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一门社会科学,有其专门规范的专业伦理。在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伦理困境成为了其由始至终皆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其中案主自决原则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伦理困境,本文将通过对一个案例深入探析,分析案主自决原则伦理的主要困境,并尝试提出解决策略及建议,以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开展服务。
【关键词】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原则;伦理困境;解决路径
一、案主自决原则
由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性,身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伦理进行工作和各种价值选择。案主自决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让案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这在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过程中是非常基本的要求之一,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案主并相信案主有为自己决定承担后果的能力,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和鼓励案主来实现自己的决定,提高案主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行动能力,面对现实,打破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二、案例简介
初中生小孟,其父母为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对其缺乏应有的关心,平时小孟和父母也不怎么交流,在学校里小孟也没有什么可以倾述的朋友。小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比较靠后,上课时经常走神、打瞌睡,面对老师的训斥不屑一顾,经常在上课时制造噪音来影响老师继续上课。
由于在一次考试中被班主任冤枉作弊,小孟内心委屈,认为班主任不相信自己,学校还给予了他通报批评处分,面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他接受不了,还有其它同学的闲言碎语更是让他接受不了,所以他逃课的情况愈加严重。班主任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不是真的错怪小孟了,而且他连续缺课可能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所以想到了学校里有社工,让社工来劝说小孟回去上课,在此同时,由于小孟没什么朋友,这些事情积压在心里已经很久了,小孟自己也主动找到社工倾述自己的委屈。小孟表示自己不想回去上课,除非班主任亲自向他道歉并撤销对他的通报批评,这让社工十分为难,因为并没有证据能证明他没有作弊,而且学校方面认为处罚已经执行,不可能随意撤回,否则学校设立规则也就无法起到警示作用,毫无意义。社工又找到班主任,希望能让班主任先向小孟道歉,没想到班主任对于小孟的刻板印象十分严重,完全不相信小孟,要让他道歉也是不可能的了。
后来社工多次找到小孟,与他交流谈心,希望能够让小孟先放下这件事情,先回到课堂上去上课。社工平时也有其他的项目,对于小孟这个个案显然有点分身乏术了。后来通过社工与小孟的交流,小孟表示自己愿意回去上学了,但是自己的梦想还是做一名收银员,等他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要去做一名收银员,小孟的父母希望社工能够改变自己孩子的这个想法,这使得社工非常为难。而且学校和老师方面都表示不愿意向小孟道歉,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那就算小孟回到学校,上课心里的抵触情绪还是会很严重。
三、案主基本问题
(1)个人层面,小孟平时沉默寡言,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压在心里,不与他人交流,对于外界的误解和不理解虽然很愤怒很委屈,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去改变,就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案主对于自己的未来有自己想法,但是不被身边人所理解,还遭到了班主任的冷嘲热讽。案主有主动的求助意识,对于社工的介入比较配合,但是还是很坚持自己的想法。
(2)学校层面,小孟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老师们也都对其意见很大,不是很喜欢他。小孟成绩也不是很好,在经历了“作弊事件”之后,面对老师的误解、同学的闲言碎语、学校不愿撤销对案主的通报批评,案主厌学情绪高涨,与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系愈发紧张。
(3)家庭层面,小孟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关心小孟,案主与父母缺乏沟通,但是父母对于小孟还是非常关心的,在知道小孟的事情之后多次尝试利用外界来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容易听信别人的话,迷信。
四、社工的介入
社工在接到此个案之后,先尝试和案主沟通交流,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理清如果想要案主回到课堂需要达到的条件:第一就是要求学校撤回对其的通报批评;第二就是班主任王老师要当面向自己道歉。在了解到案主的诉求之后,社工先是到学校沟通,看能否取消通报批评处罚,但学校方面认为既然已经处罚了,那就不能随意撤销,不然有损公信力,而且并没有证据证明小孟没有作弊,如果就取消了,那么以后的同学恐怕也会效仿,失去规定制定的意义,所以社工的第一次尝试遭到了拒绝。在与学校交涉无果之后社工又找到了班主任王老师进行沟通,看其是否真的误会了小孟。但是还没等社工说,班主任就表示相比另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小孟满口谎言,屡教不改,希望社工能帮助小孟。
面对小孟的两个诉求,社工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便只能将介入重点放在小孟的身上,尝试让小孟放下这一切,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案主内心还是十分委屈,不愿回去。在被父母接回家之后,社工多次进行家访,向小孟的家长了解小孟的近况,与小孟谈论职业规划,并帮助其分析自己现在的处境,以及若想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以此来使案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劝说案主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慢慢的案主表示自己愿意回学校学习,但是自己的梦想仍是做一名收银员,对此案主的父母希望社工能把帮助案主改变他的想法。
五、伦理困境
案主小孟的自我抉择原则(成为一名收银员)与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社工和案主的父母都认为案主的这个理想不够好)之間的伦理冲突。
案主自决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案主有足够清楚地理智和能力进行自我抉择;第二是案主自决的后果是对案主自身没有伤害的。本案例中小孟满足这两个条件,但是案主的父母以及社工本人都认为案主的这个理想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并且案主的父母希望社工能够帮助案主改变这个想法。社工一方面认为案主现在还小,有很多天马星空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这是案主自己的选择,身为一名专业社工应该尊重案主;另一方面社工也认为案主的父母有一定的道理,成为营业员这个梦想对于案主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而且学校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就算案主回学校了怕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使得社工左右为难。 六、合理建议
第一,社会工作者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计划,在遇到工作困难时应该向社工督导说明以求得解决。因为社工有很多的工作,并不止小孟这一个案主,面对案主的两个诉求很多时候社工都表示有心无力,这时候社工的无力感是需要被关注和及时解决的。
第二,充分尊重案主的自决权,社工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在知道案主的梦想后,身为社工应该做的就是帮助案主了解自己做出这个选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并且帮助案主分析这个决定会给自己带来的利弊,让案主自己权衡之后,将最终决定权交给案主自身,不管案主做出什么决定,社工都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评判去进行干涉。至于案主的父母,社工也应向其说明案主选择原因,帮助他们进行好好沟通,了解自己儿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三,为案主和班主任创造当面对话的条件和机会,使双方有一个良好的对话,让班主任改变对案主的成见,并且意识到就算小孟成绩不好,那也不能百分百确定作弊的人就是他,之前的做法对于小孟造成的伤害。也让小孟知道班主任对他的关心和包容,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小孟在学校才能长久的待下来,真正融入到校园中。
七、案例反思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真正的实务过程中做到真正的案主自决原则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能加入自己的价值评判,在考虑案主做的选择是否合适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专业伦理,是不是遵循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中始终强调案主中心原则,始终要围绕案主,保护案主的利益,提升案主的自我决策能力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核心目标。如果社工仅仅因为自己觉得案主的梦想不够远大就尝试去改变其理想,那么案主就会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因为之前的老师也是如是不理解自己的理想,这样一做社工之前与案主建立起来的专业关系也就会被破坏。案主自决原则应该是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案主以及相信案主有自我决定的能力的前提下,发展案主认识自身的能力,帮助案主对于当下情景做出分析,鼓励案主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的工作伦理原则。[1]在服务过程中,尊重案主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虽然社工的出发点是为了案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剥夺案主做自我决定的能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潜力。尊重案主的想法,只要这个想法的后果是不伤害案主的,那么社工都不应加以评判,不带有家长作风。
八、案主自决伦理困境原因
(一)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不足
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建设水平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扎实、思想的丝毫偏差和行动中的错误都会给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实践和专业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也会影响直接服务效果,更无法在伦理冲突中引导案主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对于伦理困境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案主个人抉择能力不足
案主小孟作为一名青少年,在法律上有完全的自我决策权,但因为身为未成年人,很多时候他们的选择会被旁人不理解,并且由于其身心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做出的抉择也并没有成年人顾虑得多,大多会被朋辈家人以及新闻媒体所影响,对自己的决策结果也并不能完全承担。
(三)角色身份复杂性[2]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在社会里都担任不止一个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困境。身为一名专业社工的同时,社工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社会角色的碰撞是各种专业伦理出现的契機。
参考文献:
[1]赵芳.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32.
[2]王淼.浅析专业社会工作中的案主自决[J].金田,2009
[3]马金香.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法制博览.2019年(20):283-28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关键词】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原则;伦理困境;解决路径
一、案主自决原则
由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性,身为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伦理进行工作和各种价值选择。案主自决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让案主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这在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过程中是非常基本的要求之一,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案主并相信案主有为自己决定承担后果的能力,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和鼓励案主来实现自己的决定,提高案主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行动能力,面对现实,打破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以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二、案例简介
初中生小孟,其父母为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对其缺乏应有的关心,平时小孟和父母也不怎么交流,在学校里小孟也没有什么可以倾述的朋友。小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比较靠后,上课时经常走神、打瞌睡,面对老师的训斥不屑一顾,经常在上课时制造噪音来影响老师继续上课。
由于在一次考试中被班主任冤枉作弊,小孟内心委屈,认为班主任不相信自己,学校还给予了他通报批评处分,面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他接受不了,还有其它同学的闲言碎语更是让他接受不了,所以他逃课的情况愈加严重。班主任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不是真的错怪小孟了,而且他连续缺课可能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所以想到了学校里有社工,让社工来劝说小孟回去上课,在此同时,由于小孟没什么朋友,这些事情积压在心里已经很久了,小孟自己也主动找到社工倾述自己的委屈。小孟表示自己不想回去上课,除非班主任亲自向他道歉并撤销对他的通报批评,这让社工十分为难,因为并没有证据能证明他没有作弊,而且学校方面认为处罚已经执行,不可能随意撤回,否则学校设立规则也就无法起到警示作用,毫无意义。社工又找到班主任,希望能让班主任先向小孟道歉,没想到班主任对于小孟的刻板印象十分严重,完全不相信小孟,要让他道歉也是不可能的了。
后来社工多次找到小孟,与他交流谈心,希望能够让小孟先放下这件事情,先回到课堂上去上课。社工平时也有其他的项目,对于小孟这个个案显然有点分身乏术了。后来通过社工与小孟的交流,小孟表示自己愿意回去上学了,但是自己的梦想还是做一名收银员,等他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要去做一名收银员,小孟的父母希望社工能够改变自己孩子的这个想法,这使得社工非常为难。而且学校和老师方面都表示不愿意向小孟道歉,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那就算小孟回到学校,上课心里的抵触情绪还是会很严重。
三、案主基本问题
(1)个人层面,小孟平时沉默寡言,有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压在心里,不与他人交流,对于外界的误解和不理解虽然很愤怒很委屈,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去改变,就采用逃避的方式来处理。案主对于自己的未来有自己想法,但是不被身边人所理解,还遭到了班主任的冷嘲热讽。案主有主动的求助意识,对于社工的介入比较配合,但是还是很坚持自己的想法。
(2)学校层面,小孟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老师们也都对其意见很大,不是很喜欢他。小孟成绩也不是很好,在经历了“作弊事件”之后,面对老师的误解、同学的闲言碎语、学校不愿撤销对案主的通报批评,案主厌学情绪高涨,与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系愈发紧张。
(3)家庭层面,小孟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关心小孟,案主与父母缺乏沟通,但是父母对于小孟还是非常关心的,在知道小孟的事情之后多次尝试利用外界来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容易听信别人的话,迷信。
四、社工的介入
社工在接到此个案之后,先尝试和案主沟通交流,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理清如果想要案主回到课堂需要达到的条件:第一就是要求学校撤回对其的通报批评;第二就是班主任王老师要当面向自己道歉。在了解到案主的诉求之后,社工先是到学校沟通,看能否取消通报批评处罚,但学校方面认为既然已经处罚了,那就不能随意撤销,不然有损公信力,而且并没有证据证明小孟没有作弊,如果就取消了,那么以后的同学恐怕也会效仿,失去规定制定的意义,所以社工的第一次尝试遭到了拒绝。在与学校交涉无果之后社工又找到了班主任王老师进行沟通,看其是否真的误会了小孟。但是还没等社工说,班主任就表示相比另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小孟满口谎言,屡教不改,希望社工能帮助小孟。
面对小孟的两个诉求,社工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便只能将介入重点放在小孟的身上,尝试让小孟放下这一切,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案主内心还是十分委屈,不愿回去。在被父母接回家之后,社工多次进行家访,向小孟的家长了解小孟的近况,与小孟谈论职业规划,并帮助其分析自己现在的处境,以及若想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以此来使案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劝说案主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慢慢的案主表示自己愿意回学校学习,但是自己的梦想仍是做一名收银员,对此案主的父母希望社工能把帮助案主改变他的想法。
五、伦理困境
案主小孟的自我抉择原则(成为一名收银员)与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社工和案主的父母都认为案主的这个理想不够好)之間的伦理冲突。
案主自决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案主有足够清楚地理智和能力进行自我抉择;第二是案主自决的后果是对案主自身没有伤害的。本案例中小孟满足这两个条件,但是案主的父母以及社工本人都认为案主的这个理想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和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并且案主的父母希望社工能够帮助案主改变这个想法。社工一方面认为案主现在还小,有很多天马星空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这是案主自己的选择,身为一名专业社工应该尊重案主;另一方面社工也认为案主的父母有一定的道理,成为营业员这个梦想对于案主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好处,而且学校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就算案主回学校了怕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使得社工左右为难。 六、合理建议
第一,社会工作者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计划,在遇到工作困难时应该向社工督导说明以求得解决。因为社工有很多的工作,并不止小孟这一个案主,面对案主的两个诉求很多时候社工都表示有心无力,这时候社工的无力感是需要被关注和及时解决的。
第二,充分尊重案主的自决权,社工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在知道案主的梦想后,身为社工应该做的就是帮助案主了解自己做出这个选择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并且帮助案主分析这个决定会给自己带来的利弊,让案主自己权衡之后,将最终决定权交给案主自身,不管案主做出什么决定,社工都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评判去进行干涉。至于案主的父母,社工也应向其说明案主选择原因,帮助他们进行好好沟通,了解自己儿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第三,为案主和班主任创造当面对话的条件和机会,使双方有一个良好的对话,让班主任改变对案主的成见,并且意识到就算小孟成绩不好,那也不能百分百确定作弊的人就是他,之前的做法对于小孟造成的伤害。也让小孟知道班主任对他的关心和包容,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小孟在学校才能长久的待下来,真正融入到校园中。
七、案例反思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真正的实务过程中做到真正的案主自决原则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能加入自己的价值评判,在考虑案主做的选择是否合适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专业伦理,是不是遵循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观。在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中始终强调案主中心原则,始终要围绕案主,保护案主的利益,提升案主的自我决策能力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核心目标。如果社工仅仅因为自己觉得案主的梦想不够远大就尝试去改变其理想,那么案主就会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因为之前的老师也是如是不理解自己的理想,这样一做社工之前与案主建立起来的专业关系也就会被破坏。案主自决原则应该是社会工作者在尊重案主以及相信案主有自我决定的能力的前提下,发展案主认识自身的能力,帮助案主对于当下情景做出分析,鼓励案主自主选择和自我决定的工作伦理原则。[1]在服务过程中,尊重案主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虽然社工的出发点是为了案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剥夺案主做自我决定的能力以及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潜力。尊重案主的想法,只要这个想法的后果是不伤害案主的,那么社工都不应加以评判,不带有家长作风。
八、案主自决伦理困境原因
(一)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不足
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建设水平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工作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扎实、思想的丝毫偏差和行动中的错误都会给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实践和专业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也会影响直接服务效果,更无法在伦理冲突中引导案主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对于伦理困境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案主个人抉择能力不足
案主小孟作为一名青少年,在法律上有完全的自我决策权,但因为身为未成年人,很多时候他们的选择会被旁人不理解,并且由于其身心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做出的抉择也并没有成年人顾虑得多,大多会被朋辈家人以及新闻媒体所影响,对自己的决策结果也并不能完全承担。
(三)角色身份复杂性[2]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在社会里都担任不止一个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困境。身为一名专业社工的同时,社工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社会角色的碰撞是各种专业伦理出现的契機。
参考文献:
[1]赵芳.社会工作伦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32.
[2]王淼.浅析专业社会工作中的案主自决[J].金田,2009
[3]马金香.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法制博览.2019年(20):283-28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