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说俺家乡好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yu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有一则魏晋时人孙楚与王济的对话——王济说:“我们那里的土地平而坦,那里的水淡而清,那里的人廉洁又公正。”孙楚说:“我们那里的山险峻巍峨,那里的水浩荡扬波,那里的人才杰出而众多。”
   王济是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而孙楚老家在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这两个地方其實相距并不是很远,都在今天的山西省的中部。但是,这两个地方就地理与人文特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至于哪个地方更好一些,那就得看是谁来进行比较了:对王济来说,理所当然地会说自己的家乡更好,而对孙楚来说,则必然会夸说自家的家乡更加迷人。为什么?因为对任何人来说,对自己的家乡的感情非比寻常,所以,在比较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会偏向自己的家乡。
   就王济来说,因为带着对家乡的浓厚的感情,所以,他强调的是平而坦的地形更利出行;而他家乡的水淡而清,本来算不得什么优势,可他却把这一特点与这里的人清而廉联系起来了,这就成了一大优点。对孙楚来说,家乡山地居多并且险峻巍峨,如果着眼于出行,自然不很便捷;而那里的水或许有些浑浊,本也不是什么好事,可他因为同样对自己的家乡富有感情,所以,他变换了角度进行夸赞:这里的人的个性就如同这里的山一样磊落,这样的人才辈出数量众多,像这里的浩浩荡荡的水一样。
   类似于王济、孙楚这样,因为对于家乡的感情无比深厚,所以,即便是在一般人看来纯属缺点和不足的东西,也有可能成为优点与长处。也不仅是对自己的家乡是这样,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亲人、朋友亲近的东西的评价,往往也会受到这样的感情的左右。举例说,历史上的楚怀王相当糊涂,甚至于可以说昏庸——尤其是他执政的后期,可在屈原的眼里他却是“香草美人”;他为楚怀王也为楚国,甚至可以牺牲性命。而他这样做,还不是因为他跟楚王血脉相同,是楚国王族世系中的一分子?
   在古代中国是这样,在今天是不是还是这样?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我们是提到自己的亲人、家乡还是类似的东西,往往会不吝溢美之词,甚至于可能无视本来确确实实是属于它的某些缺点和不足,“谁不说俺家乡好”!对于这样的情愫,一方面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另一方面是不是也该注意它的副作用,即可能掩盖某些问题,客观上造成某些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因为我们无视亲人、家乡的某些不足,而让这些不足不能得到正视,进而得到有效的纠正或弥补?举例说,我们的一些同胞到哪都爱大声嚷嚷、随地吐痰、乱闯红灯之类,恐怕我们就不能为之叫好吧?
   所以,我们不能不说,一味说“好”未必就是真正的爱;提醒与批判,也未必就是不爱,而有可能是更爱。
  尹元钧/图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有一个嘴巴,在这一点上“上天”是公平的。嘴巴的作用相当之大,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发展,更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直至生命。这里,在下从两个大方面说说嘴巴的作用:一是吃,二是说。   “吃”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嘴巴的“吃”实在够厉害,“坐吃山空,立吃地陷”,你说厉害不厉害?婴儿从生下来吸吮的第一口乳汁开始,嘴巴便不停的发挥它“吃”的作用。貧穷时代,嘴巴吃的是树皮、野菜、野草之类;熬过了
期刊
若问我缘何喜欢写杂文,因为我读鲁迅太多,中“毒”太深。   毫不夸张地说,鲁迅的精神的确融化到了血液里和灵魂中。什么是鲁迅精神?简言之,就是“批判”俩字,抨击假丑恶。因中“毒”太深,使我形成了“五不写”原则,即“捕风捉影的不写,文章不说半句空;阿谀拍马的不寫,以针砭时弊为己任;远离现实的不写,不当书虫啃故纸;无病呻吟的不写,以为民鼓呼为本;违背意志的不写,秉持独立人格”。   改革开放之前,我
期刊
中国人什么事情都喜欢讲究顺序,那种“排名不分先后”,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和稀泥做法,小范围应用而已。敝乡有句俗语:上厕所还有个先来后到。意思是,不上厕所的那些大事小情,涉及文明、礼仪、惯例,更需要排个顺序。——当“顺序”“次序”成为国民集体有意识的关注时,事实上,秩序常常是缺位的,人也是没有安全感的。   合写文章,署名要排序,第一、第二、第三作者;摄制影视作品,演职员表上会有一串排列有序的名
期刊
这是一棵奄奄一息的白杨树,叶败枝萎,满身污水淋漓,虫窟一个连着一个。看来,他是来日不多了。   喜鹊面色冷峻,几分眷恋几分愤懑,在死色笼罩着的白杨树上,從这个枝杈跳到另一个枝杈,一遍一遍地哀鸣。末了,她果断痛心地三下两下踏翻了窝儿,窝草一团团一根根地飘落在白杨树的枝干上。   “喜鹊呀,你真的要离开我?”白杨树有气无力地说。   “是的。”喜鹊说得很决绝,“永远离开你。”   喜鹊说完,毅
期刊
骂街登不得大雅,上不得台面,雅人韵士所不齿,高谈阔论不足取也,只可胡言乱道闲扯,是谓歪说。  (一)   疫情期间,网上传一段武汉嫂子斥责商家搭售及社区职员不作为的“汉骂”:噼哩啪啦嘎嘣脆,有粗口有成语,据说还出了英文版,为国人津津乐道,也勾起了我童年回忆和对骂的思考。   儿时,看人骂街与看耍猴看变戏法等,是我们农村小孩的开心事,好玩极了!   骂街讲究个时辰,上下午都下地干活了骂给谁听?所以多
期刊
民间普遍将乌鸦称之为哭丧鸟,周身黢黑,叫声凄厉,特别讨嫌,谁见谁撵。尽管他吃食害虫,属于益鸟。乌鸦沦落到如此凄窘的境地,完全是他自己作孽的结果。原先,世界上没有乌鸦这种鸟,乌鸦源于喜鹊,与喜鹊同宗同祖,直到今天,两者的外貌依然相像。为什么喜鹊的家族会衍生出乌鸦分支呢,这还要从喜鹊的家事说起。   有一年,喜鹊妈妈产了6个蛋,孵出一窝小喜鹊,大喜子、二喜子……六喜子。小喜鹊长大成家后,喜鹊妈妈染疾
期刊
服从命令,既是军界的铁规,也是官场的常识。这种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丝毫没错,绝对正确,必须牢固树立,坚定不移;否则,令不行,禁不止,散沙一盘,军不像军,国不像国焉。   但某些时候这也并非板上钉钉。古今中外,出现过不少履行“天职”却打折扣的案例。我在一本北洋軍阀纪事的书上读到过这样的故事,两个士兵奉命追捕越狱逃犯,追到距离逃犯不足10米处,两个士兵突然停住了脚步,胡乱放一阵枪,故意放跑了逃犯。这
期刊
“該听谁的?”等十一则
期刊
《幽梦影》有云:“世人皆醒时做浊事,安得睡时有清身。若欲睡时有清身,需醒时有清意。”此话并不深奥,无非告诫世人若葆清白之身,须时时保持清意,不做糊涂事。   所谓清意,指意念纯净。一个意念纯净的人,思想不芜杂,不懂歪门邪道,自然不敢做坏事,这样的人似乎可发展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看当今一些贪官的忏悔录,发现贪官们的忏悔内容几乎都有“一时糊涂”。一时糊涂贪了,一时糊涂占
期刊
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与柏林、维也纳、美国等一流乐团长期合作的钢琴家郎朗,快乐竟源于《猫和老鼠》中那只老鼠杰瑞。用一双小脚弹奏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的杰瑞,将快乐植入两岁的郎朗心中。   与郎朗相似,张汤的快乐,也与一只老鼠有关。据《汉书》载,张汤幼时,父为长安丞。因老鼠叼走桌上的肉,遭父责打。故事奇在幼儿张汤,凭一己之力,捉住了作案元凶老鼠,并有模有样地秉公审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