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初中开始接触这门学科,自然会对如何学习历史产生疑问。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出台,教育学家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也越来越严格,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有效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性;实践研究
在学习历史时,很多学生会因为初中历史的理论性过强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厌恶心理,再加上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学生更不会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导致恶性循环。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教师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自身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成为现在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究。
一、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过于根深蒂固
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在现代教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教师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口述加板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向学生们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没有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于教学的计划,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的效率。
(二)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教师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中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安排进行强迫性学习。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完全的释放,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大的阻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三)课堂氛围沉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却表现得十分沉闷,学生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很难主动进行学习。
二、有效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教学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自主进行学习。教学形式的丰富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个话剧。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爱国的青年,亲身体会当时爱国青年的心歷路程。在演出后,教师可以由此为导入点进行五四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话剧的演出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学习。
(二)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讲解
历史与当今是相通的,正是有了历史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社会,而且在考察时,也有很多题目是基于现实和历史进行贯通,考察学生将古今联系起来进行回答。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为学生们讲解书本上的固定知识,还要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用历史知识点解释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应用。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围绕相关热点和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师在教学时将现实融入到历史知识的讲解中,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分析历史背景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对某些历史事件所涉及人物的相关背景介绍。学生在对人物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展开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是很难深入的进行探究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历史事件中人物的相关背景介绍,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例如,教师讲解戊戌变法事件时,可以为学生们讲一讲戊戌六君子的相关身世背景和人生经历。介绍谭嗣同时,可以讲他在变法失败后,仍然留存在京城,为了变法甘愿牺牲流血。介绍杨锐时,可以讲他在变法失败后,与谭嗣同一同被捕且被杀害的故事等。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关人物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基于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究出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将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与历史事件相关人物的介绍。希望教师能将以上有效措施真正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历史学案的是这样设计成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421-421.
[2]林志强.信息化时代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的实践手段——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性;实践研究
在学习历史时,很多学生会因为初中历史的理论性过强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厌恶心理,再加上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学生更不会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导致恶性循环。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教师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自身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成为现在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究。
一、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观念过于根深蒂固
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在现代教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教师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口述加板书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向学生们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没有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适合于教学的计划,极大地影响了课堂的效率。
(二)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教师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中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安排进行强迫性学习。学生得不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完全的释放,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大的阻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三)课堂氛围沉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却表现得十分沉闷,学生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氛围中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很难主动进行学习。
二、有效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教学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自主进行学习。教学形式的丰富表现在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个话剧。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爱国的青年,亲身体会当时爱国青年的心歷路程。在演出后,教师可以由此为导入点进行五四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话剧的演出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学习。
(二)结合时事热点进行讲解
历史与当今是相通的,正是有了历史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社会,而且在考察时,也有很多题目是基于现实和历史进行贯通,考察学生将古今联系起来进行回答。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为学生们讲解书本上的固定知识,还要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用历史知识点解释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应用。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围绕相关热点和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师在教学时将现实融入到历史知识的讲解中,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分析历史背景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对某些历史事件所涉及人物的相关背景介绍。学生在对人物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展开对历史事件的学习是很难深入的进行探究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历史事件中人物的相关背景介绍,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例如,教师讲解戊戌变法事件时,可以为学生们讲一讲戊戌六君子的相关身世背景和人生经历。介绍谭嗣同时,可以讲他在变法失败后,仍然留存在京城,为了变法甘愿牺牲流血。介绍杨锐时,可以讲他在变法失败后,与谭嗣同一同被捕且被杀害的故事等。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相关人物的背景和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历史事件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基于新课改的要求下,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究出适宜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将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进行与历史事件相关人物的介绍。希望教师能将以上有效措施真正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历史学案的是这样设计成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421-421.
[2]林志强.信息化时代中学历史“情境教学”的实践手段——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为例[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