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总结阮诗玮教授临床诊疗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六看诊疗模式主张整体观念,看天、看地、看时、看人、看病、看证,多方治宜,一人一诊疗,一人一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诊疗中整体性与个性化优势.阮诗玮教授六看诊疗模式的构建,传承了中医传统诊疗方法,丰富、完善了中医诊疗体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机 构】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35000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总结阮诗玮教授临床诊疗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六看诊疗模式主张整体观念,看天、看地、看时、看人、看病、看证,多方治宜,一人一诊疗,一人一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诊疗中整体性与个性化优势.阮诗玮教授六看诊疗模式的构建,传承了中医传统诊疗方法,丰富、完善了中医诊疗体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张仲景尊崇《黄帝内经》,重阳气之通达.“阳气当以日光明”,故张仲景示后人以通阳之大法,为后世医家治病之法轨.本文基于仲景著作的原文,结合中医经典著作,后世医家理论及实践,归纳总结张仲景发汗解表、化气解表、和解枢机、清降阳明、承降阳明、祛湿微汗、温化水饮、逐水利窍、豁痰行气、活血化瘀、升阳举陷、温养血脉、安蛔复厥、清热滋阴、甘调温潜、暖水降冲共16种通阳的具体方法.
黄丽娟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效验显著,特别是对慢性心力衰竭有独到的诊疗思路.黄丽娟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为本,痰湿、瘀血、水饮为标,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上主张衷中参西分期论治,将其分为早、中、晚、终末期,早期多为气虚血瘀证,治疗以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益气活血;中期多为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治疗以自拟强心1号方加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晚期多为心脾肾阳气俱虚、血瘀水饮内停证,治疗以自拟强心2号方加减温阳利水、活
文章总结了尤昭玲运用助卵方治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尤老针对卵巢早衰独创“冰山理论”,确立察“形”观“色”辨巢法,可根据患者眼睛、嘴唇、鱼际、人中、舌等来判断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并根据40多年的临床及科研经验,认为肾水亏虚是导致卵巢早衰的主要病机,同时与肝、脾、心相互影响,而卵巢早衰的关键病理环节是瘀阻,治疗上自拟助卵方,并提倡药食并补,如自创的“暖巢煲”“养泡煲”“养春粥”等,为卵巢早衰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等特点.黄金昶教授从事肿瘤临床近30年,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较好疗效.文章从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机、肝癌八大主症、治疗肝癌的基本方及加减化裁、对症处理等方面讲述黄金昶教授应用养阴益气活血抗癌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文章重点介绍黄金昶教授根据病理、转移灶、合并症指导用药的临床思路和对症处理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张光霁教授对中医药治疗不寐颇有见解,主张因人制宜,根据性别、年龄、病症等辨证施治疗,重视用药安全;善用龙骨-牡蛎、合欢皮-夜交藤、黄连-肉桂、半夏-秫米等药对,达药之虞,药简效专;重视剂量,执古不泥,制方有度;根据时间医学,择时用药,注重药后调养休息.
内伤发热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连建伟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病症遵从李东垣之法,常从气血阴阳着手,临证结合平脉辨证法常分虚实.认为由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为实,由气、血、阴、阳等亏虚而发热者为虚.施治时连教授常遵古法用古方,凭脉分型辨治,紧扣病机,随证取方,每获良效.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研究认为脑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ADPH氧化酶是活性氧生成的主要来源.NADPH氧化酶介导氧化应激及其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和自噬参与血压的调节.文章分别从延髓头端腹外侧脑区(RVLM)、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在针刺治疗高血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总结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自噬在高血压RVLM的作用及针刺干预机制,为高血压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靶向分子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而其中的民间传统中医诊疗技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其传承与发展中存在多种形式的复杂问题,往往不易受到大众的认同.但我们应正确看待民间诊疗技术,推动民间中医药向前发展,大力开发民间中医药,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文化得到继承和创新.
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瘾疹”,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常见类型,常因受寒或吹冷风而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中医经方治疗具有优势.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反复出现达76次之多,可见其临床应用之广泛,被誉为经方第一方.文章从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病机出发,浅析胡希恕-冯世纶经方医学理论体系运用桂枝汤加味在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中的应用体会,以求为临床提供借鉴.
通过对灸具创新研发的相关文献与专利进行挖掘,梳理灸材、艾灸替代器械、艾灸辅助器械的研发与应用现状,总结其主要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的优势与弊端.提出灸具的创新研发应注意合理保留艾灸的热辐射、光辐射与药化作用,可侧重调控施灸温度、提纯艾叶以确保“安全艾烟浓度”、合理利用艾灰及艾燃烧后附着物等方面,并应充分考虑临床、科研等需求,将人工智能、通信技术、新型材料等领域与传统灸法相融合,优化灸法的疗效及灸治体验,以实现远程、移动、智慧的灸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