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数学对小学生的陶冶作用

来源 :教育·读写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说过:“数学陶冶我一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奠基,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人们形成认识世界的正确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小学数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形成良好数学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端正态度、积累经验、发展思维,理性阳光、健康乐观面对人生未来。
  一、学会“想”明白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终身实践的课题,旨在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可持续发展。我深深地懂得,数学不是老师讲学生就能听明白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想”明白的。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我把引出圆周率的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情境导入后问:“同学们,这节课内容是我告诉你们还是你们自己研究?”孩子们决定自己研究。于是,学生拿出学具袋,自主选择合适的学具,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尝试的,有小组合作的,有运用绕线法的,有运用滚动法的……大家都能带着问题边操作边思考,在全班反馈交流研讨后自然而然地引出圆周率。这时我的课并没有结束,而是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小不同的圆,圆周率是否相同呢?于是同学们又一次选择学具,动手操作,进行研究。这样孩子们在一次次操作活动中,在互动交流中终于惊喜地发现:我会了!这样就使得他们深刻理解了圆周率的含义。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坚强毅力。在多年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凡学生能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我从不包办代替,都是组织学生亲自操作,并引导学生在操作与观察的基础上深度交流研讨,不断积累孩子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倡导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及合作精神。
  去年听过一节一年级数学课,上课不久,老师引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突然有个小女孩站起来指着同桌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与他合作。”原来是她的同桌在调皮捣蛋,没有好好合作,没过多久,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能与小丽坐一起吗?”还没有等老师说话,就跑过去了,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同学们都在讲,没有人认真倾听,也没有人认真思考,这次合作学习看上去是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是空空洞洞。课后座谈时我指导这位老师深入地进行了反思,后来还进行跟踪指导,结合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组,合理分工,每次教学时设置好问题难易程度,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方法。前不久,我又一次深入这个班级观摩教学,发现学生小组合作井然有序,从“形”走向了“实质”,有人操作,有人记录,有人反馈,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大家积极发言,善于倾听,整节课学生有效交流互动,碰撞思维。
  三、学会欣赏数学的雅致之美
  小学数学是美的,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浓缩了客观世界的内容美,既有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上的自然之美,也有数学探究过程及探究后获得成功的美妙体验,既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寻向往,还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创造美、享受美。数学的雅致之美使学生对美的欣赏更为独到,同时对美的欣赏又引领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逐步深入。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自然会发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称。对称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运用对称的事物随处可见;不仅绘画图案中有时利用对称,文学作品中有时也讲究对称手法。教学时,收集大量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给学生直观展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还能够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在深切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接着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欣赏与设计”,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过的图形,利用轴对称等知识自主设计图案,孩子们学习兴趣高涨,还有不少孩子合作。多数学生很有创意,设计新颖,绘图美观,如:有的设计小鱼、蝴蝶,有的设计高山、大树,还有的设计出美丽的农家早晨……设计好作品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正是数学的美,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挑起了他们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
  四、学会理性思考
  数学思维与理性精神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功能。学习数学的人更能有效地进行思考,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用数学眼光看世界,发现问题,进而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周玉仁教授曾说: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融生活于数学。多年来,我用教材教,而不囿于教材,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理性精神。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是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的开始,虽然教学10以内的数,可是课前我就了解到绝大多数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已经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数数,如果在这一课教学活动中仅仅对数进行认、读、写、数的训练,学生就会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我告诉小朋友: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熟悉校园吗?想认识数吗?看看你能在校园里找到哪些数,找到了就告诉你身边的小伙伴,与同学一起分享。然后,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寻找他们身边的数。这节数学课,我和学生们走出教室,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开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不仅让孩子们数数、认数,亲身感受到数就在我们身边,还让孩子们认识了校园,孩子们更喜欢学校了,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孩子们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五、学会创新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使人类社会走向文明,新时代社会发展更需要创新人才,而对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莫过于数学。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等很多积木,组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问学生:“用这些物体可以印出什么图形呢?”学生动手操作后回答:“用长方体可以印出长方形”“用正方体可以印出正方形”“用三棱柱可以印出三角形”“用圆柱可以印出圆”。这时还有几个学生举手,一个学生说:“老师,用长方体也可以印出正方形。”我故作疑惑:“是吗?怎么印出来的呢?请大家都再试试。”随着同学们上台展示,学生也都豁然开朗。在这样的启发下,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说:“老师,我用三棱柱还可以印出长方形。”“老师,我用三棱柱还印出了正方形。”这里老师当然明白,但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一次探索。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而是追问:“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不一会儿,有一个学生举手大声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发现,你看,用圆柱还可以印出长方形。”这时,我确实感到有些惊讶,如果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个发现并不奇怪,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一个一年级学生,能有这样的发现,着实让我很激动。问:“你是怎么印出来的呢?请上台展示给大家看看。”这个学生走到展示台前,将圆柱的曲面印上印泥,在紙上滚动了一下,就印出了一个长方形,这时,有的同学还说:“你们看,在圆柱滚的时候,滚的差不多了就不滚了,还能印出正方形呢。”课上,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和体验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人的一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不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在学生终身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即使某个学生将来可能会把小学所学的一些数学知识忘记,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素养、理性精神、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及在学生身上烙下的一些优秀品质也必然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教育局 、宋店乡八里小学)
其他文献
秦皇岛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概述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濒渤海.北依燕山.西近京津是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北和东北的交通要道。同时作为我国首批全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公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37.7%的初中生遭遇过关系欺凌,19.1%的初中生在校园里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
一、试题呈现(2020年全国Ⅲ卷理12)已知55<84,134<85,设a=log,b=log5,c=log138,则().A.a<b<c B.b<a<c C.b<c<a D.c<a<b二、试题分析本题结构较为简洁,以指对数为载体考查比大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可见,数学素养的形成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实践与思考,积累知识与思维经验的过程。因此,笔者所在区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了研究和探索“学历案”使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研究团队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