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现有井区内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分析,实验研究适用的处理流程和确定的参数,选择有针对性的地震处理与特殊处理、综合物探解释手段,从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入手,着重进行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的应用性技术研究,以精细的高保真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在充分借鉴分析研究区内前人的工作成果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岩芯等综合物探资料,预测储层展布规律及油气分布规律,以指导水平井的实施,达到动用这类储量的目的。
【关键词】辽河油田;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油田开发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36-01
一、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前景
地球应用物理勘探技术、地质调查、井筒资料的地质解释是寻找落实油气田的传统方式。现在国内外针对弹性波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带来了地震勘探方法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岩性隐蔽油气藏勘和数字模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地震波反射信号,计算机技术算找出蕴含在采集的地震资料中的相关影响参数,结合其它井区地质资料对地层进行含油气储层、岩性分析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成为目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勘探技术伴着采集技术、多维多缆地震勘探仪器和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得以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油气资源的深入的勘探开发对应的石油地质特征越来越复杂。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北美、西欧等产油国由构造控制的油气藏石油储采比急剧下降,使得地层、岩性油气藏、复杂断块等常规勘探方法与技术水平较难识别的油气藏类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进步,储层预测手段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目前兴起层序地层学技术及理论研究,结合十几年来广泛应用的三维地震勘探高分辨率技术,成为部署勘探开发岩性圈闭油气藏有效手段之一。从最近几年国内外应用来看,很多国家都对地震资料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都有所创新,主要涉及多域去噪、叠前深度偏移、静校正等方面的研究。
二、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的内容
油气田自开发以来,我们对岩性地层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没有中断过。而且取得了很多成果。很过国内知名学者对我国油气藏的特点、隐蔽油气藏圈闭的分类、概念、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描述,其勘探研究工作主要遍布中国含油气盆地。目前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解释性处理技术中的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手段的进步,使得利用物探手段寻找含油气盆地的技术也日趋成熟,针对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效果也更加明显。
(一)构造及沉积特征研究
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控制下的小层体系,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以小层为研究单元进行沉积微相展布研究,预测砂体厚度、长度及延伸趋势。
(二)储层特征研究
在构造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的物性特征、含油性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集相带。
(三)油藏研究及综合评价
通过地层、构造、储层研究,根据试油、投产结果,开展四性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层识别电性界限,确定符合研究区特点的油层划分标准。分析油层分布规律,确定影响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通过井震结合及油井生产情况确定区块油层发育和油水关系,确定有利含油气区域,并进行储量复算,研究产能分布规律,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依据。
(四)转变开发方式研究
针对该油藏的特点及目前天然能量开发的实际,提出转变开发方式的建议方案。
三、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在开发中的优势
(一)井震结合落实构造,应用LandMark软件对该区块10km2区域(进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针对现有井区断层发育、目的层埋藏深度、构造形态等情况,试验确定处理流程、参数;在保证高信噪比的基础上,深浅层兼顾;主要地质层位的地层成像真实可靠,地质信息丰富;高分辨率处理,达到断点清楚,断面清晰。运用LandMark地震解释系统对该区块及周边10km2进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集相带;并对本区块及周边井进行测井二次解释,结合解释成果开展四性研究,建立油层识别电性界限。部署开发井,增加地质储量,并提出转变开发方式的建议及方案。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控制下的小层体系,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
(二)储层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集相带。
主要通过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二次处理和精细解释,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解决油层中信噪比不稳定、相对应邻井地层纵向幅度大,结合地质因素,确定相关联参数,进行地震资料二次处理,提高现有地质资料解释的准确性,使油藏构造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地震属性分析、利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反演、三维可视化等针对现有井区地质体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现有区开展油气藏的剩余储量的评估和开发研究工作,进一步为该区注采调整提供方向。
(三)进行测井二次解释,结合解释成果开展通过对地层、构造、储层研究,依托测井、试油、生产等资料,开展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層识别标准。
分析油层分布规律,确定影响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通过井震结合及油井生产情况确定区块油层发育和油水关系,确定有利含油气区域,并进行储量复算,研究产能分布规律,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依据。
(四)转变开发方式研究
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建立统一的探井一地震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并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等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通过综合各目的小层砂体的空间展布和油藏的特点及目前天然能量开发的实际,提出转变开发方式的建议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明学,刘淑芬. 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地震相 [J]. 物探与化探. 2009 (06)
[2] 刘宗堡,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李迪,李晓伟.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06)
【关键词】辽河油田;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油田开发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36-01
一、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前景
地球应用物理勘探技术、地质调查、井筒资料的地质解释是寻找落实油气田的传统方式。现在国内外针对弹性波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带来了地震勘探方法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岩性隐蔽油气藏勘和数字模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通过地震波反射信号,计算机技术算找出蕴含在采集的地震资料中的相关影响参数,结合其它井区地质资料对地层进行含油气储层、岩性分析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成为目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勘探技术伴着采集技术、多维多缆地震勘探仪器和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得以广泛的应用。目前全球油气资源的深入的勘探开发对应的石油地质特征越来越复杂。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北美、西欧等产油国由构造控制的油气藏石油储采比急剧下降,使得地层、岩性油气藏、复杂断块等常规勘探方法与技术水平较难识别的油气藏类型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进步,储层预测手段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目前兴起层序地层学技术及理论研究,结合十几年来广泛应用的三维地震勘探高分辨率技术,成为部署勘探开发岩性圈闭油气藏有效手段之一。从最近几年国内外应用来看,很多国家都对地震资料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都有所创新,主要涉及多域去噪、叠前深度偏移、静校正等方面的研究。
二、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的内容
油气田自开发以来,我们对岩性地层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没有中断过。而且取得了很多成果。很过国内知名学者对我国油气藏的特点、隐蔽油气藏圈闭的分类、概念、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描述,其勘探研究工作主要遍布中国含油气盆地。目前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解释性处理技术中的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手段的进步,使得利用物探手段寻找含油气盆地的技术也日趋成熟,针对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效果也更加明显。
(一)构造及沉积特征研究
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控制下的小层体系,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以小层为研究单元进行沉积微相展布研究,预测砂体厚度、长度及延伸趋势。
(二)储层特征研究
在构造和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的物性特征、含油性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集相带。
(三)油藏研究及综合评价
通过地层、构造、储层研究,根据试油、投产结果,开展四性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层识别电性界限,确定符合研究区特点的油层划分标准。分析油层分布规律,确定影响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通过井震结合及油井生产情况确定区块油层发育和油水关系,确定有利含油气区域,并进行储量复算,研究产能分布规律,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依据。
(四)转变开发方式研究
针对该油藏的特点及目前天然能量开发的实际,提出转变开发方式的建议方案。
三、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在开发中的优势
(一)井震结合落实构造,应用LandMark软件对该区块10km2区域(进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针对现有井区断层发育、目的层埋藏深度、构造形态等情况,试验确定处理流程、参数;在保证高信噪比的基础上,深浅层兼顾;主要地质层位的地层成像真实可靠,地质信息丰富;高分辨率处理,达到断点清楚,断面清晰。运用LandMark地震解释系统对该区块及周边10km2进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集相带;并对本区块及周边井进行测井二次解释,结合解释成果开展四性研究,建立油层识别电性界限。部署开发井,增加地质储量,并提出转变开发方式的建议及方案。进行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建立高分辨率层序控制下的小层体系,结合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
(二)储层综合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集相带。
主要通过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二次处理和精细解释,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解决油层中信噪比不稳定、相对应邻井地层纵向幅度大,结合地质因素,确定相关联参数,进行地震资料二次处理,提高现有地质资料解释的准确性,使油藏构造更加清晰明了。同时,地震属性分析、利用地震相分析、地震反演、三维可视化等针对现有井区地质体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现有区开展油气藏的剩余储量的评估和开发研究工作,进一步为该区注采调整提供方向。
(三)进行测井二次解释,结合解释成果开展通过对地层、构造、储层研究,依托测井、试油、生产等资料,开展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層识别标准。
分析油层分布规律,确定影响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通过井震结合及油井生产情况确定区块油层发育和油水关系,确定有利含油气区域,并进行储量复算,研究产能分布规律,为下步产能建设提供依据。
(四)转变开发方式研究
利用地震地层学原理建立统一的探井一地震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并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等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通过综合各目的小层砂体的空间展布和油藏的特点及目前天然能量开发的实际,提出转变开发方式的建议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明学,刘淑芬. 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地震相 [J]. 物探与化探. 2009 (06)
[2] 刘宗堡,吕延防,付晓飞,付广,李迪,李晓伟.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