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游戏受伤,责任谁来担?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好朋友课间做游戏,
  不慎摔成大腿骨折
  
  刘婷(化名)和徐倩(化名)是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学,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
  一个雨雪天,课间休息。刘婷和徐倩在教室后面玩手推手的游戏。她俩是面对面、手推手地推着玩,由于徐倩手冷,刘婷就借了一只手套给她。快上课时,刘婷问徐倩要手套,徐倩和她闹着玩,就是不给。刘婷就去抢,徐倩无意间推了她一下,刘婷脚底一滑就摔倒在了地上,导致大腿骨折。
  事发后,学校迅速将刘婷送往医院救治,入院诊断为右股骨上段骨折,需要进行右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刘婷做完手术后在医院住了20多天,共花去医药费、手术费等约3万元。刘婷住院期间,徐倩家长也前来探望并给了1000元的慰问金。
  刘婷出院后,她妈妈开始为女儿受伤一事到处奔波,找徐倩家长及学校交涉,要求赔偿。她认为女儿是被徐倩推倒在地的,徐倩家长应该承担责任。同时,女儿是在学校发生骨折的,学校当然也逃脱不了责任。这件事给刘婷、徐倩的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自从刘婷受伤后,徐倩上课老是心神不定,成绩也有所下降。
  对于这件事,徐倩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过错。刘婷是在两人做游戏过程中,自己不小心摔倒受伤的,不应该赖到女儿头上。更何况,滑一下、摔一脚就能摔成大腿骨折,这与她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有关系。徐倩家长声明说:刘婷住院时他们给的1000元只是向孩子表示慰问,给孩子买点营养品,并不代表承认是自己女儿的过错。
  与此同时,学校也认为不应承担任何责任。刘婷与徐倩课余时间做游戏的行为,学校是无法控制、无法监管的。对于刘婷妈妈提出的当时地面上有积水、很滑,学校认为雨雪天地面有些湿滑是很正常的,但绝对没有积水。
  最终,三方在律师的努力下坐到了一起。律师分别做了双方家长的工作,告诉他们现在再去追究孩子摔倒的原因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谁都无法确定刘婷到底是怎么摔倒的,甚至连两个孩子自己都说不清楚。过错在于谁?谁大谁小?很难界定。站在公平的角度和立场,考虑到双方的经济情况,律师建议他们按一定比例分担此次事故的责任,由徐倩家长承担所有费用的20%。至于学校,虽然不存在过错,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意给予刘婷2000元的经济补偿。三方在责任分担问题上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这起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也画上了句号。
  
  法律分析
  
  对此类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法律在责任划分及赔偿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呢?
  对于责任的承担问题,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应地,对于赔偿问题,《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另外,也有地方性规定,例如江苏省颁布的《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2007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人,应当根据过错程度对受伤害的学生给予赔偿。当事人均无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公平原则,由当事人适当分担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在责任的划分问题上法律采取的是“过错原则”,即:有过错即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然而“过错原则”的适用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因为谁有过错谁没过错,过错谁大谁小,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标准。
  
  律师建议
  
  首先,家长应该明白,自己才是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的并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监护职责,而是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就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孩子受伤怪学校、孩子把别人弄伤也怪学校,这是一种误区。
  其次,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预防是根本,教育是关键。
  家长应该经常教育孩子在校期间的注意事项,告诉他们要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出现任何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例如,尽量不在课余时间奔跑或追逐打闹;不要做过度剧烈的游戏;上下楼梯单人单行靠右行,不拥挤,不跳跃,不滑行;防止磕碰、防滑防摔、防挤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人多拥挤的地方自觉排队;不爬高(含爬墙、窗、树、栏杆、阳台、篮球架等);不扔石头、木块、玻璃球等硬物件;不从高处往下抛扔东西等等。家长不能时时刻刻跟随孩子、保护孩子,但经常性的安全提醒还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万一不幸出了事,最好是和平协商解决。
  不管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意外受到伤害,还是自己的孩子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家长都要尽量避免“对簿公堂”,更不要到学校大吵大闹,因为吵闹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案中,刘婷妈妈的吵闹,不可避免地给两个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些影响,给她们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编后:
  类似的校园伤害事故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学校意外受伤,轻则擦破皮肉,重则摔成骨折,甚至失去生命。这样的悲剧时常在上演。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孩子?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万一发生了,该怎么解决?欢迎广大热心读者就此问题来信来电,共同探讨。
  (作者系南京市法律援助服务中心、江苏维世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编辑朱璐
  [email protected]
  www.mochou.cn“在线投稿”《家教与成才》
其他文献
Q我家宝宝4岁,两岁左右会说话。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她的话越来越少。另外,这一年多她总是反反复复的感冒,吃了好多药也不见好。我们心里很着急,不知孩子得了什么病?该怎样治疗?  江苏无锡 邓雪妮    A邓雪妮同志,你好!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家宝宝出现了语言退化,而且有反复感冒的症状,首先要考虑,是不是反复感冒影响到了听力。建议你带孩子到医院五官科检查一下,是否是反复感冒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 
期刊
秋风起,秋雨过,天气慢慢凉了下来,孩子呼吸道防御能力出现下降,咳嗽的小病人也逐渐增加起来。很多家长对咳嗽的认识存在误区,也有很多疑问,本文将帮助家长更好地护理患儿。    一问:咳嗽一定要用止咳药吗?    如果孩子轻微的咳嗽,不需要立即用药,先让他咳,机体通过咳嗽,把呼吸道内的痰液及病菌排出体外,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日痊愈,如果这个时候盲目使用镇咳药,可能导致痰液排出不畅,延长病程,引起其他并发症
期刊
深夜,Q警探正执行着任务。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一家商店窜出一个黑影,然后,转身闪到了一条小巷里。  Q警探凭借多年办案的直觉立刻断定这个人有问题,大喝一声:“谁?站住!”同时,他快步追了上去。可是,等他赶到巷口一看,眼前空空荡荡,连个影子也没有。Q警探心想:这家伙看来是个小偷。可是,现在他逃到哪儿去了呢?  Q警探毕竟有着丰富的追捕嫌疑犯的经验,懂得怎样才能巧妙地搜捕逃犯。他站在一边不出声,侧耳细听了
期刊
丹丹上了幼儿园后,常常把她喜爱的图片剪下来到处粘贴。于是有段时间我们家的电视机上、电冰箱上、桌子的腿上、凳子的靠背上、烧开水的铝壶上……到处都贴着女儿剪的长着大眼睛长睫毛的花仙子、张开双翅在天空中飞翔的小天使、可爱的动物卡通,以及艳丽的小花朵。  一天,我实在感到不耐烦了,对她爸爸说:我们家这不成了幼儿园了吗?特别是,我觉得丹丹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这上面很可能没有什么价值,还不如多背几首“床前明月光”
期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三分之一,我便到处向别人推荐,因为头几章节便说中要害,其中的理论在我和宝宝的成长中得到了印证,那些涉及到心理的问题,不仅针对于儿童,放到成人世界同样适用。  比如说书中写到:“不管”是最好的“管”,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变成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从而丧失了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最近,我便有这种体会。母亲和我们同住的时候,她总是把我的饮
期刊
在生活中,各种海报随手可得,一般都会被丢弃,这样花花绿绿的纸被随意丢弃其实挺可惜的。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做个低碳生活小能手吧,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能够把它们变废为宝呢?  1、将海报剪成细长条状,并将纸相对折叠数次以增加牢度(宽度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1cm—2cm之间)。  2、将纸条横向、纵向相互交错编织,编出边长为25cm左右的正方形(开始编织时,纸条要留得稍长一些,这样容易编织)。  3、将正方
期刊
现行的《眼科学》教科书标准规定,8岁以下儿童的矫正视力一旦降至0.9以下,即可被诊断为弱视。近日,中华眼科学会对这一涉嫌“扩大化”的诊断标准作出重新调整。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参与本次修订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周炼红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对弱视的诊断标准为,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即可被确诊,并需接受一系列治疗。按此标准,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为3%~4%,大约有近2
期刊
又一期新的《莫愁家教与成才》寄到了家中。每次捧着这本杂志,都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从中,我可以找到自己身为父母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从其他成功的父母身上学到宝贵的经验。6月下旬的一篇文章《什么不见了?》,又引起了我的共鸣。  在《什么不见了?》一文中,小主人公是个被爷爷奶奶捧在手心里的孩子。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可是却被孩子的爷爷代劳了。由此我感到,这是现今家庭中的一个
期刊
一定有父母遇过这样的情况,孩子追问你,为什么你们拍的结婚照里没有他。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在意结婚照里的“他”呢?其实他在意的是,这么漂亮的服装,这么漂亮的妆容,怎么可以少了我呢?所以,父母遇到这样的提问,不要大惊小怪,要三思而答呢。  不恰当的回答    那时你还没有出生呢!    如果以为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那就错了。如前面所说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在乎他是否已经出生,而是,这么温馨的场面他本
期刊
如今,许多父母为孩子花钱从不吝啬,甚至囊中羞涩者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付出。教育专家指出,由于父母的大方和商家的推波助澜,我国儿童消费当前存在三大误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说,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消费对象而言,是“宁可苦大人,不能委屈孩子”;在消费品的选择上,是“宁可多花钱,也要为孩子买最好的”。与孩子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对应,孩子的消费成为家庭消费的“重头戏”。
期刊