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结合课堂常规、教学的内容、组织教学法、偶发事件、教师的以身作则五个方面谈谈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01-02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认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识别是非善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常规它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安全教育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纪律的品质。例如对学生进行“上课不能迟到、不能讲小话,不能随地吐痰”等常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讲文明等品质。学生在一个团结、友爱、进取的班集体里学习和生活,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品德。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的特点,这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利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通过对“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学习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林匹克运动、尊重奥运冠军的思想。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品德。例如,小学五、六年级跑的教学,是以50米快速跑、400米耐久跑和一些接力跑与障碍跑的练习为主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跑的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相互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行为。
三、结合组织教学法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法,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学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五、六年级的“队列和队形”在教学中,正确的运用队列和队形练习对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设施设备,以通过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保护,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时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偶发事件是学生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及时妥善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上课时,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教师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迅速抓住事件的本质,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劝说工作,妥善的处理。
五、结合教师的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教育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会给学生平时的文明用语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工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工作尅勊业业,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热情,对学生教育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模仿。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在学生中坚持做到为人师表,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三是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体育与健康教师,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德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学校体育与健康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J].王聪.科技资讯.2011(30).
[2]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技能的转变[J].张娟,张华江,杨建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8).
[3]小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分析[J].赵华.中国培训.2015(20).
[4]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付红军.中国教育学刊.2012(S2).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01-02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认真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识别是非善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常规它贯穿于整个课堂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安全教育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纪律的品质。例如对学生进行“上课不能迟到、不能讲小话,不能随地吐痰”等常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讲文明等品质。学生在一个团结、友爱、进取的班集体里学习和生活,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品德。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的特点,这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非常有利的因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挖掘其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通过对“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学习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林匹克运动、尊重奥运冠军的思想。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品德。例如,小学五、六年级跑的教学,是以50米快速跑、400米耐久跑和一些接力跑与障碍跑的练习为主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多种跑的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相互合作、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行为。
三、结合组织教学法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法,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学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五、六年级的“队列和队形”在教学中,正确的运用队列和队形练习对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保养场地设施设备,以通过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保护,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时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偶发事件是学生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及时妥善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上课时,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教师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迅速抓住事件的本质,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好劝说工作,妥善的处理。
五、结合教师的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教育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会给学生平时的文明用语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工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工作尅勊业业,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热情,对学生教育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模仿。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在学生中坚持做到为人师表,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三是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体育与健康教师,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德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学校体育与健康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J].王聪.科技资讯.2011(30).
[2]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技能的转变[J].张娟,张华江,杨建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08).
[3]小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分析[J].赵华.中国培训.2015(20).
[4]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付红军.中国教育学刊.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