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检察教育培训意识形态
建设路径探析
杨 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一、把握主动权,让教育变“实”
调整教学布局:适时组织意识形态教育专题示范班,在主体班次中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专项业务培训中有机融入教育相关内容,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与提升专业素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意识形态教育实现培训班次的全覆盖和检察人员的全覆盖。
严守教学阵地:在方案设计中加强对课程和讲稿的审查,培训结束后建立反馈和评估机制,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教育培训与干部部门要密切配合,把意识形态教育与干警“德”的考核结合起来。
二、用好话语权,让效果变“实”
内容:同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干警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以及国情世情教育相结合,深化干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职业道德的养成;同岗位职责相结合,推动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落实。
形式:夯实“主”课堂,通过案例分析、知识竞赛、微型党课等手段对教育内容进行二度创作、深度解读,再辅以现场教学、典型示范等方式,把灌输教育与情感传输、悉心引导相融汇,潜移默化实现教育目的。搭建“新”课堂,依托内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微课、网上课堂等,同步利用APP平台、微信群等工具开展学习研讨,及时把握学员思想动态,实现教育的共享和传播。
三、注重管理权,让防控变“实”
加强师资建设:积极推荐检察教官参加境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等,重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骨干师资。实施严格的教案审查、集体备课、课前试讲制度,强化“讲台有纪律”意识。探索建立科学的检察教官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学员管理:认真落实相关规定,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以严格管理促学风和作风转变,使接受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干警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行的过程。对在培训中发现的干警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果断干预,及时帮助廓清思想迷雾。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教育
潜 艇 邓瑞林/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
井冈山分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井冈山分院形成了一整套以“上一堂革命旧址现场课、重走一段红军路、身着一回红军服、学唱一首红色歌谣、与革命先辈后代进行一次互动访谈、聆听一堂革命斗争史与人民检察史专题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课程。
一是课堂讲授法。课堂是宣传理想信念、强化理想信念的主阵地。井冈山众多的党政干部、高校教授能讲理想信念课程,近年来我们还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學、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等邀请老师来讲意识形态课题。
二是互动访谈法。我们把井冈山上革命烈士王佐、袁文才的后代以及老红军曾志的后代等请来做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与学员互动,讲述他们对革命先辈的追忆和感触,以及自己在做人做事中如何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访谈的过程凝重,是一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鼓舞斗志的心灵交流。
三是现场教学法。井冈山拥有众多的革命战斗遗址和战斗英雄故事,这些都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独一无二的历史活教材。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织一批批来分院学习的学员到北山烈士陵园、黄洋界、小井红军烈士墓、红军挑粮小道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让老师为学员讲授曾经艰苦卓绝、九死一生、感天动地的战斗故事。
四是体验式教学法。我们让学员穿上红军服、挂上挎包、绑上裤腿、背起仿制枪,按照当年红军建制或番号,唱响红军歌曲,行走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在年轻人偏多的班次,我们会选择合适的地形模拟军事对抗,开展5公里急行军、突破封锁线、过独木桥、攀爬悬涯等活动。在体验“红军一天”的活动中,有时安排辟柴火、烧土灶、拔野菜等自制午餐。
五是情景教学法。井冈山分院内设人民检察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检察”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开展情景教学的主要场所。馆内摆放了自1931年苏区工农检察部成立以来各种珍贵的文史资料、历史图片、办公物品及重大案件介绍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工作人员的讲解、历史与现在的对比,让学员对人民检察历史的发展有直观的了解,增强对检察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西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
创新与思路
梁高峰/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适应新形势和司法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教育培训改革,推进教学管理工作创新,重点应做到“四个把握”。
一、把握角色定位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角色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纵向层面,是指各级检察机关根据中央和高检院的要求,按照确定的原则、步骤、内容、方式来具体组织落实教育培训计划,越是基层院,教学组织活动就越具体。横向层面,是指多个单位或者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教育培训,牵头部门则须统筹考虑规模、内容、方式、师资、场地等因素,主动协调各方关系,搞好角色分工和有序衔接。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好所确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二、把握管理原则
一是目的性原则。每项教学管理工作都有相对具体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据此来设定参训人员、范围、内容、方式、方法和侧重点。二是差异性原则。应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层次、各专业人员素质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才施教、因岗施教、因需施教。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三是阶段性原则。应根据不同类别人员,采取阶梯式教学,形成不同阶段、不同模式、相对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四是创新性原则。应勇于应变求新,创新方式方法,将先进经验转化为实践成果,推动工作发展。 三、把握核心要素
一是组织者。要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广运用现代培训方法和教学手段。要采取专题培训、巡回培训等方法,加大基层院扶持力度。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拉近情感距离,增强干警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要打破地域界限、上下界限、内外界限,拓宽师资选用视野,实现优秀教师全国全省范围共享。大力推进检察官教检察官制度,注重发挥好各类检察人才的作用。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水平。建立良好的保障运行机制,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岗位锻炼、科研激励、青年人才培养,丰富其实践经验,吸引更多优秀干警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三是学员。学员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珍惜培训机会,端正学习态度。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把“训、管、用”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四、把握需求创新
一是抓好需求调研。深入细致做好统计分析,精准把握培训需求,改进培训班次设置和授课方式方法。二是开展自主选学。要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培训需求,逐步扩大干警的选学权力。可试行检察系统内自主选学,建立并公布课程菜单,由干警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授课师资,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评估考核。健全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及时沟通、反馈,改进工作,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云南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创新与思路
孙穆堃 王志芹/国家检察官学院云南分院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成为了摆在全国检察机关各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培训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新任务。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按照培训班开展过程大致包含:制定教学计划、跟班管理、教学测评、教学档案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几大方面。
现阶段,教学管理工作面临以下新形势:一是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检察工作进一步细化分工,对各类人员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检察官培训条例》、《基层检察人员轮训办法》、《“十三五”时期检察教育培训规划》等一系列规定及文件的出台和落实,极大提高了检察人员履职能力要求。另外,现行的招录和遴选方式,要求新进人员已具备相当的法学理论知识,传统的法学专业类、讲授式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学员需求。三是科技创新,社会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检察工作、检察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基层检察工作转型势在必行。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一是创新课程体系。基于岗位素能标准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能提升。创新课程内容,在提高业务培训实用性的同时,增强综合类课程,立足于提高学员的大局观、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训课程的研发和推广,变知识的被动接收为主动汲取。利用地区特点,开发特色课程,适当的采用现场教学、访谈式教学等方式,突破传统讲授式的局限。三是创新教学、教务管理。利用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教务管理效率。云南分院目前正在筹备开发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将学员学籍管理、报到注册、考勤、教学档案、授课测评、考试考核、师资管理等统一规划纳入,借助系统的优势提高培训管理效率。
吉林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
创新与思路
王卫星 李忠萍/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
一、逐步建立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
探索建立横向以意识形态建设为先导、以通用素能为基础,纵向以专业素能提升为主的网状课程体系;注意挖掘、打造与检察业务相关的其他精品课程作为学院特色课程充实到课程体系内,力求课程体系全面系统多样。采用“菜单式”课程管理方式,基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设置培训课程。同时也要把握法律共同体“同质性”特征,初任检察官、晋升高级检察官培训应具有统一的培训课程。
二、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
吉林省自改革以来在培训方式上引入研讨式、案例式和网络式等。根据2016年底培训需求调研中“您喜欢的培训方式”和“您喜欢的教学方法”数据显示,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方式可以调动学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除专题讲授以集中快速学习外,50%学员希望通过案例获取实操性经验传授;学员对情景模拟和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接受还需要时间过渡,因此需要我们用好用活新的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上,PPT的制作应生动活泼,并尝试应用诸如FOCUSKY、Prezi等更为适合成人培训的3D效果制作软件。课堂互动设计应采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行动学习的方法激发学员主动性。
三、健全和完善各项培训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培训的组织实施机制、学员培训考核机制、教师评估反馈机制。培训计划的生成要遵循向培训要素质、向培訓要能力理念,通过需求调研、素能考评查找问题与差距,根据组织要求、岗位及个人需求确定初稿,经培训主管部门、实施部门及各业务部门集体审议,提出修改意见后形成科学的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流程,以加强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方法的引导与管控。通过建立和完善培训登记制度和学分学时管理制度完善学员培训、考核、任用“三位一体”培训考核机制;考评结果与其所属单位形成对接,纳入年终考评、晋升等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评估及反馈机制应包含学员对课程设计、授课风格、教学方法等评价并保障有效反馈,作为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评估,以此为基础管理教学资源平台。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手机APP、企业公众号或软件系统等信息化方式,从需求调研开展到培训计划生成,从各项培训机制的建立到保障机制运行,从培训工作监督管理到考核评估都依托信息化平台运行,实现管理实效性和多元信息共享。 河北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
创新与思路
吴 涛/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北分院
教育模式创新是提高检察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为适应当前的执法办案形势,同时也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做好预演和过渡,当前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扩大“非课堂教学”的应用范围,更多采取现场教学、行为体验、情景模拟等方法以及能力拓展、社会调研等方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更新学习理念。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拘泥于课本学、课堂学、督促学,注重向实践学、主动学、案中学,加大实践育才力度,大力推广AB岗、导师带教、跟案锻炼、轮岗实践等方式,引导检察人员实践成才、岗位成才,把学习与履职有机结合作为提升专业素质和司法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是厘清教育培训的分类。检察教育培训内容繁多,不同的培训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才能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从内容上应分别开展理念教育、能力培养和行为训练,其中理念教育包括对国家大政方针、执法理念,忠诚理念、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能力培养包括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行为训练包括群众工作能力、案件协调能力、矛盾化解能力、媒体沟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应根据目前的内设机构职能划分,探索性地开展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分类培训,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改革培训规模容量。根据检察业务技能实训的需要,培训采取小规模教学效果最佳,每班10—30人为宜,突出按业务类别和干部层次开展培训,充分考虑和满足干警的“点菜”需求。采取主题培训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案例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参与式、模拟式、体验式、行动式,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实战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互动培训方式。学员普遍欢迎可以调动身心积极参与的培训模式。新型培训模式应该结合多种学习方法,以“形成学员的创造性思维”为设计目标。可以参考的培训方式有:课堂讲授、开发性反馈、自主性反思、多渠道调查、小组讨论、撰写报告、公开陈述、体验式团队活动、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
五是建立教学资料库。教学资料库的建立,就是通过搜集全省乃至全国典型精品案例,根据业务实训需要,进行加工整理后,制成电子卷宗、视频资料等。在注意内外有别的前提下,还可以编制、播放一些内部教学参考片,多给检察干警增加有益的教学内容。
六是加大科技教育培训成本的投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要想快速提升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必须加大教育培训成本的投入,发展以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全方位多体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
探索分类分层培训新模式
曹世联 于小兰/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分院
一、顶层设计实现教育培训“一体化”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2015年,上海检察机关结合司法体制改革情况,“教育处、学院”合署办公,负责全市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培训统一规划。各条线培训班次由教育处(学院)统一规划,从“年度计划、需求调研、课程设计、组织报名、经费报告、教学管理、效果评估、资料归档”等均有学院“一揽子”到底,实现了教育培训全市“一盘棋”的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确保培训质量严把课程设计关
一是确定专题。专题和课程设计按照“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进行分类,聚焦条线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并由学院统一安排专题培训档期。二是设计课程。专题确定后,学院组织各教研组召开会议,并邀请条线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课程设计方案。三是审核把关。专门成立由“检察业务专家、高校专家教授、市委组织部干教中心、市院教育培训部门”等人员组成的《课程评审委员会》,由评审委员会对所有专题和课程进行审核把关,经市院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批准后网上公示,供全市干警选学报名。
三、坚持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培训新思路
一是突出分类分层。今年的全员培训中,共有38个培训专题通过审核,每个培训专题都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分类分层明显,为防止干警不按照分类分层要求报名参训,专门研发了一套报名系统,通过后台设置,不适格对象无法点击报名不相关培训专题。二是首次探索跨界选学。即干警认为对本条线的专题和课程都已掌握,可以选报其他条线的专题以拓宽业务能力(限制为20%)。这种跨界选学,促进了课程质量的提高,因为课程针对性不强,很可能出现本条线的人员不参加本条线的培训,今年的跨界选学有些热门专题网上一公布就被“秒选”,也有3个专题因吸引力不强、报名人数较少被取消。
四、“信息化”手段助推教学管理水平
一是报名信息化。研发了“上海检察机关教育培训报名系统”,培训班次实现网上报名,简洁方便高效。二是管理信息化。学员手册、课程表、师资测评、教学评估、考勤点名等均通过“上海检信”平台,在手机上推送,实现无纸化办公。
勇于探索 推陳出新
促进教学管理新发展
刘小红 方海萍/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政治培训
我们始终将政治培训贯穿检察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训周期长的培训班上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党的领导;每期培训至少设置一门政治课;在培训周期较长的培训项目上,分模块开设政治课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通过采取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红色经典读书会、音像观摩、党性分析座谈会等形式的教育方式,使政治教育鲜活起来,提升政治培训的吸引了和实效性。
二、实现管理精细化,强化团队建设
一是实行小班管理,管理更加精细化。对于规模大的培训班,实行分班管理,安排多名班主任同时带班。二是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微信群、视频资料等加强联系、沟通与管理。三是开展丰富的活动,如拓展、晨跑 早操、辩论赛、读书分享会、拔河、篮球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全班大总结等,加强团队建设。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新形式
一是多形式开展现场教学。着眼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探索和尝试了红色基地教育现场教学、警示基地现场教育和检察机关建设現场教学三种形式。二是积极开展访谈式授课。三是将精品课程赏析引入师资培训课堂。通过对精品课程既赏又析,有助于打开学习思路、丰富课程构思,明确精品课程组织的努力方向,更快、更好地提升讲课技能。四是说课演练贯穿于师资培训始终。说课这种全真演练的形式,人人上台、个个演练,使学员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立足培训需求,拓宽实训新思维
一是竞赛模式 实训模式。为探索公诉培训新模式,构建公诉实训课程体系,借用全国优秀公诉人竞赛模式,围绕证据审查、出庭技能、文书写作和竞赛辩论技能四大单元设计课程。各种全真模拟、实训演练,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地吸引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能动性。二是疑难罪名解析 实务技能培训。将疑难案件办理的解析与公诉实务技能培训相结合,设置了罪名 技能的课程。既解决了疑难罪名的解析,又培训了业务技能,而且以罪名为依托讲授实务技能 ,更具有针对性,学员更容易掌握和吸收。
创新 “院处一体化”机制打造一流学院
林 晨/国家检察官学院江苏分院
近年来,江苏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检察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各项要求,着力发挥教育培训“自我提升、补齐短板、内生动力、引领发展”的作用,有效提升队伍素养。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以江苏分院为主阵地,教育培训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江苏省院党组明确,学院是教培的主体、是责任人、是主阵地,全省的教育培训从规划到计划,到整个的安排落实,均由学院牵头负责。教培处对外是担任教育培训任务的教育机构,对内是学院的三大部之一教学规划部,形成以学院为主体,按照“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分部落实、整体协调”的原则,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
二是吸引优秀师资形成“有仙则名”的特色基地。“院处一体化”改革,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最大程度汇集优秀师资到学院开展教学,通过开门请人的方式把人才吸引到学院,目前我们正在从社会、院校以及检察机关内部招聘一批专职老师充实学院的师资力量,改变过去那种以兼职老师为主体的局面,充分发挥内聘和外聘师资的各自特长,使坐落于茅山风景区的学院成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特色人才基地。
三是聚焦创新从人员机制上整合到位。江苏省院党组要求:教培处重心下沉,与学院形成教培“一盘棋”的整体格局,要求教培处全体人员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院上班,在学院期间除做好教学规划工作外,对每个班次进行全程跟班管理,及时掌握教学教务动态,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掌握最接地气的数据,同时提高对培训需求、评估等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的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者本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四是用“工匠精神”打造文化名片。为确保师资安排、教学内容设定更具有针对性,我们用“工匠精神”精细化管理教学教务工作。把校园文化做精做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年初我们增设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立布告栏,定期发布培训动态、通知、学术信息等,使学员在温馨的环境中培训学习,把学院打造成江苏检察的文化名片。
由于江苏分院的一体化工作刚刚起步,还在探索实践阶段,各方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我们相信,随着“院处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检察教育培训工作一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成为培养江苏检察人才的圣地。
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刘启林 董海霞/国家检察官学院四川分院
一是完善检察教官激励机制,以科学化实战化为目标,促进履职能力提升。四川分院与省院业务处室共同研讨,以构建业务实训课程体系为依托,完善检察教官激励机制,鼓励其从事教学工作和课程开发,目前已分别构建起以业务为类别的实训模块。通过整合市级院精品师资,加强小班化教学场景的应用,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着重突显培训的科学规划;突出精细化的培训目标,全方位开展“训、赛、考”的教学活动。在今年举办的入额检察官分类培训班次中,专家型检察官的授课比例占到授课总数的72%以上,促进其履职能力提升。
二是开展案例式的结构化研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四川分院在落实全员轮训和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进一步探索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模式。对于各业务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分班分组的结构研讨,启迪思维、拓展认知,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整个培训工作实效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是依据岗位素能标准,共同精准确定课程体系。根据正规化培训方案,四川省院教育处向各内设机构征求意见,并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十三五”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省院党组研究通过,四川分院具体承办实施。在课程设置上,分院负责向各内设机构提供菜单式公共类课程,统筹培训班次的课程清单,业务部门根据素能标准,负责制订相应的专业门类课程,教育处负责审核确定课表。在授课内容的具体要求上,为落实曹建明检察长强调的全员培训公益诉讼的指示精神,从今年9月份起,在民事行政检察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培训班次中开设公益诉讼相关课程,根据业务范围和授课层次,把公益诉讼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保障民生,积极稳妥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在公诉部门的培训班次中开设非法证据排除、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专题课程。如在举办的“全省命案办理”公诉业务专项培训班中,不仅从命案办理过程中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命案证据的审查要点、疑罪命案的认定和司法处理等疑难方面,开设了《命案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的相关问题》、《公诉证据审查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专题讲座,还结合起诉后被判决无罪案件以及一审判决后发现漏诉共犯案件等典型教学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观点,最后请承办领导亲自答疑解惑,强化了执法办案人员的案件审查能力、罪责认定能力、出庭公诉能力以及诉讼监督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标准下各领域层次的专业素能。同时,按照通用标准素能的要求,落实了省院党组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纳入检察业务培训课程、推进党的创新成果进课堂的要求,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检察业务培训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格局。目前已经开设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营造正风肃纪新常态》、《提高思潮辨别力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进一步树立了法治理念、坚定了法治信仰。 以智能化校园建设为推手
实现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
刘 缨/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
近年来,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主动顺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在“软”“硬”件上同时下功夫,不断完善校园智能化基础建设,推动广西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自2016年4月智能化校园投入使用以来,广西分院已培训各类检察人员6000人(次)。依托广西分院建设的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已成功承办越南、老挝、柬埔寨高级检察官研修班。
一、三个坚持,夯实智能化校园的建设基础
一是坚持设计理念先行。广西分院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研究,明确了“规模合理、先进适用、集约建设、资源共享、满足需求、分步实施”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适应未来技术发展与业务需求,确保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以不断地完善、扩展、升级。二是坚持学院积极介入。在项目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始终积极介入,根据现有建筑情况合理进行教学区域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对所需达到的教学要求、所需的技术支持进行细化,有效地避免设计、建设和使用脱节的现象。三是坚持建设过程监控。以建设过程中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密切跟进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以保证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脱离建设的初衷和实际需求。
二、三个促进,推动智能化校园的作用发挥
一是以智能化建设促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广西分院智能化校园建成后,教学系统具备支持多点同时录制功能,可全面记录教学实况;模拟系统具备实战演练、实时录制、同步分享的功能;实训系统具备小组研讨、研讨成果实时展现、实时点评的功能,极大地发挥了智能化建设对教学的配合和辅助作用。二是以智能化建设促进学员严格规范管理。通过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 “数据集中、信息共享”,凭借系统就可以对学员进行全方面的智能管理,管理起来更严格、更规范。三是以智能化建设促后勤保障管理手段的更新。智能化校园建设使用后,实现了对学院日常后勤保障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极大提高了管理的成效,压缩了管理的成本。
三、三个深化,完善智能化校园的升级应用
一是深化教务教学系统的升级和开发。完善教务教学管理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包括学员管理、教师管理等资料的数据库搭建;建立教学云共享系统,实现资料查找、教学资源等的随处访问和共享需求。二是深化门户网站和培训APP的开发与建设。在门户网站上及時发布信息,进行远程教学和交流。将培训功能移植到手机上,使学员的学习、作业、查阅质料、沟通等活动更为高效。三是深化后勤保障系统的升级和开发。不断开发完善OA系统,将学院日常管理融入系统中,将以往的纸质存档审批转化成数字化信息,使得管理更为科学、更为便捷、更为直观。
运用“互联网 培训”
推进检察教育培训成果共享
钱俊铭/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一、运用全员共建共享理念,开展微课教育培训活动
“微课”适应现代人碎片化学习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的手段,因为制作成本低,可以成为发现优秀师资潜质的途径。我们在全省开展了 “微课”教育培训活动。主要特征有:1.技术标准要求大众化。2.时间长,参与面广。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历时5个余月。第一阶段课程建设与自我培训,要求各院与岗位练兵活动相结合,在相互微型教学的基础上,产生1-2门优秀课程,扩大参与面。3.评学相结合。第二阶段对口交流培训,交流课程为本市每个院产生的1-2门课和对口市的课程,培训学员分必修学员和自主选学学员,必修学员要求各市在二级院分别指定代表不同类型检察人员,要对全部课程学习,并对每门课打分,既增强学习的强制性,又让让评判者更广泛。4.评研结合。第三阶段举办精品微课研讨班并评选,使“微课”发动者、建设者和读者,亲历亲为,共同研讨微课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培训课程的共建共享。5.成果交流充分。挂内网,刻光盘,在省院举办的培训班的课前课后和课间休息时,播放微课等。
二、运用合作共享理念,引进高水平外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浙江分院与浙大光华法学院、阿里巴巴橙蓝学院合作:1.签订“互联网法律”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互联网专门检察人才,合力提升运用大数据,预防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2.检企校三方合作,取长补短,联合开展“电子商务刑事法律专题研修班”。3.着手“互联网刑事法律”特色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按照实战实训模式,收集一批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形成一支检察教官队伍。
三、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推进优质课程共享
省院建立具体到人培训情况数据库,对培训情况随时记录,半年通报,年终考核,保证全员培训落到实处。此外还组织高校知名教授牵手山区海岛检察培训活动,解决知名教授资源均衡问题;组织各市检察教官优秀课程相互上门送教,解决不同发展水平地区间师资的交流,增进检察教官的教学实践机会。
新形势下教育培训流程管理的创新
熊 英/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2017年8月7日至11日,为期五天的贵州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实务研讨班如期举办,省院教育处对此期培训班进行了重点质量跟踪和考核评价,对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体现在培训流程管理上:
一是坚持以受训学员为主体。本期培训班学员都是员额检察官,他们在办案中对事实的认定、证据审查等都有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只是经验的多少和司法行为的规范性上存在差别,所以我们把培训重点明确为非法证据排除这一较高层次内容,引导员额检察官主动作为,提高侦查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坚持培训目标的适应性。通过培训前组织的需求调研,我们发现贵州省侦查监督部门干警依法监督能力较弱这一共性问题。冤假错案对司法公信力杀伤力巨大,侦查监督位于刑事诉讼上游,唯有严格依法、规范精细办案,方能严防冤假错案发生。为适应这一工作要求,我们把培训目标确立为重点解决侦查监督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侦查监督员额检察官的监督核心能力,让侦查监督检察官知侦查、能监督、会监督,推动侦查监督工作法治化现代化。 三是坚持教学设计的互动性。把真实的办案情形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教学案例进行实训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训教师点评和讲解,引发学员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互动教学目标。
四是坚持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从培训计划的生成、培训方案的拟定、培训经费的使用到培训的组织、协调和评估进行全流程跟踪,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上课考勤制,评选出6名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并优先推荐参加全国高质量高水平培训。同时征求学员对研讨班的整体评价、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价。
本期培训班帮助侦监部门员额检察官在提高司法办案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达到促进贵州省侦查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培训目的,取得了较好培训效果。
加强管训统筹
增强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合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
近年来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在加强管训统筹、增强检察教育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率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加强管训统筹的主要做法
湖北分院与省检察院政治部干部教育培训处、检察发展研究中心合署办公,实行“合署办公、管训统筹、全员培训、教研结合”。一是整体规划。全员培训是全省各级检察院的共同责任,对规划任务进行逐年逐级逐类分解,实行省院统筹、市县两级检察院管理、培训机构及相关部门分级分类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二是归口管理。将各项培训活动归口检察官学院统一管理,对各部门申报的培训项目逐一进行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统一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报请检察长办公会审核批准。三是内部整合。建立了由培训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加的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在培训归口原则下各培训主体之间的协作配合。四是考评管理。逐步完善了教育培训工作报告与备案、考核与评估等制度,下级院每半年向上级院报告一次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上级院每年年底进行评分排名。
二、在管训统筹总要求下的具体工作
一是根据司法体制改革推进需要组织分层分类培训。举办了入额检察官培训班、预备检察官训练班、检察官助理培训班、雇员制检察辅助人员培训班。二是注重培养选拔检察教育培訓师资。建立了一支由外聘理论教师、兼职检察教师、业务实训教师、驻院科研教师、检察专业研究生实务导师、预备检察官实习教官等六类师资组成的检察教师队伍。三是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约200个专题的检察专业硕士课程,开发涉检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与防范、非法证据排除等10多门实训课程。四是培养检察专业博士硕士。从2010年开始,省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办检察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班,与武汉大学合作培养检察专业法学博士研究生。五是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学院设计了《意识形态管理告知单》,对每个培训班都要求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提出了教案审查、随堂听课、勇于抵制错误言论等具体措施。六是建设全员培训档案和课程信息档案信息库。为全省检察机关人才队伍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路径探析
杨 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一、把握主动权,让教育变“实”
调整教学布局:适时组织意识形态教育专题示范班,在主体班次中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在专项业务培训中有机融入教育相关内容,把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与提升专业素能有机结合起来,使意识形态教育实现培训班次的全覆盖和检察人员的全覆盖。
严守教学阵地:在方案设计中加强对课程和讲稿的审查,培训结束后建立反馈和评估机制,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教育培训与干部部门要密切配合,把意识形态教育与干警“德”的考核结合起来。
二、用好话语权,让效果变“实”
内容:同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干警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同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以及国情世情教育相结合,深化干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职业道德的养成;同岗位职责相结合,推动各项检察工作任务的落实。
形式:夯实“主”课堂,通过案例分析、知识竞赛、微型党课等手段对教育内容进行二度创作、深度解读,再辅以现场教学、典型示范等方式,把灌输教育与情感传输、悉心引导相融汇,潜移默化实现教育目的。搭建“新”课堂,依托内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微课、网上课堂等,同步利用APP平台、微信群等工具开展学习研讨,及时把握学员思想动态,实现教育的共享和传播。
三、注重管理权,让防控变“实”
加强师资建设:积极推荐检察教官参加境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等,重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骨干师资。实施严格的教案审查、集体备课、课前试讲制度,强化“讲台有纪律”意识。探索建立科学的检察教官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学员管理:认真落实相关规定,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以严格管理促学风和作风转变,使接受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干警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行的过程。对在培训中发现的干警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果断干预,及时帮助廓清思想迷雾。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教育
潜 艇 邓瑞林/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
井冈山分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井冈山分院形成了一整套以“上一堂革命旧址现场课、重走一段红军路、身着一回红军服、学唱一首红色歌谣、与革命先辈后代进行一次互动访谈、聆听一堂革命斗争史与人民检察史专题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课程。
一是课堂讲授法。课堂是宣传理想信念、强化理想信念的主阵地。井冈山众多的党政干部、高校教授能讲理想信念课程,近年来我们还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學、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等邀请老师来讲意识形态课题。
二是互动访谈法。我们把井冈山上革命烈士王佐、袁文才的后代以及老红军曾志的后代等请来做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与学员互动,讲述他们对革命先辈的追忆和感触,以及自己在做人做事中如何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访谈的过程凝重,是一场震撼人心、催人泪下、鼓舞斗志的心灵交流。
三是现场教学法。井冈山拥有众多的革命战斗遗址和战斗英雄故事,这些都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独一无二的历史活教材。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织一批批来分院学习的学员到北山烈士陵园、黄洋界、小井红军烈士墓、红军挑粮小道等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让老师为学员讲授曾经艰苦卓绝、九死一生、感天动地的战斗故事。
四是体验式教学法。我们让学员穿上红军服、挂上挎包、绑上裤腿、背起仿制枪,按照当年红军建制或番号,唱响红军歌曲,行走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在年轻人偏多的班次,我们会选择合适的地形模拟军事对抗,开展5公里急行军、突破封锁线、过独木桥、攀爬悬涯等活动。在体验“红军一天”的活动中,有时安排辟柴火、烧土灶、拔野菜等自制午餐。
五是情景教学法。井冈山分院内设人民检察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检察”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开展情景教学的主要场所。馆内摆放了自1931年苏区工农检察部成立以来各种珍贵的文史资料、历史图片、办公物品及重大案件介绍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工作人员的讲解、历史与现在的对比,让学员对人民检察历史的发展有直观的了解,增强对检察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西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
创新与思路
梁高峰/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适应新形势和司法体制改革要求,深化教育培训改革,推进教学管理工作创新,重点应做到“四个把握”。
一、把握角色定位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角色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和特点。纵向层面,是指各级检察机关根据中央和高检院的要求,按照确定的原则、步骤、内容、方式来具体组织落实教育培训计划,越是基层院,教学组织活动就越具体。横向层面,是指多个单位或者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教育培训,牵头部门则须统筹考虑规模、内容、方式、师资、场地等因素,主动协调各方关系,搞好角色分工和有序衔接。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好所确定的教育培训任务。
二、把握管理原则
一是目的性原则。每项教学管理工作都有相对具体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据此来设定参训人员、范围、内容、方式、方法和侧重点。二是差异性原则。应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层次、各专业人员素质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才施教、因岗施教、因需施教。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三是阶段性原则。应根据不同类别人员,采取阶梯式教学,形成不同阶段、不同模式、相对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四是创新性原则。应勇于应变求新,创新方式方法,将先进经验转化为实践成果,推动工作发展。 三、把握核心要素
一是组织者。要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广运用现代培训方法和教学手段。要采取专题培训、巡回培训等方法,加大基层院扶持力度。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拉近情感距离,增强干警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要打破地域界限、上下界限、内外界限,拓宽师资选用视野,实现优秀教师全国全省范围共享。大力推进检察官教检察官制度,注重发挥好各类检察人才的作用。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技能水平。建立良好的保障运行机制,有意识、有计划地通过岗位锻炼、科研激励、青年人才培养,丰富其实践经验,吸引更多优秀干警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三是学员。学员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珍惜培训机会,端正学习态度。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把“训、管、用”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
四、把握需求创新
一是抓好需求调研。深入细致做好统计分析,精准把握培训需求,改进培训班次设置和授课方式方法。二是开展自主选学。要适应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培训需求,逐步扩大干警的选学权力。可试行检察系统内自主选学,建立并公布课程菜单,由干警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授课师资,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评估考核。健全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及时沟通、反馈,改进工作,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云南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创新与思路
孙穆堃 王志芹/国家检察官学院云南分院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成为了摆在全国检察机关各级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培训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新任务。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按照培训班开展过程大致包含:制定教学计划、跟班管理、教学测评、教学档案管理、教学科研管理等几大方面。
现阶段,教学管理工作面临以下新形势:一是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分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检察工作进一步细化分工,对各类人员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检察官培训条例》、《基层检察人员轮训办法》、《“十三五”时期检察教育培训规划》等一系列规定及文件的出台和落实,极大提高了检察人员履职能力要求。另外,现行的招录和遴选方式,要求新进人员已具备相当的法学理论知识,传统的法学专业类、讲授式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学员需求。三是科技创新,社会进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检察工作、检察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基层检察工作转型势在必行。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一是创新课程体系。基于岗位素能标准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能提升。创新课程内容,在提高业务培训实用性的同时,增强综合类课程,立足于提高学员的大局观、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训课程的研发和推广,变知识的被动接收为主动汲取。利用地区特点,开发特色课程,适当的采用现场教学、访谈式教学等方式,突破传统讲授式的局限。三是创新教学、教务管理。利用互联网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教务管理效率。云南分院目前正在筹备开发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将学员学籍管理、报到注册、考勤、教学档案、授课测评、考试考核、师资管理等统一规划纳入,借助系统的优势提高培训管理效率。
吉林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
创新与思路
王卫星 李忠萍/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
一、逐步建立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
探索建立横向以意识形态建设为先导、以通用素能为基础,纵向以专业素能提升为主的网状课程体系;注意挖掘、打造与检察业务相关的其他精品课程作为学院特色课程充实到课程体系内,力求课程体系全面系统多样。采用“菜单式”课程管理方式,基于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设置培训课程。同时也要把握法律共同体“同质性”特征,初任检察官、晋升高级检察官培训应具有统一的培训课程。
二、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
吉林省自改革以来在培训方式上引入研讨式、案例式和网络式等。根据2016年底培训需求调研中“您喜欢的培训方式”和“您喜欢的教学方法”数据显示,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方式可以调动学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除专题讲授以集中快速学习外,50%学员希望通过案例获取实操性经验传授;学员对情景模拟和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接受还需要时间过渡,因此需要我们用好用活新的教学方法。课件制作上,PPT的制作应生动活泼,并尝试应用诸如FOCUSKY、Prezi等更为适合成人培训的3D效果制作软件。课堂互动设计应采用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行动学习的方法激发学员主动性。
三、健全和完善各项培训机制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培训的组织实施机制、学员培训考核机制、教师评估反馈机制。培训计划的生成要遵循向培训要素质、向培訓要能力理念,通过需求调研、素能考评查找问题与差距,根据组织要求、岗位及个人需求确定初稿,经培训主管部门、实施部门及各业务部门集体审议,提出修改意见后形成科学的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流程,以加强对培训项目、课程设置、培训方式方法的引导与管控。通过建立和完善培训登记制度和学分学时管理制度完善学员培训、考核、任用“三位一体”培训考核机制;考评结果与其所属单位形成对接,纳入年终考评、晋升等考核评价体系。教师评估及反馈机制应包含学员对课程设计、授课风格、教学方法等评价并保障有效反馈,作为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评估,以此为基础管理教学资源平台。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手机APP、企业公众号或软件系统等信息化方式,从需求调研开展到培训计划生成,从各项培训机制的建立到保障机制运行,从培训工作监督管理到考核评估都依托信息化平台运行,实现管理实效性和多元信息共享。 河北检察教育培训教学管理工作
创新与思路
吴 涛/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北分院
教育模式创新是提高检察教育培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为适应当前的执法办案形势,同时也为司法责任制改革做好预演和过渡,当前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扩大“非课堂教学”的应用范围,更多采取现场教学、行为体验、情景模拟等方法以及能力拓展、社会调研等方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更新学习理念。引导全体检察人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拘泥于课本学、课堂学、督促学,注重向实践学、主动学、案中学,加大实践育才力度,大力推广AB岗、导师带教、跟案锻炼、轮岗实践等方式,引导检察人员实践成才、岗位成才,把学习与履职有机结合作为提升专业素质和司法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是厘清教育培训的分类。检察教育培训内容繁多,不同的培训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才能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从内容上应分别开展理念教育、能力培养和行为训练,其中理念教育包括对国家大政方针、执法理念,忠诚理念、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能力培养包括业务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行为训练包括群众工作能力、案件协调能力、矛盾化解能力、媒体沟通能力等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应根据目前的内设机构职能划分,探索性地开展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的分类培训,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改革培训规模容量。根据检察业务技能实训的需要,培训采取小规模教学效果最佳,每班10—30人为宜,突出按业务类别和干部层次开展培训,充分考虑和满足干警的“点菜”需求。采取主题培训方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案例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参与式、模拟式、体验式、行动式,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实战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互动培训方式。学员普遍欢迎可以调动身心积极参与的培训模式。新型培训模式应该结合多种学习方法,以“形成学员的创造性思维”为设计目标。可以参考的培训方式有:课堂讲授、开发性反馈、自主性反思、多渠道调查、小组讨论、撰写报告、公开陈述、体验式团队活动、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
五是建立教学资料库。教学资料库的建立,就是通过搜集全省乃至全国典型精品案例,根据业务实训需要,进行加工整理后,制成电子卷宗、视频资料等。在注意内外有别的前提下,还可以编制、播放一些内部教学参考片,多给检察干警增加有益的教学内容。
六是加大科技教育培训成本的投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发展。要想快速提升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方式、教育载体,必须加大教育培训成本的投入,发展以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全方位多体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
探索分类分层培训新模式
曹世联 于小兰/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分院
一、顶层设计实现教育培训“一体化”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2015年,上海检察机关结合司法体制改革情况,“教育处、学院”合署办公,负责全市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培训统一规划。各条线培训班次由教育处(学院)统一规划,从“年度计划、需求调研、课程设计、组织报名、经费报告、教学管理、效果评估、资料归档”等均有学院“一揽子”到底,实现了教育培训全市“一盘棋”的良好的工作机制。
二、确保培训质量严把课程设计关
一是确定专题。专题和课程设计按照“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进行分类,聚焦条线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并由学院统一安排专题培训档期。二是设计课程。专题确定后,学院组织各教研组召开会议,并邀请条线负责人参加,共同研究课程设计方案。三是审核把关。专门成立由“检察业务专家、高校专家教授、市委组织部干教中心、市院教育培训部门”等人员组成的《课程评审委员会》,由评审委员会对所有专题和课程进行审核把关,经市院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批准后网上公示,供全市干警选学报名。
三、坚持创新,不断探索教育培训新思路
一是突出分类分层。今年的全员培训中,共有38个培训专题通过审核,每个培训专题都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分类分层明显,为防止干警不按照分类分层要求报名参训,专门研发了一套报名系统,通过后台设置,不适格对象无法点击报名不相关培训专题。二是首次探索跨界选学。即干警认为对本条线的专题和课程都已掌握,可以选报其他条线的专题以拓宽业务能力(限制为20%)。这种跨界选学,促进了课程质量的提高,因为课程针对性不强,很可能出现本条线的人员不参加本条线的培训,今年的跨界选学有些热门专题网上一公布就被“秒选”,也有3个专题因吸引力不强、报名人数较少被取消。
四、“信息化”手段助推教学管理水平
一是报名信息化。研发了“上海检察机关教育培训报名系统”,培训班次实现网上报名,简洁方便高效。二是管理信息化。学员手册、课程表、师资测评、教学评估、考勤点名等均通过“上海检信”平台,在手机上推送,实现无纸化办公。
勇于探索 推陳出新
促进教学管理新发展
刘小红 方海萍/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政治培训
我们始终将政治培训贯穿检察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训周期长的培训班上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党的领导;每期培训至少设置一门政治课;在培训周期较长的培训项目上,分模块开设政治课程;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通过采取红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红色经典读书会、音像观摩、党性分析座谈会等形式的教育方式,使政治教育鲜活起来,提升政治培训的吸引了和实效性。
二、实现管理精细化,强化团队建设
一是实行小班管理,管理更加精细化。对于规模大的培训班,实行分班管理,安排多名班主任同时带班。二是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微信群、视频资料等加强联系、沟通与管理。三是开展丰富的活动,如拓展、晨跑 早操、辩论赛、读书分享会、拔河、篮球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全班大总结等,加强团队建设。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新形式
一是多形式开展现场教学。着眼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探索和尝试了红色基地教育现场教学、警示基地现场教育和检察机关建设現场教学三种形式。二是积极开展访谈式授课。三是将精品课程赏析引入师资培训课堂。通过对精品课程既赏又析,有助于打开学习思路、丰富课程构思,明确精品课程组织的努力方向,更快、更好地提升讲课技能。四是说课演练贯穿于师资培训始终。说课这种全真演练的形式,人人上台、个个演练,使学员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立足培训需求,拓宽实训新思维
一是竞赛模式 实训模式。为探索公诉培训新模式,构建公诉实训课程体系,借用全国优秀公诉人竞赛模式,围绕证据审查、出庭技能、文书写作和竞赛辩论技能四大单元设计课程。各种全真模拟、实训演练,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地吸引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能动性。二是疑难罪名解析 实务技能培训。将疑难案件办理的解析与公诉实务技能培训相结合,设置了罪名 技能的课程。既解决了疑难罪名的解析,又培训了业务技能,而且以罪名为依托讲授实务技能 ,更具有针对性,学员更容易掌握和吸收。
创新 “院处一体化”机制打造一流学院
林 晨/国家检察官学院江苏分院
近年来,江苏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检察教育培训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各项要求,着力发挥教育培训“自我提升、补齐短板、内生动力、引领发展”的作用,有效提升队伍素养。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以江苏分院为主阵地,教育培训资源有效整合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江苏省院党组明确,学院是教培的主体、是责任人、是主阵地,全省的教育培训从规划到计划,到整个的安排落实,均由学院牵头负责。教培处对外是担任教育培训任务的教育机构,对内是学院的三大部之一教学规划部,形成以学院为主体,按照“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分部落实、整体协调”的原则,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理念。
二是吸引优秀师资形成“有仙则名”的特色基地。“院处一体化”改革,重点是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模式;最大程度汇集优秀师资到学院开展教学,通过开门请人的方式把人才吸引到学院,目前我们正在从社会、院校以及检察机关内部招聘一批专职老师充实学院的师资力量,改变过去那种以兼职老师为主体的局面,充分发挥内聘和外聘师资的各自特长,使坐落于茅山风景区的学院成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特色人才基地。
三是聚焦创新从人员机制上整合到位。江苏省院党组要求:教培处重心下沉,与学院形成教培“一盘棋”的整体格局,要求教培处全体人员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学院上班,在学院期间除做好教学规划工作外,对每个班次进行全程跟班管理,及时掌握教学教务动态,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掌握最接地气的数据,同时提高对培训需求、评估等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的能力,不断提升教育者本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四是用“工匠精神”打造文化名片。为确保师资安排、教学内容设定更具有针对性,我们用“工匠精神”精细化管理教学教务工作。把校园文化做精做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年初我们增设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设施,设立布告栏,定期发布培训动态、通知、学术信息等,使学员在温馨的环境中培训学习,把学院打造成江苏检察的文化名片。
由于江苏分院的一体化工作刚刚起步,还在探索实践阶段,各方面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我们相信,随着“院处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检察教育培训工作一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成为培养江苏检察人才的圣地。
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刘启林 董海霞/国家检察官学院四川分院
一是完善检察教官激励机制,以科学化实战化为目标,促进履职能力提升。四川分院与省院业务处室共同研讨,以构建业务实训课程体系为依托,完善检察教官激励机制,鼓励其从事教学工作和课程开发,目前已分别构建起以业务为类别的实训模块。通过整合市级院精品师资,加强小班化教学场景的应用,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着重突显培训的科学规划;突出精细化的培训目标,全方位开展“训、赛、考”的教学活动。在今年举办的入额检察官分类培训班次中,专家型检察官的授课比例占到授课总数的72%以上,促进其履职能力提升。
二是开展案例式的结构化研讨,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四川分院在落实全员轮训和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进一步探索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模式。对于各业务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分班分组的结构研讨,启迪思维、拓展认知,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整个培训工作实效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是依据岗位素能标准,共同精准确定课程体系。根据正规化培训方案,四川省院教育处向各内设机构征求意见,并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十三五”规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省院党组研究通过,四川分院具体承办实施。在课程设置上,分院负责向各内设机构提供菜单式公共类课程,统筹培训班次的课程清单,业务部门根据素能标准,负责制订相应的专业门类课程,教育处负责审核确定课表。在授课内容的具体要求上,为落实曹建明检察长强调的全员培训公益诉讼的指示精神,从今年9月份起,在民事行政检察和其他业务部门的培训班次中开设公益诉讼相关课程,根据业务范围和授课层次,把公益诉讼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服务保障民生,积极稳妥全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在公诉部门的培训班次中开设非法证据排除、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专题课程。如在举办的“全省命案办理”公诉业务专项培训班中,不仅从命案办理过程中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命案证据的审查要点、疑罪命案的认定和司法处理等疑难方面,开设了《命案证据审查和法律适用的相关问题》、《公诉证据审查模式的反思与重构》专题讲座,还结合起诉后被判决无罪案件以及一审判决后发现漏诉共犯案件等典型教学案例,开展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表观点,最后请承办领导亲自答疑解惑,强化了执法办案人员的案件审查能力、罪责认定能力、出庭公诉能力以及诉讼监督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标准下各领域层次的专业素能。同时,按照通用标准素能的要求,落实了省院党组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纳入检察业务培训课程、推进党的创新成果进课堂的要求,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检察业务培训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格局。目前已经开设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营造正风肃纪新常态》、《提高思潮辨别力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进一步树立了法治理念、坚定了法治信仰。 以智能化校园建设为推手
实现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
刘 缨/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
近年来,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主动顺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在“软”“硬”件上同时下功夫,不断完善校园智能化基础建设,推动广西检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自2016年4月智能化校园投入使用以来,广西分院已培训各类检察人员6000人(次)。依托广西分院建设的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已成功承办越南、老挝、柬埔寨高级检察官研修班。
一、三个坚持,夯实智能化校园的建设基础
一是坚持设计理念先行。广西分院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研究,明确了“规模合理、先进适用、集约建设、资源共享、满足需求、分步实施”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适应未来技术发展与业务需求,确保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以不断地完善、扩展、升级。二是坚持学院积极介入。在项目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始终积极介入,根据现有建筑情况合理进行教学区域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对所需达到的教学要求、所需的技术支持进行细化,有效地避免设计、建设和使用脱节的现象。三是坚持建设过程监控。以建设过程中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密切跟进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以保证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脱离建设的初衷和实际需求。
二、三个促进,推动智能化校园的作用发挥
一是以智能化建设促进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广西分院智能化校园建成后,教学系统具备支持多点同时录制功能,可全面记录教学实况;模拟系统具备实战演练、实时录制、同步分享的功能;实训系统具备小组研讨、研讨成果实时展现、实时点评的功能,极大地发挥了智能化建设对教学的配合和辅助作用。二是以智能化建设促进学员严格规范管理。通过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 “数据集中、信息共享”,凭借系统就可以对学员进行全方面的智能管理,管理起来更严格、更规范。三是以智能化建设促后勤保障管理手段的更新。智能化校园建设使用后,实现了对学院日常后勤保障工作的统一协调管理,极大提高了管理的成效,压缩了管理的成本。
三、三个深化,完善智能化校园的升级应用
一是深化教务教学系统的升级和开发。完善教务教学管理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包括学员管理、教师管理等资料的数据库搭建;建立教学云共享系统,实现资料查找、教学资源等的随处访问和共享需求。二是深化门户网站和培训APP的开发与建设。在门户网站上及時发布信息,进行远程教学和交流。将培训功能移植到手机上,使学员的学习、作业、查阅质料、沟通等活动更为高效。三是深化后勤保障系统的升级和开发。不断开发完善OA系统,将学院日常管理融入系统中,将以往的纸质存档审批转化成数字化信息,使得管理更为科学、更为便捷、更为直观。
运用“互联网 培训”
推进检察教育培训成果共享
钱俊铭/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一、运用全员共建共享理念,开展微课教育培训活动
“微课”适应现代人碎片化学习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的手段,因为制作成本低,可以成为发现优秀师资潜质的途径。我们在全省开展了 “微课”教育培训活动。主要特征有:1.技术标准要求大众化。2.时间长,参与面广。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历时5个余月。第一阶段课程建设与自我培训,要求各院与岗位练兵活动相结合,在相互微型教学的基础上,产生1-2门优秀课程,扩大参与面。3.评学相结合。第二阶段对口交流培训,交流课程为本市每个院产生的1-2门课和对口市的课程,培训学员分必修学员和自主选学学员,必修学员要求各市在二级院分别指定代表不同类型检察人员,要对全部课程学习,并对每门课打分,既增强学习的强制性,又让让评判者更广泛。4.评研结合。第三阶段举办精品微课研讨班并评选,使“微课”发动者、建设者和读者,亲历亲为,共同研讨微课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培训课程的共建共享。5.成果交流充分。挂内网,刻光盘,在省院举办的培训班的课前课后和课间休息时,播放微课等。
二、运用合作共享理念,引进高水平外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浙江分院与浙大光华法学院、阿里巴巴橙蓝学院合作:1.签订“互联网法律”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互联网专门检察人才,合力提升运用大数据,预防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2.检企校三方合作,取长补短,联合开展“电子商务刑事法律专题研修班”。3.着手“互联网刑事法律”特色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按照实战实训模式,收集一批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形成一支检察教官队伍。
三、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推进优质课程共享
省院建立具体到人培训情况数据库,对培训情况随时记录,半年通报,年终考核,保证全员培训落到实处。此外还组织高校知名教授牵手山区海岛检察培训活动,解决知名教授资源均衡问题;组织各市检察教官优秀课程相互上门送教,解决不同发展水平地区间师资的交流,增进检察教官的教学实践机会。
新形势下教育培训流程管理的创新
熊 英/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
2017年8月7日至11日,为期五天的贵州省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实务研讨班如期举办,省院教育处对此期培训班进行了重点质量跟踪和考核评价,对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主要体现在培训流程管理上:
一是坚持以受训学员为主体。本期培训班学员都是员额检察官,他们在办案中对事实的认定、证据审查等都有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只是经验的多少和司法行为的规范性上存在差别,所以我们把培训重点明确为非法证据排除这一较高层次内容,引导员额检察官主动作为,提高侦查监督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是坚持培训目标的适应性。通过培训前组织的需求调研,我们发现贵州省侦查监督部门干警依法监督能力较弱这一共性问题。冤假错案对司法公信力杀伤力巨大,侦查监督位于刑事诉讼上游,唯有严格依法、规范精细办案,方能严防冤假错案发生。为适应这一工作要求,我们把培训目标确立为重点解决侦查监督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侦查监督员额检察官的监督核心能力,让侦查监督检察官知侦查、能监督、会监督,推动侦查监督工作法治化现代化。 三是坚持教学设计的互动性。把真实的办案情形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教学案例进行实训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训教师点评和讲解,引发学员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互动教学目标。
四是坚持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从培训计划的生成、培训方案的拟定、培训经费的使用到培训的组织、协调和评估进行全流程跟踪,明确教学管理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制、上课考勤制,评选出6名优秀学员,颁发优秀学员证书并优先推荐参加全国高质量高水平培训。同时征求学员对研讨班的整体评价、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价。
本期培训班帮助侦监部门员额检察官在提高司法办案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达到促进贵州省侦查监督工作科学发展的培训目的,取得了较好培训效果。
加强管训统筹
增强检察教育培训工作合力
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
近年来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在加强管训统筹、增强检察教育培训合力、提高培训质量效率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加强管训统筹的主要做法
湖北分院与省检察院政治部干部教育培训处、检察发展研究中心合署办公,实行“合署办公、管训统筹、全员培训、教研结合”。一是整体规划。全员培训是全省各级检察院的共同责任,对规划任务进行逐年逐级逐类分解,实行省院统筹、市县两级检察院管理、培训机构及相关部门分级分类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二是归口管理。将各项培训活动归口检察官学院统一管理,对各部门申报的培训项目逐一进行必要性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统一编制年度培训计划报请检察长办公会审核批准。三是内部整合。建立了由培训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加的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在培训归口原则下各培训主体之间的协作配合。四是考评管理。逐步完善了教育培训工作报告与备案、考核与评估等制度,下级院每半年向上级院报告一次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上级院每年年底进行评分排名。
二、在管训统筹总要求下的具体工作
一是根据司法体制改革推进需要组织分层分类培训。举办了入额检察官培训班、预备检察官训练班、检察官助理培训班、雇员制检察辅助人员培训班。二是注重培养选拔检察教育培訓师资。建立了一支由外聘理论教师、兼职检察教师、业务实训教师、驻院科研教师、检察专业研究生实务导师、预备检察官实习教官等六类师资组成的检察教师队伍。三是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约200个专题的检察专业硕士课程,开发涉检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与防范、非法证据排除等10多门实训课程。四是培养检察专业博士硕士。从2010年开始,省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办检察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班,与武汉大学合作培养检察专业法学博士研究生。五是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学院设计了《意识形态管理告知单》,对每个培训班都要求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提出了教案审查、随堂听课、勇于抵制错误言论等具体措施。六是建设全员培训档案和课程信息档案信息库。为全省检察机关人才队伍管理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