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娩镇痛在国外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一技术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辅助分娩医疗手段。为何在我国才开始全国推广?
在国外普遍应用的“无痛分娩”,要在全国推广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近日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至2020年,将在全国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降低产妇因不能耐受分娩疼痛而行剖宫产分娩的比例。分娩镇痛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无痛分娩”并非完全无痛,但在临床上能够大大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疼痛分0-10级,晚期顽固性癌痛指数是10级。自然分娩的疼痛指数为9.7~9.8级。医学研究表明,产痛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
分娩最疼的一个过程就是宫缩,公开调查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孕妇在分娩的时候感受到剧烈的疼痛,那种疼痛程度已经到了自己生平没遇到过的不能忍受的级别。
去年8月,陕西榆林一名产妇因疼痛难忍导致情绪失控跳楼自杀一事激发公众对于产痛和分娩镇痛的关注。
分娩镇痛在国外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一技术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辅助分娩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分娩镇痛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种。前者是通过麻醉药或镇痛药来起到“无痛”的效果,即“无痛分娩”。后者一般是在产前开始实施的,主要通过练习宫缩时的呼吸来缓解产痛,另外也包括中医针灸或按摩痛处等外疗法。
目前国内外开展最成熟的麻醉分娩镇痛技术是椎管内镇痛,麻醉医生在分娩妈妈的腰部放置一根注药管,药管中麻醉药的浓度大约只有剖宫产的1/5,安全性很高。一般麻醉10分钟左右,疼痛就开始降低。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法国、美国、英国、挪威的分娩镇痛率大约分别为77.8%、61%、33%和26% ,中国的分娩镇痛率仅为10%。
与较低的分娩镇痛率相反的是,中国的剖宫产率居世界之首,不堪忍受疼痛是重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到2008年在全球范围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剖宫产率为46.5%,其中25%的孕妇根本没有必要采用剖宫产。而亚洲平均为27%,南美洲为30%,非洲仅为百分之十几。
但是,剖宫产率实质上是一种处理高危妊娠、难产等特殊情况的抢救措施。而作为常规手段的分娩镇痛之所以在中国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普遍认为原因是麻醉师人才缺口和收费管理、宣传不到位等原因。
北大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曲元早在2016年的论文中就指出,中国分娩阵痛未能广泛推广,是因为麻醉师缺乏;医护人员害怕承担风险;宣传不够;政策部门干预不够等原因存在。
分娩镇痛所需的平均时长在4个小时左右,需要麻醉科医生全程陪同,而中国产房,由于麻醉医生匮乏,产房难以提供麻醉师24小时进驻。
2016年底,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黄文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8.5万多名,缺口约有30万人。”
根据2008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猝死医生调查显示,29位猝死的医生中,麻醉医生占到14位,外科医生占到10位,麻醉医生成为猝死人数最多的医生。麻醉医生猝死背后,有人手不足、手术量大、超负荷工作等原因的存在。
《上海市分娩镇痛现状调查》指出,在未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中,92.86%归因于麻醉科医师配备不足,收费标准未完善、产科医师和助产师不愿开展、分娩室仪器设备不能满足镇痛需要等原因紧随其后。可见技术并非瓶颈,分娩镇痛需要解决的是专科麻醉医师的缺失问题。此外,由于没有分娩镇痛专项收费标准,80%以上的医院参照麻醉项目收费;分娩镇痛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医保收费项目,北京2001年起实施的椎管内阻滞技术收费标准只有200元,镇痛超过2小时,每小时加收30元。收费低,却需要配备24小时专业人士,在医疗资源不足、麻醉医师本已超负荷的前提下,医院推广分娩阵痛的意愿也不强。
目前分娩镇痛在专科医院应用比综合医院好,很大原因据说是综合医院手术繁忙,无力让麻醉师去承担看上去不那么紧急的分娩镇痛手术。与此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公众仍存在分娩镇痛的理解误区,担忧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实际上,分娩镇痛在国外广泛应用已有30多年,分娩镇痛最常采用的是椎管内麻醉,由相当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完成。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均未见对母体的不良影响。分娩镇痛使用的麻醉药浓度仅相当于剖宫产药物浓度的 1/10~1/5,通过胎盘的药物微乎其微,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分娩阵痛的重视虽然迟到,但是目前在部分大城市,尤其是妇产专科医院,分娩阵痛率得到较大提高。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分娩镇痛现状调查》10月公布结果显示,在58家占全市分娩总数90.44%的接产机构内,2018年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已达44家,分娩镇痛率为37.22%,13家市区级妇幼专科医院分娩镇痛率为56.80%,几乎均已满足《通知》试点医院要求。
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大城市以及专科医院拥有较丰富的专业人才和医疗资源,分娩镇痛的知识传播更为普遍。
8月17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及《政策解讀》,提出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这意味麻醉师缺乏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而此次《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把提高孕产妇就医满意度提上日程,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进行有条件筛选和推广。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方面,分娩镇痛的推广,是重要的一步。
在国外普遍应用的“无痛分娩”,要在全国推广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近日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至2020年,将在全国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降低产妇因不能耐受分娩疼痛而行剖宫产分娩的比例。分娩镇痛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无痛分娩”并非完全无痛,但在临床上能够大大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
生孩子到底有多痛?疼痛分0-10级,晚期顽固性癌痛指数是10级。自然分娩的疼痛指数为9.7~9.8级。医学研究表明,产痛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
分娩最疼的一个过程就是宫缩,公开调查称,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孕妇在分娩的时候感受到剧烈的疼痛,那种疼痛程度已经到了自己生平没遇到过的不能忍受的级别。
去年8月,陕西榆林一名产妇因疼痛难忍导致情绪失控跳楼自杀一事激发公众对于产痛和分娩镇痛的关注。
分娩镇痛在国外的应用非常普遍。这一技术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辅助分娩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分娩镇痛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种。前者是通过麻醉药或镇痛药来起到“无痛”的效果,即“无痛分娩”。后者一般是在产前开始实施的,主要通过练习宫缩时的呼吸来缓解产痛,另外也包括中医针灸或按摩痛处等外疗法。
目前国内外开展最成熟的麻醉分娩镇痛技术是椎管内镇痛,麻醉医生在分娩妈妈的腰部放置一根注药管,药管中麻醉药的浓度大约只有剖宫产的1/5,安全性很高。一般麻醉10分钟左右,疼痛就开始降低。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法国、美国、英国、挪威的分娩镇痛率大约分别为77.8%、61%、33%和26% ,中国的分娩镇痛率仅为10%。
与较低的分娩镇痛率相反的是,中国的剖宫产率居世界之首,不堪忍受疼痛是重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到2008年在全球范围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剖宫产率为46.5%,其中25%的孕妇根本没有必要采用剖宫产。而亚洲平均为27%,南美洲为30%,非洲仅为百分之十几。
但是,剖宫产率实质上是一种处理高危妊娠、难产等特殊情况的抢救措施。而作为常规手段的分娩镇痛之所以在中国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普遍认为原因是麻醉师人才缺口和收费管理、宣传不到位等原因。
北大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曲元早在2016年的论文中就指出,中国分娩阵痛未能广泛推广,是因为麻醉师缺乏;医护人员害怕承担风险;宣传不够;政策部门干预不够等原因存在。
分娩镇痛所需的平均时长在4个小时左右,需要麻醉科医生全程陪同,而中国产房,由于麻醉医生匮乏,产房难以提供麻醉师24小时进驻。
2016年底,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副会长黄文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8.5万多名,缺口约有30万人。”
根据2008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猝死医生调查显示,29位猝死的医生中,麻醉医生占到14位,外科医生占到10位,麻醉医生成为猝死人数最多的医生。麻醉医生猝死背后,有人手不足、手术量大、超负荷工作等原因的存在。
《上海市分娩镇痛现状调查》指出,在未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中,92.86%归因于麻醉科医师配备不足,收费标准未完善、产科医师和助产师不愿开展、分娩室仪器设备不能满足镇痛需要等原因紧随其后。可见技术并非瓶颈,分娩镇痛需要解决的是专科麻醉医师的缺失问题。此外,由于没有分娩镇痛专项收费标准,80%以上的医院参照麻醉项目收费;分娩镇痛在大部分地区没有医保收费项目,北京2001年起实施的椎管内阻滞技术收费标准只有200元,镇痛超过2小时,每小时加收30元。收费低,却需要配备24小时专业人士,在医疗资源不足、麻醉医师本已超负荷的前提下,医院推广分娩阵痛的意愿也不强。
目前分娩镇痛在专科医院应用比综合医院好,很大原因据说是综合医院手术繁忙,无力让麻醉师去承担看上去不那么紧急的分娩镇痛手术。与此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公众仍存在分娩镇痛的理解误区,担忧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实际上,分娩镇痛在国外广泛应用已有30多年,分娩镇痛最常采用的是椎管内麻醉,由相当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完成。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均未见对母体的不良影响。分娩镇痛使用的麻醉药浓度仅相当于剖宫产药物浓度的 1/10~1/5,通过胎盘的药物微乎其微,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分娩阵痛的重视虽然迟到,但是目前在部分大城市,尤其是妇产专科医院,分娩阵痛率得到较大提高。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分娩镇痛现状调查》10月公布结果显示,在58家占全市分娩总数90.44%的接产机构内,2018年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已达44家,分娩镇痛率为37.22%,13家市区级妇幼专科医院分娩镇痛率为56.80%,几乎均已满足《通知》试点医院要求。
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大城市以及专科医院拥有较丰富的专业人才和医疗资源,分娩镇痛的知识传播更为普遍。
8月17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及《政策解讀》,提出力争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0.65人,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这意味麻醉师缺乏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而此次《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更把提高孕产妇就医满意度提上日程,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进行有条件筛选和推广。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方面,分娩镇痛的推广,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