回馈。
  为此,他在推出VIP版本的同时,总是保留免费版本进行更新。2016年录制《摸金天师》时,制作成本接近20万元,但陶勇祥从一开始就把它设置为免费,按照后来超过10亿次的播放量来换算,如果收费至少能赚六七百万元。
  为了及时与粉丝沟通,陶勇祥还建起了微信群,专门聘请了助理回复留言和提问,一些涉及个人情况的问题则亲自回答。良性的互动收获了无数的友谊,一位盲人听友留言:“每次听到你的声音,我的心情就像一张皱巴巴的纸被干净到透明的翡翠拂过”;一位癌症听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是听着陶勇祥的声音度过的,并要求家人在她去世后,把自己卡上全部的余额打赏给他……这一切让陶勇祥深受鼓舞,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远离喧嚣,蜗居斗室,陶勇祥把一本本书、一个个故事说给人们听,满足了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他相信在信息化时代,说书是一个有着美好前景的行业,只要把它做到极致,同样能走上人生的巅峰。
  摘自《健康日报》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20日,猪年腊月二十六,我家准备晚上在家吃团年饭。  下午,我稍微提前了一点下班,到儿子家后,感觉有点热,就将外套脱了,抱着几个月大的孙姑娘逗了一会,快吃饭时,突然打了一个冷颤,便赶紧穿上了外套。当时就想,快过年了,千万不要感冒了啊。但没想到,怕什么偏有什么,第二天就感到有点鼻塞,并开始流清鼻涕。  “还真是感冒了!”尽管不想在过年期间生病,但当时我并不认为事情有多严重,一个感冒而已
期刊
外公的头发绝对不超过三厘米!不管是春夏秋冬。十天半月,外公都会去理发。每次我问他,大冬天的,不怕脑袋挨冻啊!外公一听,乐呵呵说:头发长有火气!再说了,干活也不方便。  对!要是外公在干活时,长发挡住了眼睛,那会影响工作效率的。  外公干起活来没完没了,他工具一大堆,几乎什么都会修,小到开水壶,大到彩电和汽车,都是他的菜。有一次,家里的冰箱突然漏水了,妈妈说等第二天维修人员上门,外公说别花那个冤枉钱
期刊
儿时的天空,碧云蓝天,躺在家乡田野的草地上,神思漫游天地,幻想着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像野狗一样飞奔,像蝴蝶一样翩跹。  读书后,才知道现实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书的海洋供神思存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找到那时能找到的所有书籍,不分白天黑夜的渴饮,走路、吃饭手不离卷;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常常看书看到夜半更深,第二天早上起来,两个鼻孔里满是黑黑的烟尘。对我来说,喜欢看书,并不是什么后天的培养,而是天
期刊
盛夏,离开武汉,抵达北京,我一个人在候机的地方等待了差不多8个小时。等待候机的地方已经有了一些德国人,我注意到他们的身材普遍高于国人,典型的日尔曼人长相,脸上轮廓分明,鼻梁非常高,额头的弧度也像雕塑一样棱角分明。  在凌晨2:30时,我总算踏上了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航班准时抵达德国,一下飞机我就感受到了德国与中国的温差之大。接下来我抱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德国海关处排队,我将过海关的各类资料全部整理好
期刊
一点点的爱,足以让生命绚烂。生命,还有许多其他的滋味,值得细细品尝。  我没事喜欢看我QQ上众人的签名,有一段时间,仿佛很流行:“爱,请深爱。”点进她们的空间,凝固的照片上是流动的眼波,那都是杯中水月,滴溜溜地掬不住泼不出。  我忍不住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也许,高处立,宽处行,浅处爱,深处活,才能让人游刃有余。  我怎能说,我不曾是怀春少女。怔忡的黄昏夜色里,对面走过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刹那
期刊
美国银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美国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那么他们一天也坚持不下去。“离不开手机”的情况在中国可能更加突出。  人们往往从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更新流通速度快等实际用途来解释“离不开手机”的现象,而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无聊。  心理学家费希尔把“无聊”定义为人的一种“无兴趣和对当下事物难以集中精神的感觉状态”。美国创造心理大师米哈里·契克森
期刊
从父亲所在的那片坟山下坡时,看见一个老人正拿着东西上山来。他的头发已经花白,我认出了他,他也叫出了我的名字。说路远,没带煮熟的肉,就买了些鞭子和纸钱,你爹不会怪的吧。我赶忙说哪里会呢,你来看他就是很好的。他说我老了,难走,就只有每年清明看一次老庚。  我陪他回到青冢前。他一边烧纸钱一边同九泉下的父亲说着话:老庚啊,我来迟了,本来昨天准备来的——我转过脸去,泪水悄然滑落。  这个絮叨着的老人是我父亲
期刊
不明谋杀  甲午战争依然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吞噬进去的不仅有北洋舰队和它的官兵,还有光绪年代的光线、岛屿和膏壤。  而徐寿之子徐建寅,这个杰出的造船家和兵工家,在甲午战争的间隙,被光绪帝特旨召见,再派往山东威海北洋基地查验船械,追究海战失利之根因,物色一位替代丁汝昌的海军提督。光绪帝周围有那么多擅长权斗的“清流”,在紧急关头却无人堪用,而擅长辩辞的监察御史对海军一窍不通,何况赶赴战火正炙的黄海前
期刊
他去世之后  从脑部取出三块弹片  几十年前的谜底  终于揭开  在红旗插上孟良崮  在苏中的七战七境  在指揮豫东战役  在飞越长江天险  在夺取远东最大城市  这三块弹片  一直在大将的头部  疯狂肆虐  特别是最危急的关头  也是弹片最猖狂之时  暴风雨终于输给了  百战百胜的大将  而在弥留时刻  大将毅然要求  把自己的骨灰  洒下曾经战斗之地  和千万战友在一起  而今,凡是骨灰洒到 
期刊
19岁时,张宁宁孤身一人来北京投奔表哥。她报名参加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成人自考本科,住进了学校边上一个8人小单间。这个成都姑娘高考被调剂到了家乡一所二本院校的路桥设计专业。她没兴趣,干脆放弃了。  她总觉得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世界。2007年,张宁宁在北京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税前4000元的月工资。  13年里,北京市的平均工资翻了一番,四环内的平均房价涨了10倍不止。细算起来,张宁宁距在北京拥有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