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因劳累猝死。大工业时代延续至今的“快节奏”,使全世界每百人中就有40人患上“时间疾病”。当快节奏的生活成为生存所必须适应的规定模式,也许在人们的心底,对脚步不再匆忙、生活舒缓安逸的渴望已如山花般灿烂。所以,当“慢生活”的概念出现,便迅速震动世界影响至今。
“慢生活”——健康的需要
在日本,公司员工在工作吃饭睡觉之外,参加运动的人仅占员工人数的53%,也就是说有47%的人从来不运动。日本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第一。
在中国,每天像被鞭子赶着一样来去匆匆的人更不在少数,这些人身忙,心更躁,健康就这样被剥夺了,快乐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雅虎中国网站曾在北京、上海、重庆等重点城市进行了一个参与者达30万人的上班族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班族最期望的休闲方式是和家人相处、与朋友聚会、读书看报、看演出展览和健身。调查同时显示,84%的白领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但只有24%的人能够有时间定期锻炼。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可怕!
“慢生活”最早是在1986年由讲究慢吃的意大利人发起的,开始只是为了抵制席卷而来的美式汉堡,保护富有民族特色的当地食品,后来发展成一种“慢生活”——“放慢速度,重新发现新的可能”。近来香港有团体也开始提倡“慢餐”文化,让忙碌的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现在,这种“慢文化”已经让45个国家“受染”,成为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国际风尚。
“慢生活”的概念如今正在不断延伸,去年深圳曾出现以“慢城市”概念招徕大型楼盘。据说,人口只有15万的意大利小城布拉成为慢城市运动的先锋。在那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拆除不美观的广告牌和霓虹灯,人们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驾驶汽车。为了保住“慢城市”的称号,它们还必须定期接受监督员的检查。
除了“慢城市”外,还有“放慢时间协会”。协会会员手拿着秒表,观察街上走过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在不到30秒时间内走过了50米的路程,他们就会把他叫住,询问其原因。他们的口号是:“为每个人创造时间,每个人都有时间。”据说,目前该组织已经在全世界拥有700多个加盟伙伴。
应运而生的还有“慢学校”,这些学校提倡没有竞争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倡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授课时间灵活,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
理念:“慢生活”,给匆匆生命刹刹车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一只小老鼠在路上拼命奔跑。乌鸦问它:“小老鼠,你为啥跑得那么急?歇歇腿吧。”
“我不能停,我要看看这条道的尽头是个啥模样。”小老鼠回答,继续奔跑着。一会儿,乌龟问:“你为啥跑得这么急?晒晒太阳吧。”小老鼠依旧回答:“不行,我急着去路的尽头,看看那里是啥模样。”
一路上,问答反复。小老鼠从来没有停歇过,一心想达到终点。直到有一天,它猛然撞到了路尽头的一棵大树桩,停下来。
“原来路的尽头就是这棵树桩!”小老鼠喟叹道。更令它懊丧的是,它发现此时的自己已经老迈:“早知这样,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风景,该多美啊……”浸淫在职场快节奏中的都市上班族,他们的职业生活正像小老鼠奔跑一样:为了不迟到,他们步履匆匆;为了赶时间,他们在快餐店里狼吞虎咽;为了不错过客户和老板的召唤,他们让手机24小时开着;为了提升自己,“充电”学习进速成班;为了工作,他们把儿女情怀抛在一边……他们每天都在跟时针分针甚至秒针赛跑,脑海里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概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无休止的快节奏生活给都市白领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职业的枯竭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这些“和时间赛跑的人”终于发现,眼前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离健康的生活和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于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在他们中间流行一就是弃快从慢。
首先是心理的健康。根据欧洲健康协会的调查,忧郁症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并且发病年龄在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没有人可以倾诉烦恼,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品味生活,丰富阅历,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心理学家瓦格纳·林克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医学专家指出,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
其三,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林克指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正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好办法。
慢,从这里开始
慢,从吃饭开始。专家认为,用餐时间若没有超过20分钟,脑部不会发出饱足信号,很容易吃过量,导致肥胖。反之,慢餐则具有预防口腔疾病、增加营养吸收、增加食欲、利于减肥、面部美容、预防癌症等作用。人们应争取每一口咀嚼30次以上,因为咀嚼时间越久,饭后的能量消耗就越高。 慢,从工作开始。慢并不是指在工作上的懒惰,而是人们正在提倡不要将工作带到家中,尽量不要加班,杜绝周末还要查看电子信箱,打工作电话。
慢,从运动开始。健康专家说:慢式运动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法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症的发病率比很少参加运动的人低4倍。每天坚持“健步走”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加骨头、肌肉力量,解除紧张、控制体重等等。中医认为,脚掌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两只脚息息相关。人类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脚底有15个穴位。日行万步,就等于不断地在按摩第二个心脏。
慢,从读书开始。“一目十行”是大忌,美国的“慢一族”提倡放慢阅读速度。他们认为,“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关注,这样做不仅阅读效果好,也能够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
编辑:安然
“慢生活”——健康的需要
在日本,公司员工在工作吃饭睡觉之外,参加运动的人仅占员工人数的53%,也就是说有47%的人从来不运动。日本因工作压力过大而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第一。
在中国,每天像被鞭子赶着一样来去匆匆的人更不在少数,这些人身忙,心更躁,健康就这样被剥夺了,快乐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雅虎中国网站曾在北京、上海、重庆等重点城市进行了一个参与者达30万人的上班族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班族最期望的休闲方式是和家人相处、与朋友聚会、读书看报、看演出展览和健身。调查同时显示,84%的白领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但只有24%的人能够有时间定期锻炼。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可怕!
“慢生活”最早是在1986年由讲究慢吃的意大利人发起的,开始只是为了抵制席卷而来的美式汉堡,保护富有民族特色的当地食品,后来发展成一种“慢生活”——“放慢速度,重新发现新的可能”。近来香港有团体也开始提倡“慢餐”文化,让忙碌的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现在,这种“慢文化”已经让45个国家“受染”,成为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国际风尚。
“慢生活”的概念如今正在不断延伸,去年深圳曾出现以“慢城市”概念招徕大型楼盘。据说,人口只有15万的意大利小城布拉成为慢城市运动的先锋。在那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拆除不美观的广告牌和霓虹灯,人们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驾驶汽车。为了保住“慢城市”的称号,它们还必须定期接受监督员的检查。
除了“慢城市”外,还有“放慢时间协会”。协会会员手拿着秒表,观察街上走过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在不到30秒时间内走过了50米的路程,他们就会把他叫住,询问其原因。他们的口号是:“为每个人创造时间,每个人都有时间。”据说,目前该组织已经在全世界拥有700多个加盟伙伴。
应运而生的还有“慢学校”,这些学校提倡没有竞争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倡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授课时间灵活,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
理念:“慢生活”,给匆匆生命刹刹车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一只小老鼠在路上拼命奔跑。乌鸦问它:“小老鼠,你为啥跑得那么急?歇歇腿吧。”
“我不能停,我要看看这条道的尽头是个啥模样。”小老鼠回答,继续奔跑着。一会儿,乌龟问:“你为啥跑得这么急?晒晒太阳吧。”小老鼠依旧回答:“不行,我急着去路的尽头,看看那里是啥模样。”
一路上,问答反复。小老鼠从来没有停歇过,一心想达到终点。直到有一天,它猛然撞到了路尽头的一棵大树桩,停下来。
“原来路的尽头就是这棵树桩!”小老鼠喟叹道。更令它懊丧的是,它发现此时的自己已经老迈:“早知这样,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风景,该多美啊……”浸淫在职场快节奏中的都市上班族,他们的职业生活正像小老鼠奔跑一样:为了不迟到,他们步履匆匆;为了赶时间,他们在快餐店里狼吞虎咽;为了不错过客户和老板的召唤,他们让手机24小时开着;为了提升自己,“充电”学习进速成班;为了工作,他们把儿女情怀抛在一边……他们每天都在跟时针分针甚至秒针赛跑,脑海里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概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列侬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无休止的快节奏生活给都市白领带来丰厚的物质回报,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职业的枯竭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这些“和时间赛跑的人”终于发现,眼前的“快”已使自己迷失了生活方向,使自己离健康的生活和生命的本质越来越远,于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在他们中间流行一就是弃快从慢。
首先是心理的健康。根据欧洲健康协会的调查,忧郁症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并且发病年龄在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没有人可以倾诉烦恼,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品味生活,丰富阅历,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心理学家瓦格纳·林克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医学专家指出,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
其三,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林克指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正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好办法。
慢,从这里开始
慢,从吃饭开始。专家认为,用餐时间若没有超过20分钟,脑部不会发出饱足信号,很容易吃过量,导致肥胖。反之,慢餐则具有预防口腔疾病、增加营养吸收、增加食欲、利于减肥、面部美容、预防癌症等作用。人们应争取每一口咀嚼30次以上,因为咀嚼时间越久,饭后的能量消耗就越高。 慢,从工作开始。慢并不是指在工作上的懒惰,而是人们正在提倡不要将工作带到家中,尽量不要加班,杜绝周末还要查看电子信箱,打工作电话。
慢,从运动开始。健康专家说:慢式运动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法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症的发病率比很少参加运动的人低4倍。每天坚持“健步走”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加骨头、肌肉力量,解除紧张、控制体重等等。中医认为,脚掌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与两只脚息息相关。人类脚踝以下有51个穴位,其中脚底有15个穴位。日行万步,就等于不断地在按摩第二个心脏。
慢,从读书开始。“一目十行”是大忌,美国的“慢一族”提倡放慢阅读速度。他们认为,“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关注,这样做不仅阅读效果好,也能够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